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辅咨/婚家/心辅/心咨所上榜心得

楼主: willy233 (狸尾)   2019-05-05 14:45:59
PTT网页好读版
https://reurl.cc/ApAzd
Medium版本
http://bit.ly/2UYt7Ew
壹、前言
在你开始阅读本文之前,希望你可以把这几个问题先放在心里,
1.你为什么会想读心辅所?
1–1 你知道心辅所上课要上哪些内容吗?
1–2 你想成为咨商心理师还是辅导教师,还是其他?
1–3 承1–2,你为什么想成为心理师/辅导教师/其他?
你对这些工作了解有多少?
2.你准备好要当一个研究生了吗?
2–1 你有足够的搜集资料的能力吗?
2–2 你能把密密麻麻的资料看清楚吗?(例如:考试简章)
2–3 你有什么感兴趣的咨商/辅导学术领域吗?
3.你对自己有多了解?
贰、基本背景
今年考上时是31岁,国北教大教育系毕业,
担任国小教师有四年半的经验(导师、社会科任、辅导组长),
去年五月确诊ADHD(注意力不足过动症)注意力不集中型。
30岁时离职准备考试,有购买补习班的云端课程,
第一年考试有推甄国北,书审80分,差了6分进复试。
当时还有去手摇饮料店打工,考前发现准备程度可能不到20%,
最后只报了政大和市北,两间学校成绩都非常的惨,
就是砲灰的程度。
第二年全职考生,三月底时意识到自己可能有ADHD,
五月确诊后开始治疗,且调整学习策略,
读书成效才开始有显著进步。
但8月底开始准备搬家,忙到11月初才完全整理完毕,
这两个多月几乎只有做简单的复习,进度停滞;
12月初因意外跌倒牙齿断裂,三不五时要回诊所。
补习的部分,普心的何凡老师帮了我很大的忙,
他的讲义整理了许多不同版本的普心课本,
上课方式也浅显易懂,风格也幽默,
人也真的很好。(他也有教测验和研究法)
统计的江威老师对我而言就是平平稳稳,
至少对统计程度很差的我来说听得懂。
咨商我几乎是靠自己念的,听说现在有两个老师轮流上课,
但以前的老师不太符合我的需求就是了。
参、准备
这个部分我将会说明一下,
如果现在(五月~七月)开始要准备考试,
我会建议你该做好哪些准备。
如果稍晚开始,那时间会赶一点,但就尽量去做。
1.备审资料
不论你有没有推甄的打算,
我会建议你现在就开始每天准备一些备审资料,并且尽早完成,
理由有三:
a.你可以顺便报名推甄,检验自己的备审资料品质如何,
有幸进复试的话,还可以体验一下教授会如何面试,
再幸运一点就直接上榜了。
b.有些学校(例如政大、清大)在你进入复试后,
会要求你缴交备审资料,你越早准备,你的资料就越完善。
c.即使学校没有要求备审资料,但是九成九的学校都要面试,
你越用心准备备审资料,你在面试的表现上也会相对较好。
备审资料不外乎:大学成绩单、推荐函草稿、就读动机、
自传、学经历、研究计画(研究构想)、学习计画、
其他佐证资料等等,请尽早准备,
尤其是已经毕业的学生,如果等进了复试才回学校印成绩单,
时间会非常的紧绷。
研究计画也会需要你去找一些论文、期刊当作参考资料,
有去做这些阅读,你才会知道你的研究题目有没有足够的价值。
备审资料有些学校有一些参考格式可以看看,例如政大辅咨硕。
当然推甄和考试要求的资料页数不太相同,记得先参考往年简章。
备审资料希望你尽早完成还有个原因,随着你读书的进展,
以及这段期间新的思考与经验,势必会有很多新想法。
我自己拿推甄过的资料去改,都花了不少时间去修正,
更何况是从0开始。
当你早一点完成,就可以有很多时间慢慢去做细部修改,
你的备审资料也会比其他人细致更多。
2.英文能力
老生常谈的东西,有些学校会考英文,甚至会把英文当成门槛,
就算没考,也可能直接出现英文的paper要你读完,
所以如果你之前英文没那么好,各专业学科的英文单字请读熟,
或是把原文书和中文书两相对照,
三不五时看个英文文章练个英语阅读能力,
请不要放弃,考前这段时间绝对会进步。
3.考试科目(科目、考古题、书目)
3–1 科目:
各校会考哪些科目请参考前一年的简章调查清楚,
加权比重也可以顺便看一下。
顺带一提,虽然近年来各校有不考普心的趋势,
但是请依旧扎实地把普心读好,
否则你会在咨商、统计等科目看到普心的题目跟你说嗨,
而你却完全跟他不熟。(也就是普心会藏在其他科目出现)
接下来讲一下这几年咨商辅导考科的几个重点,
不过这部分还是要多看考古题才会比较有感。
a.咨商学派
人性观或哲学观、治疗目的、治疗程序与技术、
治疗者的功能与角色、个案在治疗中的经验、
学派的优点与缺点、不同学派的比较、整合学派。
大致上就是Corey书中的分类,请尽量读懂。
b.学校辅导
包含了不同状况的学生辅导、系统观点的学校辅导、
学校相关的辅导法规。
顺带一提,师大的统计测验还考了基测和会考的比较
c.团体辅导
