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13台政财金/经研所 考试心得

楼主: Levi7414 (兵长)   2024-05-13 23:28:07
由于备考期间时常上研究所板,看到学长姊留下的备考心得,使我受益良多。
因此想说考完也发一篇心得文来回馈给之后的考生(也将此视为备考期间的一个小小的目
标)。如果这篇文章能给处在水深火热地狱的考生们一点鼓励和提醒,那写这篇文章的目
的就稍微达成了。
本篇文章偏长,请各位慎入。
背景:台大数学38% 辅经济系
多益金色 SOA P exam 通过 日检N2
无竞赛、实习、社团经验
总之就是一个几乎无财金相关经历,面试准备被电的咖
所以加报了经研所当作保底,增加一次就上榜的机会。
成绩如下:[img]https://i.imgur.com/Q0vYAcz.png[/img]
一、时程规划:
春季 (3月到6月):我是从大三下开始进行补习班面授的课程,当时仍是以课业成绩为重
,故只选择财管一科作为主要准备的科目,跟着老师上课的进度,回去把上周的课本例题
写完把不熟的题目做记号,之后就看有做记号的就好。(虽然我还是会忍不住全部都看,
超级浪费时间。),不强求读得多仔细,主要是让自己熟悉准备研究所的感觉,让暑期不
会不适应,导致准备成效不彰。
暑期 (7月到8月):大三下的课业告一段落之后,马上就开始进行个经的课程,刘邦老师
上课会手把手教你推导经济的模型,回家也要拿张白纸尝试自己推导过一遍,这是经济学
基本中的基本。老师也非常强调经济理论背后的直觉,这是我觉得最有趣的地方。透过简
单的逻辑思考,不用纸笔就可以得出相对应的解答,成就感真的上升MAX。
同时也开始进行许诚哲老师的统计正课,老师上课讲得非常详细,包括各种数学推导以及
观念讲解,板书也写得很整齐,非常适合基础不好的同学,回去建议把老师上课的例题都
练习过,搭配每周的小考检验自己的学习进度,如果都有按部就班跟着上课的进度,想必
统计的问题只剩勤加复习即可维持一定水准。
秋季 (9月到12月):马上迎接的是高胜铭老师的总体经济学,老师不只逐一介绍完整的学
派特色,同时也帮我们整合彼此的相同相异处,上课步调虽然有点快,但习惯后会觉得老
师上课句句都是精华,可以很有效率地掌握学习重点。
特别是老师考试猜题命中率超高,老师有一次出的模考几乎完全命中今年政大商学院的经
济,当时考卷发下来之后,一边在偷笑,一边超崇拜老师,考完还是觉得高老师真的太离
谱了(称赞意味)。
同时我也有报三科的题库班,财管题库班让我印象最深刻,老师会汇整当年所有国立学校
的考题,并且分章节依序当作上课教材,老师上课会极尽所能的连结所有考试观念,让大
家有一个清晰的框架面对各种题目的变化,都能将其游刃有余的解决。老师还会发放好多
年的考古题并附上微课讲解,省去买和找考古题的时间,可以更有效率的安排自己的时间

考前 (1月到2月):我到考前两个礼拜才开始进行各科的考古题进度,主要前面都在补自
己遗漏的进度(统计的补充单元、财管的经典试题、总经题库班的题目),只能说这是自己
没安排好进度的锅,导致严重压缩到写考古题的时间,我认为理想的预留时间尽量抓在三
到四个礼拜来写,写完一年考古题后马上复习不熟的单元,抓几题课本例题检验自己的观
念,这样我认为是比较好的考前冲刺模式。
二、考试情形:
台大经研:
个经题型变化多端,准备重点就是课本的基础知识点都要记熟然后会推导,翻阅考古题可
以看到几乎各个主题都有涉略,都是加以延伸的考题(但有些真的非常难)。多做考古题,
多跟同学或老师讨论,互相的意见交流是进步的捷径。
总经题型更接近考古题一些,很少会有没看过的主题,但代数推导应该是整份考卷最恶心
的地方,一个地方出错就可以回家了,主要的要点是细心搭配对常见模型的理解,也是多
多练习考古题就对了。
统计的难度分年分(从108开始),奇数偶数年的题型差异蛮大的,以今年为例主要以商统
和计量为主,考试题目较为友善。去年则会混搭一些数统和更多的计量,考试题目难度飙
升但不得不说题目出的都好漂亮,不愧是SVAR国内第一把交椅。
英文就前面选择题尽量多把握,多检查几遍,时间会比想像中多,因为你会发现作文根本
挤不出来几个字(除非平常有阅读英文经济杂志的习惯),总之就是尽量写,组织成一个自
己还看的过去的文章,同样的单字用很多遍也没有关系,单字再简单也没关系,主要就是
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台大财金:
经济这两三年主要着眼在个经的计算题,而且主题还非常限缩,好好细心地练习考古题的
题目及思考背后的经济直觉,我认为已足够应对个经的部分。总经的范围就蛮广的,有时
候会是大量的英文阅读测验,有时候是传统的总经模型,或者是稍有变化的总经基础知识
,反正就尽量凭自己上课获取的知识来回答,要点就是熟知总体经济的每一个关键定义,
时常反复思考与时事的连接。
统计前两年计量难度暴增甚至还有多变量题目的考验,数统的比例也悄悄的上升,整体的
鉴别度不太高。今年状况貌似好点,基本题的数目增加,难题也有做修正,不会是不知道
如何下手的题型,反而变成了一份很值得练习的考卷。
财管一改往年的考风,前面的部分有十题稍有难度的单选题,但常考观念仍可从考古题一
