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常发文,排版有误请纠正并包容,谢谢)
【背景】
大二时从某县市唯一国立大学转到中字辈大学,毕业系排2X%,当时因为转学考关系,转
学后立马被洗脑报了补习班,当时老师是李老师,不过也是老师唯一一年在那间补习班,
后来听课发现补习班给老师的时间不多,课程只有材科与材热,也不是当年的,课程也不
够完整,题库班就选择报了建X,虽然老师都是同一位,不过正课当初应该在建X补的,毕
竟能听到物冶,也有比较完整的课程,最后考试结果只有成大备取满后面的,在备上前就
已经决定重考了,第二年重考就没有补习,小弟不像前面几位强者四大正取,当初在研所
版受惠许多,因此想给之后要考研的人一点心得分享。
【考试结果】
交大材料(甲)
材热:49
材科:29
初试合格分数:79.5 加权总分:78
未过一阶
清大材料
理工测验一: 97.5
理工测验二: 73
理工测验三: 114
审查: 84
最低录取:282.75 总分:284.5
名次:备4x
成大材料
物理与化学:36.5
材热:70
材科:72.5
英文:69
正取最低录取分数:64.67 平均总成绩: 59.67
名次:备5x (备上)
台大材料(丙)
英文:56
材科:47
材热:69
口试:76
最低录取分数:183.75
总分:167
名次:备个位数 (备上)
【各校心得】
台大
材热的部分与近几年难度差不多,基本题一定要拿起来,今年考了一题超级考古,计算需
要多少压力才能使石墨转变为钻石,而且记得这题分数给满多的,出题方式大概都是先有
个简答题,后面是计算题加上一些证明,如果近几年考古都有做过的话,看到题目不会觉
得相差太多,偶尔可能会出个比较不常见的名词解释,材科的部分一直以来都考得满广的
,尤其有关电子材料方面的题目,许多专有名词、应用、特性都要多涉略,高分子结构一
定要熟记,另外除了看缩写把常见的高分子结构背起来,如果能从全名来理解推出结构这
样对题目单体的变化比较能迎刃而解。
至于口试的部分,因为我专题是高分子领域,所以预想了几个教授会问我的问题,例如我
做高分子,为什么会考电子材料组,还有因为是转学生,他们也问了为什么想转学,短短
十分钟以内,自介完大概有六分钟的问答时间,因为教授他们不是高分子专业,所以也没
有问太多专题内容,后来得知面试有没有专题其实不重要,如果没有专题的话也不必太担
心,让教授好好了解你,口试成绩还是可能会比有专题的人高,而有专题也不一定分数会
比较高,后来询问才知道我说的有些让教授觉得满模糊的,因此分数才没有很高。
清大
理工测验一考得颇烂,普物只有准备写成大考古时看了一次,普化则是上了李老师的五堂
课,如果要正取的话,理工测验一至少也要120分左右,毕竟考试的题目是相对比较好拿分
的,材热今年计算题算是很基本,不过后面许多叙述题,观念一定要很清楚,还有英文要
看清楚,后面的题目真的写得很痛苦QQ,工数当初也没有什么准备,记得考了Jordan form
、laplace inverse、gamma function,剩下的只能看有没有其他版友记得了,至于材科
的部分,今年少了多选题,题目相较也比较简单,就是要把smith看熟,听说有几题是课
本习题,我是没有写课本题目,所以根本不知道是习题,如果材科要冲高分,记得课本习
题有空要作。
交大
今年考下来觉得交大题目最有难度,考前还在交大图书馆把考古做了一遍,信心满满的走
进考场,结果考完直接崩溃了,材热要画自由能图、成核,前两题我就卡超久,后面有几
题类似考古算是有拿到一点分数,材科的部分算是直接炸裂了,整张考卷看懂的没几题,
出题风格与往年差异满大的。
成大
看到成大的成绩,觉得我是不是该回去读高中了QQ,物化完全爆掉,虽然物化本来就没什
么准备,但也觉得应该不会这么低才对,物化没有什么出到考古,电磁的部分要多加着重
,材热没什么太困难的题目,往年考古有作的话,写起来应该不会需要太久的时间,毕竟
材热题目少,有满多时间可以慢慢作答,材科难度适中,出现了几题考古,记得没有什么
计算题,所以如果要准备成大的话,就多写考古呗!
