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跨考资管所上榜心路历程 (代po)

楼主: WindwithRain (风与雨之地)   2020-04-11 10:48:41
(本篇心得为代po,因为是第一次在graduate板上发文,
如果有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还请各位前辈不吝指教~)
壹、前言
发这篇文的主要是希望做个纪录考研这一年准备考研辛苦的心路历程,
一方面是让未来想考资管所的人们对于各校考试风格能有更深的了解,
文章可能会有点长,请大家多包涵。
并且让各位跨考生能够对自己更有点自信,能够让自己撑完考研这条路。
如果是什么各校考试重点,我想其他文章都介绍的很详细了,
这篇主要是考研各阶段的心境、会发生的事情、准备方法、
我觉得跨考生应该有的心态等等。
PS:po在迪卡上竟然被辨识为帮大X补习班打广告被删掉
贰、背景:
国立中正大学企管系,班排:14/42(33%),
有修过几个有关于数据科学,机器学习的专题,
但没有说是很大型的专题课程,程式能力普普。
从大二下开始知道自己很喜欢资管这种可以将商管知识,
和资讯融合的一门学问,所以开始修习资管的课程,
多益840分,跑过蛮多活动的,从大三上开始决定要跨考资管研所。
参、考试成果:
(怕排版乱掉所以用图片来呈现)
https://imgur.com/CbsZsgj
肆、补习、准备方式、心路历程:
(一)前期(升大四的暑假前):
因为中正属于偏乡地带,所以我计概(大X洪逸)、网络、数据库、程式语言(大X刘X)
都是上数位学堂,之后暑假上台北上MIS(大X高X)和资结(大X洪X)
在这段期间大概就是准备一堆笔记纸,
因为他们两个上课都需要抄一堆笔记(尤其是洪X)
计概因为正课内容很多,所以上到后面的时候会觉得前面的东西怎么都忘记了,
但洪X上课的时候会跟大家说:“这很正常,如果真的都记起来了,这才叫异常”,
事实上也真的是这样,
但对于4bits内十进制二进制转换(有上课的人应该知道我在说啥),
最好是可以在这个时间点转换如流,之后做题目会很方便。
数据库跟网络的部分我觉得刘逸教的东西算是基础概念,东西不会很多,
在这段时间一定要打好基础,是后续上网查补充资料的先备知识。
在这段时间,基本上我是把计概、数据库、网络听完一遍,程式语言大概听八成左右。
(二)前中期(暑假时):
我那时候是上台北大X高X老师的MIS暑期面授班,
真的建议MIS一定要听面授,
因为MIS较多学校都是考申论题,
觉得要有老师看自己写的申论题哪里需要改进等等,
有时跟老师互动也可以从他身上学到许多科技应用的各种观点。
而且觉得高X老师很厉害,他用一种非常轻松的方式教课,
让大家不知不觉喜欢上MIS这个科目,
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MIS的Sense以及思考逻辑,
高进老师不会强迫大家要做笔记,隔周上课要检查之类的。
但最好是跟着课堂进度做笔记,一开始会觉得笔记不好做或没方向,
可以去问老师,他会很乐意的指导你作笔记的方向。
资料结构的部分则是上洪逸的面授,
真的不得不说,洪X真的太强,资结教的超好,
但要抄的东西比计概还多,要有心理准备。
那时候我是采上完课时把他今天上的内容完整地看一遍,
看完后把笔记盖起来,自己在脑海中思考今天上了哪些内容。
隔天以及上课的前一天,用白纸把他上课所教的东西大概手写实作一遍。
经过了一整个暑假的练习后,会觉得自己的资结实力大幅进步。
补习外其他读书的时间则是会泡在图书馆里,
读书时间大约从早上10:00~晚上的18:30,
我是把一个礼拜这段时间,一天分成三等份,
在一个礼拜中的21等分分别会插入计概(含程式语言)(20%)、资结(30%)、
MIS(30%)网络、数据库(10%)、英文(10%)到各个时间槽当中(%表时间分配),
而内容大多就是复习笔记,作笔记,以及做大X发的那本蓝色课本题目。
暑假过后,我大概已经把计概笔记复习过两遍。
暑假的MIS笔记以及资结复习大约也完成70趴左右。
顺带一提,可以报名开学后的多益考试,准备多益顺便准备研所英文。
我个人觉得也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
还是要给自己一点休息时间,不然会有些心累。
(三)中后期(9~11月半)
我个人是有报名大X的题库班,
洪X计概是数位的,MIS则是台中大X的高X老师面授班,
每个礼拜天都必须搭早上7:30的客运从嘉义到台中上课。
计概会发很多历届题目让你做,
这时候会发现怎么那么多题目是自己不会的。
因为计概实在是太广了,
包含数位逻辑、基本计概、作业系统、网络、数据库、MIS、资结、程式语言......。
这时候也是心情最容易低落的时候。
我当时是另外准备一本计概笔记本,把不会的题目,利用Google,把观念查到会,
并且把可向外延伸的东西也一并做到笔记本上。
同时提醒自己:“资管所考试不是比谁错的少,
而是考谁会的多,所以要尽可能的补充再补充。”
网络数据库的部分可以超前看看历届的考题,
这时候会发现刘逸所教的根本不够,
我是去图书馆另外借企业资料通讯与网络还有数据库的书来看。
然后试着做做看数据库书上的题目,以及整理网络笔记。
