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刑法组准备心得(台北大学)

楼主: ApAzusa126 (梓喵126号)   2019-08-04 02:21:02
你好,是我,我冲矢昴啦
是这样的,其实上上个礼拜放榜后,我就想过要写这篇文了,不过等到今天(正确来说是
昨天)经过一试的摧残之后,我才开始动笔,由于刚刚还去喝酒,现在可能有点晕
有什么不清楚的或是语意不顺的地方,我明天早上再修
台北大学部分
刑法:64
刑诉:23
日文:85(总分加6)
总分:93分 (备取第10位)
台湾大学部分
刑法:55
民法:56
政治大学部分
日文:88
注:台大、政大仅列我觉得需要分享的部分,另外东吴的也是刑法分数远大于刑诉
首先,我相信各位看完我的刑诉成绩应该就...不是很想听我讲刑诉的部分,实际上我也
是这么想,毕竟看来我的刑诉没什么值得分享的部分,东吴我应该也只有30还40吧,反正
也是不怎么高的分数
再讲刑法之前,我想先讲一下日文的部分,对台政北东法研所有兴趣的各位应该都知道,
政北能够选考外文,台大东吴则是只能考英文,而我英文这两所大概都只有五十几而已,
不算太低但也不太高的那种。
看过考古题的话,应该会注意到,北大的日文跟政大的日文考法不太一样,北大还意思意
思的出几个汉字填平假名或是文法选择题,政大是直接七段规定跟两篇短文砸在你脸上叫
你翻译出来。
我自己是没有考语文检定,自评大概N2可以过,N1有点抖,不过日文对话没问题,节目只
要不讲太快的也能听懂的那种,不过因为没有系统式的学习,所以日文的文法运作完全不
懂,文法对不对我都是用讲起来顺不顺来判断的,也许是这样所以政大反而分数比较高
有心想考政大法研选考日文的,学校有开法学日文一定要去上,毕竟有些名词的东西就是
一翻两瞪眼,不会就是不会,别小看他只加成10%,任何一分真的都很重要的
再来是台大刑法组的民法卷,说难不难说简单也没有简单到哪去,身分法那题基本有背有
分,像我没背所以今年就让乙女离婚后可以跟A男结婚就...
人伦悲剧(?)
实体刑法的部分算是我最擅长的部份了吧,看分数其实也就猜得出来,所以我也打算说明
的比较详细一点
参考书:
林书楷老师 刑法总则
林钰雄老师 新刑法总则
卢映洁老师 刑法分则
易台大班内刑分讲义
解题书:
刑法进阶版 夜冶鸣介
首先我想说的是,书楷老师那本对我来说参考价值比林钰雄那本还要大,因为我个人是觉
得,林钰雄那本的排版有点乱,所以后来我是边翻这两个老师的书边把内容浓缩成一本算
是讲义的东西,然后刑总只看这本讲义配解题书。
考完之后我才意识到这个动作挺重要的,因为我在弄成一本讲义的时候,实际上就顺过一
次逻辑了,顺过逻辑后想很多东西其实就没有像直接看参考书那样难懂,毕竟是你自己的
逻辑嘛的感觉,然后随时看的时候发现讲义有哪边漏掉再补上
毕竟唯有把这套逻辑真正内化之后,才不会在考卷上写出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
分则的部分就是啃法条了,卢映洁详细十足,但是缺点就是详细,对准备考试而言太厚了
老实说,自己再顺一次也能弄成一本比较薄的讲义类的东西,不过我自己是在笔记本上把
各条的构成要件拆一拆之后就当作没这本书,把比较重要的东西填回法典内,然后配着易
台大班内的讲义看,把卢映洁老师的书精简应该能有相同的效果,对迅速复习比较有益,
遇到不太确定的地方再回去翻原本的课本就好。
解题书的话,老实说我当初是先买刑诉的,然后看到这本跟刑诉那本是同一家的就买了,
然后发现...
呃,他写的有点深到我不确定他再写什么。
有些啦,大部分的除了篇幅稍微多了点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的,抓争点有一本解题书真
的很快。
现在我们有两本自制的讲义做基础,还有一本不错的解题书了,接下来就是文章了...吧?
这其实有点尴尬,因为我在考北大之前没看过任何一篇文章,正确来说,我在考东吴之前
才有看一些东吴的老师的文章,主要是因为东吴偶尔刑分会有那种上课不会上到的条文出
现,所以我想抓一下而已
我在这边不是要否认看文章的用处,只是想说文章不是全部,而且还只是以刑法组而言,
也许吧,整篇回答的逻辑通顺,要比有没有写到某个特殊见解要来的重要。
我跟同学讨论的时候就满常有这种状况,他常常看很多文章,可是有些基本的理论他可能
都有点支支吾吾的,我在想,狂看文章这点是不是可能有点本末倒置了也不一定。
当然啦,毕竟我也只是备取备上了而已,没有说什么我讲的都对的,与其说我什么准备的
怎么样,倒不如说我运气不错还比较实际一点。
因为说起来我现在是有点后悔当初没多看一点文章啦。
只是,可能看文章之余,比起老师提出的问题与老师的结论之外,可能同时想想就是,老
师是因为怎么样而得出这样的结论的,那有没有可能得出另一种结论,究竟是逻辑上的必
然,还是单纯只是价值判断,这些可能远比“看文章”重要
如果得出的结论有点卡卡的、不太通顺,那可能就是基本观念不太好的征兆,这时重要的
可能不是赶快把这篇文章啃完啃下一篇,而是放下文章,翻到教科书的相关章节,确定自
己是那边的观念没有厘清
文章是高楼,观念是地基,地基不稳,楼高也易倒,有时把观念厘清再看文章,反而会有
种拨云见雾的感觉,这种感觉会留在身体里,比起死记结论,要留得更加长久
如果要举例的话,我可能同样拿我的台大民法举例吧
今年民法第二题应该基本就是考826之1跟释字349号,但是我坐在考场的当下,根本没有
浮出这两个数字,甚至连内容都没有,然后我就想了两分钟,想像自己是立法者跟大法官
会怎么规定,然后就照着写上去
既然我都让不能结婚的人结婚了还有56分,那我这题应该是不差啦
也许以前在上物权的时候我真的有很认真的听这一段,所以后来即使我根本忘记有这回事
,还是能推出一样的东西,当然这不可能百试百中,所以我只是举个例子
以上
愿所有还在备取中挣扎的都能有足够备上的幸运
愿所有尚未考试的都准备足够的不致使自己后悔
愿所有面对的都能完尽所有之力并许其开花结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