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台政临心所重考考取心得

楼主: Laurwill (瑶草青青)   2018-07-24 22:42:07
大家好~~
本鲁今年正取112跟119临心所,
有感于一路上受到许多人的帮忙,
因此也上来做个小小的回馈。
本鲁自认不是很聪明的人,
刚开始准备考试时,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跟精熟也曾感到迷惘。
后来发现读书技巧的调整很重要,方向如果正确,效果会好很多。
以下就容本鲁分享个人准备方式以及心态的调适,
希望对跟当初的我一样迷惘的人有些帮助~~
一、个人背景
心理系毕,共考了3次。
奋战史:第一年没考好。  
     第二年通过112,119笔试→112二阶GG
→119只备到我上一个QAQ
第一年补习+读书会,后来则只以读书会作为辅助。
稍提一下个人认为的读书会的好处在于:
进度的掌握(尤其如果自制力不太好的话XD)+ 战友的情感支持
我们着重的内容,前期在于分章节的架构整理(教导他人同时也是提取的练习),
后期在于考题讨论。
觉得考题讨论中,guided participation 的效果很好XDDD  
第一年自己还是新手时,在读书会里跟着考题的讨论,
帮助我在短时间内,有比单纯读书更快的学习效果!
因为对熟手来说,知识的架构、写题的策略、思考的方向,
都比当时的我更好。
所以即使一开始我几乎有一半以上的题目不会写,
但还是潜移默化被引导思考的方向,
渐渐地,知识程度上的落差也就越来越小。
另外就是,我这个人很固执XDD
每次讨论不会的题目,我回去一定要弄懂才可以!
所以比我自己读书学习效率更好XD
p.s.如果想了解补习跟读书会学习的差异,或第二年辛酸血泪史的情绪调适,本鲁再补充XD
二、准备方式
[心方]
个人觉得这是最好拿分的一科。
相较其他科目,变化空间跟范围相对小,
若能对应该知道的概念够熟悉、能弹性应用,就可拿到基本分。
1.笔记:  
整理自己理解过后的笔记,尤其概念的厘清很重要!  
(ex:试题特征曲线vs.试题讯息函数、Weber, Fechner, Steven
心物理量观念的差异)  
每个人唸书跟理解的方式都不同,
但自己整理过(提取、组织),跟读过、知道(编码、复诵)的理解度真的会不一样!  
而且有时唸第一遍跟唸第二遍,感觉又会不一样。  
像是:唸第二遍时,已经将后面其他东西也唸过,对测验、实验也更熟悉,
此时看到某概念就会发现:“咦?这不是跟XXX有关吗?”  
我就会立刻去翻阅、确认脑中连结上的东西,与它们之间的关系。  
接着在两处or三处标注参OO p.xx,  
然后结合这些相关的东西一起记,  
组织除了帮助记忆,也让我更感兴趣!  
(就好像不小心发现什么一样XDDDD)
p.s.所以善用标签很重要XD 能帮助更快找到连结的对象
2.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本鲁把统计、测验常见的公式(包括常用、常考),  
整理在一个小本子里。  
一开始的动机是,觉得公式推论在考题中其实蛮常见,  
但我很容易因为考试焦虑,在推论过程中出错,或脑袋当机XD  
这样hen可惜~~  
所以就想,如果它可以变成我的一个自动化的认知历程,  
那考试中即使再焦虑,也还是能自然而然推演出来。     
整理完公式小册子后,7~9月我每天都会花至少1hr,把公式全推演一次。  
一开始较不熟悉,会推比较久,后来速度会加快许多。  
这过程中,也意外发现:它帮助的不只是熟悉感和速度感,  
还有理解!!
尤其一开始不熟悉时,常常会卡住,卡住就会想去了解为什么,  
为什么这个公式是这样?为什么这一步后接的下一步是这个?  
然后渐渐就跟统计概念连结上(ex: ANOVA跟t-test的关系、ANOVA跟回归的关系),  
就会知道为什么这个东西要这样做、这样用。  
到这里其实也不需要死记了,每次看到题目,就会直观知道应该怎么做。
3.考题:
个人认为对写考题这件事的态度是:不自欺欺人  
写考题真的很重要R~~  
因为它除了可以提升手感、速度,  
还可以帮忙检视自己哪里有问题?哪个部分还不够熟悉?  
有时可能会觉得自己好像已经唸得滚瓜烂熟了,  
为什么分数似乎不甚理想?  
所以如果可以,每次写考题时,都不要参考任何东西!
就只依据自己所知所思写出来。    
本鲁的做法是每次写完,再去做总检讨,  
不会的、不够熟悉的、写得不够好的部分,  
用不同颜色的笔订正,或做补充。  
(同样概念如果一再出现在检讨部分,就放到笔记墙)  
到12月左右,每次写考题我会加入计时,  
其实就当作是给自己的模拟考。  
可以去看自己若真正在考场上,可以写得如何?  
