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资工重考2000小时心得

楼主: box38431 (旋风喷射阿姆斯特朗砲)   2018-04-22 17:17:16
【一、前言与背景】
小弟大学时是元智资工,系排成绩大约20%,因为没有兵役问题,所以重考时是全职考生
,而我两次考试都有补习。
各位可能觉得我这重考生的心得没什么参考价值,毕竟重考生比起其他应届的人就是更有
优势。
但是,小弟我是一名不称职的重考生,如下战绩所示,第一次考试成大数学7分,
从拿到考卷直到收卷,我100%认真写,这既不是老师改错,也不是我粗心算错,
这就是我去年二月时的实力,我想各位同学现在都比当时的我还强。
这篇文章我尽量以考试之前的心态写下,以下大部分都是记录我当时准备考试
所遇到之事或想法,并提供一些我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同学,如各位同学有任何
问题,非常欢迎来信。
【二、战绩】
106年
放榜结果 数学 软件 硬件 总分
交大资甲 备13X 34 52 62 148
清大资工 落榜 55 24 79
成大资工 落榜 7 38 55 100
中央资工 备14X 43 62 43 133
107年
放榜结果 数学 软件 硬件 英文 总分
台大资工 正取 85 61 63 46 213
台大电机炳 正取 55 84 97 32 239.2
交大资甲 正取 69.5 56 61 186.5
清大资工 正取 47 61 108
成大资工 正取 73 80 71 224
中央资工 正取 55 92 73 220
中正资工 正取 76 52 72 200
台科资工 正取 77 99 176
总结第一次失败原因
1. 错误环境看书:都在家中客厅配电视看书。
2. 从不动笔:全部科目都用眼睛看而已,就连数学印象中也是几乎没练。
3. 读书时间过少:一天拿著书的时间很长,但认真在看书可能根本不到2小时。
4. 毫无读书规划: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有时可能某天读了某个科目,但是下次再读
该科目时已经是几个礼拜甚至几个月后。
5. 过度赶课:暑假上正课自以为充实,9月才意识到线代只看了五堂,进度严重落后。
一个月时间奋发图强把周易老师的线代看完,没复习又疯狂赶课的
结果就是完全不会,是真的完全不会。
6. 毫无复习:六月结束离散补习班正课之后,几乎没再读过,直接上考场,自以为
基本题至少可以稳稳的拿,结果就是连递回的各种基本题型都不会解。
7. 提早放弃:10月时就替自己想好退路,天真的想着就算落榜也可以一边工作一边
重考,殊不知抱持这种半吊子的心态就算重考也会落榜。
【三、关于补习】
小弟我补中坜大硕,值不值得?我觉得值得!
我没有帮补习班打广告之意,毕竟补习费涨得好高,对每位同学来说都是一大笔负担。
但我认为,若你有闲钱,且已决定考研究所是你必走的一条路,那么就别省了。
补习的好处:
1. 省时间:教材与笔记已经整理得好好的,上课老师也讲得很清楚,比起自己慢慢啃
书,会省很多时间。
2. 课程品质稳定:就我上过资工的老师来说,我真心觉得现在不管是老师的教课,或
是教材(黄子嘉老师的线代离散课本、张凡老师的计组课本、洪逸老师的
OS与DS笔记、林立宇老师的讲义)都已经非常成熟,不像几十年前可能还
需依赖原文圣经本,或是怕老师很菜教很差,基本上只要各位同学上课时
100%认真,把上述的基本教材熟读,基本功绝对扎实。
3. 更有考试竞争的感觉:我自己暑假都是待在大硕数位学堂的自习区看书,附近同学
