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就职后土木跨考资工心得

楼主: Rioronja (想show干话组)   2019-03-18 14:51:32
资工跨考准备心得(关羽慎入):
去年就在想今年自己有没有机会发一篇心得文,一方面要鼓励那些跟我一样,在职过
后想要抓住资工当未来志向的人,另外也想要跟大家聊一聊今年考卷写起来的趋势。以及
考古题等等的准备方向。
先附上我的资历:
124 土木工程系毕业 2016
当兵 半年
包子 (面板)制程设备(其实是设备) 一年半
2018年8月离职后专心准备考试,今年有幸考上资工所。
再附上今年的战绩:(只有校名的就是资工所)
台大 清大 成大 成电通甲 交大资甲 中央 中山
英文 60
数学 45 66 75 78 79 55
硬件 40 40 63 27 55 81 69
软件 70 58 56 52 43 64 38
总分 161 98 185 154 176 224 162
最低正取 183 195 165 173 219(?) 163
最低备取 104 154 144 134
结果 落榜 落榜 备29 备14 正取 正18 备2
总报名 1086 1515 1418 268 1527 1252 612
录取数 45 60 40(56) 26 41(91) 30(33) 19
(录取数那边,例如成大的40(56),意思是资工所收40个,类资工的收16个,总共收56个
考试生,交大、中央也是。)
考前排序:交》台》成》清》央》山
最后在交大落脚了
准备时程:
首先跟大家一样,我在6月底的时候开始上林纬老师的现代、离散跟张凡老师的计组,数
学的我跟比较勤,因为老师上的进度很快,计组就比较放著的感觉。计组上到接近十月,
数学上到九月初。十月之后才开始准备资结、算法跟OS,这三科我就没去上课了,当然
也没上题库班,就用先人留下的完美笔记搭配考题慢慢磨。
书目:
离散、现代-林纬正课用书(四本)、考古解答、黄子嘉老师编的分类题库、前人笔记。
计组-白算盘(没看完)、前人笔记、上课用书、题库班的教材、网络上有的历届试题解
答。
OS-恐龙本(1~9章)、前人笔记、PTT_Grad_ProbAsk版。
资结-前人笔记、原文书(当工具用)、PTT_Grad_ProbAsk版。
算法-林立宇课本、PTT_Grad_ProbAsk版。
准备方法:
离散-在考资工所离散的重要程度是要大于线性代数的,因为很多学校不考线代(ex.中山
、清大)。林纬老师的上课教材编的很好,但是他分类题库太晚出了,所以就先用黄子嘉
老师编分类题库的先练习。基本上每个小节做个20、30题应该就很充足了,我离散是跟线
代交叉著念,这样比较不会乏味。老师在第四本之后会比较开始赶火车,所以第四本之后
建议务必事先预习,我觉得自己一定要先看一遍才会跟得上老师的思路。
9月份是我念这两科念最多的时间,通常在图书馆从早上11点写到晚上七点回家吃饭,中
餐就pass,怕吃完想睡觉,这样的日子大概过了将近三个礼拜,数学这个科目就大概很纯
熟了。
离散里面比较不直观的大概就是生成函数跟代数系统那边。
在我理解里面生成函数大概就是用很熟悉的多项式运算的特性来帮我们计算一些组合问题
,是一个转移焦点的作法,想多了就觉得直观了。
代数系统在学习的过程也是处处碰壁,老师在这边的着墨也没太深,我自己也承认这边学
得不好,但是黄老师的题库我几乎都做完了,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沈淀之后才会真的理解

二元运算这边应该算是比较直观但是需要很多时间来练习判断的东西,可是题目做多了一
样很好攻略。
图论的部分好像真的遇到的考题没很多(108年),其实考图论的东西比较像是临场反应,
前提是你题目要看得懂,因为很多专有名词都要一一去了解。
卡特兰数要自己证明个几遍,思考一下,不然太多变形了,不要像唸文科一样用背的,基
本上我都是把他投影到树的结构再去思考。
还有车多项式、ONTO、Stirling、乱序等等的其实都是包容原理的变形,不需要刻意去记
题型,要的是了解这个函数的意义,自然就可以凭空把公式推出来。
递回则每个题型给他硬干个10题应该就炉火纯青了,不过递回通常都是考叙述转成公式这
种的,所以这类的题目要多看多想在考场上才派得上用场,否则解递回大家都会。
离散除了代数系统之外,其他的用题目来叠成绩应该是挺理想的,前提是你写的每个句子
你都要知道来由。想不懂就继续想,享受那个在思考找出路的过程。