在有时间压力的情况下,又能写得多完整?表达逻辑清不清楚?
p.s.如果有特定想考的学校,可从近10~15年考题下手,    
可了解他们注重什么概念(会发现大概几年流行一次XD)。    
写考题未必要写这么多年,但可大略上了解,    
考前就可做一下猜题,从考试重点去做最后冲刺。
[认发]
1.心智图:
先掌握整体架构,再深入细节。  
尤其认知实验其实不少,脑中如果有个清楚的架构,  
遇到有变化的题目时,也比较能知道可以拿什么实验出来举例。
2.制作比较表格:  
同一现象不同理论的相互比较(ex: ACT vs. PDP)or  
相对现象的厘清、相关实验(更细可深入:作法、结果、评价)。
另外,发展方面蛮强调差异与整合,
因为个人特质是许多发展因素造成,这些因素之间又会彼此影响。
像是:自我觉察、自我意识情绪、社会参照、观点取替与心智理论,
共同点与差异点在于?之间又如何互相影响?
3.与变态之间的连结:  
其实概念的连结,不只能在同个科目上。  
不同科目间的概念连结也很好玩XD  
而且可以从这延伸到之后你想做的研究,可以探讨哪些现象?可以使用什么paradigm?
个人认为做研究,top-down的发想,跟bottom-up的资料蒐集之间的撞击跟平衡,  
很微妙也很重要。  
初步的发想跟蒐集都可以从唸书这个阶段开始,  
也是让唸书这件事可以有趣一点喇~~  
再来就是可以增强考上的动机XDDD
4.实际应用  
因为蛮喜欢观察自己跟他人,但当敏锐度足够,知识不足时,  
可能让我们做出不精确的判断。  
把这些知识实际应用,一方面帮助生活, 另一方面印象会超深刻~~XD    
另外就是,提取对记忆的深刻很重要,  
没事可以问问自己某个中心主题的相关概念、相关实验,  
(ex: dual-task paradigm、注意力资源分配论、PRP),
多做联想、尽量捕风捉影,就可能触类旁通XDDD
[变态]
1.整理&比较:  
时常在脑中回想某疾病的生、心理、社会病因及治疗。  
个人认为帮助很大的是:比较疾病间共同的神经传导物质、脑区。    
久了就会熟悉它们与哪些功能、哪些症状有关,
在特定疾病上也就不用死记,由症状自然可以做连结。
2.联想:
觉得对各种疾病症状记忆有困难时,
可以想像出一个人物、形象
(本鲁是从影视、现实、新闻等等取材XDD),     
由这个人物的特征带出相关症状。
或可进一步想像若此人是你以后的个案,
你会对他做哪些衡鉴?哪些介入跟治疗?  
近年政大也常有类似考题,做这种整体性考量的练习会有帮助der~~
[英文]  
听过不少因为英文而GG的例子,着实可惜RR
我自己的复习方式是:
下载英文单字&文法的学习app,
(因为懒得拿书出来看,app大好XD)  
利用通勤等等的零碎时间增加熟悉度。
此外,台大的英文题目很多摘取自国外新闻网站,
有兴趣可以搜寻去年版上P大的文章。
[笔记墙]
前面提到,如果同样概念一再出现在检讨区,
我就会把它整理成便条贴到墙上。
除此,有那种用尽各种方法都记不起来但却很重要的,  
也是贴上去XD
因为房间是本鲁最常活动的地方,每天都会看到。
尤其那种吹头发之类的浪费人生却不得不做的事情,
超适合看着墙壁发呆(误
久而久之,要不记得这些东西也很难。
所以本鲁房间现在有三大面(心方、认发、变态)笔记墙XD
考完试了还是舍不得撕><
三、心态调适  
其实准备考试的第二年,比起第一年心更慌!  
因为常常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并且明显感觉进步幅度没有第一年大。  
(但从Ebbinghaus负加速的学习曲线来看,这是正常der)  
后来发现:
会察觉自己有不足,其实表示自己在知识上已经有更深一层的成长,
才有能力发现过去的自己哪边不够好。
对于加强不足,我的因应是:去寻找更多资讯。  
尤其是用英文google,资讯量真的广大很多R
然后,常常会发现某个东西是怎么来的(书上通常不会说太细),
这能加深对一个概念的逻辑跟印象,而不只是死记。
所以,发现有不足,不用心慌!这是好现象。  
就抱着开放的心胸去充实不足吧!  
然后就会发现自己神奇地进步著~~    
除了心慌,这一路上也有许多茫然。
努力过程中的自己,并不知道结果会是什么。
但心里常想着的是:
“有一天,当我问起自己‘我尽力了吗?’”  
只求那时我能无愧于心地回答:“是,我尽力了!”  
那就够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