不论是一般情境或校园中的团体辅导,
带领者与成员在不同阶段的任务、互动,
或是不同团体阶段有什么特征,都是近年出现过的考题。
另外,心有余力的话,花个时间设计一下团体辅导课程的模板,
网络上有不少范例,如果真的考题要求你设计团体课程,
把模板稍微修改一下即可,
在考试中才去想如何设计团体是有点不切实际的。
d.咨商伦理
这部分网络很多资料,多了解不同咨商伦理的内涵为何,
思考一下遇到伦理问题时要如何解决。
e.家族治疗、生涯辅导、悲伤辅导
各校或多或少会考,虽然投资报酬率很低,
但心有余力就尽量读,别人不会而你会,就多赢一点了。
另外近年也很多系统观点和个人观点的比较,
从家族治疗的书籍中也可了解一些差异。
3–2 考古题:
请收集、阅读各校考古题,我自己习惯收集个五年,
但保守起见你可以拉长到七至十年,我会建议每隔一段时间,
就再把各校考古题阅读一次,一开始可能都写不出来,
但是随着你读书进度的前进,
你会对题目“想要考什么”越来越了解,
这也是一个了解自己成长与否的手段。
3–3 书目:
这边我不会推荐书目,版上已有很多相关讯息,
但有些学校在网页上会写考试参考书目,
或是你可以去选课网页看看大学部和研究所的课程大纲,
里面应该会写上课会用哪些书。
各校的书目可能多少有差异,如果经济许可,
我会建议都买来备着,不然就是勤快一点跑图书馆,
有东西可以参考还是会心安一点。
4.钱
这边不谈你的生活费还是补习班费用,
而是考试的报名费与交通费(甚至是住宿费),
各校的报名费用大概落在1000~1600之间,
而大部分学校复试也会再收个600~1600,
如果考外县市的学校,且没有提供你居住地的考场,
你可能连笔试都要花上不少交通费与住宿费,
所以提早把这些钱存下来吧!
至于要报几间学校,后面我会再说明一些原则。
肆、心态
1.目标学校:
撇除很清楚自身选择学校原因何在的人,
其实这段时间看到一些同学,觉得自己读书能力不够好,
直接把国立学校剔除目标学校,认为自己只能上私立学校。
针对这样的现象,我有两点想法:
a.你把目标放在哪,你才会付出相对应的努力。
当初我开始喊着我要当榜首,即使我知道只是喊开心的,
但我开始会思考:如果笔试成绩要高,我得要掌握哪些细节呢?
考试就是这么一回事,你准备得比别人多一点点,
在考试可能就因为这一点点而上榜了。
当时如果我没有把目标订高,我可能不会如此的努力。
b.私立学校没有你想像的好考
私立学校很简单吗?也许和师大、国北、彰师相比是如此,
但我会建议把目标放在私立学校的同学,
去看一下他们的考古题,
然后问问自己“我如果用这样的心态继续准备考试,我考得上这间学校吗?”
因此,尽你所能的努力准备吧!
心辅所不是只有国立、顶尖的学校可以读,
但是你不努力,连报考人数最低的私立学校你可能都考不上。
2.考试的难度
心辅所确实不好考,
能上榜的同学基本上对于考科都有很高程度的掌握,
但是他也不是难到让人绝望的程度,怎么说呢?
我们可以先从今年的几间学校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来看:
台师大 261人报名,18人进入复试,录取9人
国北教 346人报名,30人进入复试,录取15人
彰师大辅咨所+婚家班 348+40人报名,
44人进入复试(其中21人同时进入婚家复试),录取19+8人
这三间应该是许多心辅所考生的前三志愿,
报名人数虽然都是两三百人,
但因为今年这三间学校笔试时间都没有冲突,
所以重复报名的人数也相当高。
接着来看这三间学校录取人数总和:9+15+27=54人,
今年各校报名人数我还没统计,
若参考去年报名人数约2800人。
当然如同上面所说,重复报名的人数也很多,
实际上不会那么多人,
从我手边的资料来看,有进入复试的人将近400人,
而这400人中,有54人会进入前三志愿,
剩下的学校还会有很多名额分配给剩下的人,
所以别被报名人数给吓到了。
最后来看比较恐怖的进入复试的人数比率,
台师大约6.8%、国北教8.6%、彰师11.3%,
根据我考了六间笔试的观察(我没考国北),
除了台师大因为考试时间较短,提早交卷人数较少,
政大、彰师、东吴、清大,几乎有2/3到3/4的人提早交卷。
当然不是说提早交卷就一定是炮灰,
但是砲灰的机率真的很高,
不是整张空白就是有几个大题完全写不出来的人。
如果是那种信心十足的强者提早交卷,也会是少数,
只要你有办法言之有物的写到最后一秒,
你进复试的机率相对就高很多了,
就算真的提早写完,还是尽量多检查几次吧!
最后再提一下北市大,今年206人报名,50人进入复试,
考试时程没撞就尝试看看吧!
3.最后冲刺
在最后冲刺的两、三个月,请支撑下去、请不要放弃。
这两、三个月,你可能会觉得:
书没有唸完、进度没有跟上计画、
考古题还是不会写、累到读不下去了、
“现在读这些又读不熟,我有需要读吗?”
