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11半跨考资工考试心得

楼主: gavinhsu577 (乐仔)   2022-03-14 22:28:55
[本文为代PO] [原作者为Hirano52]
一、前言
考前答应交大土地公如果上榜要写心得文,而且受恩于Grad-ProbAsk与graduate两版
上各路大神,希望能把自己准备过程、收集的资料以及考研心得分享给其他想考资工所的
人。
二、个人背景
119商院相关科系,所以应该算是半跨考。在系上成绩大概50%。六个考科除了OS以外
都有修过,虽然不是全部都是政大资科开的课,但也算是有接触过。
另外因为我非应届(为了考研故意延毕一个学期),所以时间相对应届考生来说多了
不少,在时间排程那边会讲得比较详细。
三、参考心得
在准备考试前也爬了不少心得文,其中有两篇让我收获不少,我也从中参考了一些读
书方式、时间安排。虽然应该也不少人知道,但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参考两位大神的心得文
或是去膜拜Orz。
1. #1WRzmb0j 110资工/网媒所考试心得
2. #1QnE3PBK 商组跨考资工心得
四、考研成绩
硬件 软件 数学 录取 总分
台大资工 78 92 85 正取 262.8(英文78)
交大资甲 58 57.79 58.5 正取 185.75
清大资工 79 69 X 正取 148
成大资工 81 48 66 正取 195
中央资工 60 82 64 正取 206
五、补习
这部分真的是因人而异,版上随便找也都能找到不补习也是能正取的大神在,所以这
边我就单纯讨论自己的状况给大家做参考。
我认为自己基础不是很好加上又是非本科,要在一年内追上本科学生的难度偏高,所
以决定依靠补习班替我先做基本整理并让自己能够聚焦在考试重点上。
至于补习班的选择过往也不少人讨论过,我的情况是没有想太多,听很多人选大硕,
就直接选下去了哈哈哈。
六、时间排程
如果是讨论从“下定决定要考资工”开始的话应该可以算一年半,但如果是以“真正
开始投注心力读书”那么应该是一年。
1. 2020.08~2021.02 (四上)
四上的时候毕业专题接近尾声,加上那时候还觉得离考试很远,读书时间没有很长、
也没有很固定,大概是闲到不知道干嘛才拿出书来翻一翻。
这期间除了修计组、线代外,还自己买了一本中文版的离散圣经(Discrete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来读。
2. 2021.03~2021.06 (四下)
补习班开始上课,我自己的规划是计组、资结上面授班,然后数学两科用数位方式上
课,并且要在6月底前把这四科上完。同时我自己有制定读书时间表,强迫自己照着时间
表进行。
题目是看补习班上课有没有上到一个段落,有的话就把章节后面的练习题做一做;如
果还没,就会针对上课内容做简单复习,有剩时间的话再拿来休息、耍废。这段时间数学
题目做奇数题,而计组、资结因为题目相对少,所以是全做。
读书时间加上学校、补习班上课加起来大约一天6~7小时左右。
3. 2021.07~2021.09 (暑假)
今年因为疫情影响,所有面授都变成云端,所以时间变得比较弹性。但我一样有制定
读书时间表,也一样有强迫自己照时间表读书。
这段时间比较不同的是,因为已经有四科已经上完而且也有先读过一次,所以就开始
第二次复习。第二次复习包括把补习班课本、笔记再读过一次,同时把离散、线代后面的
题目开始做偶数题,而计组、资结则是再全做一次。
这时候相较前一段时间,把读书时间提升到一天8小时,全部集中在早上跟下午,一
部分原因是要配合考试时间,另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晚上不想读书、想追个剧或动漫。整天
读书我会受不了……。
4. 2021.10~2021.12 (五上)
因为有把补习班六个考科的课都上完,所以我有报计组的题库班,然后另外上网买资
结、离散、线代的题库来做练习。至于OS、算法的练习我就留到后面各科心得做分享。
