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昆山科大推甄政大传播所 准备历程

楼主: allen365 (柏)   2020-01-03 23:45:20
各位大大好,小弟去年 6 月从昆山科大公广系毕业,随即开始准备研究所,考试与推甄都有一起准备(有补习)。我申请了四个系所的推甄:政大传播、政大数位内容、中山行传、台大生传。
最后有幸以正取 15 录取政大传播所,而中山行传面试后没录取,其它两间没过第一阶段。
当时准备推甄时,就是在 PTT、Dcard、还有补习班网页上找到许多很有帮助的心得,真的很感谢!!不过当时能找到和我背景相似的文章较少,现在也来分享一下我的历程,希望能回馈这个地方,也让和我同样有着 南部 / 私立 / 科大 这些听说在推甄上较不利的条件的伙伴,可以更有自信,靠着在校扎实的努力往前迈进。
我也许不是最厉害、最高分的人,但有尽力尝试努力过,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在将这段过程真诚地记录下来,希望之后能帮到和我有相似背景的伙伴。
───────────────────
心得图文好读版+公开的备审档案有发在我的部落格中:
https://reurl.cc/vnOZoj
因为想要完整记录下这个过程,文章实在打太长…这里浓缩节录一些比较实用的重点,希望能帮到未来想推甄的朋友。
───────────────────
【个人背景】
https://i.imgur.com/SscHcWr.jpg
大学就读昆山科技大学公共关系暨广告系,毕业系排第四(3.38%),获学校颁发杰出专业荣誉奖,推甄前考多益只有 710 分。我在昆山公广带得到不少产学专案机会,也拿过几个比赛的冠军,另外还在两间广告公司实习过,详细经历见上图。
────────────
【先真正厘清自己的动机】
其实我大三时有稍微浮现想报研究所的想法,但也没去问自己根本原因,最后有报的学校备审跟研究计画也是赶出来的,做得好糟糕,最后 什么结果都没有。
如果不清楚自己读研的原因与动机,就很难成功!所以建议各位开始厘清想读研究所真正的想法,不管是想转换领域、喜欢学术、只想上好学校、想认识更厉害的人都行,这样做自传、备审时才能更聚焦、更有说服力喔!
● 我自己的动机
一开始我是在三年级老师的理论课程里,开始对学术知识燃起一点兴趣,也在老师带领下尝试申请科技部大专生研究计画,虽没入选,慢慢觉得自己蛮喜欢看有兴趣的论文,也很景仰这些“ 创造知识的人”。
我希望期望自己能更严谨,更有知识厚度与论述能力,最后成为我很崇敬的那种,有研究与创造知识能力的人(尽管也许不是什么很伟大的贡献)。
另外当然还有许多原因,如可以借此到有更多厉害的人,在资源更多的环境中学习,也许还能在台北实习,甚至有出国交换的机会!
────────────
【 南部 / 私立 / 科大 校名标签的担忧 】
我是台南的昆山科大公广系毕业的,虽然我读得不错,但老实说毕竟学校没那么有名。网络上看到许多文章都提到推甄是“血统与校名之争”,亦或“不有名的私立科大拼考试比较实在”等。
我相信这当然是会有影响,不过这次我推上了,代表并不是定律,我们还是有机会,但这绝对取决于自己在校有没有认真努力,并取得好的成绩与作品等。
● 诚实面对、分析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申请管道
当时问补习班老师时,老师和我说过校名的确会有影响,但如果名次有前三名、也有其他作品的话,可能还有机会。但老师也提到,考试入学的名额多,机率并不会比推甄少。
我检视自己各方面情形后,所幸在校成绩有维持住、经历也算是丰富,且自认准备作品集的能力还算不错,凭著仅存的一点把握,还是决定要推了!请各位也要真正诚实并好好地检视自己,如果觉得OK,就拚死把它做好!而我也做到了,希望能给大家一些自信。
但要记住,准备推甄是需要花很多心力与时间的,所以那段时间考试的东西就比较少能复习,这也是如此决定下的取舍!!
──────
【 备审资料:不断询问自己,浓缩客制化重点 】
● 准备时间│最好暑假就开始准备
如果已经确定要申请推甄的朋友,建议暑假就要认真准备了!想当初暑假事情有点多,拖到九月初才正式动工,实在超级赶的啊!特别是我自己需要整理的经历又不少,最后在熬夜赶工与紧绷地时间安排下才终于完成。

