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takepee (唐朝美女佛弱洁)
2020-06-19 14:29:22台湾110所大学生均经费调查》选哪所大学最划算?台大不如这些学校
Web Only 文 田孟心 2020-06-18
大学能培育人才的能力,不可免地取决于其掌握的财务经费。《天下》独家取得
台湾110所大学的108年度学生平均经费数据,带你了解读哪间大学“最划算”?
一连串数字的背后,又凸显哪些台湾高教环境特有的争议?
考季将至,紧接着,就是高中生们选择大学的关键期。选择就读哪所大学,考量
的除了自己的兴趣专业,一所学校的声望、历史、师资、资源亦占有影响力,而
这些面向也会相互牵动。
每所学校都使出不同武艺,规划各式学程、出国交流等方案,但种种措施,都不
可免地取决于其掌握的财务经费。
今年,《天下》调查台湾110所大学的108年度生均经费数据,从“一所大学每年
平均花在一个学生身上多少钱”的角度,带你了解读哪间大学“最划算”?一连
串数字的背后,又带出哪些台湾高教环境特有的争议?(调查方法请见文末)
一年可以从学校拿到多少资源?
虽然“平均数”并不能反映各院系之间的差异(如理工、人文科系所须条件不同)
,但能概览整所学校掌握的筹码。
参与调查的110所大学的生均经费平均为21万元台币,平均一年能获得最多经费的
是马偕医学院的109万元,最低则是兰阳技术学院的7万元。
事实上,生均经费最高都是医学型大学,例如马偕医学院(109万)、台北医学大
学(77万)、中国医药大学(62万)、阳明医学大学(56万)。这是由于医学院
的临床系所经营成本高,外加医学院通常有附设医院的收入支持所致。
“我们的生均经费会高,是因为人数比较少,一班只有40人,”马偕医学院校长
李居仁说明,医学系固定投资成本高,学生数量多对经营比较划算,“所以我们
都是赔钱在办学。”
国人最关注的最高学府台大,生均经费是48万元,虽然比平均高,但不若想像中
名列前茅,而清大、交大、成大则落在40至42万元之间。
另外,学生假如在“国立尾”与“私立头”之间选择时,多会直觉认为国立大学
的资源较多,但从数据看来,部分声誉不错的私立大学更愿意投资,生均经费高
过一些国立大学。
进一步研究,这份数据彰显的是台湾高教经费“患寡又患不均”的困境。
患寡又患不均:最低竟然只有7万
从数据看,每位学生分得经费最高的医学大学与最低的技职院校,落差似乎呈现
戏剧性。但长期研究高教经费议题的中正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詹盛如指出,大学
教育有功能性的差别,“像美国有研究型、教学型、社区型的大学,有些学校需
要高额的研发与临床科系经费,有些偏向在地、应用技能的学校,确实不需要那
么多经费去运转。”
“不过同一类型的学校,若高低落差过大,尤其竟然低到只剩下7万元,就很不
合理,”他哭笑不得地说,“7万一年,我会说完全不够,就算只以社区为范畴
,都至少要十多万。”在他看来,7万这个数字确实低得太离谱,远比学生缴交
的学杂费还要低。
同样的景况发生在其他组别。学生人数超过6000人的一般型国立大学,最高与最
低的差距达3倍;超过6000人的国立技职大学,落差也有3倍之多;而6000人以下
的一般私立大学,落差更达近4倍。
“政府投资在好学校和普通的学校,还是应该有一套标准上下限,”辅大社会系
教授戴伯芬指出,“用市场逻辑来看,假如有一个很烂的商品,比好的商品贵很
多,为什么公平会不介入?要不叫他不要卖,不然就补助到可以上市的标准。”
她建议政府若不进场补助,就应辅导学校退场,否则损害的还是学子们的受教权。
全台平均落后OECD
放入国际的竞争赛局,“患寡”的困境更形严峻。教育部的统计报告中,2017年
全台所有大学每生平均获得的教育经费是13302美元,相当于台币39万元,低于
OECD国家平均15656美元(约46万元台币)。
“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平均教育成本,跟主要竞争者韩国差很多,更不要说香港、
新加坡、日本、欧美国家,”肩负打高教国际杯使命的清大校长贺陈弘感叹。
经费的匮乏主要源自于投资不足,无论是来自公部门(政府)或私部门(学费、
捐款等)的投资,放诸国际都相对稀少。
“根本性原因,是我们赋税负担率偏低,导致国家资源分到教育的部分容易被压
缩,”中正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詹盛如表示。
事实上,从比例来看,台湾每年有4.2%的岁出用在高教,较OECD平均3%高出许多
,问题是总体税收数字低,即使比例高也没用。
“马偕虽然每年花109万培育一名学生,在国际医学大学来看也是偏低,”詹盛如
表示,欧美医学大学的生均经费换算动辄3、4百万元,“台湾的门面台大学生平
均一年只有48万元经费,也是太低,顶尖人才,至少要7、80万元才合理,”他强调。
资源太少,从另一个角度看,和台湾的高教政策有关。“在台湾,18岁上大学的
人口,占所有18岁人口的8到9成,这是很高的比例,”戴伯芬指出,高大学入学
率,或许意味着人民素质提高,但也可能是社会过度重文凭、轻实作使然。
“关键是,政府随着高教扩张,没有等比例增加高教经费,也没有开放调涨学杂
费,僧多粥少之下,生均经费自然就低,尤其是依靠私部门的私校,”戴伯芬的
分析,带出另一个长年的争议——学杂费到底能否松绑?