线代-线性代数是兵家必争之地,数学分数的分水岭应该都在这边,今年台大的线性代数
出的比较出乎意料,所以让我痛定思痛一定要跟大家传达一些心得。先讲林纬老师的内容
,第一本的时候大家应该都觉得这很简单,到了线性映射之后我想整间教室已经剩没多少
人活着。线性代数是到线性映射之后才开始能描绘出轮廓,等到学到对角化之后一切豁然
开朗,原来之前学的都在铺陈。在学第二本的时候会很痛苦,因为对于没有上过线代的来
说,这边是全新的东西。我觉得林纬老师在这边的切入点没有说很完整,可以举例几个二
维上basis转换来让大家更了解我们在处理什么样的问题。其实学线代跟学离散有个其他
科目比较难以达成的东西,就是他几乎都可以验证,如果排列组合算不出来,就
downscale然后一一列举,线代这边,在子空间那边也可以做一样的事情,所有的证明都
可以先自己写几个简单的矩阵,然后去真的做操作,会有心领神会的觉悟,我觉得这个基
础的训练算是帮助我理解线代跟离散最好的方法,建议各位同学一定要尝试一下。再来是
林纬老师上课也常常提到,这个数研所会考,资工所少考,但是各位还是建议各位考生不
管是什么,只要出现在讲义里面的,多多少少要去理解。像是今年台大出了30分的伴随矩
阵T*,由于那个符号我们资工所的考题考得少,但是基本上你只要知道这个是定义在内积
空间里面的,很容易就可以联想到后面的许多证明,这是我在考完台大数学被痛打之后,
才再仔细去了解伴随矩阵这个东西,如果题目给的是么正、正交这类的东西,想必大家应
该都很熟练,但是伴随矩阵(8-1)可能很多人略过。
基本上数学一定要唸得好,尤其对跨考的学生来说,常常题目多出一个linux的指令在OS
那边或者DS出个C++的trace,对于本科学生来说几乎是送分,但是对于我们跨考生来说你
几乎在考场上没办法反应,也没有底层知识可以推倒,所以数学真的要下足苦功!!像我
交大的分数,软硬件加起来才不到100分,版上好多人在当初解答出来的时候,这两科都
拿超过100,但是由于这次交大的数学,尤其离散的部分考的比较灵活,有被我抓到这些
分数,否则我也没办法考上正取,所以各位跨考的同学在数学上一定要比别人努力!!
计组-这边一定要大大赞扬一下张凡老师,老师有办法将白算盘的知识用流线型的论述带
过,听老师的课真的会慢慢去思考,然后跟老师一起找到方法,而且张凡老师的耐心跟热
心可以说在我人生生涯中看过最令人慑服的。我本身是上老师的正课,老师的节奏应该是
出了名的慢,理解力比较好的学生,应该会觉得时间过很慢,建议可以跟承办人讨论一下
,上过正课如果真的没办法适应速度,看要不要看单机。这个科目很明显就是那几个重点
,其实不算难掌握,但是题目真的千变万化,我只能说这个科目是由非常多的小细节构成
,在讲课的时候花很多时间在理解pipeline但是今年(108)完全没有pipeline的题目,却
是CPI这类的跟后面一些名词考得多,看来近几年的确在考题上出现比较多的分支,我自
己是很抓不到方向,若是有想法的同学可以帮忙提点一下。我觉得老师们也没预料现今题
型变化如此快,可能学生跟老师都要花一些时间适应。
我本身花在这个科目上的时间并没有说很多,因为当时老师的分类题库我看了一下,可以
说大致掌握了8成,后来的时间我就比较著重在画那些硬件的部分,我从里面也学到挺多
知识的,建议大家可以去画一下forwarding unit跟hazard detection里面的电路,
pipeline电路也是。
OS、DS这两科我是在11月的时候开始K,一天大概可以看个40~50页的笔记,在学习的过
程中是挺有趣的,每翻开一页都是新的知识,那时候每天都很有成就感的回家、睡觉。建
议在DS第一次开始学习的时候就不要马虎带过,树真的去画,证明真的去想一遍证明一遍
,DS的结构比较松散,可以各自攻破。OS可能第一次唸没有办法把知识串起来,所以要用
题目把知识叠起来。
OS-跟DS一样,我有买单机时间,但是我自己去听了一堂之后,发现抄笔记的时间要远大
于听课的时间,所以后来索性就不听课,直接干笔记,后来其实发现效果不错,但适不适
合所有人这我没办法断定,自己去听听看课程才能评估,而且我想如果要念洪逸老师的笔
记,缴个学费也是理所当然。OS这科真心认为可以多去看看交大的OS题目,会让你发现自
己原来有这么多的盲点,在笔记里面的或是没在笔记里面的,这个科目我可以说是边写考
古边念的成分很大,而且这个科目在PTT_Grad_ProbAsk这个版上也累积了非常可观的资讯
,要花点时间去爬,所以不会的就拿来问就对了。这边一开始在念的时候是很多小观点组