或其他让你有着放弃、怀疑、焦虑的念头,
我得要说,这很正常,但请想办法坚持下去。
你有多少时间,就把那些时间做最有效的规划,
考前冲刺会有效果的,不同时间有不同的读书方式,
不论是考前一个月还是考前一周,
甚至是考前十分钟,奋战到最后一刻吧!
4.如何看待考试的结果
先讲结论:“一切都很难说”
在几间学校初试放榜后,为了排解焦虑,
就把每一间学校的榜单都整理起来,
想说看看那些人比较容易上榜。
而看了初试和复试的结果,我也分别发现了一些事情:
a.通过很多学校的初试,不见得就会正取很多学校
b.就算是正取前三志愿的人,
在其他学校不见得就会正(备)取,甚至可能连复试都没进。
c.就算你在某间学校的某个科目分数很低,
不见得在其他间学校就会很低分。
面试亦是如此。
分享这些,是想让大家有点信心,
每间学校的题目走向不同,
有时自己的准备方向未必能符合不同的学校,
不要因为某间学校的失败,就对后面的学校失去信心,
或许顶尖的强者可以面面俱到,
但那些强者毕竟是少数,你输给他们就认了吧!
尤其是面试,若只有备取或连备取都没有,
很容易有被否定的感觉,但每个教授看的面向不同,
喜欢的学生特质也不同,更别说面试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异性了!
像政大、东吴这两间学校,面试没有咨商演练,
主要就是看备审资料与一般性关于兴趣、动机的面试,
我大学成绩吊车尾,外语能力也不突出,
虽然我认为我的教学实务经验应该是个亮点,
但最后这两间的面试成绩都只有平庸的7X分,
看到成绩真的会有很强烈的被否定感。
可是彰师和市北,这两间学校都有要求要咨商演练,
我的面试成绩都非常的高,有着和政大东吴截然不同的结果。
说到这边,就要来出卖一下同学:
同学A因为接连政大、东吴两间学校都备取,
沮丧到市北的面试放弃不去考,觉得自己一定不会上,
虽然这两间学校他都有机会备取上,
但是他现在仍很后悔当初没有听我的去考市北复试。
同学B则是觉得彰师和市北的面试时间是连着两天,
市北面试成绩太差,彰师大概也没救了,
结果最后彰师还是正取了。
所以就是那句结论,
在一切尘埃落定前,一切都很难说,请一定要坚持到最后。
伍、读书策略
1.认识自己
如同背景所说,我是去年才确诊ADHD的,
如果有早一点发现,我可能不用重考。
这边不是叫你马上去做ADHD的衡鉴,
而是要你认识自己的读书状况:
我有多少时间?
我会容易分心吗?
我需要读书会吗?
怎样的笔记方式适合我?
我该如何安排我的读书进度?
一小时我可以读多少内容?
就像当我知道我有ADHD之后,除了服药之外,
我也开始调整读书策略,
心理师建议我用较为弹性的规划方式,
例如这一天要读哪些科目、花多久时间,
而不是按表操课的琐碎规划,对我而言是较容易达成的。
了解自己的状况,才能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2.Anki
Anki是一种学习软件,
他对于我能通过许多学校的笔试有很大的帮助,
以间隔学习、遗忘曲线等原理,
用自建题库、单字卡的方式来帮助自己学习,
困难的卡片,出现的频率就会比较高,
而简单的卡片,就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复习,所以出现频率较低,
同时也有图表的功能,
将学习成果转化成数字与图表,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形,
也达到增强学习动机的效果。
Anki可以跨多平台同步,
所以不论我用PC、平板、Mac、手机,
我都能以Anki随时随地进行复习。
我会利用Anki来记忆专有名词的英文、名词解释,
也会用考题、填空题的方式来确认自身对学科的理解情形。
而Anki有一些很棒的功能,
其中一个是可以把卡片分成正反面来学习,
例如要记忆Acetylcholine,题目会出现“乙酰胆碱的英文”,
而要你回答Acetylcholine,同时也会有另一张卡片,
题目会出现“Acetylcholine的中文”,
而要你回答“乙酰胆碱”,以大幅提升记忆的强度。
而另外一个就是“自订复习”,
你可以针对某个牌组、标签、遗忘次数等条件来加强复习,
是考前复习的利器。
建立Anki题库的时候,
我有几个原则:
1.把比较大块的知识,切分成细块的知识。
2.一张卡片尽量只考一个概念
3.“回想”答案的时间尽量压在十秒内
4.“讲出”、“默念出”答案的时间也尽量压在十秒内
例如:
操作制约的定义是“个体主动产生一个行为后,
根据环境回馈的结果而减少或增加行为次数的学习历程”,
而操作制约又可分为正增强、负增强、
剥夺式惩罚、施予式惩罚。
以上这段话,其实可以拆成好几个概念,
如:操作制约的定义、操作制约的分类、正增强的定义、负增强的定义、......etc.