高教界的长年争议:学杂费
一直以来,教育部与社会团体担心家庭背景更为弱势的私校学生,会成为高教市
场化下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严格规范大学学费区间。
然而,担心图生存的不肖大学滥涨学费,而对所有大学采取标准化管理,就得接
受台湾高教培养出来的学子竞争力落后国际。
“平衡社会正义,政府有手段、有工具,我们不是要求从100%管制到完全不管制
,但应该保有弹性,”清大校长贺陈弘认为,扶助经济弱势学生可采奖学金支持
,调涨学费与弱势权益不是站在对立面。
根据台大经济系教授林明仁的研究,台湾的明星大学学生多半来自更高的社经背
景,台大学生的家庭所得中位数约为150万,高于全体公立大学的近110万,更远
高于私立大学学生的家庭所得中位数100万。这意味着,国内许多菁英人才,并非
没有条件负担更高品质的教育。
从个人与社会投资来看,戴伯芬建议,办学成本、市场需求,应该反映在学杂费
上,“像是商管毕业生就业前景好,学生付自己的学费,取得更高的社会地位、
收入,国家就不用补助这么多,”她认为,更该投资的是虽然非主流,却能服务
社会与国家的需求的专业,例如顶尖的文史哲学系,或冷门的科学系所等等。
总体而言,解决高教经费患寡又患不均的处境,从增加税收、设立上下限门槛、
到松绑学杂费都是选项。
对于有心办学的学校,足够的资源能使他们充实人才、永续经营,如何平衡社会
正义、规范配套、协助溺水大学转型退场,考验政府的决心,但停滞不前的单一
标准,恐怕不是最佳解答。
【生均经费调查方法】
生均经费为发放问卷请各校提供“业务收入决算数/学生总人数”金额,以年度
计算。但尊重各校财务惯例,若贵校决算数是依学年度编制,则采学年度决算数。
分母的部分,公立学校直接提供业务收入决算数,私立学校则提供各项收入扣除
财务收入数字。填写年度则以各校最新数字为主,若有108年度就是填108年度,
若无则填写107年度数字,分子分母年度对齐即可。
今年共110间学校参加。
参加的110学校为:
国立政治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台湾大学、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立成功大
学、国立中兴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国立台湾海
洋大学、国立中正大学、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国立阳明大学
、国立台北大学、国立嘉义大学、国立高雄大学、国立东华大学、国立暨南国际
大学、国立台湾科技大学、国立云林科技大学、国立屏东科技大学、
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国立台东大学、
国立宜兰大学、国立联合大学、国立虎尾科技大学、国立台南大学、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国立台中教育大学、
国立高雄餐旅大学
、国立金门大学、国立台湾体育运动大学、国立台中科技大学、国立台北商业大学、
国立屏东大学、国立高雄科技大学、东海大学、辅仁大学、东吴大学、中原大学、
淡江大学、中国文化大学、逢甲大学、静宜大学、长庚大学、元智大学、中华大学
、大叶大学、义守大学、实践大学、朝阳科技大学、高雄医学大学、南华大学、
真理大学、大同大学、南台科技大学、昆山科技大学、嘉南药理大学、树德科技大学、
慈济大学、台北医学大学、中山医学大学、龙华科技大学、辅英科技大学、
明新科技大学、长荣大学、弘光科技大学、中国医药大学、正修科技大学、万能
科技大学、玄奘大学、建国科技大学、明志科技大学、高苑科技大学、大仁科技大学
、圣约翰科技大学、岭东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台科技大学、亚洲大学、
远东科技大学、元培医事科技大学、中华医事科技大学、东南科技大学、
南开科技大学、侨光科技大学、育达科技大学、美和科技大学、吴凤科技大学
、环球科技大学、修平科技大学、长庚科技大学、台北城市科技大学、文藻外语大学
、华夏科技大学、慈济科技大学、致理科技大学、台北海洋科技大学、台北市立大学
、中信金融管理学院、亚东技术学院、南亚技术学院、兰阳技术学院、黎明技术学院
、马偕医学院
、国立台南护理专科学校、耕莘健康管理专科学校
以下40间学校今年没有参加:
国立台南艺术大学、国立澎湖科技大学、国立勤益科技大学、国立体育大学、
国立台北护理健康大学、华梵大学、铭传大学、健行科技大学、开南大学、
台南应用科技大学、景文科技大学、德明财经科技大学、明道大学、中华科技大学
、台湾首府大学、中州科技大学、大华科技大学、醒吾科技大学、康宁大学
、宏国德霖科技大学、东方设计大学、崇右影艺科技大学、国立台湾戏曲学院
、大汉技术学院、和春技术学院、稻江科技暨管理学院、经国管理暨健康学院
、大同技术学院、台湾观光学院、法鼓文理学院、崇仁医护管理专科学校、
树人医护管理专科学校、马偕医护管理专科学校、新生医护管理专科学校、
国立台东专科学校、育英医护管理专科学校、圣母医护管理专科学校、
敏惠医护管理专科学校、慈惠医护管理专科学校、仁德医护管理专科学校
(责任编辑:吴凯琳)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100788
备注:北科大 名校实属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