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代PO 【 社会学研究所推甄分享 】

楼主: Picklerick (kenthetaiwanese)   2021-03-24 19:49:57
以下内容为代PO
—-
大纲:
前言、学历与成绩、准备过程(书审资料、笔试/面试)、准备时程、总结
ㄧ. 前言:
准备推甄时蛮努力寻找各种有关的文章,很幸运地找到几篇有参考价值、确实帮助我蛮多的文章,但对比其他系所,觉得近年来社会所相关的推甄文章不算多,有的话好像也是台大为主,虽然大家应该都是把台大当作目标,但有其他学校的参考也是挺好的。因此,就决定把在ppt与decard的首发献给此篇文,还请各位多多参考,也请不吝回馈。
二. 学历与成绩
1. 学历:政大社会系
2. 成绩:台大(备取四)
书审86.33/笔试80/面试75 加权后总分 80.33 (最低录取 81.92)
政大(正取八)
书审89.6/面试85.4 加权后总分87.08(最低录取 75.56)
清大(正取)
书审84(面试最低录取80)/笔试98/面试80 加权后总分85.40(最
低录取 70.01)
三. 准备过程:书审资料、笔试/面试
1. 书审资料:
个人觉得书审资料是推甄的核心重点,虽然三间学校的规定有所差异,但可以简单分为四小点来看。第一,在校成绩。我在校成绩算中上,至大一到大三的平均排名12(全年级约44人),在大三两个学期都拿到数卷奖,这点应该有一定加分,因此大一、大二成绩不好没关系,大三拼一下都有机会的;第二,自传。自传的重点就在于“好好表达自己”,包含学习/生命历程、为什么对社会学有兴趣、为什么唸研究所,然后尽可能把以上都连到“选择这间学校的动机”,有的话当然是最好,觉得不合适的话也不要硬写;第三,相关作品。这部分就是看自己大学报告的累积了,尽ꔊi能是个人报告,且与要读的学校性质相关。例如,政大文化研究可课堂的报告我选择放在政大与清大,因为觉得方向较接近(当然,都放也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当时觉得应该做一下取舍);最后,研究计画。这是推甄核心中的核心,重点中的重点,灵魂中的灵魂。我因为有做大专生科技部计画,所以我推甄的研究计画是从科技部计画的架构修改,修改的方向跟内容是以科技部计画阶段结果为为基础。因此,我会蛮建议很想要推甄就上的,除了大三成绩要冲一下,科技部计画也要投投看,我觉得有投是有绝对好处的。在书审成绩上,会有蛮大程度的加分(尤其台大),然后ꐊˊ蚻鴔玮#p画有没有上(有上有credit当然最好!),因为就已经写出来了,所以如果不是很想要写新的一份的,就可以直接从科技部拿来改,尽可能是“延伸”而不是“小篇幅的修正”,虽不确定会不会有认定重叠的问题,但是这样做对自己还是对看书审的老师应该都会好一点,当然如果没有很充裕的时间修改的话,直接改自科技部计画应该也不会有问题。最后最后,无论有没有科技部计画,推甄研究计画的重点在于“提问”与“研究方法”,因为这可以特别呈现你对社会现象的关怀与从中提问的能力,以及这个研究确实被执行的可能。
2. 笔试与面试
(1) 笔试
a. 台大笔试(题目:傅仰止,2019,<社群媒体与大学生的网络界限: 伴游圈、谈话圈、接触圈>。《台湾社会学》37:1-46)