不是在看洪逸不然就是黄子嘉,放眼望去都资工考生,竞争对手如山,
要在那种环境下不专注也难。
一些自己遇到的缺点:
1. 会打乱读书时间:有时可能正课只有三个半小时,但实际上考虑通勤时间、课前准
备时间、课后看不下书,这整个过程会占上一天的 5 至 6 小时。若正课
时间在晚上,就等于晚上读书时间报销了。
2. 面授课可能拖到很晚:我两次上计组的经验都是拖到 10 月初才上完,但其实并不
会影响很大,因为我自己是在上正课期间也一直复习并写后面习题,
所以正课结束后我也自己看完一遍了。
怕就是同学等正课完全结束后才开始复习,那么时间就真的非常不够了。
3. 数位笔记抄到爆气:有时画面根本拍不对的地方,不然就画面转很快,
会抄到超生气。
对于不补习的同学:
我还满推荐以下这几本书的,我自己在准备时,将这几本书视为核心
1. 计算机组织与结构重点直击(上)(下)
2. 线性代数及其应用(上)(下)、线性代数分类题库(线性代数及其应用习题详解)
3. 离散数学(上)(下)、离散数学分类题库(离散数学习题详解)
4. 林立宇老师编辑算法上课用的讲义,应该没出版,
尽量向学长姐借或买一本,这本很不错
5. 洪逸作业系统和资料结构的上课笔记,可使用 wjungle 大大的笔记
6. wjungle 大大的六科上课笔记,网络上已有载点
7.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作者:Abraham Silberschatz
8. 另外补习班的题库我觉得能买就买,而且要买有答案的,最主要作用就是大量练题
目用,确认自己有没有写错,而且能够比较老师和自己答案的差别,若是觉得老师
的答题方式很好,也可以去模仿老师的答题方式,模仿久了自然会变成自己的。
【四、时间安排】
我自己读书时,会将起时间记录下来,如下图所示,不含上课、吃饭与休息的时间,总
共2000多小时,作为一名重考生来说,应该要读更多时间才对。而且看了其他神人的
心得后,发现自己用了最不有效的方法,获得不是最顶尖的结果,因此希望我
的读书方式同学们参考就好。
https://imgur.com/ydhRqNW
4月初~6月初
4月下定决心当全职考生,鉴于自己一直对于线代有极大的恐惧,尝试看了黄子嘉老师的
书,写得浅显易懂且题目多好练习。两个半月时间只看线代课本,遇到观念不通就往前
翻重看,看到第七章结束,不含第六章。
6月
线代没全看完,其余各科也已半年未碰,意识到不太妙,第二次报名补习,结果补习班
柜台也跟我说这样不太妙。因为毕业典礼等事,这个月读书时间很少,
六月底决定要每天开始待在补习班上课和自习。
7月~8月
尽量强迫自己每天到补习班报到,早上九点或十点到,待到晚上十点离开。
每天挑一个时段看三个半小时数位课程,其余时间自己看书,吃饭时间限制25分钟内。
科目的安排采两天一个周期,一天看三科,数学以看四个半小时为目标,软件和硬件
以看两个小时为目标。
9月~10月
仍采2天一个周期的方式看书,补习班开门时间缩减,不得不去图书馆看书,数学以看六
个小时为目标,软件和硬件以看三个小时为目标。
此时期只剩算法数位与计组面授尚未结束,可自习时间大增,全部时间皆用于看
各科课本与笔记,资结、OS、计组另外开始使用题库练习题目。
11月~12月
仍采2天一个周期的方式看书,除了看各科课本与笔记与写题库,开始尝试写考古,但考
古在写与检讨占的时间非常长,深怕影响到自己读书的步调,因此平均大约三天写完一
个学校一年份的考古与检讨。
此时期写考古写得灰心丧气,记录自己每日读书的时间成为唯一动力。
1月
仍采2天一个周期的方式看书,大部分时间用于重复看课本与笔记,只写少量的考古,
因为交大为第一志愿,所以将写过的交大考古重写并再检讨一次。