但要注意的是,请先确实理解内容后,再以Anki进行记忆,
回答问题时,也不需要逐字逐句背出来,
意思正确、理解含义即可。
而也因Anki是较为破碎的知识,
三不五时还是要把书拿出来看一下,
才能确保大脑将这些破碎的知识做有效的连结与整理。
关于Anki的介绍,可以参考
http://blog.chunnorris.cc/2016/04/anki1.html?m=1
作者对于Anki有很详尽的介绍,也有针对Anki的使用出书。
我个人是没有买书,但这作者的Blog确实帮了很大的忙。
而本文后面,我会贩卖我建立好的题库,于稍后说明。
3.读书计画
很重要,但请排出自己能够执行的计画,计画排得再完美,
无法执行都是空谈,请把所有你要读的书都列出来,
看好每一本书有哪些章节、有多少内容,
每天要花多少时间练习统计计算?
自己拥有多少时间可分配?
哪个月要把备审资料完成?
哪个月要开始咨商演练?
哪个月要开始密集练习写考古题?
其他还有很多要考虑的东西,
一开始的计画可能无法尽善尽美,
总之就是保有弹性,随时调整(如同个案概念化一样)
而我在考前四、五个月,开始用checklist的方式,
检核自己哪个科目的哪个概念还没读熟、
检核哪个部分还没建立Anki卡片,
逐步将之完成,这也是一种较为弹性的计画方式。
4.概念举例
[m这部分我做得比较少,但如果再来一次,
我会花一些时间去做。
在咨商、普心的部分,会有很多理论、概念、现象,
建议想一些实务、生活的例子,
写在笔记上,或做成Anki卡片,
对于申论题会有不少帮助。
5.专注力
即使你没有ADHD,但你很有可能会被网络、社群媒体、
游戏、社交圈、家人等因素而导致不专心,
想办法去除或是减少上述因素的干扰。
就算没有,人的注意力本来就有一定的持续程度,
所以适度的短暂休息也是必要的,而充足的睡眠和运动,
也是确保你有足够注意力的方式。
或是你可以使用“蕃茄钟”的工作方式,
每隔25–30分钟就休息五分钟,
网络上也不少蕃茄钟软件可供使用,
是个不少人推荐维持注意力的方式。
6.焦虑
离考试时间越近,焦虑程度会越高,
考完后也会有更多的焦虑,
等初试放榜、等复试放榜、等备取可以备上......。
你得找出排解焦虑的方式,
因为念了研究所后,你可能更焦虑。
我自己体认到排解焦虑的方式,就是直接面对焦虑,
快考试了读不完怎么办?继续读啊!
不知道自己读的方向对不对怎么办?找考古题来写啊!
写考古题卡住怎么办?去找答案啊!
只有掌握越多考试内容,焦虑才有办法逐渐降低。
当然适度的休息、找找亲朋好友聊聊天、运动,
也是有助于排解焦虑,但请不要只有这样做,
不读书只会让你更焦虑。
7.读书会
很看运气的东西,也不见得适合每个人,
最好能找彼此程度相同、居住地点接近的伙伴,
但不论读书成效如何,能认识志同道合的伙伴,
会是考试路上一股很重要的支持力量。
顺便再宣传一下,我有开109年的心辅所考生群组,
目前包含部分108上榜考生已有100人左右,
欢迎加入来寻找读书会伙伴,以及讨论考题。
有兴趣可以直接站内信给我Line ID
(考完笔试能有人一起讨论考题,对我而言真的能大幅降低焦虑感)
8.咨商演练
咨商演练也是许多学校的面试项目之一,
如果能一个月练个一两次是比较理想的,
演练过程的录影与同侪回馈,都能帮助自己进步。
但我自己是到复试前一周才在群组找人演练,
密集的练了一周(共四场)。
我自己过去当小学老师的经验或许有帮助,
但如果再来一次,演练我会更早就开始练习。
演练时有两种方式:
a.三人一组,分别扮演咨商师、个案、观察者,结束后互相回馈、反思
b.假设读书会有六人,轮流两人一组扮演咨商师与个案,
剩下的人扮演教授,模拟演练
9.该报名几间学校?
各校的报名时间大概会在11月~1月之间,
你可以检视一下自己的读书进度,
a.如果发现自己进度就是去当砲灰的料,
比如说连Z、T检定都不知道是什么,
或是其他科目各个章节的概要都不知道在讲啥、
模模糊糊的,考古题根本不知道题目要问啥,
了不起报个两间,体验一下考场的感觉。
(这大概就是我第一年的状态)
b.感觉自己应该有机会上榜,
各个科目都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考古题虽然写不太出来,但多多少少知道题目在问什么,
也知道可以去哪里找答案,那就尽量报名吧,
时间没撞就尽量报,虽然很累,
也可能有些学校上榜了你也没有太高的就读意愿,
但一方面你可以有更多的考试经验,
另一方面避免到后期剩下一两间学校还没放榜,
但那时却一间学校都没上榜的严重焦虑和自我否定。
反过来说,即使是不想读的学校,
有上榜就会增加自己的信心,
没上榜也有机会赶快检视还有哪里可以加强。
c.介于a和b之间,没那么有信心,
那就看哪些学校的考古题你比较能掌握,
选择最有利的学校报名。
当然,还是得考量自身经济状况。
如果再来一次,我应该会再报嘉义和暨南。
你问我为什么没报国北?
