那些回应背后的问候

楼主: dayend (神無月)   2016-09-21 00:33:37
有许多统计说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引发陌生人回应的的可能只有一种,
叫做“共鸣”。
无论你怎么看待“共鸣”这个字眼,它对我而言是中性的,
赞成和反对都是一种共鸣,源自于你害怕的、喜欢的经验,
或者你欣然接受或抗拒排斥的现实,而这种经验或现实之所以产称共鸣,
往往是因为某种程度的切中要害,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承认。
善于单向思考与容易被文字扇动的阅读者,容易失去各种跨越思考的能力,将作
者与文章中的主角做出连结,;因为情绪共感强烈,于是忽略了文字表象与现实
之间可能的差距,陷入一种膜拜式的阅读;典型的八点档情节似的,对恶人或者
对他自己无法认同的角色情绪失控地厌恶著,然后对虚构的情节产生真实而巨大
的情绪,不明所以,跳不出来。
于是因着对于人性的理解,成功的导演与剧作家或作者,一次又一次捧出一个又
一个成功的演员、成功的编剧。
所谓的渲染力,无非是引起一种注意,无论是被讨厌或被喜欢,都属其中。
回到“共鸣”,无论你愿不愿意、爱不爱或承不承认,即便是恶言相向,都得是
曾深深受到吸引所以认真阅读完毕,而后回应以自己的情绪,才有了各式各样的
批评;前提是你阅读、你基于某种原因在意了那些文字,并且你不是个刻意曲解
文章内涵为反对而反对,没有必要被深入讨论的人。
这大概是人性里很奇妙的一些部分,想起将近将近二十年前在BBS全盛时期写的论
文,探究关于网络虚拟ID的人格化、神格化与失格;终究回归到反映最基本的人
性,无论是被遮掩或者放大。
这些事总是一年又一年,换了一个又一个ID,却几乎没有差池地发生著,
在这个黑底白字许许多多人依赖著也迷失著的领域。
尽管数十年过去,这里的组成换了又换,没有变的仍然是一件事:
对于极有可能虚拟的一切,认真了就输了!
于是老一辈人时常说的“谢谢批评指教!”其实是相当有智慧的一句话语,因为所
有的批评指教源自于“曾有过共鸣”,是超越评论本身,看见了另一种价值。
那么我们是不是越来越把“输”当成一种常态了?如果我们以为虚拟世界里论述著
的一切越来越接近事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