成的,但是后来要偏向把OS分做Mem management、Process management等等的分支。对于
非本科生来说这个科目应该非常难掌握,相较于真的读过嵌入式系统或是实作过OS的学生
来说,比较能去掌握考题的变化,而我们的知识真的很侷限在那份笔记,出了这个范围也
没有比较好的吸收管道(如果有希望大大们热心提供),原文书我看了1~9章,跟补习班的
范围一样,可是也有很多学校喜欢考到后面加密系统或是I/o的知识。这个科目念完一遍
之后主要要去找找看哪边还有小资讯可以吸收的。
DS-这门科目应该算是大家都比较有信心的科目,比较具体一点,我也是照着笔记干的,
大概整份念完,对于高等数的那几种变形多run几遍,应该可以开始写考古。今年也很奇
怪的是Fibonacci search考了好多,我只会Binary,因为正课内容、笔记里面没有,听说
在题库班有教到,今年在清大考了9分,所以有上过课的人来说应该是送分,没有的话也
是送分,因为临时是推不出来的。
因为DS跟算法重叠的部分很多,所以两边的图论可以说相辅相成,DS的笔记补充了许多
图论的知识,所以在看林立宇老师的课本的时候可以理解的比较快也比较多。
算法-学起来最痛苦的一科,进到DP那里的时候,我曾经一整个礼拜都在看同一页,一
开始还想说老师这本课本也编得太烂了,直到过了那个瓶颈之后回过头看,老师这本课本
的完成度真的很高,举凡前面的观念讲解跟后面的同类型补充,还有后面收录的题目,一
气呵成,整个Run过一遍之后会觉得豁然开朗。我一开始很执著在于把程式码看懂,但是
后来一样用downscaling的方式去看待每个命题,慢慢的知道解决的方法之后,再回去看
程式码,就几乎可以自己凭空写出来,所以downscaling这个技巧很推荐给大家。其实DP
问题几乎都是同一套想法,建议一开始先针对Matrix排列问题下手和OBST下手,这两个都
比较好做downscaling,不用拘泥于老师画的求解图形,我一开始也是完全搞不懂在画什
么,自己去慢慢思考之后一切才有了意义。图论那边老师的课本写得很清楚,建议跟DS笔
记搭配着看,应该不难掌握。P-NP问题那边定义去搞熟,然后要认真去思考Reduce的意义
,应该就不成问题了。等到整本课本搞懂之后,你会恨不得算法的题目多出一点。这个
科目应该是我学起来最有心得的一科,觉得自己掌握了很多insight,所以在考试期间出
的DP的考题几乎都写得出来(台大的最后一题),这个科目也是跨考生必须花比别人多心去
理解的,跟数学一样,这个没有很多的底层知识,算是大家学一个工具,到战场上谁能把
工具用好就好。但是硬件的那两科,比较多考你有没有看过,知不知道,所以常识的落差
就会比较大。
考古:
数学的话我除了中山,我做了近六年的题目,后来写考卷大概都能写到80左右,很明显的
在家写跟在考场写真的很不一样,尤其知道时间快到的那个心情
数学建议从中央开始,第一次写的时候势必会是满江红,但是大概痛苦个一两张考卷,后
面就会得心应手了。林纬老师的题库班有发解答,我是跟我朋友借来看的,感谢老师赞叹
老师!!
其他科目除了计组之外就没有参考解答了(感谢张凡老师赞叹张凡老师),所以写起来很没
个底,建议就拿交大的考卷来练观念,交大真的很佛心的至少提供选择答案~而且交大的
考题在Grad_ProbAsk版中也累积了大量的详解,所以准备起来是比较有底的。
每个学校的考古参考性都不太一样,让我评估的话大概是这样:
数学 硬件 软件
台大 2 0 1
交大 2 3 3
成大 2 1 1
成电通 X 1 3
清大 1 1 1
中央 3 1 1
中山 2 3 2
交大跟中央、中山还有成大电通甲写考古对于整体考试成绩应该会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那个X因为今年电通可以选择离散或是线代,往年只有离散,所以没有参考资料。)
结语:
近几年真的看到资工的发展让我想来跨考,没想到第一年就可以考上,运气真的是占了大
部分的比重。也看到今年比去年,每个学校多了将近300个考生,所以竞争是越来越激烈
。可是算了一下四大的招生人数也是将近300,所以实力必须在前20%才有正取的可能,其
实相对于其他系所,这样的上榜率应该不算太低。
以后也都算是同业人了,希望未来台湾在资工这方面的发展会更好,以后工作的时候也要
互相照料。
感谢当初把笔记留下来的前辈、女朋友、父母、老师、阿恺战友、马哥、SYG。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