因为我缴完费就忘记去填写报名资料…..,
最后是截止日过三天承办人员跟我说要申请退费,
才意识到自己没报名到国北XD
陆、报考学校与成绩
总共报了彰师辅咨婚家、彰师辅咨、北市大(市北)心咨所、
东吴心理C组、政大辅咨硕学程、清大心咨所、
师大教心所咨商组
因为最后录取彰师,在彰师用的篇幅会较多。
在讲各校的心得前,先说明一件事,同样有进复试的情况下,
有些学校受笔试成绩影响很大,有些则是面试成绩决胜,
取决于各校加权比重、报名人数、复试人数、考题型态
a.加权比重:
虽然各校大部分是笔试、面试各占50%,
但有些学校的规则不太一样,记得详阅简章。
b.报名人数与复试人数:
报名人数较少(如东吴),或是复试人数很多(如市北)的学校,
进入复试的考生占总报名人数会较高,
因此在成绩分布上可能会有较大的差距,有可能较难以面试翻盘。
例如我和某个同学在市北面试都是87分,
但是他统计高了我40分左右,于是他正取很前面,
我则是备取6。
c.考题型态:
例如彰师,今年没有申论题,
进入复试的同学成绩都有80多分,即使有同学90分,
在50%加权后,和80分的同学也只有5分的差距,
因此表面上面试占50%,可是因为大家笔试成绩都差不多,
所以面试的表现就显得重要多了。
讲这三点则是要说明,有时候没有在榜单上,
只是笔试表现不够好,不代表你的人格是被否定的。
(当然也不要因为笔试表现不好,就放弃了面试)
一、彰师(辅咨婚家联合招生)
1.考试结果:
辅咨所婚家班(正取)
辅咨所(备取12)
辅咨344人报名,婚家40人报名,共388人
辅咨原订40人进入复试,最后同分超额44人进入复试
婚家21人进入复试
笔试成绩:
(辅咨、婚家共同笔试)
辅导与咨商 86(50%)
测验与统计 80(50%)
加权后83,进入复试最低分数为80.75
面试成绩:
辅咨所婚家班
婚姻与家族治疗专业学术兴趣与潜能 93(50%)
婚姻与家族治疗专业实务能力 91(50%)
包含笔试加权后87.5(笔试50%、面试50%)
正取总分最低83,备取最低68.38
辅咨所
辅导与咨商专业学术兴趣与潜能 60(50%)
辅导与咨商专业实务能力76(50%)
包含笔试加权后75.5(笔试50%、面试50%)
正取总分最低81.13,备取最低73.51
2.心得:
彰师今年为辅咨和婚家联合招生,
是非常特别的招生方式,
如果第一志愿“正取”,
第二志愿的资格就会消失(连备取都不会有)
如果第一志愿“备取”,第二志愿仍可以“正取”、“备取”
反过来说,第二志愿“正取”,
仍保有第一志愿的“备取”资格。
填报两个志愿,只需考一次笔试,
最高分的40人可进入辅咨所复试,
同分则增额(今年就44人进入复试)
而今年44人中,只有1人将婚家班填为第一志愿,
其余43人不知道有多少人有将婚家填第二志愿(可以只填一个志愿)
我的理解是从44人中,只要有填写两个志愿,
最高分的21人可以进入婚家复试。
辅咨与婚家都有进入复试的话,
就要分别参加两边的复试,
系上都会安排在同一天,
复试皆分为演练与面试两个关卡,每关10分钟,
因此参加两边复试一共40分钟,
原则上是连续四场,每关结束后都可以休息十分钟。
我报名时将辅咨填为第一志愿,婚家第二志愿,
但后来发现对婚家的兴趣非常高,
因此在面试时教授问到我“辅咨和婚家都上榜”会如何选择时,
很清楚地和教授表明就读婚家的意愿,
也将动机和理由说明清楚。(教授也马上做笔记记录)
因为今年所有进婚家复试的人,
没有一个人将婚家填第一志愿,
所以我有以下的“猜测”:
为了避免婚家班最想要的人录取辅咨而失去婚家资格,
两边的教授应该会调整考生的成绩,
所以我辅咨的成绩才会和婚家有很大的差距,
有些婚家正取的同学,辅咨面试甚至出现4X的成绩......
接着简单讲一下笔试和面试,
今年彰师又回到全选择题与配对题,
拿掉了普心这一科,
但在咨商的考题还是出现了不少普心的题目,
依旧会考很细节的东西,
咨商和普心的专有名词英文弄熟,
在配合题的50分应该就能拿下不少分数。
统计测验有很简单的题目,甚至有重复出题的情形发生,
但也出了不少高级统计,有的题目应该连高手都难以回答,
两个科目应该都有出题错误的情形,也可能送了一些分数,
我统测原本预估只能拿50分,最后却有80分,
除了猜对以外,送分可能也有关系。
咨商演练都是演练+省思(各5分钟),
个案会依据考生的抽签结果决定用何种情境,
[m因此不会每个考生都碰到相同的个案,
婚家的演练的个案只会有一个人,
只是会带着家庭的问题来咨商,
演练时请加入家庭、系统的观点,省思亦同。
省思基本上会问的题目各校都差不多,
个案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进行个案概念化
用了什么学派来进行咨商/概念化?
