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本人 代PO
先补上个人上榜成绩
统计学 作业研究 英文
台科大 93 58 72
这篇是非应届本科学生的有补习心得文
废话不囉嗦本文开始
一、考研究所动机
脱离学校也已经三、四年时间,之所以辞职准备研究所考试是因为想再更进一步学习
专业知识,从毕业后到进入职场发现自己在大学所学无法应用在工作领域上,深知自己还
有很多不足之处,于是给自己一年时间准备研究所考试。在得知考科为统计+作业研究,
由于家住基隆,不想要通勤补习浪费通勤时间,比较多家升学补习班后,发现高点的函授
课程做得很好,举凡使用接口、顺畅程度,相较之下都较优秀,费用也经济实惠,有问题
还可以预约询问,系统遇到问题客服人员也会有耐心解惑,再加上师资也不会差,这是我
选择高点函授课程的原因。
二、课程选择 函授或面授?
答案因人而异,有的人自制力比较强,就算没有老师在前面讲课,也能看DVD将课程看完
,有的人需要老师在讲台授课才能保持专注力,所以我会建议如果自制力好的同学面授或
函授对您都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但自制力比较差的同学就建议可以上面授。
三、应届升学或者直接就业的选择
这件事没有标准答案,因为路是人走出来的,每一个选择都能导致不一样的风景与体会
,继续念研究所与直接就业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直接就业能察觉自己的不足,一方面有
金钱收入,能拿赚到的钱去弥补自己在职场上的不足,例如假日时间去上进修部的课程,
这都是非常好充实自己的手段之一,若工作几年想再回去学校上课我都觉得不是很大的问
题;那直接升学考研的同学,我很高兴你们的知识能有很好的延续,不像工作一阵子的人可
能连简单的微分、积分都忘了,知识的延续跟持久是你们的优点,此时的你们学习能力应
该是最好的时候,要学习新的知识相信都能很快地上手,但缺点就是实务经验上的不足,
以及对实际就业的职场变化比较生疏。从经济面来看是选择升学与就业与否的因素之一,
因为补习要花钱,上了研究所后虽然有研究经费,但是还是在花钱,所以我会建议在与父
母充分沟通之后,再做决定是在好不过的事情。
四、个人准备考试之排程规划如下:
2020.3月~7月期间:将统计学、作业系统正课看完
2020.7月~9月期间:至少将课本内的例作过两次
2020.9月~考前 :写五到十年内的考古题(作业研究及统计学,我个人大概作800题)
首先是将正课看完,因函授的好处是可以一直重复看,若有看到不懂的地方可以一直
往回放,正课结束后,将课本内的例题答案盖住,拿出一张白纸自行演算两至三次,第一
次可能需要十五到二十分钟,但随着练习越来越多次,解题速度会越来越快,再来到了九
月、十月后,搜集各校考古题,坊间很多整理历届试题的参考书,至少要做完各校五年的
考古题,若有余裕,可延伸至十年是最好的。
从工工所的考试来看,不管是考甲组或是乙组都有统计这一科,而各校对统计的出题
喜好的大有差异,像清交成的统计偏推导与证明及数理统计,也就是着重在上册部分,台
大统计与商学研究所是同一份考卷,通常是四十题选择题,有些题目容易模凌两可,在作
答时需要特别小心。作业研究部分,各校通常是五到六题的计算题,内容不外乎是50%的线
性规划,30%的马可夫链及等候理论,10%的动态规划及10%的决策模型+竞赛理论。
题目通常很长又是英文出题,必须耐著性子抓出关键字,并配合观念及公式,一步步
推敲出答案,一定要有一本有参考解答的参考书,这样才知道自己写的答案与老师写的差
多少,有时候自己的理解可能会跟老师差很多,需要慢慢修正观念,然后多写题目,才能
培养对题目的灵敏度,上了考场才不会写不完。
五、最后
我要感谢程大器老师的教导,从一开始的先修课程,到计算机的使用,再到正课内容
,如果没有先修课程跟计算机教学,我可能很难衔接上正课的内容。程大器老师上课观念
讲得很清楚,每一个证明几乎都有教,重要观念会一直反复复诵,搭配相对好记的口诀,
解题时一个步骤一个步骤也讲得很仔细,不会含糊带过。作业研究老师教学详细而严谨,
从基本到进阶,解题时也是详列步骤,这一步到下一步都会解释清楚,教材也编得十分用
心,题目多而广,从基本题到进阶题都有。
六、结语
最后我想鼓励学弟妹,研究所考试最重要的是耐心跟毅力,有没有想把这一题解完或
是充分理解学科内的内容这样子求知的渴望的决心是很重要的,如果只是抱着考考看的心
态去应试,那还不如先去职场工作几年后再回过头来想是否真的需要研究所学历,或许你
真正有兴趣的不是在学校可以习得的知识,在外职场能学到的东西其实比学校来得更多更
广也说不定,毕竟在大学阶段,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自己要干嘛,那是因为平常接触的东
西太少,没有多方尝试挑战并且一一排除自己不喜欢的,然而在毕业之后开始了第一份工
作,渐渐地在工作上找到成就感跟兴趣,然后也发现自己不足之处,进而慢慢充实自己跟
补足,我认为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而研究所考试也只是众多选择之中的其中一个,大
学毕业后才是人生的开始,有时候绕远路不一定就会吃亏,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