此时期仍感受到自己有很多漏洞,但时间不允许我将所有书再看一次
,只希望自己能持续看书看到最后一天。
【五、各科准备心得】
线性代数:
线代满需要观念,各个章节之间比较有关连性,也就是当前面的章节没有读懂,后面的
章节可能会读不起来。在读线代时,务必要求自己读得扎扎实实,虽然会花费较多时间
,但我认为线代就是要读慢、读懂,才是最快的方法,有点倒吃甘蔗的感觉。
拿起纸笔大量做题目是绝对铁定必要的,且要从开始看书的第一天持续到最后一天
,因线代不仅观念多,需要大量计算的题目也绝对会出现(例:正交化、对角化),平时
就把题目都做到烂,训练自己要细心、仔细,这会成为你正式考试的一大优势。黄子嘉
老师课本后的习题,第一次做可能错很多,尤其 T or F,这是正常的,只要你渐渐熟悉
这些观念的变化,培养自己对题目的敏锐度,当第三次做这些题目时,
答对率自然就高了。
另外,希望同学也不要因为资工少考证明,就不理解证明过程,读证明的过程中,不仅
可以帮你检视基本功是否扎实,还把很多观念用推导的方式串联起来。
我建议同学如现在时间充裕,尽量要求自己除了第六章以外的那些章节,重要与常用到
之定理的证明,都要练习在纸上自己证明出来。
对于补习的同学,尽量不要因为黄子嘉老师上课轻松、简单易懂,就一次连上好几堂课
,因为其实仍有非常多观念变化是在练习题中,若没有将这些观念厘清,就贸然上后面
的课程,可能会变得一知半解,造成自己对于线代没有信心的反效果。
我自己的经验,一开始被很需要观念这句话吓到,但如今我觉得与我有相同困扰的同学
无须担心,我在准备线代时,真的碰到观念模糊、写题目卡卡、觉得该章节没有读熟,
就是往前翻,再看一次。用这种做法在看完第一轮线代后,或许会觉得看得好慢、观念
仍有许多漏洞。但看第二轮时,会发现可以看的较快、较顺利,观念也渐渐的自己连结
起来。到看第三轮以后,你有扎实的基础,观念就会变得很理所当然。
我自己在准备期间的最后,其实仍存在无法顺理解出的题目(例:统计所、台大资工),
但我觉得不须钻牛角尖练习太难的题目,反而应该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将基本的题型练熟
,当基础观念稳固了,再慢慢练习较难的题目即可。
离散数学:
各章节之间关连性低,没有观念上的连贯,所以一大优点是就算前一章整个放弃,后一
章也可以顺利地读。然而一大缺点是,资工在代数之前的每一章几乎都会考到,
所以其实也没有放弃某一章节的权利。
离散不同于线代的是,线代通常观念理解,就不容易忘记,然而离散只要几天没复习,
可能就忘光光了,因此在安排离散的读书间隔时须特别注意,别拉得太长,最好就是
每两天就有一天看离散,如此对于离散内容的熟悉度较佳。
离散要学的东西非常多,名词、公式、定理、证明等很多都是要透过大量重复的复
习,才能够自然的记住。在读离散时,尽量一次将一个小章节整个读完,再去读其他的
科目,因为如此才较能够掌握该章节的重点,且记忆性较佳,若断断续续的读一章节,
会时常容易忘记上次读的部分,造成效率不佳,且品质亦不好。
离散的题目、题型非常多,有时就算将课本读得很熟了、观念已理解了,但仍有非常多
题目是,你没做过会想不到解题关键,这部分没有技巧,平时督促自己练习大量题目,
练到连特殊题目的解题方法也背起来。多利用自己目标学校的考古题,
抓自己不熟的章节或是题目,一直错没关系,会一直想看答案也不要放弃,记住离散是
比用功程度,不论你的读书方式,只要你花的时间越多,成果就会越好。
代数与络等部分,出题可以出得很难,可能很多同学会想放弃,但我建议同学们最少基
本定义一定要记起来(例:封闭性、交换性、交换群定义、子群定义、体的定义、