题库的练习基本上我没有在挑学校或科系在做,就是每题都做、每题都写,尽可能练
习到每一种题型,但那种太难、太偏的题目也会放掉。
这段期间读书时间一天大约8小时。
5. 2021.12~2022.01 (寒假~考前)
这时候就是开始练考古题了。我一开始只有准备每间学校个五年的考古题在做,后来
发现还有一些时间,所以又多印了几年的台清交考古题来练习。时间规划的话就是依照到
时候考试的时间来写(例如台大考试在星期六,就固定星期六写台大考古题),尽可能把
大脑设定到跟考试时一模一样。
没有写考古题的那几天会根据前一个礼拜所写过的考古题来加强不熟的地方。
读书时间大约一天6~8小时,视当天写题目情况而定。
七、各科心得
1.计组
虽然说最近几年计组越考越活,但张凡的上课内容、课本仍旧是非常好的教材。我自
己认为把张凡的上课内容听懂非常重要,老师会很仔细的把所有观念都讲过,而且老师会
讲很多次,所以也不太怕恍神漏听哈哈哈。
至于这科的内容我自己也觉得要记得东西不少,每个章节都有很多内容,但也并非只
能死背。就像张凡说的,太多东西要背了,不可能每个都背得起来,有些部分真的要去理
解。之前有一位大神在心得文中有提到计算机毕竟是人设计的,所以有一定的脉络可循,
这部分在Datapath这章节尤其明显。在读的时候稍微想一下就会能理解为什么要放这些
mux、为什么signal要这样拉,只要想通了,就算要画出Datapath也不是多难的事情。
另外我认为计组题库的cp值挺高的(也是我唯一报名的题库班)。老师会把每一章节
的内容做有效率的复习,然后搭配考古题来重整考题内容,我觉得对我后来计组实力有十
分大的帮助。
2.作业系统
这科真的不知道怎么说起……。我自己在OS这科真的是没什么自信、也没什么说读得
很好,但我认为洪逸的笔记真的把绝大部分的章节统整得很好,有把笔记看熟真的会至少
有个好底子。
不过OS也是考很活也很深,我自己是参考前人的做法把恐龙本拿来当工具书,笔记上
不太懂或是题目上没看过的部分就拿恐龙本出来翻,第一次看不懂在写什么也很正常,多
看几次就会开始能理解作者的意思,不过真的看不懂就可能硬背起来或干脆放掉,毕竟资
工考六科,做好取舍真的很重要。
3.资结
这绝对、绝对、绝对是最好拿分的一科。把洪逸的笔记看熟、读熟基本上80%~90%的
分数应该都拿到了,剩下就是自己粗心或是真的没什么人会的题目,当然还有怎么转都转
不出来的AVL Tree(但会送分所以没关系)。然后为了不要让自己忘记不同资料结构的特
性还有操作,我觉得拿洪逸的题库当练习也很不错。如果有不熟的地方,就找题库里的那
个小节疯狂练习,应该最后也很难忘记怎么操作。
我自己在考前还有做两份统整,一份是时间复杂度,另一份是各个资料结构的特性统
整,我觉得自己再统整一次除了增强记忆力以外,也方便自己再拿出来复习。
4.算法
很多人都觉得算法投资报酬率很低,但其实我觉得反而只要你懂算法的逻辑,其
实也算好拿分(吧),虽然我也没考特别好就是了。
第一次读的时候很容易觉得完全不懂新的算法在干嘛,不过这很正常,常常看了第
二次也是不懂。我记得洪捷讲过一句话:“看不懂没关系,就先看过去,有一天你就会想
通了”,读到后来其实对这句话很有感!尤其是在DP的部分,多看几次、多想几次,到后
来就会知道为什么要设计出这样的subproblem,也会知道为什么这样能找到最佳解。
另外,我认为这科很需要跟老师或战友作讨论,常常转个弯就会找到很好的解法。洪
捷在这部分很鼓励学生跟他做讨论,而且也不排斥学生挑战他的做法,我常常找老师问自
己的想法是否可行,也从老师那边获得蛮多回馈或是被点出盲点,总之也算是受益良多。
再来就是前人常常提到的MIT 6.006,很推荐拿这堂课的期中期末来做练习。我自己
认为题目设计的真的很好,是非题可以拿来检视观念,后面的问答题也可以训练自己对问
题的解决能力。再来就是几乎都有附上解答,省去找答案的时间,也不会有写完还不知道
对还错的尴尬。
5.离散
应该不用多说,子嘉的书历久弥坚,连上课影片也不会觉得过时。重点一样就是树以
以前的章节都要很熟,尤其是排列组合到图论,如果这几章不熟基本上也很难跟其他考生
竞争。但除了前面这些章节以外,最近几年也都有看到代数的考题,所以后面还是要读!
