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热流组考取心得

楼主: boraylee (boraylee)   2019-04-16 11:28:20
一、背景: 国立高雄某科技大学机械系,系排20%左右。
二、成绩
台大应力-正取
成大航太-已备上
成大工科-备1X
清大工科-备1X
台科机械-已备上
三、动机
原本上大学就有打算要继续读研究所,但是评估完自己只是科大生想要用推甄的方式上四大研究所偏难,所以还是认命在学校学好自己想走的组别,原本就不喜欢动力、固力且专题是做热流分析的,加上我对热流有热忱所以才选择考热流组。
四、考试准备
在大三下的时候开始到补习班上王立宏的课,
虽然有几位也是补热流的同学在之前就已经先
上云端课程抄完笔记,但所以我在上面授课时
还需要一边抄笔记一边听课,虽然这样做笔记
抄的比较凌乱,但是我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
马上注记哪边不懂手有在动也比较不会想睡觉。
热力学:
比起流体力学的观念跟题目算是比较制式的,
题目大部分都是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配上热力一般式的观念出成计算题要你去求解,还有几个空气及蒸汽动力循环
的部分一定要背的很熟,今年几乎我考的系所都有考到要你画P-v、T-s图,还有冷冻循环的部分,课本内容很少但
是也满常出的所以我也跟前面两个循环一起解决,
虽然这边的分数占的不多但是考出来算是送分所以必拿。
后面第九章的气体与湿气混合千万不要体齿不看,考出来的题目你有背几个公式就可以解决,考太难的你不会大家也不会。
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的我自己是花了很多时间去算准备,只要它题目稍微改一下下可能就要想半天,想要读好只能多做题目,做完后想想看有没有之前曾经做过类似的题目看看是用哪种观念去解题的,要说背的部分其实也比起热力学少,因为热力学的名词解释比较多要拿高分不难。
原本自己的第一志愿是成大航太,写了10年左右的考古题几乎都有出到第三章-streamline、pathline、streakline的混合题型,如何从RTT推导出C-E、M-E、B-E以及RTT的各项意义也很常出,我自己花最多时间的部分是7、8章不可压缩流内、外部流场的部分,在考前找了很多题目出来练习,今年出的比较多的是同心圆管间层流,这种题目的推导因为要解c1 c2所以会花很多时间,在考场上要花耐心去做。
工程数学:
工数的部分喻超凡老师是不用同学抄笔记的,所以每次上课一定要记得带课本,上课讲义是喻老收集各大学校较特殊的题目,所以在准备的时候碰上很多问题,我算了好几次各章节的基本题才跳到后面算难题。
工数不外乎Laplace、Fourier、PDE、ODE、矩阵、向量这几个章节,喻老说向量留到最后读,还好我提早先看完= =不然对于机械系来说这章你想逃也逃不掉,那三个常用的人名公式记熟,但是如果你Laplace、ODE不会就先把这两章看熟再去读其他的章节,我自己觉得这两章考你的就是熟练度而已没有什么技巧,矩阵的计算量相对于其他章节少,对于机械系的题目来说喊的叫的就可以把答案写出来,今年台大的工数出一题矩阵15分只要基本观念就可以拿到。
五、读书心得
专业科目难的题目再复习第一次时一定要有耐心看完,观念、推导必定要到背如流,工数题目很多,我通常会把基本题型全部弄懂之后再看比较难的题目,每个章节都要读,难题看自己的学习进度去分配时间。
上完课后回去一定要把上过的东西复习完,如果有时间可以先自行读下一次上课的内容,第一次学习最害怕的就是静不下心想要快把进度赶完,复习完后问问看自己是否真的有记到头脑里面,没有的话或是真的记不起来就准备笔记本分成不同科目从头开始将不会的东西写在上面,去学校或是通勤时将笔记拿出来看,或是将题目拍起来,有空时可以拿手机出来复习。
读书时间要养成规律且看自己的学习效率安排,我自己是习惯从早上九点到图书馆或学校空教室跟同学一起看到晚上十点才回家休息。中午休息时间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有时候下午太累也会稍微休息半个小时再继续看书。
我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的就是笔记的部分,不会的题目真的要花时间写在笔记上,在考前那些笔记很有可能就是你赢别人的关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