你对XX学派的理解为何?
为自己的演练评分,哪些地方表现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在刚才的咨商中,使用了什么技巧/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技巧?
你期待达成的咨商目标是什么?
再下一次的咨商中,你会进行哪些处置?
或是根据你的回答,衍伸出其他的问题。
彰师的教授虽然都很温柔,但是提问的功力非常强,
会扣着你的问题一直深入问下去,
所以一定要弄清楚自己到底在咨商中在做什么。
而一般性的面试也和其他学校差不多
自我介绍/就读动机/研究兴趣/都上榜会如何选择学校/
跨考原因/跨考生如何融合不同领域
网络上有很多可以参考的题目,就不一一赘述,
每个考生遇到的题目或多或少有差别,
就算是同个考官,也不见得都会要你自我介绍,
但重点是要真诚一致,不要夸大唬烂,
假如跟婚家的教授说想读婚家,
和辅咨的教授你也要说想读婚家,
教授都彼此认识,不要栽在这种小地方上。
额外补充一点,
在各校面试中,
我都愿意去揭露自己的ADHD和跨性别的标签,
并且把这些标签和咨商兴趣做结合,
同时也会说明自己如何面对这些标签带来的困境。
另外像彰师婚家,
对于多元文化、多元性别擅长的教授也有不少,
这些标签可能就是让教授对你产生兴趣的关键。
二、北市大心咨所
1.考试结果:备取6,5/2通知递补后放弃
(原订正取7名,后同分超额录取共8名,备取19名)
共206人报名,50人进入复试(实际报名复试人数45人)
笔试成绩:
辅导与咨商 46(30%)加权后13.8
测验与统计(含研究法) 47 (20%)加权后9.4
面试成绩:87.02(50%)加权后43.51
总分66.71
备取最低录取标准:62.51
2.心得
咨商选择题考了差不多十题的变态心理学,
因为变态心理学我没有读得很熟,也只能凭印象猜,
名词解释、简答题、申论题都不算太刁钻,
但也有满活的题目,
比如说如何将5G和AI技术运用到咨商中
统计测验的名词解释就相对刁钻多了,
考完试看到好几个复试的熟面孔,
都在哀嚎说根本没看过这些东西,
所以遇到这种题目放宽心,
如果你知道自己对统计测验有八成以上的掌握,
其他人大概也不会写这题目,
像我这边五题解释空白了三题,最后还是进复试了。
但是申论题的部分就颇有难度,
每一题都可以让你写超多东西,
写完手真的很酸。
面试
省思+演练一共15分钟,
印象中是演练十分钟省思五分钟,
据我所知市北的教授满看重省思的分数,
所以平常在练习时就好好练习这部分吧,
有演练的学校都用得到的
也因为时间比较长,所以我有在最后进行摘要,
摘要结束时间也刚好到了。
教授问完问题,如果还有时间,有可能会让你自我介绍,
但可能介绍到一半就时间到,这部分就当作有机会小小加分,
没讲完也别放在心上。
三、东吴心理所C组(咨商组)
1.考试结果:备取9(正取4名,备取9名)
71人报名,21人进入复试
笔试成绩:
心理学方法 34.5(50%)
咨商心理学 70(50%)
加权后总分52.25(初试合格标准52)
面试及书面审查成绩:79
总分196.88(最低录取标准:196)
2.心得
版上真的很少东吴的心得,
希望这边的分享能帮到想考东吴的同学。
咨商考了四题选择而已,都很简单,
一样有名词解释和申论题,
申论非常狠的要写出Yalom的十个团体疗效因子(总共有十一个),
除此之外还要分别简单说明这些因子,
可能刚好这些我都有背,咨商拿了70分,
但心理学方法就没那么理想,
考了满多统计计算题,因为我计算练习做得比较少,
怕来不及写完,所以很多题直接跳过,
最后一大题是原文paper,看完要回答十一个简答题,
英文阅读速度比较慢的同学,建议先看题目再看paper,
会简单很多。
东吴的复试则有点麻烦,除了书审资料(包含研究计画)外,
还得要交两封推荐函,
一封一定要是大学教师推荐,请尽早准备
面试一样是一般性提问,没有咨商演练,
同时面对三个教授,一开始会要求自我介绍三分钟,
之后则是教授提问,
也可能会针对你的研究构想提问。
最后是备取最后一名,毕竟笔试看起来就是在及格边缘,
能够进到备取已经很意外了。
四、政大辅咨硕学程
1.考试结果:进入复试,总成绩未录取
161人报名,原订30人进入复试,最后同分超额32人进入复试
笔试成绩
辅导与咨商 48
心理学 59
测验与统计 80
笔试加权50% 31.1667分
参加口试资格 30.3334分
资料审查 74.33 (10%)加权后7.433
面试 73(40%)加权后29.2
总分67.7997
正取最低分数79.1667 最低录取标准69.3010
2.心得
咨商如同往年,四题申论,
个别取向和系统取向对于忧郁和自伤个案的观点,