全序集定义等),且基本的证明也一定要会(例:证明为群、子群必要条件证明等),
今年清大就考了十分的基本偏序与全序的证明题,像这样的题目同学务必要拿到分数。
我自己的经验,在第一次复习时,是完全看课本不看笔记,因我认为课本较笔记完整很
多,但没想到看完课本内容与写习题,尽然会花费我两个月的时间,读完后半部前半部
已忘了很多,并不是个好方法。因此之后我改为以读上课笔记搭配写课本题目的方式
复习,尽量减短停留在同一章节的时间,使得接触到同一章节的频率变高,对于离散
各个章节的公式、题型、解题技巧都能够更熟悉。
算法:
几年前虽被视为 CP 值最低的科目,但现在算法要拿到高分已不是不可能,所以千万
不可因为看了古老的心得而放弃此科,否则可能成为从正取变成备取的关键。
虽然算法范围很广,但林立宇老师的讲义已将经典问题、算法、观念整理得
简短清楚,所以只要将老师的讲义熟读,练习题熟练,虽不能说 100% 顺利应付考试,
但是要考赢一般同学绝对很足够。
在阅读各个经典问题的算法时,务必先充分理解要解决的问题,再透过老师上课的讲
解,了解解题的核心想法,最后慢慢的追踪算法,并且要透过写出的算法,
练习自己推出时间复杂度。有些算法确实一开始不易理解,像是 KMP algorithm,
同学可以试着自己举些例子,利用纸笔跟着算法一步一步追踪,虽然费力且乏味,
但会比较容易体会出算法背后的想法。
在正式考试时,要能够精确简短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并不太容易,因此平常可以
借由模仿林立宇老师的解答,训练自己表达想法与算法,以免考试时想法正确,
却写得太复杂反倒被扣分。
第四章 Graph Algorithms,虽然与资料结构、离散都有重复到很多,但我花了最多时间
读与写题目,此章节的算法都很重要,最好都要背起来,原因不仅是考题很多,
而且有助于记 time complexity,重点是还有很多题目是转换过后用到这些算法来解
原问题,若你对于这些算法的特性或限制不熟,可能就会想不到转换的可能性。
NP-Completes 这章节则较偏观念,因此有关 P、NP、NP-complete、NP-hard 的定义一
定要记住,且一些经典问题之间的转换证明也要会证。此章节我个人觉得,近年来的
考试不论是观念或是证明都十分常遇到,是绝对不可以放弃的一章。
资料结构:
内容不难,但东西很多,基本的操作型题目(例:中序转后序、求Spanning tree、高等
树的新增删除、最短路径等)一定要熟练,而且只要洪逸老师有提到时间复杂度的部分,
就一定要记起来。
在正课结束后,平时也要时常翻阅、复习笔记,对于各种资料结构的特性、优点、
缺点、与其它资料结构比较之差别、适合使用的时机等等,都要有透彻的了解。
虽上课内容相对于其他科目较简单,但考题并没有较为容易,一定要多做题目与
考古题,不然你会以为自己很强。
作业系统:
需要有一点背的科目,我自己平时在复习时,都以直接在纸上写出来为主,加强记忆
也练习考试时手写的顺畅度。
而我也会背每一章的内容,在每一章节读完后,阖上课本,自己将那一章的内容重头到
尾在脑中仔细的回想一次,确认是否内容都以熟记。
虽然作业系统偏记忆,但许多设计其背后的想法皆有其道理,在学
习时不妨想想其设计的优劣与原因,如此对于学习作业系统也不会太枯燥且更好记。
洪逸老师所整理的内容简单明了,因此上课时建议可以另外抄一份笔记,能够帮助上课
专注,且自己抄写的笔记较容易记忆,我自己也以此份笔记当作复习时的核心书籍。
但洪逸老师的笔记省略了某些可能会考部分(例:Security, RSA 加解密、分布式系统)
,又许多考试选择题的选项,都是直接从原文书内的容撷取下来。因此若时间足够,
