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12台大科法所心得

楼主: MgCr (忠于灵魂的存在)   2023-03-24 16:10:40
之前在网络上参考了很多前辈的心得文,现在换我来回馈了!
一、前言
个人认为准备科法所会很需要参考上榜前辈们的经验,尤其是找跟自己相同背景的。
所以我本着增加样本数的初衷,分享我的经验,提供给大家作为参考!
二、背景
112会计系非应届毕业。
大学期间在法律系修过1X学分的课(还不够考律师的意思),有大科也有小科。
修这些其实只是单纯当作选修学分,或者说只是求个体验(?)
为什么呢?
因为我其实很早就把科法所纳进人生规划了,
觉得既然想学法律那就花一段时间好好专心学。
所以我原本想要应届就接着念台大科法所,可怜我笔试差一分直接落榜:)
而由于想读研究所但没得读,于是被迫开始就业的动作,
我给自己的就业目标是检事官财经实务组,但...也是以一点点的分差落榜:)
所以,我就又回来考科法所了!(毕竟这才是我的第一志愿啊)
三、成绩
英文A:78
案例分析与论证能力:62(加权后:93)
笔试总和:171(进口试门槛:154)
-
口试:93
总分:201.75(正取门槛:188.25)
(总分算法=英文*0.5+案例*0.75+口试*1.25)
四、笔试准备
(一)英文
个人认为,英文特好的人有优势,因为可以靠英文跟别人拉出颇大的分差。
但看我的分数就知道我的英文其实没有多好,只有堪用而已。
也因此我自知为了不要让英文扯我后腿,需要花点(有但是不多的)力气。
不用怀疑,最简单的准备方式,就是写!历!届!
我的好心朋友把他前年买的台大历届试题(李X光那本)送我,
我没特别分AB卷,直接从头开始写了五回,背里面不会的单字,就这样。
(二)案例分析
我没有特别准备就上场了。
但简而言之,这科的准备重点诚如其他心得文都说过的那样:
写答案的时候请分!点!分!项!
可以的话,也请为你的分项开一个好标题。
很多人都建议找法律系的朋友看过你写的内容,这是个很好的作法,
但也要记得这科的作答如果用“很法律”的写法不会有任何加分效果,
所以最主要的还是逻辑通顺、论理有据,且对题目所问有一个你自己的明确立场。
五、书审资料
在期限前需要亲送或邮寄一式四份的
“个人资料表+读书计画+大学历年成绩单正本+其他(例如特殊表现的证书影本)”。
建议亲送,因为邮寄“不以邮戳为凭”,所以外县市的人可能要辛苦一下。
而且如果亲送的话会拿到一张“回条”,可以证明所办确实已经收到你的资料。
书审资料在整场考试中不会被单独评分,但仍然非常重要。
建议考完试就可以慢慢开始动工,毕竟如果等到笔试成绩公布,
此时距离书审缴交日就只有短短几天,会做的很赶很辛苦。
(一)大原则
1. 一目了然
由于教授是在见到你本人的那刻才开始看你的资料,
所以如何帮助他们快速抓到重点很重要。
方法不外乎:
分点分项(跟考试一样)、格式整齐易读(行距调一下)、把重点标成粗体字。
2. 内容布局
这点主要是针对“读书计画”的前三部分,也就是
“学习法律的动机与目的、毕业后的生涯规划、就学期间为专职学生的准备与规划”。
这是一个策略,虽然不是事半(因为需要花点心思),但做好了绝对是功倍。
请在有限的字数里把内容留给:
你不想在口试时用嘴巴解释的东西、你想让教授问的问题的伏笔。
口试时的自我介绍也请记得要好好连结这些内容。
我自己考前是没有做过任何模拟面试啦,但或许你可以试着找一个“考官”,
看他在快速浏览(约1分钟)你的资料后会想问你什么问题,
借此检视一下你写的东西跟你想要的口试情境有没有一致。
3. 用字精确
这点主要针对“读书计画”的第四部分,也就是“预定研究主题”。
这部分上限3000字,包含“研究题目、问题意识、研究范围及方法、研究架构、
预期发现和贡献、参考文献”,我简称这叫作研究计画。
法律人很讲求用字精确,不只是绝对不能有错字,也要注意有一些专有名词不能乱用。
所以这时候法律系朋友又要登场了!(登愣~)
研究计画写完、甚至是在写的过程中就能请人看过是最理想的。
(二)细说研究计画
研究计画对大多数人而言是整份书审资料最难准备的部分,
但说实话它的重要性可能是0.1%也可能是99.9%,
因为不是每个人都会在口试时被问到,
也并没有没被问到/被质疑了就一定不会上榜这种事。
(这当中除了有运气成分,也与你前面部分的内容布局有关。)
但还是要做好万全的准备,这样到口试那天才能比较安心嘛~
1. 聪明选题
科法所全名“科际整合法律学研究所”,研究若能个“科际整合”当然是最好。
但也不用过度追求跨领域整合,
因为有可能写着写着,你想跟法律整合的那个学科,突然就被弱化了,
所以某学科在研究里的占比顺其自然就好,
