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建筑研究所推甄关键(转PO)

楼主: chiaju (仔仔)   2019-01-16 15:31:05
对现在的我来说,考上研究所好像是一场梦一样,
想想当初要抉择考哪几间学校仿佛还是上礼拜的事。
综合这半年多推甄研究所过程,
我觉得有三件事是在这场梦结束时我所体悟到的,
也是影响推甄是否顺利的关键。
No 1.“在校成绩在推甄中是否重要?”
研究所推甄这件事对大四上的我来说,
其实不是最适合我的入学方式。
推甄在大部分的学校或学系会以在校成绩来做为评分的条件之一,
所以那时候的我很抗拒用这种方式入学,
因为我觉得机会渺茫,我的成绩这么烂,
跟我一起考研的同学都班排前5的欸!浪费时间与金钱!
但那时候筑.建的老师、家人都鼓励我去试试,
那时候我才知道做了如果有上就是你的,没做,什么都没有。
结论是,就我现在推甄的经验来说,
以建筑这个领域的研究所,
我不敢说全部但至少我报考的学校
(交大建研所、实践建筑研究所、北科建筑研究所),
以在校班排名32/52的成绩,
能够在第一阶段的书面审查三所都通过,
我相信在校成绩不会是最重要的那个评分条件。
No 2. “作品集的角色是什么?”
作品集是我觉得其中一个成败的关键,也是我花最久时间的一项。
从去年7月到现在1 月,7个月的时间,
大约有2/7的时间我在构思、1/7的时间制作、4/7的时间我在等待结果,
第一步总是最难的。
综合来说作品集代表了你自己,
包含在时间轴上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你。
你的什么?思想、原则、习惯、特色、专业背景、专长等等。
他是一本能让评审不用跟你讲话,
就知道你是个怎么样的人,是与评审间的媒介。
我自己是把编排作品集的逻辑分为两个部分,
一个是看得到的、一个是看不到的。
看得到的是作品集的形式以及内容(外在的样式、内容的种类)
看不到的是整体的故事性以及给读者的回馈(作品的发展历程,作品间的呼应)。
以非本科系去跨考建筑领域的研究所,
不是作品量越多比较厉害,
应该是那些在你成长过程中影响、改变、转折你的那些作品,
还有能够阐述你对于建筑特殊见解、不同于其他人原则的想法,
才会罗列在你的那本作品集中。
No 3.“面试心魔?”
面试应该是这过程中最惨烈的一个阶段吧,
我三间学校都是同一天面试,
必须在准备面试之余还要赶场。
最后结果我当天就很明白了。
交大、实践都是惨烈,唯有北科还跟教授聊的相对愉快许多。
反省到现在,也大概知道自己败在两个心魔的影响。
首先第一个是“自我介绍”,
真的不要一进去就像历时多年没见的儿子一样,
滔滔不绝的讲著自己的自我介绍,
被自我介绍限制了,反而没机会给教授提问,
教授一定会打断你的自我介绍,
相对的也乱了自己的节奏。
第二个是“补习”这件事情,
我相信有看过张基义教授所写的
“给未来想朝学士后建筑迈进的学生一些提醒”那篇文章一定知道,
文章中有写到其实建筑系教授不喜欢刻意补习所产出的作品。
我却被这句话给绑住了,
使得我在面试中对于教授问说:“请问你的作品是在什么情况下所完成的?”,
我就傻了。
后来想想其实重点不是补习这件事,
补习不是原罪,重点是你学到什么,
我也应该跟教授直说我是补习,
但我能分辨出哪些是刻意、哪些是真的有帮助。
所以对自己作品的意义所在也要很清楚。
在最后的结果是令人开心的,
也希望自己能够在新的环境,用不同角度、不同专业领域思考。
【录取】国立台北科技大学_建筑系建筑与都市设计硕士班_乙组
(原 逢甲大学 都市计画与空间资讯学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