台大往年会有所上学长姐筹办暑假针对推甄笔试的读书会,不确定之后还会不会有,但可以留意台大社会所社团的资讯。(真的要感谢那时候愿意办书会的学长姐,跟大家讨论自己的memo对掌握笔试要点很有帮助)台大笔试是考“论文评论”(通常是过去十年《台湾社会学》与《台湾社会学刊》的论文),简单说就是考你怎么“理解”一篇论文。我很幸运的是,在大三下学期上了系上的陈宗文老师的台湾社会研究(偷推!超推!),这堂课每周读两篇台湾学者的论文,然后分组上台“以作者”的身份分享给同学,再由评论组评论与回应。回到台大笔试,题目包含这个研究ꨊ满u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以及“应用的概念/理论”为何,可能会再问研究的限制以及研究理论的对话(这个其实有点吃运气)。写笔试的重点在于“手感”,就是说要很快的掌握这篇研究的重点,然后对应到题目问的东西。笔试时间180分钟,我的方式是拿到题目后很快的翻过,看一下文章的架构,然后再回来看摘要,文中内中聚焦在研究问题与方法,然后如果是量化研究的话图表可以很快看过,直接看研究者自行归纳的发现;质化研究化就必须要掌握作者的中间的推论以及最后的诠释结果,上面这个过程大概要40-60分钟,然后动手些加上想可能要快
60-90分钟,最后要再加上补与修改的时间,所以时间掌握很重要(不过以上完全是看每个人的习惯)很可惜的是,我考台大笔试的时候临场发挥没有很好,理论的问题回答的较薄落(因为比较没有接触过,但其实是台社研课程独到的qq),所以多读各种领域的研究很重要,我其实在已经几乎读遍过去十年的所有文章了,所以如果笔试成绩要好的话,可能就真的是要读到每篇文章都可以找到“理论对话”的地方。
b. 清大笔试:
清大笔试是说考“基本英文能力”,我原先以为是跟研究所招生的笔试依样,所以看了题库发现很有挑战性后就很努力练题库,但是直到当天考题发下来才知道就是网站说的没错,是“基本”英文能力。第一大题考了单字配对,难度算是中间,平常有在阅读英文文本的同学应该都能掌握,第二大题就是阅读测验,其实就是接近学测英文,只是选的是学术文章,词汇不艰涩。
(2)面试
先总结一下面试的准备,可以分成“熟悉自己”与“熟悉老师与学校”。熟悉自己方面,主要是自我介绍、研究计画、未来规划。自我介绍其实就是整个面试的摘要,我分成为什么想要唸研究所(唸这间)、大学的经验历程以及未来生涯规划回答;研究计画方面,要花点时间熟悉研究计画,试着想像如果自己是老师会好奇什么问题,我就把我觉得研究计画会被质疑与提问的点列出来,然后一一想说要怎么精准地回答(当然不太可能想到所有被问的问题,就是尽量):最后是生涯规划,就是简单表达说唸完研究所想要干嘛。熟悉老师与学校方面,就是要知道这间学校老师的눊捰芋]尤其是与自己想要做的研究主题相关的)与学校学术性质(例:偏向量化or质化),这其实在写书审的时候就会准备了,只是面试前要再熟一下。这部分的重点是,要清楚表达为什么选这间而不是另外一间,因为这个会让老师知道你对他们的理解。
a. 台大面试:(曾嬿芬、何明修、苏国贤)
我今年第一间面试的是台大,当然就是最紧张的,但一进门看到何明修其实有点惊喜,因为我的研究计画就是社会运动相关的。
过程如下(有些部分忘记了,所以算是高度剪接过的)
曾:同学好,我们老师都有看了你的资料,各自都有准备一些问题想问你,你就放松尽量回答就好。(听到这句我是紧张感瞬间掉了一半)
(自我介绍完)
曾:为什么想读研究所?之后会想做什么?