【准备过程】
暑假
老实说,暑假应该是要进入认真准备的时段,但觉得自己准备过一年,在暑假期间读的没
什么劲,一天大概只读四个小时,看了Callister中译本还有Smith中译本,都是很快的浏
览过,并没有吸收很多,材热写了Gaskell课本习题,一个礼拜只翻一次工数,工数是读
喻超凡老师的翻转工数。
开学~11月
开学之后与几个考不同所的朋友组了读书会,因为我故意延毕的关系,这个学期只有三学
分,因此多了许多读书时间,每天都去图书馆报到,也因为有人在旁边一起读,读书效率
比暑假好很多,因为去年考试觉得有关生医材料的考题都不会,因此又搞到了一本工程材
料科学,原本只打算读生医材料的部分,后来索性把整本也看过一遍,这本书写得满详细
的,是国内教授参考各类材料科学用书所写成的中文书,看完了Callster&Smith中译本
与工程材料科学,我再重读了李老师的笔记,并且整理了一份自己的笔记,而材热再看完
李老师的笔记觉得有些问题,想不到办法问李老师,后来看了黄仓秀老师的OCW,解决了不
少疑惑,工数我当时只打算准备ODE、级数解、LAPLACE、矩阵,因此这段时间就是写翻转
工数的各类题目,准备工数时间比重相当低,大概一个礼拜只碰一次,至于普物,我在快1
1月时开始写成大考古,直接从考古去读,就背了几个公式,后来不懂的就直接死背,花的
时间也不多,因此普物也是满烂的,普化读去年补李老师普化题库的笔记,读完以后就直
接写成大普化来练习,普物与普化大概都是在我读到要回家前的半小时至一小时才会碰,
基本上着重在材热与材科,英文完全都没有读。
12月
这时候大概课本都看得差不多,每一科都开始写考古题,另外,我也有花一点时间解
Callister的Concept Check,不过后来我没有解完,有些学校会从这边出题目,建议有时
间可以多练习,也能确保自己观念更清晰,考古我是先从交大开始,写完一回就检讨,而
且要像考试一样计时,然后再写成大,我会这样做是因为成大都是选择题,写完交大一堆
计算论述后,写成大选择相对比较轻松,不然看到一堆计算觉得很烦,之后写台大,因为
清大考古只到96年,我只写了清大的96前的材热,虽然清大材热考古时间久远,但许多题
目都是课本习题变成选择题,还是很容易在一些学校中出现,这段时间我写考古的速度极
慢,通常写完一回后,会再回去翻书检讨不懂的地方,另外再读自己作的笔记。
1月~考试前
就是不断的写考古,把错的题目弄懂,不过有些比较艰深或偏的题目,我选择放弃,至少
把基本的题目都写对,工数就挑喻老师题库里的几题出来算,都只选基本题,不想花太多
时间在工数上,毕竟工数只有清大会考,而普化写了差不多有十年,计算题除外,很多题
目看到就直接能选答案,至于普物我从12月起就都是写成大考古,没有什么新的进度,在
每间学校考试前,都会再把那间学校的考古拿出来做个几年,这对考试相当有帮助,这段
时间刚好碰到过年,过年回家我都没有碰书,初三就马上离开家,回到租屋处附近找图书
馆继续读,千万要让自己撑住,保持写题目的手感。
【后记】
这是我考试的第二年,当初觉得考第二年能很顺利的正取,没想到与预期的有段落差,我
是很容易就耍废的人,从暑假就没有认真,后来很感谢认识的朋友一起组了读书会,虽然
考不同所,但有人一起读书会比较有动力,到12月后开始觉得压力很大,时不时读书到一
半就会跑去健身房,有时候也会给自己一天的放假,总之,如果觉得唸不下去的时候,还
是建议让自己放松一下,最后很谢谢这两年帮助过我的人,虽然没见过李老师,但从线上
课程就可以知道他是一位很认真的老师,上课时数真的有够长,谢谢读书会的成员互相监
督嘴砲,谢谢高中大学同学的鼓励,谢谢k在我读完书后听我干话,研究所考试是一段很长
的奋战,撑到最后就赢了,不过考上研究所后,又是另一项挑战,祝福考上的考生硕班实
验顺利,明年或是+365的考生如愿上榜,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