窥而知,后面有几题多选题然后有十几个选项,我完全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加上几题不太
好算的计算题,只好慢慢算(折现真的好烦)把心态苟住,尽量不要让自己心态爆炸,影响
到后几天的考试心情。
政大金融金管组:
经济是商学院共同出题,主要重点在手写80分,故先写手写是一个最好的得分策略,且选
择题又是难度较高的部分(至少这两年都是如此。),手写的范围分布很广,个经的部分很
喜欢融合两种观念一起考(举例:国贸和独占),总经的部分则是常见观念计算或是问答题
,整体上不难,但很吃自己的手感,因为手写都是题组,一个粗心烂掉就没了。
统计则有两种出题风格,具体规律未知,一种为计量数统填充计算题,难度较高,范围巨
广从最大概似估计式到时间序列都会涉猎,应该可以说是商学院最难的一份统计考卷。另
一种为温馨商统,记熟相关假设检定,透过平常完整的练习即可掌握大部分的题型,主要
重点就是细心和熟稔相关步骤,还有计算机记得不要按错,多按几遍不然一次失误会喷超
多分。
财管又又跟往年考风不太相同,常考的名词解释配分零分ㄏㄏ。取而代之的是两到三题的
问答题,再配上几题有点难算的计算题,整体来说,我认为今年是近五年最难吧,由于自
己的准备不足,刚好就只拿了一半的分数,惨不忍睹。
但其实也有一点蛛丝马迹,在财管经典题型其实有收录几题类似的题型,但我那时候再赶
进度,反而快快的扫过那些较冷门的题型没有太在意,所以刚好就被惩罚了。
政大经研:
本人对政大经研没有太深入的研究,所以就不做过多的评论。
但可以比对今年的统计和99年的统计,会找到一些有趣的地方。
三、面试情形:
这次只有面两间,就分别来讲述各自的面试情形:
政大金融金管组:
问题主要围绕在就读动机(我好像被问了四题相关的),再加上一点专业问题(例如:成长
股和价值股的异同,总经时事的问题)。
因为我回答都偏短,所以教授好像在6分钟内问了10题,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幸好过程都
蛮顺的,我也有在回答塞点梗,教授笑的蛮开心的。
台大财金丙组:
第一关就经典个人关,教授会尽力从成绩单、自我介绍以及书面资料挑出有疑问的地方做
询问,面试过程节奏蛮快的,很容易脑袋转不过来就直接当机,尽量是多推演教授会问的
问题,多加思索可能的答案,当下应对会比较从容。
第二关专业关,我认为教授会根据你的背景稍微调整问的问题,不然我应该会直接被电得
很惨,我主要被问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幸好个经有学过),大致上就尽量回答,不符
合教授预期的答案,教授也会适时的引导和修正,应该不用太紧张。
第三关英文关,蛮像第一关的英文版,但整体气氛非常和善。就算我满口烂英文,教授也
是非常专心的听我在讲什么,回答完一个财管相关的问题后,教授还跟我说你回答的很好
,需要的只有肯讲英文,把想法表达出来。
四、考后反思:
我认为时刻抱持考研究所的初衷是很重要的,长时间准备考试往往会让你过度专注考试成
绩(这是必然的),但这也很容易使自己弹性疲乏,需要适时的停下脚步好好回首自己出发
的理由(动机是支持你撑下去的动力),可以一个礼拜留给自己一两个时段的空白弹性时间
,如果没有额外的进度要追,就当犒赏努力达成目标的自己,好好的休息打场LOL或是看
动漫放松一下(至少我是这样)。
还有一点动机真的很重要,如果发现自己的经历不足以说服教授想进研究所的决心(像我)
,万一时间较为紧绷的话,可以至少修一两堂相关经历的课程,产出相对应的报告,都可
以把它当成动机的初步展现,不会没东西可以讲。
五、特别感谢:
感谢考研一路上的四位老师:刘邦老师帮我打好个经的基础,也会即时回复我的问题,又
加上时不时的鸡汤灌注,让我对经济学充满热情。高胜铭老师详细地讲解总体经济学各个
流派的发展,就好像故事书一样前后连贯,听的津津有味,发现上不完还会无偿加课,真
的好佛。许诚哲老师不只上课有料,课后服务也做得十分周到,还有那个超有趣的Q&A,
多次减轻我课业上的压力,我只能说太神啦!张永霖老师常结合时事和生活小例子,使我
们更好理解复杂的观念和理论,尤其老师还会冷不防地偷塞笑话,我每次都笑的很开心,
不愧是财管界的GOAT。还有热心回复我问题的助教群,每次的回答都感觉助教好有料,
还帮我线上修自我介绍,真的很感谢你们。以及一路支持我考研究所的家人,甚至到考试
试场陪考,买午餐给我吃之类的。我能感觉到旁边人吃御饭团的眼神,但我只能说抱歉了
。总之,要感谢的人太多了,不如就感谢天吧。
最后就用几句鼓励的话来作结吧!
考研的路程漫长又辛苦,但撑过去就是你的,需要的就只有决心而已,至今为止努力过的
一切不会背叛你。
无论自身过去的背景如何,是跨考生还是本科生,都希望你可以专注在“现在”的考试上
,把自己归零从头开始准备。
期望你在这准备考试的一年内,可以获得不只知识的累积,更多的是对未来的考量。虽然
这一年只占了你二十分之一到三十分之一的时光,但可以确确实实的改变了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