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台大会计研究所正取心得

楼主: lin2008 (cristianolin)   2018-04-07 09:05:31
从开始准备到放榜为止,我的心始终处于徬徨的状态。今天,打这篇文章也是单纯希望
未来也在准备考试的大家,有个依据可以参考。不敢说是最佳的读书范本,但也是依据自
己的经验和心路历程,竭尽心血所撰写出来的。若有错误之处,敬请指教。
先说说自己的“背景”好了。
我大学四年是那种考前一个礼拜才翻开课本的学生,想当然尔里面是完全空白。系
上排名没有掉出过倒数前十,三学期的中会我被当了两学期,必修科目中最高的成绩是初
会的68分,之后的所有科目都是因为教授佛心调分才勉强及格。在进补习班之前我的
会计专业知识可以说是“零”,所以我说在座的各位,随便一位都可以屌打我十条街以上
。看到这里你还觉得你没有机会吗?
再来说说“心态”的部分。
“骄兵必败”
无论你过去在校成绩多么亮眼,或者你的天资多么聪颖,从这里一切归零,所有领先的都
可能失去,所有落后的也都能够弥补。
我是一个重考生,第一年,仗着自己是政大毕业,又自认自己天资聪颖,成天认为自己只
要下一点功夫就能把落后的进度追上,所以一拖再拖,拖到倒数一百天才开始念书,被虐
的一个片甲不留也是意料中的事。如果真心想把书念好,从踏入教室的那一刻起,
就应该时时刻刻抱着竞竞业业的心态来学习,来读书。赢得每一场的小胜利,累积成
最后的大胜利。(其实,即便今年的我自己也没有这样做到,大概只维持了开课的第一个
月,但我认为如果能持续保持这样的念书态度,这段过程你不会感到惶恐,每一步都能走
地无比踏实。)
“为何而战”
这是一条漫长的路。现在信心满满,充满斗志,内心小宇宙还燃烧着的你可能会觉得半年
明明很短暂,只是一场百米冲刺罢了。但,真的不是。现在所有的斗志、信心、热
情都会随着时间消逝。当你厌倦每天都要搭车来北车的时候,当你无法想透课本内一
个观念的时候,当你翻开解答发现自己答案又错了的时候,当你看到一个题目却不知道如
何下手的时候,当你看到IG里头朋友又在打卡、放闪、耍废…而你不能的时候,你一定会
问自己“为什么要考研究所?”、“为什么一定要念台政北”、“真的考得上吗?”、“
会不会一切都白费啊?”,你必须有一个坚定的力量,迫使自己把这条路走完。
想想那间你梦寐以求的学校,想想那些你梦寐以求的生活,想想那些你爱的人和爱你
的人,你是多渴望在她们脸上看到既光荣又骄傲的笑容。
如果没有爱,那就恨吧!想想那些鄙视你的人,想想那些仗着暂时领先就看不起你的人,
想想那些把你的梦想甚至把你当成笑话看的人,想想那些看衰你的人,想想那些不检讨自
己只在脸书讨拍的人。
再来说说“读书方向”的部分。
若仅就准备考试而言,会计是一门非常制式、有标准流程可循的学问,也因为这两项特性
让会计变得困难,也变得简单。困难在于,如何屏除自己的思考方式,用教授的思考方式
去写出答案;简单在于,它没有太多的思考空间,也就是说发生“想不到”情形的
机率极低,通常是自己“没读到”或“没读熟”的情形(即便是灵活度最高的成会也
是如此)。
准备时, 请务必掌握两大要点“理解”、“熟练”,缺一不可。如果读书过
程中,没有去理解整个过程的来龙去脉,将会沦于死记的泥淖中,而面对如此庞大又杂乱
的内容,即便你有强大的记诵功能,也会是相当痛苦的一段过程。如果读书过程中,只要
求自己去理解原理而没有熟悉整个解题过程,那能写出完全正确答案的机率真的不高(就
如同高中时期的“排列组合”,自己永远都觉得答案是对的,但绝大部分时候都是错的)
。另外,如果自己见到每一个题目都还需要重新思考,那原本读书时能够写出正确答案的
题目,在考场上也会因为时间压力而自乱阵脚。所以,准备时,务必要求自己能够
达到“屏除思考”的塾练程度,看到题目能够直觉反应出“标准解题流程”,再搭配“观
念的理解”因应不同的题型。
再来说说“读书计画”的部分
跟课期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把上课教过的内容完全弄懂。通常每天都会固定
有一个早上或是晚上的自由时间,自己习惯利用这样比较完整的时间好好复习昨天上过的
课程,就是把老师带过的内容看过一遍,带过的题目重新算过一遍,然后在脑海里把完整
的逻辑好好走过一遍,看看是否发现有与自己想法有出入的地方,这样就能即时与老师针
对这些疑惑进行讨论。另外,每个礼拜都还会有一个整天的自由时间,如果平时有落后的
进度,就能运用这样完整的空档来追上,或是让自己从课业中抽离,以保持身心状态的弹
性。个人是极度不喜欢从开始就卯足全力冲刺,还是保持能自己自在的步调吧。
