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考台政国关所或外特的人
看PTT的心得文都推荐看看张亚中主编的书
因此某种层面上他具有政治学的权威
我读过张亚中主编的国际关系两个版次没提到攻势现实主义 (其他版有没有不知道)
但攻势现实主义出的申论题
在这几年内在外特的考试上出现了不止一次
https://upload.cc/i1/2020/06/20/uey3a4.jpg
依据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作者Earl Babbie的书 (此书在中山政研开出的书单内)
攻势现实主义是个已经获得工作同意的概念化名词
所以考题会出现是很合理的
那为什么张亚中的国际关系课本还会具有权威呢?
我学摊毕业,这辈子还没写过申论题
我想了解的是这类社会科学的书是不是照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写的?
https://upload.cc/i1/2020/06/16/igCeZ4.jpg
https://upload.cc/i1/2020/07/03/MbBoDE.jpg
明居正老师主编的书(第二张图)前几行写到 "生存是每个国家的目标....竞逐权力最大
化.....战争避无
可避"
是不是就是Earl Babbie在社会科学研究一书(第三张图)中提出的"名义定义"?
后几段引述米尔斯海默的"欺骗"和"对于相对获利的担忧"
则是对于概念测量方法的过程
也就是"操作定义"
请问我的逻辑对不对?
有些版友说包宗和主编的国际关系很难但内容很好
我虽然目前还没翻过包宗和这一本
但政治学是不具备客观变量的社会人造事实
所以每一本甚至同主编不同版次的内容
除了标题外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这是因为操作定义都不相同的关系吗?
版友们是如何测量包宗和在主编的书中之内容的效度?
对于内容持正面评价的原因又是依据什么得出的?
看过棒球的人知道球速接近时速160公里
捕手手套摆哪就投到哪很难
但可以让打者碰不到球被三振
证明是个厉害(不失分)的投手所投出的球
那我又要怎么了解在政治学上什么是"很难"?
以及与"厉害(申论题得到高分)"之间的关系?
知道这问题非常重要
我相信多少有人熟记了某一个版次的张亚中国际关系
但落榜后而不想自讨没趣而不发文
这可能会使自学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写出说服改卷老师的逻辑
以为只要看了某版张亚中和包宗和的国际关系
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就能拿高分
结果成绩不理想也不知道错的原因
历年台政国关所的考古题
有一定程度是要考时事分析的
但相较于明居正主编和Jon C. Pevehouse,Joshua S. Goldstein
张亚中主编的国际关系不少内容感觉是难懂的
不分析过去实际发生过政治外交的行为
反而将内容的大部分放在学者对于通案假设的片段(浓缩?!)论述上
面对这种情况使用网络和课本的考生遇到时势分析题只能猜
我看过公职王补习班公布在网络上的外特(国关+外交史)拟答
个人觉得内容其实不难
会不会只是我因为没考过申论题而把事情想太过于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