还有治疗处遇的差异和目的
以校园助人工作者的角度,
针对校园霸凌中的加害人、受害人、旁观者,
论述处遇方法和处遇目的,以及网络霸凌之处遇
举出一个“理论整合学派”的例子,说明内涵和治疗技术
以多元文化观点与后现代取向协助因为公投结果而沮丧的同志族群
政大是我报考学校中的第二间笔试,
在写过清大考题后,有稍微进入状况,
因为在这之前,我只有计时写过一次师大的题目,
申论的练习非常不足,
第一题花了太多时间写了无关紧要的东西,
我最后第三题和第四题都写在最后一张纸上,
最后拿了48分算是低分了点。
今年政大的考题,我认为满有指标性的,
不少学校都有考个别和系统观点、理论整合学派、校园辅导、多元文化、后现代
另外政大几乎都会出和时事相关的题目,
考试之余还是要关心一下社会时事
心理学倒是意外的低分,原本写完觉得应该有70以上,
最后只拿了59,
可能有些小细节没写好,或是方向错误了。
题型有名词解释和申论题
政大的普心考题就是要唸得很扎实才比较有机会,
确实不太容易。
统计测验依然是四题申论,
第一题出了很简单的T分数考题,
但既然是申论题,就不要只写计算答案就结束,
把你想得到的统计假设、公式、条件都写清楚,
用不同面向来解释这个考题,
甚至可以写出当假设违反时,
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进行计算/考验
另外一种常考的题型就是提供情境,
问你可以用什么统计方法来进行研究,
这种题目没有标准答案,
如果时间足够,我甚至会写两种统计方法进行比较,
其他就如同上一段描述,能写就写上去,
教授才能知道你对统计的理解程度
(当然要写有相关、符合题意的,不要乱扯)
最后拿了80分,和预估的差不多
面试分成三个部分:研究计画、就读动机、个人特质
每个关卡原则上是7分钟,但是教授有时候会无视时间限制,
所以有些关卡时间会延迟。(但每年面试的教授不见得相同)
教授都满温暖的,像聊天一样,不用太紧张,
但该表现自己的地方也要记得展露出来。
五、清大心咨所
1.考试结果:未进入复试
199人报名,36人进入复试
笔试成绩
辅导与咨商 54.5(30%)加权后16.35
心理学 67(20%)加权后13.4
社会科学研究法 50(30%)加权后15
英文 66(20%)加权后13.2
加权后总分57.95(最低合格总分:60.45)
2.心得
考四科,从早上8点就开始考,考到下午5点,
请确保有充足的体力应试。
由于是第一间的考试,加上今年考古题还没po上网,
有点忘记考了哪些,
不过普心的选择题有点像往年彰师的题目,
会出现一些会刁钻琐碎的考题
英文全选择题
清大的部分就请其他同学补充了。
六、师大教心所咨商组
1.考试结果:未进入复试
261人报名,18人进入复试
笔试成绩
心理测验与统计 42 加权后6.30
咨商心理学 27 加权后9.45
国文 63(不采计)
英文 58(不采计)
加权后总分15.75(初试及格分数:30.70)
2.心得
同样是一整天的考试,考完专业科目两科后,
还得考英文(全选择)和国文(选择+申论),
考完试就下午六点了,一样请备好体力。
考试时间只有90分钟,
题目不见得困难,
但不少人没掌握好时间导致写不完,
如果你很想考上师大,
请多多磨练写申论题的能力,
尤其是答题时间分配,
师大比起其他学校的考题,更是没有太多让你思考的时间。
师大也期待有其他同学分享更完整的心得。
柒、其他补充
下面稍微用一点篇幅说一下我最后冲刺的经验
我原本的规划是十月至少要把所有读过的东西再复习一次,
而且真的很多读过的东西早就忘光了,
九月就是想把这些内容抓回来弄熟,
接着希望十一月开始写考古题、
把不同教科书读完(我大部分是看补习班讲义)、
完成备审资料,然后十二月与一月就是持续复习、
咨商演练、考古题演练。
多么美好的规划。
然而现实总是事与愿违。
两个多月的搬家,自己的房间打包完,也要帮忙家人打包,
还要找房子、寻找新家需要的收纳工具,家里东西太多,
光是丢东西就花了至少两周以上,就算好不容易搬进去,
要把所有的东西整理好、清扫好,忙到最后已经十一月初了,
这段期间我几乎只有用Anki来做快速地复习,
偶尔写一下统计,也因为Anki的题库根本没时间新增,
我的复习进度停滞不前。
十一月就是拼命赶进度,
早上起床就是先把Anki的题库复习完,
下午和晚上再把各科讲义、教科书做快速复习,
或是使用一些时间更新Anki题库,
偶尔会和读书会伙伴约去图书馆看书(只剩下一个伙伴QQ)
好不容易感觉考试重回正轨,
又在十二月初去外面买晚餐时,
被店家门口因被车撞到凸起的防滑条绊倒,
直接撞断两颗门牙,被救护车送急诊,
这整个过程我都在担心明年考试会不会受影响,
脑中还浮现痛觉闸门论的名词解释,
想着“等脑内啡的影响消退,我应该会很痛吧”
