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科大考取成大企研正取1

楼主: LavaHound (飞天猪)   2019-04-22 21:36:05
大家好!我是国立高雄科技大学(原国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学)供应链管理系的学生,
除了高职统测读过经济外,大学期间完全没碰过经济,今年顺利考取成大企管所及
中兴企管所。当初选择就读研究所的原因除了就业考量外,也想要再给自己一次努力、
改变的机会。
对我来说,考研究所第一个考量的是因素在于自己的“意愿”与“能力”,再来
才是补习班,如何选择师资、讲义书籍、环境、设备、读书风气等等都会影响将近一年
的准备过程。以下就我考研的过程及心得与大家分享~
背景:
国立高雄科技大学供应链管理系
考取成绩:
国立成功大学 企研所(正取1)
经济79 管理84 面试86.5
国立中兴大学 企研所(正取4)
经济74 管理59
选择高点:
决定投考研究所前,我也跟大家一样上网搜寻了各大补习的推荐文,
但最后只试听了“高点”就决定报名,师资绝对是主要因素(会在下面段落分享),
第一,高点吸引我最大的地方在于补习班读书气氛较佳,师生之间像一个团队,
而老师之间没有对立。再者,高点有一个强大的出版团队,跟其他补习班书籍比较起来,
不管是排版、色彩、等视觉观感上都较舒服和突出,且错误率较低,
我认为光以上两点就足够影响考生们的“意愿”。
推荐师资:
经济学:高胜铭 老师
如果没学过经济学或微积分的同学,包括高中之后就没在碰过的人,完全不用担心,
高胜铭老师会在正课之前,将所有经济学用到的基本微积分定理教过一次,
能减轻对数学不必要的恐慌。另外,老师上课方式以完整的“理论”建构为主,
以经研所的方式上课,不偏重任何所别,老师会把理论、观念、数学式、模型详细讲解过
一次,进阶或冷门的课题放在线上单元,我认为这样的上课方式也比较不会造成我们太大
的负担,能够等到基本理论复习完之后在前往线上上课,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且高胜铭老师是考研界目前最资深的经济学老师,老师已经清楚知道哪些观念是学生容易
私下再跑来询问的,所以在台上一定会解释得非常详细。
另外,老师的板书就是讲义,完全不用手抄笔记,需要动手写的部分只有
“老师嘴巴讲出来的,而自己认为很重要”的观念,所以老师上课中,除了全神贯注,
剩下的交给老师绝对没问题。
经济学:刘邦 老师
刘邦老师上课的方式传承高胜铭老师的教学体系,但主要着墨在“经济直觉、
“经济意涵”的建构,上课中老师会以各种角度解释经济理论和观念,每一课前,
老师会在黑板上带我们演练上次上课的题目,上课后,老师会下台关心询问我们上课
的状况及理解程度,让我安心许多。
刘邦老师的讲义上,各标题旁都有附上QR cord,遇到任何观念卡住或忘记,
在任何场所任何地方我都能马上达到复习的效果,我认为这是刘邦老师上课重要的特色
之一。
另外,我要在这边好好谢谢老师,我在考研的这一年当中,刘邦老师超级热心地
回答我任何问题,甚至到后期读到弹性疲乏时,会问一些超级基本的问题,
老师会不厌其烦地回答,还记得好几次,某些观念一直搞不懂,老师会直接与我通电话,
马上解决我的问题。
管理学:管仲 老师
在还没上过管仲老师的课之前,我对管理学的认知就是“背诵”,第一堂课之后,
我对老师的课完全叹为观止,老师的上课方式主要是“理论与实务”的结合,
会将讲义上的所有理论予以“图像化”,上课的同时训练笔记、听说读想,上完正课后,
同时也整理完了一本笔记。
还记得第一堂课时,老师要我们在学理论之前,认清一个名词的“本质”,
这种方式在任何学科的学习上都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管仲老师上课非常注重“思考”,
老师会抛出许多看似简单的问题,答案通常与我们直觉式的思考大相迳庭,
这种训练就足以让我们与其他补习班的同学有所区别。在这之前,老师反复强调
不要先写申论题,因为目前的我们只会将单一章节单一观念的理论写道答案中,
且管理学个章均有关连,并非上完单一章节能够体会。再者,管理学进阶班,
老师会将各章的管理理论予以“整合、连结”再带入实务中,对于我们在面对实务题时,
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参加老师所举办的“个案研讨”,对我来说是考研过程中最特别的记忆,
老师会在讨论中针对一个案的问题寻求解答,而有别于课堂上老师传授知识,
个案讨论是以“参加者”的意见及想法,汇集成有意义、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法,
当初讨论的主题为“激励”,而过程中会发现管理学中学的理论均派不上用场,
理论能指引我们方向,但无法全然套用;且在过程中必须专注聆听任何人每一字句的发言
,能够组织逻辑,并找出谬误。我想,不管考上哪间学校,要成为一位MBA,
这样的训练效益会带来很大的成长。
总结:
管仲老师常说:“人,一辈子一定要好好地读一门学科,你以后要靠这个吃饭的”,
这也是我在三位老师身上看到的共通点,老师们完全不会教任何“速解法”、