另外第十章根据林纬的说法,至少要知道偏序、全序。
离散这个考科也是知道越多、看过越多越容易拿分(老师说的,不是我说的),尤其
是代数证明的部分,很多证明的方法、思路都很类似,懂了一个之后很多都能够快速理解
,所以也不会到真的完全读不起来的无力感,但多看几次是必须的。
6.线代
关于书籍跟课程的选择跟离散一模一样。相较离散,线代就不是多看就能拿高分的科
目,反而是需要把每个小节读仔细、读透。另外,线代没有任何能放的章节(台大最近几
年也考过Jordan Form),而且就像子嘉说的(应该是吧…),前面章节没读熟,后面也
不用读了。所以线代很需要打好基础,才能把整科的实例建立起来。虽然我觉得今年成大
线代全考证明是特例,但也越来越常看到证明题出现(台交今年也都有),虽然不会到很
难的证明,但课本上证明还是要理解,至少要知道证明逻辑。
再来就是线代很多讨人厌的计算,像是求行列式、正交投影,很多题目都会出一些丑
到让人想放弃的数字,但这部分一定要坚持算下去,像我读书的时候都只看过去,在脑中
想怎么做、怎么解,没有实际下去算,结果中央、交大的正交投影都没算出来…,亏了一
堆分数。另外除了计算,平常也要练习用不同的解法下去解题,例如正交投影就有三、四
种解法,不管哪种解法都要会用、也要熟悉,考试才可以灵活地换其他解法,不会因为一
种解法很难算就卡住。
最后补充一下,因为今年考试的题型除了交大以外几乎都有很大的变动(中央不出考
古题、清大硬件变选择、台大全部选择又变简单、成大线代一堆证明),而且也考题内容
也越来越广,我觉得大家在准备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找不同的资源来学习,不一定要100%投
入,但至少要当课外读物一样来看,不要把自己的思绪只侷限在课本上的内容跟题目,不
然真的会越读越笨。至于学习资源在一开始提及的两篇文章中都有分享很多很棒的连结,
所以我就不再另外提供了。
八、考试心态
除了大家都在说的考试当天还有还没全部考完都不要看ptt、Dcard以外,我最想强调
的是心态调整。就像前面有提到的,资工有六科要读、总共有三科考试,而且录取标准是
看排名而不是分数标准,绝对不要为了某一题想不出来而纠结,当初我考交大就很纠结在
一些题目写不出来,导致其他相对有把握的题目没有完全把握住。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想
把所有题目都搞懂绝对是好事,但考试的当下要做的是尽可能把你会的题目分数全拿下,
“把基本题分数全拿就可以考上”,所以真的不要纠结什么河内塔25分只拿2分,多算一
点好拿分的题目比较实际。
另外就是每间学校的考试各自独立,不要因为某一间学校写得不顺手就影响自己的心
情,不然真的很容易像推骨牌一样直接下去。写得不顺手就让自己放空、重置一下,平静
心情之后就准备下一间学校的考试。
九、其他
因为当初在找考古题、答案、资源也找得很辛苦,所以附上自己整理后的资源,其中
除了有包含前人的心血以外,也有可能跟版上其他心得文的分享有高度重复,所以就请大
家自己再稍微过滤一下了。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nveQWiZKR5QAVzzLTPfaBr-ullnJCn2J
十、感谢
感谢爸爸妈妈的支持。在听到我要延毕一年考资工所之后完全没有质疑过我的想法,
又当金主付钱让我去补习,能全心全意的把重心放在考试上真的是万分感谢。
感谢家人体谅我、替我加油,让我不会因为外务缠身而无法把时间放在读书上。
感谢Emily在这一年半里天天跟我说加油,虽然因为我要读书都不能陪你到处玩,但
你还是不离不弃,在我低潮、没信心时也能陪在我身边帮我打气、支撑我,让我有勇气继
续给考古题摧残。幸好最后有考出一个好成绩,没有辜负妳对我的期待,也没有让不能出
去玩的这段艰苦时间白废。
感谢Gavin(就是那个在 #1WRzmb0j 被点名的CMU大神)不时跟我屁话。没意外的话
这篇文应该是请Gavin帮我代发,如果有想考研的话可以开始站内给Gavin。根据统计,在
考前跟Gavin互相嘴砲的两个人都跨考上台大资工,欢迎大家尝试。
感谢一路上替我加油的所有人。
十一、后记
自己的经验是觉得考研很大的重点在“自律”。掌握时间 掌握自由,一定要好好规
划时间跟读书计画,然后强迫自己遵守这个计画执行,如果进度落后也要尽可能在一两天
内赶上(能当天补上当然最好),但绝对不可以无限往后delay。当然除了读书以外,放
松休闲也一定要。我自己是安排每完成一个短期读书计画就会找个一两天放松(通常是一
天,放松两天我会宠坏自己)。
考研没有想像中的简单,但是如果贯彻自己的读书计画也不会到生不如死,就端看自
己想要怎样的考研生活。早点准备就稍微轻松一点,晚点准备也不会考不上,但只是会比
较痛苦。
考研没有什么绝对的读书方式,在这边跟大家分享我的读书方式跟心得,希望能给大
家做参考,最后也希望大家能考取自己理想的学校。
作者: henrylin0928 (圣诞老公公)   2022-03-14 22:39:00
恭喜 想请问找教授情况如何 本科生正取也找的很辛苦
作者: aa871220 (TMVP_Yueko)   2022-03-14 23:24:00
XD
作者: joywilliamjo (joywilliamjoy)   2022-03-15 01:16:00
资管学弟好猛推
作者: ntuggkua (英京冢帐)   2022-03-15 02:00:00
在找教授时有遇到 祝你找到想找的教授
作者: LiangJY   2022-03-15 11:37:00
作者: ipriicsa717 (原萃白茶)   2022-03-17 09:16:00
好电好电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