● 自传│不断自我询问并抓出重点方向
我觉得自传是最先要着手的项目,因为 当我们在准备自传时,其实不只是在准备自传,而是借此一同思考、定调整个备审资料的重点方向。
基本上,自传内容多少会包含以下几点:
为什么报考(这个)研究所?
有什么相关经历,或自身特别之处?
你的目标是什么?与此系所有何关联?
入学规划,或未来毕业后规划?
我的自传中,先破题表明“希望用新媒体与整合传播影响社会议题 ”的目标,再带到自己最大特点“有丰富的专案和比赛经验”,但不是全部写上去,也不是都放成绩最好的,而是选择与上述目标符合的项目,如公关竞赛的社会创意提案、毕制帮农村做的行销案等,接着叙述厘清很久的报考动机,最后以与目标呼应的未来规划做结。
最后完成的自传中的重点,就是备审资料的核心方向!之后包含推荐信、研究计画、作品集在内的整份资料,都要紧紧扣连这些重点,整合成前后呼应、扎实不虚假又具说服力的资料合辑。
所以这段时间一定要 持续逼问并了解自己,挖出最深的动机与目标,抓出最有特色的重点,难的不是自传那几百个字,而是这段自我检视的过程。

● 研究计画│主题符合兴趣与动机很重要
戴然老师推甄讲座会提供许多找题目的方法,而其中最好的,就是往自传中提到的兴趣或目标领域去找最好!
一方面之后写计画时能够有动力;一方面整个备审资料更会“连成一线”,也就是动机、目标、兴趣、研究计画、未来规划等都是有所关联且规划完整的,这样在面试时也会更加地顺畅。
况且,政大传播所要求“自传暨研究计画 1000 字内”其实不能写太多,如此更凸显出主题与动机的重要。

● 推荐信│尽早开始联络准备
其实政大传播所不要求推荐信,不过因其他报名的系所有要求,就一起准备了。若系所需要推荐信,请大家一定要提早准备,因为自传、研究计画、作品集等勉强都可以赶,但推荐信有许多不可控的因素,甚至还要先写好草稿,因此一定要提早联络做准备!
我最后找的推荐人有三位,其中两位是我的大学老师,第三位推荐人则是我大三参加“校园公关提案竞赛”主办单位的董事,她也是公关公司的董事长,还曾在政大传院教过课,所以有她的推荐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所以这再次彰显大学四年持续努力,并在各种比赛与案子让各方留下好印象的重要。
另外整理推荐信的准备重点:
1.推荐面向多元化:不同封推荐信的内容面向最好有差异。举我的例子:一位老师写我毕业制作与总体的表现、一位老师提到带我写研究计画的过程、晓翠老师则从业界角度看我实作表现等。
2.针对校系客制化:不只是自传和作品集要客制化,推荐信也要针对不同系所调整!若推荐人请你先写,就要做足功课以其角度切入;若推荐人要自己写,就要让他知道你报的系所有何特色,并附上自己相关经历!

