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10台大大气正取中央大气备取心得

楼主: ZXC47174 (ZXC47174)   2021-03-21 03:56:01
0.前言
由于看到几天前一同准备的同学分享考试心得,有鉴于自身有再多报考中央大气的考试,决定也来写一篇
1.背景
由于在高中的学测及指考表现不佳,在家人的讨论下,就读逢甲资工。
后续因为越读越没兴趣,且常常熬夜才完成作业整整一学期下,生了场重病(引发自体免疫的关节炎),康复后,重新思考自己想走的路,并于106年考转,也成功降转到中央大气(大气组),也终于能够重回自身有兴趣的领域学习。
可惜好景不常,前年确诊甲亢,同时家里出现变故,只得减少修学分减轻身体负担,所以延后一年才考研究所。
2.各科准备
(1).大气物理学
参考书目:A Short Course in Cloud Physics、云物理学(王宝贯著)、中央大气物理I上课讲义、大气物理II上课笔记、台大林依依老师大气辐射讲义
起初复习上课讲义及笔记,并且将标注的重点熟读(如大热的热力能量方程、位温及相当位温、比湿计算及静力稳定度等,大物则是基本辐射传递、辐射平衡、温室效应、长短波吸收谱、Beer's law、Schwarzschild 方程等,云物理的部分则因为上课只上到暖云,起初只着重在柯勒方程及曲线)
后续开始看A short Course in Cloud Physics冷云过程及雷达的部分,并跟云物理学参照读以加速了解原文书的内容。
最后开始写考古,起初考古写得不顺,因为有许多考试重点其实没读到或不熟,故后续持续订正同时整理重点,一面跟同学讨论,一面修正观念,再写后续考古,最终写到101年的考古,之后整理完重点后,反复练习及熟悉。
(2).天气动力学I、II及大气动力学
(I).大气动力学
参考书目:中央大学黄清勇老师大动讲义、An Introduction to Dynamic Meteorology(Holten,2004)
刚开始同样根据上课所记重点熟读并了解物理过程,后续透过考古整理考试重点,反复厘清观念后再反复练习以熟悉观念,也透过考古整理可能需要推导的部分自行推导,并且尽量绘出示意图帮助自己熟记,由于可能考数值分析的部分,后续翻原文书第13章补足
写考古同时也测试熟练程度及是否有读通其物理过程,抓出没有抓到的重点及不熟的部分加以练习
考完台大大气后,直接练习中央的考古抓重点,中央固定会考的就动量方程,其他可能出现:座标转换、垂直温度递减率、梯度风平衡、位温及位涡、角动量守恒、热力风平衡、相当位温近保守证明、Rossby wave、雷诺平均、Ekman Spin-down、山岳波、大气不稳定(静力、惯性、斜压、对称不稳定等)、准地转跟半地转差异、台风及大气环流,相对台大考试有比较细一些
(II).天气学
参考书目:台大李清胜老师天气学讲义
个人基本上在这科准备就是针对讲义熟读,并且有大动及大热的背景知识下,针对锋生、旋生、准地转及台风再熟读、并且尽量自行画出示意图帮助自己熟记,最后也是透过考古再抓重点
(3).气候学
参考书目:气候学(高国栋、陆渝蓉著)、Global physical climatology(Dennis L. Hartmann)
起初读前面那本气候学,由于是中文书,当时作为入门用,读完后开始读Global physical climatology,在读的过程则一面做笔记,后续透过考古抓没有读熟的重点
另外,考试也有考书上没写的部分,如AO等,考验上网查资料的能力
(4).应用数学
参考书目:Advanced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10th edition
这科我考完台大考试才开始准备,离中央考试仅8天,几乎是用过去微积分、向量分析还有应数上课的底子去应试,直接练习5年的考古(105-109年)抓考试重点。
3.时间规划
(1).9月中-11月底
各科在读之前先安排读书进度,一次安排1个月,并且每3-5天检视并进行一次修正,各科参考书目熟读及做笔记,并且跟同学讨论看有什么需要补足的重点
(2).12月初-1月中
开始写考古,同时在写的过程抓没有注意到的重点加以补足,同时也跟一起准备的同学讨论,互相补足各自没思考到的盲点,并且如果讨论不出结果则向老师询问
(3).1月中-1月底
反复练习台大考古题及从中整理出的重点部分
(4).2月初
直接写中央大动跟应数考古抓考试重点,反复练习及熟悉
4.最终成绩
《台大大气》
大气物理学:57
天气动力学I:65
天气动力学II:73
气候学:44
总分:239(正取2)
《中央大气》
应用数学:35
大气动力学:69
总分:104(备取3)
在12月初,刚开始写考古会有很大的挫折感,因为有很多不知到如何下笔,常常计时结束后只写完一半,后续透过不断订正还有整理重点后,总算慢慢步上轨道。
有一同认真准备考试的同学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可以透过讨论来得知可能彼此没想到的观念,如果自己读,可能就会漏掉这样的盲点,也感谢老师能在课余,拨冗时间解答讨论后无法想通的观念,这部分也帮助非常多。
气候学的部分,由于自身烂英文,将某一题Sketch想成文字描述即可,结果看来要绘图,可能因此丢了不少分数,也不排除是自己写错,现在也对气候相关实验室也是有兴趣,所以当前有时间还是跑去图书馆恶补气候动力学。
如果学弟妹想同时2校都准备,奉劝尽早准备,从9月才开始准备5科,各科读书时间会被压得非常紧张,我最后应数还是爆炸,而且也因为这样如坐针毡了1周(囧)
作者: rickyred (7RED)   2021-03-21 09:00:00
辛苦了 以后继续努力!祝你身体健康!
作者: kbty245 (ä½ çš„Mircohole)   2021-03-21 13:45:00
推学霸
作者: Rayheng (瑞瑞)   2021-03-21 14:28:00
恭喜 辛苦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