“解题架构”等,不管是考题、职场上的问题等,都没有一定的规则和技巧,
学会活用理论,并予以内化。这是我对于高点教育的敬佩,有别于一般cram school,
而是真正教会我们一门学科,我认为快速解法一直都是老师讨好学生的一种方式,
考取研究所是目的,在这过程中学到理论以外,老师们身上具备面对问题的态度
也是我们要学习的。
准备考试的过程、方法、时间:
我是107年3月初开始准备,到2/1考试将近11个月的时间,我认为11个月的时间
最适合,接近后期除了弹性疲乏,几乎用意志力撑著,所以如果没有好的“读书计画”,
很容易因为焦躁、慌乱或其他外力因素而放弃。
3月到4月:虽然正课还没开课,但我选择先用网院上高胜铭老师的个体经济学,
这个时候我并没有做任何题目,纯粹将老师上课的内容〝尽量〞吸收,
因为暑假还有正课,所以我并没有读得很细。
7~9月进入正课:同时面对经济学及管理学,我读书的态度是把个经、总经、管理学
当成3科读,并且遇到任何一个名词、细节、选项不会都要马上提问。经济学除了正课
以外,还搭配高胜铭+刘邦老师出版的个经、总经“经典题型”,按照老师每周的上课进度
,并强迫自己在下次上课前做完,带到教室问老师问题,就这样经历了暑假两个月。
我的管理学准备方式比较特别,正课和进阶班上完大概10月底,我都没还做过
任何的选择题跟申论题,一直不断把理论、笔记重复读熟,并且整理自己的树状笔记。
不做题目不是刻意安排,是因为拿到题目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一辈子没有认真写过一篇
25分的申论题,因为一直觉得是因为理论没读熟,所以才继续重复复习动作。
11月~1月:高点的题库班、专攻班,经济学题库班老师会将去年所有学校的考题
编入讲义,并搭配观念统整及重点整理,这个时期,两位经济学老师会前后搭配,
高老师负责观念统整及范题解说,刘邦老师负责课后辅导,前面已经有两本经典题型
的训练,加上题库班1000题左右的考题,其实已经让我们具备了考试的能力。
另外,高胜铭老师在最后一堂课,会将所有的“当年时事”全套入经济模型,
这一堂课几乎是强心针啊!!!另外,高老师的经济专攻班,会针对各校题库进行分析,
而老师会精准掌握出题方向,让我们熟悉名校的出题偏好,让我们在考前最后几天,
更加熟悉考试学校的考卷。
管理学题库班针对各大校所的研究所考题进行演练,老师会将理论予以连结,
并教导我们写申论的脉络、逻辑,这时候我才发现,先前反复的理论复习非常有帮助,
以理论架构作答,可以避免我们直觉式的思考。而管仲老师对于各校出题习惯、偏好及
猜题非常准确,尤其在今天政大的考题上,老师叮咛政大会考“激励”的应用,
也的确出现在考题上。
另外,当初选择考研究所时,是以成大为考取志愿,但管仲老师常提醒我们:
“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所以我还是以台大、政大为准备目标,
并参加高点的“专攻班”。写过政大历届就会知道,政大考的是正统经济学和正统管理学
,不会超出高点授课范围,与其他学校的差别在于难且深,必须学会应用,
我认为对其他学校的考题依然也有很大的效益。
感想:
准备考研究所的心理建设要先做好,将近一年的时间,除了补习班能力训练外,
最大的功臣绝对是“自己”,未来两年,不要给自己后路,例如出国、求职等,
不然只会徒增准备考试坎坷、想放弃的机会,加上我大四同时有毕业专题在进行,
崩溃之余,“时间、读书计画”会帮助你在慌乱的过程中找到读书规的规律。
这一年当中,我把任何娱乐都排开了,一周留几小时给自己放松,除了努力之外,
成功靠的都是“自律”。
最后F31m祝福考研的大家,梦想成真!
成大口试经验:
‧ 时间:五分钟/一关
‧ 流程:两位口试委员进行一问一答,时间五分钟,中文口试。
‧ 口试委员姓名:所长、另一位忘记了
‧ 问题:
1.你先自我介绍吧
2.为什么想来成大呢?
3.你大学的成绩没有很好且起起伏伏,你有什么想法?
4.你考那么多张证照,那你觉得有什么用?
5.介绍一下你的毕业专题
6.你应该走企管的路也蛮久的,不管是供应链管理和企管,你进入我们成大想做什么?
7.你有考过多益吗?
8.你成大毕业后想做什么?
‧ 准备要领、答题关键/心得:
成大口试大体来说算轻松,教授会从一进门到结束关上门都看着你,所以必须随时
面带微笑及礼貌问候,不用太拘泥答题形式,照实并语带诚恳回答即可,除了自我介绍外
,我每一题回答的时间都很短,只回答教授问的问题和想让它继续追问的部分就好。
口试准备一定要将书审资料准备齐全,书审资料列点、切勿有文章、段落出现,
书审资料中任一地方都要能熟悉,包括在校成绩的起落、毕业专题、就读科系与企管
的关系、就读动机、未来发展等等,都要能引起教授注意,避免“官方”的回答,
强调能替成大企研所带来什么,而非学校教你什么。
我从准备口试开始,就清楚自己是一位对“行销”、“专案管理”有兴趣的人,
在以上的每一道问题,都必须牵扯到,并不断重述准备研究所的行动与兴趣有关,
才能让五分钟的口试,让教授留下印象。
成大口试响铃时,教授及学生必须停止问答,学生必须马上离开教室,
所以我在最后4:40时,跟教授说,教授不好意思,因为时间的限制,希望往后有机会
再回答您的问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