开学到第一次复习考之间的日子,是时间最充裕,而且身心状态最平稳的一段精华期间。
如果能够好好运用这段期间,把课本中所有内容、所有范例扎扎实实地走过一遍,
甚至两遍,绝对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段期间最害怕的就是以为终于从苦海里挣
脱了,认为距离考试还很久可以一边读书,一边生活,结果一个不小心生活的比重就占掉
一大半,从此就都在追赶进度。
复习考开始之后,就紧跟着老师所规划的范围,好好准备每一次的复习考,就又打下另外
一层扎实的基础了。千万不要因为一两次模拟考没有准备好,就一直想要砍掉重练,直接
放弃接下来所有的复习考。每一次的复习考都是完整的一个复习范围,前后并不会
有任何牵连,所以每一次的复习考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说个笑话,我好像没有进过
前50名,所谓台政安全名单)
复习考结束到考前,真的是所谓的“黄金时期”,虽然时间不长,但因为前些日子打下的
基础(如果大家有依照我所提供的步调的话),复习的速度非常的快,复习的效率也非常的
高,可以不断针对自己没有把握的部分加强复习,然后不断以题目来检查自己是否
有遗漏的范围。
请务必记住“读书如捡满地的芝麻”绝对没有一蹴可及的办法,只能一粒一粒地把它捡完
,一切都是长期持之以恒累积下来的结果。但,也请务必记住,每一天都可以是开始努力
的那天。
再来说说“读书方法”的部分。
中级会计学
中会在这场考试中就如同地基一般,必须是扎实而稳固的,因为你对中会的孰悉程
度会大大影响你对这场考试的信心,即便你是成会小天才、审计小博士,只要中会不
够稳,你永远没办法有信心的准备这场考试,也没办法有信心的踏入考场(中会对我来说
就是一场恶梦)。我在中会上头花的时间大约占总读书时间6成左右,总共念过3遍,跟课
1 遍,自己念1遍,复习考1遍,其余困难、不熟、新公报的部分,考前多看了几遍。
林正老师的教学内容是非常钜细靡遗的,基本上好好跟着老师上课,大概可以掌握八成左
右的内容。但,魔鬼藏在细节里,剩下两成的内容才是关键。绝大部分的学生
(包括我),都可以含含糊糊的把每一种题型的逻辑过程讲出来,但关键在于,如何具体的
把逻辑过程用分录呈现出来,并且搭配上正确的数字。所以,读中会,千千万万不能抱持
似懂非懂的心态,必须完完全全了解整个逻辑的过程,每一个观念的转折,和每一
个(包括计算过程中)数字的由来,才有可能写出正确的答案。切记,懂八成和完全不
懂,是没有差别的。在中会里头只有全对,和全错。
另外,我个人读书有一个坏习惯。我总觉得,如果一个题型,我只要能正确地把分
录从头写到尾,那这之中的每一个数字我也都能求对 (事实上,这个观念并没有错
,只是不适合用在准备考试)。所以,一直以来我只不断地写分录题,把每一种题型的分
录从头到尾写了一遍又一遍。但我从来没有去写过后面的选择题,也就是训练如何直接快
速的算出某一个特定的数字。非常不幸的,今年台大出了非常多的选择题,而且每一题都
不是很简单,以这样的难度,和这样的量,根本没有时间让我好好把每一题所有的分录写
出来,再慢慢算出他要的特定数字。所以我必须再次强调,要把这场考试准备好,
一定要掌握两大重点“理解”以及“熟练”,缺一不可。
成本会计学
成会对我来说是这一次考试准备起来最得心应手的一科,准备时间大概占两成左右,总共
读2遍,上课1遍,自己念1遍,考前都是不断地演练历届试题。题目来源不外乎老师课本
内带过的题目,大大小小考试的题目,和最后总复习时的题目。
把成会分成两个区块:“成会”和“管会”。成会部分,请务必掌握一个原则,“
让整个成本流程在脑海中具象化”,在脑海里头模拟一个工厂,再去想像每一份资源
(量化后,就是钱)是怎么透过制造过程,而转化成产品(包括在制品和制成品)。如果这个
具象化的过程越成功说具体,成会就不会只是数字抽象的流动,就比较好去理解。管会部
分,虽然说题型千变万化,但其实其中内容大同小异,做到后来其实会发现其
中都有制式的解题过程,只是依据题目内容的不同,而做细部的调整罢了。
无论是成会还是管会,“理解”和“熟练”依然都还是很重要。理解这部分在成本会计学
这个科目中,有助于你举一反三的部分,相同的观念,你可以活用在不同题目中,依据题
目叙述的不同而做不同调整。熟练这部分,即使是在题目灵活性相对较高的这个科目中,
依然占了很大的比重。希望大家读书时,能够看到每个题型,脑海中就能浮出整个
“标准解题过程”,再去思考题目与题目间细微的差异性。
在成本会计学这个科目中,我属于非常叛逆的学生。如果林铨老师教了某一种方法
,我自己会用自己的思考模式去想出另外一种方法;如果林铨老师用比较摘要式的思考逻
辑,我会把整套完整的思考逻辑在跑一次。(例如:上到管会决策部分时,林铨老师
