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资工所研究所考试心得(代po)

楼主: coco5421wsd (freyajhzx)   2019-03-20 20:34:09
本篇为代po
(一)考试动机:
其实我自身并非资工系本科,反而是机械系毕业。在大学时期我就读于北科大,接触到了程式、人工智能等领域,逐渐喜欢上这些领域。反观越来越讨厌机械系的科目。所以当时自己开始慢慢看一些有关deep learning的书籍、论文等等。但是月看到后面,反而越来越发现自己的不足,跟正统的资工系训练,自己确实差了一大截。为了弥补这份不足,所以决定想要考研究所。但我自己其实并不喜欢做半吊子,要做就要做好,所以我选择了补习,让我自己更快进入状况。
(二)准备方式:
a. 补习:
一开始我的确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个补习班,伟文和大硕都有去询问(忘了有高点),不过伟文一问到没开算法,就立刻谢谢再联络了。最后选择的是大硕补习班,只能说他贵,但是资源的确非常充足,要懂得争取(有秘辛)。
b. 教材: (以下的教材提到的老师均为大硕的老师)
i. 线性代数:
黄子嘉老师的课本上下册,外加一点点上课笔记。私心推荐黄老师的书,甚至觉得编写得比原文书还好。
ii. 离散数学:
黄子加老师的课本上下册,外加一点点笔记。林纬老师的题库。
iii. 资料结构:
洪逸老师上课的笔记,和一定要在正课班时想办法弄到题库班的题目,这样才有题目练习。
iv. 算法:
林立宇老师的课本,编辑很棒,重点都有带到,且练习的题目也不少。Corman的红枫叶。
v. 计算机组织:
张凡老师的上课课本、题库班的书(简直神书)也是推荐在上正课的时候就先买题库班的书跟练。
vi. 作业系统:
洪逸老师的上课笔记,恐龙圣经本。不过还是先把笔记背熟在去看恐龙,熟的层级最好是向洪逸一样,可以凭空把笔记从头到尾写一次。
c. 时间规划:
我自己是从4月中旬开始准备,准备到隔年的二月,所以将近10个月准备期间,因为我本身是非本科,但是为了要扎实的读完,这段时间内都是早上八点半到北科大图书馆读,晚上11点闭馆回家,持续到考试结束。
(三)成果:
台大资工: 备取39 数学:55 计系:59 资演:53
台大电机丙: 备取12 离散:74 计系:28 资结:50
交大资工: 正取 资演:47 数学:82 计系:63
清大资工: 备取1 数学:70 计系:49
(四)态度:
其实我自己知道我自己读书的时候如果没有弄懂的一个理论的话,一定会很快地将其忘却,所以我在新接触某个理论时,一定会想尽办法把他弄懂,不然过不久我可能就跟他说掰掰了,这样搞得很像浪费时间。所以我觉得”找到一个能说服自己这个理论的方法”是最重要的,不然可能真的会读得很痛苦。
(五)心得:
在考试这年,原本只是一个人读书,但是在不知不觉中,大硕补习班里面逐渐认识愿意一起读书的人们,大多数都是原本北科大的人,而如今他们也全都是台清交正取了。一路上也很感谢大硕老师和他们的陪伴,一起读书、烦老师问问题真的会有压力,但是都是一起进步的压力。如果只是我一个人的话,想必是无法到这个地步的。听说我们有被说成北科帮哈哈哈哈,可能是因为每次下课时我们都会一群人挤到老师的面前问问题,诱惑是每次我们见面都是在讨论功课吧,无形之间给了其他人压力深感抱歉。但是我们其实都只是想要更全面的了解一个定理、发想。因为我们都是
属于如果不懂这个定理,就不敢乱用的心态在读书的。到最后还是很感激一路上帮我的北科帮们,让我一步步澄清我的观念,感谢大硕的老师愿意让我们烦,之前好像有一次烦到洪逸都快生气了但我们还是一直问,老师还是帮我们解惑。以上,祝各位前程似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