(回答这两题后,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加了一点东西)
我:除了社会运动外,因为台大研究所有不少老师以环境社会学为专业,然后因为我是在高雄长大,阿嬷家在大林蒲,所以对工厂污染与劳动也有关注
曾:你说的这个应该是劳动社会学,环境社会学好像比较少 (这点告诉我们不熟的东西不要乱讲 )
何:你都做社会运动研究了,就我来问一些吧。你这个乐生研究对我们理解台湾社会运动有什么帮助? 你的研究架构放在美国脉络里,是不是就没有解释力了。 (这都是有在守备范围内)
曾:还剩一点时间,你还有准备到什么想说的吗?(我马上想到一个有准备要讲的,有关台湾本地理论的,只是当时觉得没有讲满有点抖)
p.s 苏国贤是真的完全没有讲半句话,我也不知道是发生什么事,可能是累了也可能是对我的研究计画这兴趣,不过事后有感觉可能拿不到他给的好分。
b. 清大面试:(沈秀华、林佑圣、洪意凌)
清大、政大又是在同一天面试,我是早上面玩清大后驱车赶往政大,所以要面这两间的话要特别注意一下面试时间还有交通。
(自我介绍完)
林:你为什么会特别关注乐生?(我落落长讲了我的运动参与经验跟研究的关系)
洪:你问的这个研究问题在其他社会运动也可以看到,那你做的这个研究有什么特别意义?(我觉得我很努力地回答了,只是感觉老师的脸看起来还是很疑惑)
沈:看到你等等还要去面试政大,你如果都上会去哪间?
我:会选清大。
沈:你是因为在这边才这样说的吗?
我:没有啦,我有理由。
(然后就把准备的说出来,感觉有说服到老师。)
c. 政大面试:(陈宗文、郑力轩、马霭萱、张峯彬、陈人豪)
一回到政真的有回主场的感觉,但是还是复习一下准备的面试问题。
(自我介绍完)
马:(问了研究计画的执行细节,但老师第一次问的时候我没有很懂,老师又
再精简一次问我才懂。)
郑:(同样问了蛮精准的研究计画问题,也算是在我的守备范围内,所以也是
顺顺地回答)
张:都上会去哪里?
我:会选政大。(然后老师发出不置信的声音,我就赶紧讲我准备的东西,应该也是有说服到。)
总而言之,面试的重点还是“研究计画”,对自己的研究计画愈熟悉、愈有把握,面试的问题应该都能好好回答,当然还是不可避免有意料之外的问题,如果出现的话就先让自己冷静,然候诚实的回答,知道多少说多少,不需要刻意表现。
四. 准备时程
1. 书审
我整个书审的准备过程算是从七月到十月初。七月初开始是参加台大推甄读书会,一直到八月底。同时,我也利用暑假两个月写自传(包含申请动机、学习计画、未来规划等)的初稿,然后大概从九月初开始一边修改计画,一边修改自传,直到十月初死线前才全部修完。我自己在整个准备的过程还算充裕,最后修改的时间虽然有点辛苦,但也不致于应付不来。所以我会建议在暑假开始就慢慢想研究计画跟自传要怎么写,有一点想法就开始写了(不要一直想,这样很有可能压缩到后面修改的时间),然后更重要的是要让身边的好朋友看过,跟他们讨论,才能知道有哪里可以调
整的地方。
2. 笔试、面试
三间学校的面试时间距离隔蛮长的,加上还有台大笔试。所以我在十月中前的时间,主要是准备台大笔试。笔试考完后,虽然不确定能不能进面试(这是我觉得整个准备过程最痛苦的地方),但是还是就先准备面试,然后一边看清大的笔试(相对没那么认真),所以考完笔试到台大面试中间的两周,我主要是以准备台大面试为主,面完台大后有了经验,就把清大跟政大的面试内容调整了一下,所以这两间的面试我自认为都还算顺利。
五. 总结
毕竟还是本系生,比起外系生应该有一定的优势(当然外系生也会有不同的优势),我推甄的学校也侷限在三间北部学校,所以分享的内容难免有一定的价值默认与疏漏的地方,还请各位包含。
真心祝福想推上社会所的各位,都能有情人终成眷属。有什么问题还是回馈也请跟我说,我会尽可能的答复。
作者: cjtv (小当家)   2021-03-24 21:09:00
感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