重点还是写出一份有模有样的法律研究。
2. 参考正式论文的行文
上网找几篇法研所硕士论文,好好参考他们各个环节都怎么写。
从零开始、从仿写开始,再慢慢修改成你自己的东西。
3. 语句不用太文言,易懂比较重要
希望自己写的东西读起来有专业口吻是人之常情,
但更重要的是要让读者能“快速进入状况”。
因为虽然口试的教授们各个学识渊博,但他们完全有可能其实并不熟悉你写的那个领域。
又,个人认为“问题意识”是最重要的环节,
在这里要做到让任何人都看得懂你的问题从何而来、你又想往哪里去。
所以写完可以让一个没有法律背景的人看过,他如果看得懂,就没问题了~
4. 熟悉自己写的东西
因为不太能预测到口试教授的专长领域会不会对应到你写的东西,
所以对策就是你要努力尽量当全场最熟悉的那个人,
以免到时候教授问你“这东西为什么是这样?”,你却半个字都讲不出来。
相反的,如果遇到刚好同领域的教授,你因为很熟悉你的主题了,
或许就可以达到相谈甚欢的效果~
六、口试
首先,要记得在期限前缴口试费用500元喔XD
口试配置固定是“3个教授”+每组“4个考生”,
同样背景的考生会被安排在一组,
但也可能刚好遇到除以4的余数,就会跟不同背景的人同组。
每个考生的时间是1.5分钟的自我介绍+4.5分钟的问答,
一个考生被完整问完才会换下一个,
也就是说先讲完的人会需要坐在原地当吃瓜群众(?)。
(所以个人认为同组最后一个讲的比较吃亏,
一是要多花心力把持住自己的心态不受他人影响,
二是要确保等教授听到你讲的东西还不会“审美疲劳”,
这些可能需要自己调适一下。)
(一)试场概况
1. 教授
通常会有一个固定班底,那就是所长。至于另二位就是随机掉落了。
教授们没有固定的提问顺序,他们都是一想到问题就会直接开口。
(所以也可能同时有超过一人想发问,就要等他们先互相谦让一下XD)
2. 考生
有到场的三人大学都是会计系的(台大*2、东吴*1),一人缺考。
一位在四大工作了几年、一位应届毕业、另一位是我。
最后我们这组正取二人。
3. 工作人员
口试现场还会有两位工作人员。
一位是计时的,他会在自我介绍、问答两部分各自的时间快到时敲一下铃。
另一位是引导考生入场、出场的,口试的全程他都会坐在旁边,但不会有任何存在感。
(二)大家被问到的问题(尽量还原...)
1. 四大员工
- 你目前工作累积了这样的年资,现在辞职不会成本很高吗?
- 你已经有会计师执照了,不继续用这张照从事会计工作不会很可惜吗?
- 你说希望以后的工作可以主导案件,所以你在会计领域没办法做到这样吗?
- 你说你想当非讼律师,处理税务方面的问题,为什么会想做这个?
- 律师在受雇阶段处理的案件可能很少会是你说的税务问题,
大部分的案子都跟你以前在会计系学的毫不相干,这样你能适应吗?
- 你只有大一有在法律系学过宪法,你确定你对其他法也都可以接受吗?
**完全没有被问到研究计画。
2. 应届毕业
- 你有法律系的辅系,这样还有必要念科法所吗?
- 你未来从科法所毕业以后,想当什么?
- 你说学法律可以帮助在法庭上进行沟通,但其实你想说服的人只有法官吧?
你讲的话最后能让法官听得懂就好了,其实也不一定要你亲自学法律啊?
- 你的研究计画为什么会想选这个主题?
- 我看你研究计画这里列的法条都是民法的,那你知道其实现在审案子有一个
“商业事件审理法”吗?
3. 我
- 你现在来读科法所成本不会很高吗?有没有考虑以后再读学分班就好?
- 你为什么要去考检事官?你对犯罪侦查有兴趣吗?
- 你有去考会计师吗?如果考到执照却完全不用,不会很可惜吗?
- 你有在法律系修过一些课,可是我看你这些课的成绩也都没有很好耶?
- 你说你从小立志当司法官,你会不会其实不够了解司法官的工作啊?
你会不会读了法律结果后悔?
- 你可以说明一下你的研究计画吗?(直接把我的标题念过一遍)这是在讲什么?
- 所以你为什么会想写这个啊?
- (某教授说了他的见解后)所以你说的这个问题已经解决啦~不用再研究了吧?
**我的研究计画被问的满...精彩的,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真的不用紧张!
记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就好~
(某教授最后还送给我一句评价,以结果论可能是正面的意思?!)
七、后记
作者: qq01234567tw (小跃^^)   2023-03-24 18:09:00
推我今年也差一分 恭喜上榜!
作者: abc8314970 (RoMEO)   2023-04-03 18:52:00
笔试的部分这样准备就是最稳的 推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