可以翻阅原文书,或自读特定的章节,若时间不足,则可利用作考古题时,
遇到不会的题目,再查找原文书。
我自己有读原文书,整体来说课文文法、语句都算易懂,时间控制得宜的情况下,同学
们可以尽量尝试读读看。但我建议各位同学是在已经读完一遍笔记后,再来读原文书,
第一个原因是原文可以读得比较快,另一个原因是比较可以抓得到重点。而原文书本就
是用于教学而非考试,内容自然比较松散一些,所以同学们在读的同时,最好自己再
另作一份笔记,记录重点,切勿与我一样,只是顺顺看过,过一段时间重点就全
忘光了。
计组:
计组并非是简单的科目,但资工所的出题比起电机所较偏易,这个科目我觉得张凡老师
的书写得很好,不太需要自己看白算盘,就算没补习的同学我也推荐你看张凡老师
的书。
计组的准备方式就是将张凡老师的课本熟读,每一章节的题目也一定要做,而且尽量
跟学长姐买或借题库班讲义,题目的量才够。
而计组的某些考题,可能会碰到偏数位逻辑设计(例:卡诺图等)的部分,这部分练习时
遇到再加强即可,因为遇到机率不高,且也无那么多时间。
计组无法避免仍需要背一些东西,例如:浮点数格式、single cycle machine 图、
multicycle machine 图、hazard 判断与解决、TLB、superscalar 等。庆幸的是,
背的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基础知识,也就是做题目会时常用到(例:检查程式是否有
hazard时,multicycle machine 图就会时常用到),题目做多了这些东西也会
自然而然的刻在脑中。
准备时,需特别注意计组的两大出题重点“pipeline”和“memory”,此两章都需要很
多的观念,上课若有观念不懂的部分,务必要请教老师、利用数位学堂补课重听、到
Grad-ProbAsk 发问。若此两章若前面观念不懂,则容易导致后面连带的也无法理解。
我自己的经验,在上完 memory 部分后,反复的从头到尾仔细看过三遍,
才略微的掌握到整章重点与观念。
平时必须勤练题目,因计组许多题目大都冗长,题目写得满满的最后可能只要你求个
CPI。对于平时题目练习量太少的同学,在考试当下兴奋又紧张,可能无法快速找出隐藏
在其中的关键字。
因此务必在准备期间就多读、多写题目,多看几种出题格式,考试遇到才可以
不慌不乱。
计组的题库,资工的同学遇到电机的题目就不要做了,第一是为了节省时间,资工本身
题目就很多,不须额外在做电机系的题目,第二是有些电机系题目真的
很难(例:台联大电机),全部做下去会花太多时间,又考的机率不高。
对于有补习的同学,我自己的经验,在上张凡老师的计组时,由于老师大都利用图解来
带出很多的架构和观念,而且老师上课板书的内容,大部分都已在课本上。因此上课
不太需要抄笔记,只需准备一张纸,记下一些课本上没有的重点,或是老师特别教的
解题方式,不需板书全抄,千万别为了抄写笔记而漏听老师的讲解。
【六、准备建议】
1. 赶快养成读书习惯:每天花长时间静下心读书是上榜的基础,尤其中后期压力大,
养成的习惯与之前的努力会支撑着你,让你不想前功尽弃,没有养成读书习惯
就非常容易放纵自己,甚至放弃。而读书时就要全力专注,不中断做其他事
,同学可以先尝试轻松随兴的读,不用硬性规定每天读的量,但绝对要专心,
且达到目标时间,别读了十分钟就想看手机。
然而这对于各位同学并不容易,因各位同学仍有学校课业、专题等事很多干扰
,因此现阶段每天训练至少能读六小时就很棒了,暑假要鞭策自己坚持到
目标八小时,暑假之后更要能稳定的读十小时以上。
2. 生活简单化:尽量将一天的行程最简化,将那些会占据每天固定时间,但不必要的事