● 作品集│一定要花心思重新梳理重点
老实说我原本是想稍微改一下之前应征打工时做的作品集就好,但还是觉得必须重新梳理重点才行……毕竟目的不同、须着重的点也不同,一定会有需要改的地方。虽然真的很麻烦,但请大家重新检视并整理适合各系所的作品集,是非常重要的呀!
1. 浓缩客制化,不要什么都放:
我一开始会先把所有经历与作品列出来,接着 针对不同系所挑选适合放入的项目,而且还要决定顺序、叙述角度、分类名称等。如“校园公关提案竞赛”是政大每年有学生参加的比赛,我猜也许评审老师会听过,所以在政大传播的备审里把冠军的经验放在第一顺位;而台大生传的备审中,我就多放入了“社区产业推广计画”、“水保局农村活动领队经验”等。
而其实同一件专案,随着所报系所不同,也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切入介绍,毕竟一个案子本来就会接触很多不同层面的事物。
举例来说,同样是“农村品牌整合行销计画”的毕制专案,我在政大传播的备审中强调“传播策略”、“媒体曝光”等重点;而在政大数位内容的相同页面,我则以“整合各式数位媒体”的角度叙述。
2. 我的方法:一页呈现一个案子,但要叙述清楚
在筛选过后,我想放进作品集的东西还是不少,所以我决定以“一页浓缩一个专案”的方式设计。当然,若作品较少的朋友,也许可以多就单个作品或专案详述,但还是切记要去芜存菁。而要在一页 A4 中抓出复杂专案的重点,还要让人清楚理解,就是作品集里最花心力的挑战了!要面对这个挑战,我自己归纳的重点则有以下几个 ↓
3. 我认为的作品集制作重点
分别有:精采图片、清楚标题、作品重点、执行成效或收获成长、担任角色
原文中有详述这几点我的看法,不过太长了这边先不放,大家可到原文里观看哟!
────────────
【面试经验:尽全力准备,紧张就紧张吧!】
我当时是在书审榜单公布后才开始准备面试,但如果较有信心的人,也可以一交完资料就先稍微预备,时间会比较充裕。关于面试准备重点,网络上资源不少,也可询问学长姊,我面试前就将所有可能的情境、问题都列出来,思考怎么回并写下草稿,然后不断练习。
接着,尽可能找到人帮忙模拟面试,并最后留几天修正与练习!这样就能 逼自己在模拟面试前,至少先准备好七八成,模拟后也能迅速发现缺点做补强。若有补习的话,戴然老师会协助重点模拟,不然请认识的学长姊甚至任何朋友都行。可以的话也尽量模拟“该系所的面试情形”,如政大传播是一人两关各五分钟、中山是两人一起十分钟等。

● 勇敢去找学长姐请教!
我特别想强调的重点是,勇敢去找那个系所的学长姊请教问题,不要怕!就算不认识,也可以透过朋友、老师询问,甚至在网络上写过心得的许多学长姊都有联络方式,只要有礼貌,相信一定有人愿意给予建议!当时请教的学长姊,都很大程度地帮助了我,我询问到更多面试的细节、她们的经验与建议等,促使我重新思考与调整了回答,也让人更安定了一些。

● 政大传播所面试│第一关:个人经历│5 分钟
评审老师问题如下:
Q1. 我看你很有社会关怀意识,实习做了“防止老人受骗”的案子,你在这里面学到什么?
Q2. 我看到你资料上的照片,你是毕业生代表?
Q3. 你一年级公共关系是哪位老师指导?为何他给你打 66 分?
Q4.你是去年“公关提案竞赛”冠军那组做 presentation 的人对吗?想请问你觉得那次比赛对你有什么收获呢?
-
面对 Q1、Q4 这样备审资料、经历相关的问题,我因为自觉应该蛮熟的,面试前没有特别准备,想一想就直接回答。老师也会继续问关于“举例来说呢?”“那些创意是什么?”等问题,但也意味着我可能一开始就要给多一点资讯。所以建议一定要把自己的备审资料读熟,设想每个地方被问到的回答!这是许多学长姊都强调的事情,而我当时觉得自己都很熟了,没特别练这部分回答,但被问到时还是稍微紧张了一下,如果有加强准备,应该还可以更好的!
而 Q3 是询问较低分的科目,的确是曾经看过会问的题目,但实在是自己疏忽了没准备。当时说应该是当时课程有绑比赛,而比赛结果不太好。但回程才想起来那堂课是一位系上的“大刀”老师的课,当掉了不少人,而我是小组内唯一及格的(因为几乎都我在做),当时如果能这样回答,也许会好一点吧!
最后 Q4 这位老师似乎去年也有带队参加比赛,并对我的提报有印象,据我所知政大当时只有两位老师带队,这次很幸运能遇到这位老师!虽然不知道这是否关乎分数,但至少这让我在当时后续的面试中,还能继续保持自信。但回答这位老师一下下后,外头的工作人员就敲门示意时间到了。事后还是觉得这题稍嫌可惜,还有更重要的部分没讲到。