而虽然我是考资管组,但资结绝对是决胜负的关键。
因此我在这段时间,另外着重于洪逸资结所教的算法部分再复习。
尽量要把整个算法逻辑架构背起来,
有时候应付程式语言考题,或是交大考题非常好用。
MIS则是会开始分组组读书会(暑假结束后就会组了),
每个两三个礼拜会有一次50题的MIS题目,会平均分配给读书会的成员讨论。
题目刚开始写的时候会有点难,
因为没什么背景知识,所以也是跟自己说不要气馁,
慢慢地的查Google,查资讯应用的案例,一步一脚印地把分配的题目做完。
那时候是高X老师每两个礼拜会检讨读书会的题目以及撰写状况,
他也会丢很多补充资料。当时的我也针对MIS准备另一个笔记本,
利用暑期班做笔记的方式,把补充资料以及一些案例做在一本笔记本内,
只要跟着高X老师的脚步跟上进度,真的会越写越顺。
另外非常强烈建议必须要买LAUDON MIS书的中译版,
历届的考题有一些会参考那本,像成大这次就出了不少,
还有AI题目的补充记得要多做一点,是近几年考试以及未来的趋势考题。
开学后的读书时间部分则是从早上10:00~20:30左右,
基本上读书内容就是题库班题库以及计概笔记,MIS的读书会练习,补充笔记的部分。
如果自己的成绩在30~40趴内,有一些程式经验的跨考生,也可以试试推甄,
像我这时候就有去推中正资管系,也有备上(虽然蛮意外的)。
第一是可以为未来的口试有一个先行体验,第二是有一个保底,对我来说是一种安定。
(四)后期(11月半~过年前):
这时候差不多要开始做整份的计概考古题了,
我做考古题的方式是每间学校做七年的题目
且和读书会的伙伴们一起排进度,
然后每个礼拜相互交流所写的题目和答案。最好是相同学校接着下去写
(例如先写中正103~109,写完在写中兴103~109......),
因为这样才能看出各个学校的考题趋势。
一开始肯定很心累,可能看到整份考题,只有一两题是自己确定的答案,
也是最容易产生放弃念头的时候。
但后面会慢慢习惯的~~哈哈,
只要心里想,补习班没教的,全国大概也没几个人会就行了。
最重要的是如何把这些你不会的考题补充在自己的笔记里,
并且依照着自己的逻辑把它记起来。
MIS的部分则是要开始计算写申论,问答题的时间以及份量充不充足,
若是题目有25分配分,那尽量要要求自己要在25分钟内,写完25行的申论。
这对我来说真的是蛮难的,在考试的时候好像也没写那么多,
所以没达成也不要太担心,但切记自我要求,才会进步。
这段时间如果遇到程式语言或资结需要实做的题目,
也会打开电脑编译器,把程式打一遍,训练自己的逻辑能力。
尤其是中央JAVA的题目,会是一大挑战而且非常耗时间,
但真的考试时,写这种题目的速度和逻辑会变得更快更好。
SQL也会用电脑稍微测试一下自己打得对不对。
读书时间部分则是从早上10:00~20:30左右,
基本上读书内容就是题库班题库,自己的各类笔记,MIS、计概考古练习。
晚上则是看一下ITHOME之类的科技网站,看看最近有
发生什么事情,像今年中央考题就有考出反向拍卖、ARP攻击之类的东西。
(五)考前半个月:
以复习在复习之前所做的笔记,这半年下来总够做了8本笔记,
绝对够我这半个月看了,
这时候的自己应该是遇到各种生活小事,都可以联想到考试科目的内容了,
像是排队就会想到可插队,不可插队排班算法之类的。
过年时基本上也是看笔记,也没再读什么书了,
然后就是把全台各大庙宇都拜过一遍了吧哈哈哈~~~。
伍、跨考生的优势和心态
个人觉得,身为一个跨考生优势,尤其是企管,
最大的优势应该是申论题的申论能力吧,
再加上自己相较于资管系同学们来说,
少了大四的专题压力,可以专心的准备考试。
最重要的是,我觉得我一直拥有“觉得自己比不上本系生”的念头,
这念头促使我必须比资管本系生更努力的吸收各方面知识,
才能赶上他们的脚步。
对一个跨考生来说,我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资管也真的很重要,
或许有些人只是为了资管毕业后比较好找工作才去跨考,
但如果本身不喜欢资管,就会讨厌去找寻各种相关题目的补充解答,
毕竟所查的资料都会是资讯相关的。
再加上补习班所教的东西大概也只占考题的20%左右
或是只是一些基本概念的东西而已,唯有上网查资料才能获得题目的解答。
因为上述原因,自然可能无法撑完考研这条路。
所以前提是要喜欢自己的考科,才能考得不错。
之前在一个连续剧看到一个理论叫“锦鲤理论”,
他是说一条锦鲤要长的够大,必须要不断地换缸。
我想考资管所也是吧,
资管算是一门活学问,他不像资工、或是数学系
会受限在数学或是那些固定科目之中。
资管虽然有分科,但其实范围真的非常广,
从企管到资工的各种领域都曾经考过。
把准备研所当成是各种知识的摄取,不要被自己科系的框架绑住,
我想自然会有好成果的。
陆、总结:
感谢一路以来帮助我的高X老师、洪X老师、刘X老师、读书会的伙伴们、
还有一起读书的各个考研战士、以及爸妈支持我的决定,
最后费尽千辛万苦,也在政大找到和自己未来想做的领域的教授了。
真的觉得自己的辛苦,以及牺牲许多玩乐的时间所换来的甜美果实真棒。
最后看到自己这么多正取也真的很感动。
希望我的心路历程也能帮助要跨考或是本系生要考资管所的人们一些帮助。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