情都去除,像是能少修点课就少修点,有玩游戏就删掉,喜欢看电视就戒掉,
尽量让自己一天的行程只剩下看书、睡觉、吃饭、上课(工作)、放松。
3. 看书环境很重要:若你现在仍无法持续看书,那么可能是环境使得你无法专注,
好的环境让你连看八个小时都不会累。
4. 别坚持最佳读书法:坐下读书就对了!一直坚持找到最快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不如脚踏实地一页一页读,读完一遍就再重看一遍。
5. 找到动力:看书前期我在书中找到成就感,并且觉得坚持下去一定可以上交大
,这成为我的动力。
看书后期我每天记录自己看书的时间,达到目标时间,这也成为我的动力。
6. 抛弃手机:看书时我不带手机,要看时间就戴手表,要听音乐就带 mp3,也不要想说
带着手机读书时看 Grad-ProbAsk 板,带着手机绝对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7. 动笔写才有用:对于任何一科都是如此,平常复习就是重点或各种你觉得会考的,就
要实际用手重写一遍再计算纸上,做题目更不用说,千万别只用眼睛看答案,
一定要亲自算过,就连算过好几百遍的反矩阵也要每次都自己算,
不要偷懒不算。
8. 细心:细心非常重要,各位平时一定就要多注意,并且养成。今年的考试,
在每一天考完回家的路上,我都会突然想到自己某题又粗心写错了,
懊悔的感受深到无法形容,真的是痛苦万分。
9. 预防生病:今年考试巧遇寒流,每一天考试几乎都会碰到同学往死里咳,我想这样铁
定会影响到他的考试状态,所以同学平常就应纪录可能影响自己身体的因素
(例:气温变化大、换床单时尘螨等),在考试当周要保证身体正常无异状。
10. 拜拜:平时有空就拜拜,对于祈求平时读书能够专心稳定、考试路途与过程平安
顺利,是真的满有用的。
【七、考试与考场建议】
1. 住宿:报完明确认考场后就要赶快订旅馆。
2. 提早到考场:有些考场会在考前五分钟就让你进教室等考试(例:台大、台科),但大
部份学校都是打钟大家才冲进来考。若是第一节太晚到,监考老师早就锁门,
又没有贴座位表的情况下,你就只能打钟冲进去多花三分钟找座位,
影响很大。
3. 考场看书:在考场几乎看不了书, 因此我都随兴挑一些题目动笔写,让自己提早动
笔熟悉等下考试的感觉,也强迫自己动脑避免太紧张。
4. 手机关机:千万要记得关手机,今年考试就遇到三个人手机震动被扣分,而且比起
扣分,我想心情受到影响更严重,整个考试一定都泡汤了。
5. 考场影响多:平时练考古题的时候,就要训练自己能在吵杂的环境中写,不然考试时
可能会无法专注。
6. 用笔注意:除了铅笔、蓝笔、黑笔以外,其他任何颜色的笔(例:绿色、紫色)
都不要用,以免违规。
【八、结语】
重考这段期间心情虽经过高低起伏,但我认为是我目前人生最充实的一年,甚至觉得过去
沉迷于游戏,荒废于生活,自己就像是被鬼压床了20年一般,直到重考这年才真正的清醒
,体认到认真地追逐一个自己真心想达到的目标,原来是可以如此快乐与踏实。
而考试只是个开头,体验到考上后才是真的考验,到了硕班身边都是四大四中的同学,
不由自主的产生了“自己不是这块料,却被我考上了”这种自卑的想法,真希望当初
那个朝思暮想希望能够考上的我,能够给现在的我一点建议。
感谢与我一同考试的战友,每天听我发牢骚也不厌烦!
感谢家人,无私的供给我这段时间并支持我!
感谢大学专题朋友,持续的鼓励我!
感谢高中朋友,听到你硕班水深火热,让我觉得我还满轻松的!
也谢谢各位看到最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