虽然店家有全额赔偿医药费和精神赔偿,
但我还是得花不少时间回诊,
更别说断了两根牙齿的不舒服有多影响读书。
这意外让我更加的焦虑,
因为读书进度是远远不及当初的规划,
看了考古题就更加的焦虑,不但还是很多题目写不出来,
还发现每间学校的方向都略有不同,
如果只靠补习班讲义是不够的。
在十二月底、一月初左右,我才买了家族治疗、团体治疗、
生涯咨商、多元咨商的书,
家族治疗只针对各学派去阅读,
团体治疗快速看了两、三次,
生涯咨商也是针对较常出现在考题的理论去阅读,
多元咨商就单纯当作参考书目,等考完再来详读。
同时,Anki的咨商题库,
我也快速的建立各个学派的人性观、治疗目的、
优缺点、比较,以及学校辅导、咨商伦理,
还有一些需要背诵的琐碎分类与理论卡片。
我不知道我能记得多少,
但我知道,要是什么都不做,二月的考试就是爆炸。
虽然我也一直怀疑这样冲刺到底有没有用,
直到考完不同学校的笔试,
才发现,要是没有这些冲刺,我可能就会落榜了。
有时候你的计画就是会被意外打断,
但切记不要慌了脚步,检视一下自己剩下多少时间,
还有多少进度,有多少时间做多少事,
赶快重新计划,调整节奏,
最后的冲刺还是会有很大的进步的。
捌、结论:
回到前言我问的那些问题,这些问题你能说明得越清楚,
对你的备审资料、面试越有利,
而不光是考试的部分,这也是你在考咨商所前,
你需要花很长很长的时间去思考的事情,
在整个准备考试的过程中,你都得要去思考这些问题,
下面我会讲一些更尖锐刺耳的问题,
但会是我希望你审慎思考的部分。
你对咨商、心理学的理解、想像正确吗?
想读咨商的原因是因为朋友很常找你谈心,
还是觉得可以洞察人心呢?
又或者是只是单纯想要多一张证照、多一份工作机会呢?
还是你认为咨商专业可以让你的塔罗事业更顺利呢?
以上这些原因没有不对,
但请让这些“一句话的原因”,
扩展成“三百字的原因”,
只有初浅的理由,不但教授无法接受,
也无法成为你熬过考试的强大信念。
你有做好当个研究生的准备了吗?
当有疑问的时候,你会先开口问人,还是先自己尝试搜寻?
你知道教授的专长和研究计画去哪边找吗?
你知道学校会开哪些课、毕业学分是多少、毕业条件是什么吗?
以上这些不知道的话,你知道从何找起吗?你愿意去找吗?
又或者这些问题都太难,
那你知道去哪边看考试日期和放榜日期吗?
不要笑,真的有人连简章都懒得看,一问三不知。
如果你连简章都懒得看,
那我真心建议不要浪费时间读研究所。
你对自己够了解吗?
个性、脾气、人际关系、喜欢什么、害怕什么、需要什么、讨厌什么?
自我觉察能力是成为一个心理助人工作者的重要能力,
需要透过反复的自我对话和思考、他人的回馈,
才能慢慢提升能力。
在准备考试的空档,花一些时间去了解自我,
最好可以将这些思考的过程与结果笔记下来,
将有助于你对自己的了解。
咨商所不是条容易的路,需要准备的内容很多,
报考的人也很多,就算考上了,也比别人读得久,
如果还没决定要考,那就好好想清楚;
既然决定要考,那就努力做到最好。
最后分享一句我很喜欢的话:
“时间花在哪,成就就会在哪”
祝每个认真、善良、期待世界变得更好的同学们,
都能顺利上榜,往目标前进!
玖、Anki题库贩卖
最后替自己打个广告,赚点学费
我有在卖我这段期间建立的Anki题库,
其中内容最丰富的是普心,
统计、测验、研究法也放了不少的内容,
咨商虽然也建了不少卡片,但较多是考前冲刺建立的,
卡片的品质没那么好。
虽然我觉得自己建立题库的学习效果最好,
但其实我也知道要建立品质好、内容丰富的卡片题库,
需要花费很大量的时间,
如果你想节省大量的时间,你可以跟我买这几个考科的题库,
再自行增减你想学习的其他内容。
原本是打算等题库建得更完整再拿出来贩卖,
可是希望能帮到现在开始就想努力的同学,
因此会提供早鸟优惠给2019.7.31前购买的同学。
每个科目我都会按照单元、章节分成多个题库,
让你可以按照读书进度依序汇入题库。
而各专业科目(咨商无单独英文卡)的英文名词也附在里面,
同时有英文发音帮助记忆。
此外,由于我本身在未来也得准备心理师考试,
所以这阵子我还是会陆续更新题库,
虽然无法保证可以更新多少,但只要有更新,
就会免费提供给早鸟购买的同学,
也会一并告知更新了哪些内容。
普心+咨商牌组1500元,早鸟优惠1000元
(普心笔记总数:1859,咨商笔记总数:347)
统计牌组500元,早鸟优惠350元(笔记总数:577)
测验与研究法牌组300元,早鸟优惠200元(笔记总数:264)
全套购买优惠2000元,早鸟优惠1400元
购买后提供售后服务:
卡片有任何疑问皆可来信、留言、讯息提问。
有兴趣购买的同学,请站内信联络我,感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