喜欢直接比较两方案的差异,而我偏好把两方案产生的所有金额都列举出来再进行比较。
)这样一来,虽然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但能确保自己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也确保自
己有把所有观念弄懂。
审计学
审计学是读起来令我最匪夷所思的一科。匪夷所思的点在于,读书过程中从没见过
记诵含量这么大的学科。准备时间和成会相同大约占两成左右,读了大概3遍,跟课1
遍,自己粗读1遍,自己细读1遍,考前再花很多心思背公报,尤其是最新的公报。
审计学可以分为两种题型,查帐题跟公报题。查帐题的部分,除了好好把课本读熟
以外,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真的融会贯通,去了解整个查帐过程每一个动作是如何
被执行的,每一个动作背后所要达到的目的,每一个动作需要被执行的原因、情况,以及
每一个动作需要被执行的时点。公报题的部分,“死记”的成分非常浓厚,毕竟如果写出
来的答案越贴近公报实际样貌,得到的分数也就越高。所以关键在于,如何把一份
单纯文字叙述的公报,用自己的方式肢解,了解其中的脉络,再以结构性的方式去把它记
下来 (当然,如果你记诵能力特别强大,也可以直接把他背下来就好)。这其实花费
我相当多的心力和时间,因为公报的文字相当艰涩,而且逻辑也并不是非常平易近人,可
惜的是某老师只花了很多时间和心力在朗读课文,把课本抄到黑板上(不知道他今年会不
会再把标准式无保留意见抄到黑板上),然后帮大家画重点,所以原本最困难也最需要老
师题纲解领的部分,只能靠自己囉呵呵。(当然啦,也可能真的如某老师所说,是我领悟
力不足,所以听不懂他上课的逻辑和脉络,那我也是感到十分羞愧。)
另外,特别强调,政大的审计非常非常非常活,让我非常头疼。能让你直觉回
答出答案的题目极少,即便连最制式的选择题也有非常多需要思考判断的地方。更遑论后
面的手写题,很常出现要你当场把坏帐查出来给老师看的题目。即便到了现在,我已经知
道考题长什么样子,让我再去翻课本,我也没有把握能够把答案写对,所以准备政
大的审计把课本读熟只是基本而已,而我也真的只有做到这样。至于剩下的部分要怎
么去准备,我真的也不知道,还恳请某老师能够花点心思充足他的教学内容,并给予大家
一些提点。(还是其实这样的准备就够了,反正,考试嘛,比别的补习班高分就好了,也
不用真的去追求满分这种东西。)
国文
台大考的是一篇作文,政大考的是中英翻译。这里仅就台大的准备方式说明,毕竟中英翻
译考的其实还是英文能力而已。我自己通常是利用读书读累的时候,拿一份报纸好
好把社论的地方看完。台大的作文通常是论说文,所以读社论的同时,可以去了解一
篇好的论说文,他的架构该长什么样子,多读多看,考试时自然有一个清楚而稳固的脉络
去遵循。至于架构之外,内容的部分,也可以透过阅读社论而增加自己脑袋里的知识,好
丰富自己文章里头的文字以及想法。
英文
是绝对不能放掉的一科 (台大甚至还加权25%)。虽然英文是一个非常吃老本的
科目,但这半年绝对还是有努力的空间,也千万从确定自己从暑假就要开始慢慢累积英文
的实力。背单字是简单,而且效果显著的一个方法。不用真的把整个单字背起
来,只要确保自己在考场能够认得这个单字,以及他的意思即可。文法跟语意较弱
的同学,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可以试着去阅读一些报章杂志(千万不要挑太难的,例
如时代杂志,否则时间都用在查字典了),尽量挑选自己通篇能懂60~75%的文章,这样读
起来效率最高,而且增加与感能力的效果也最好。如果大家觉得,英文准备起来很没有谱
,可以跟着补习班的英文(虽然我没有上)。
结语
不敢说自己是最优秀的学生,也不敢说自己是最努力的学生,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无论
如何都义无反顾地把这条路走完。感性的话就省了吧,大家也看腻了。以上的读书心得,
虽然我做到的不多,但我相信,如果大家可以这样做到,这条路真的会走的安心而踏实许
多,不要像我一样只能祈祷奇蹟发生,也谢天谢地,奇蹟真的发生了。如果上述还有不清
楚或觉得不对的地方,可以直接来找我,私讯我,我很乐意跟大家讨论、分享。(p.s. 由
于电脑软件的差异性,文字也许会有判读错误的地方,例如黄跟某就是电脑很容易判读错
误的两个字。)
不熟悉P版操作,没有上色,伤眼还请海涵。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