● 政大传播所面试│第二关:研究计画│5 分钟
Q1. 请简单介绍你的研究主题、理论架构、方法等。
Q2. 关于主题的问题:除了使用面会想分析内容面吗?你觉得新媒体有这么大力量吗?发展都会是好的吗?等
Q3.你自己预期的研究结果或结论会是什么?
-
这部分我自认都答得还OK,基本上都有准备到,Q1 从我自己的目标、平常有看相关影片的经验说明动机,接着带入研究计画的说明。Q3 我回答也许观看此类影片的动机,不只是“享乐感、想吸收资讯”等内在动机,也可能有外部性的动机。在想更深入解释时,时间又到了。
Q2 是一连串的对答,老师们针对研究主题问许多更深的问题,是我先前也想不太到的,但还好自己平常就对 Youtube 社会议题影片有兴趣与了解,当下有立刻应变回答。如被问到“内容面”的时候,突然想到之前参加“2019 社群丼感谢祭”活动中志祺提到的内容,为我的回答增添了不一样的观点。所以,选择真的有热情的研究计画主题,真的很重要呢!
────────────
【能上榜的原因?面对推甄的心态?】
 
虽然政大传播是第一志愿,但资料送出后,我其实是猜想中山行传、政大数位内容较有机会入选。没想到政大数位连书审都没过,中山行传所则是面试后没录取,反而是政大传播所连两阶段通过,是我唯一获得正取的系所,实在令人既惊讶又欣喜。
上榜后,有些人问我:“你觉得自己为什么会上?”
当然比较有可能的猜测是:
从我书审成绩似乎普普,面试则比较高看来,也许虽我备审中放了许多经历,还加了推荐信,但其他人更厉害;而面试则有进一步描述案子经验,还遇到在比赛中对我有印象的老师,研究计画关卡也回答的算顺畅……
但我觉得,在入学并恰好有机会问到评审前,我们很难真正知道为什么会录取,或不录取。每个老师的看法都不一样,每年的评审老师也不尽相同,有可能推荐信根本不算分,也有可能其中一个案子吸引评审注意,更有可能你准备了许多面试回答,而最后讲到的也没几个。

● 评审喜好难预料 ── 尽全力,做自己,最重要!
承上述,可见我们真的很难预料什么才真正受评审青睐,所以我认为重点还是:展现最真实、最有特色的自己,自己判断放什么、写什么最好,用尽全力把每一项都做到自认最完美的样子,做好万全准备,问心无愧。我相信这也是每个教授与老师们希望看到的态度吧。
最后,就真的尽人事,听天命了。
各位可能觉得这段不是什么实用的准备技巧,但我反而认为,这是我经历这几个月下来最重要的感悟。因为在准备甄试的过程中,我们会蒐集大量的资料,参考不计其数的心得,询问不同学长姐与老师的意见,我们会变得很慌,有太多的建议与方法,不知道要怎么聚焦,不知道该听谁的。
但有了这样的心态后,可以帮助我们 静下心来,去思考哪一些才是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回到那个最大的重点 ──了解自己。如此一来,一方面我们能慢慢筛选要取用哪些资料、技巧、建议;一方面在资料送出后,甚至成绩出来后,也较能更平静、谦虚地等待与看待结果。
所以我鼓励要报考的朋友们,尽己所能最大的努力,展现最好的自己!
祝各位能走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
──────────────────
各位朋友有问题都欢迎用我部落格内的联系方式询问我,也许我不是最厉害、最天才的菁英,但我会是最真诚面对自己,持续努力、持续检讨的学习者。
所以我也会最真诚、最尽力地我所能给予帮助!
谢谢大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