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商组跨考资工心得

楼主: EXPCDR (EXPCDR)   2018-04-04 22:27:35
[本文为代PO] [原作者为强者awilliea]
文章架构:
一.前言
二.背景 成果
三.补习相关
四.准备过程
1.时间安排
2.各科准备方法
3.读书方法
五.心态
六.结语
七.相关资料
八.范例
一. 前言:
之所以会发这篇心得文,除了感谢之前版上前辈无私奉献的心得及考古资源外,也希望能
将自己在今年试验过的读书方法分享给大家,给大家一个参考,因为我试过的方法很多,
文章可能会有点长,也请大家多多包涵。
二. 背景:
119商院毕业,大学平均系排只有54%,当完4个月的兵后再准备一年的时间考资工所,大
学期间有使用过powerlanguage做过程式交易,但资工相关的科目都没修过。
战绩:
数学 软件 硬件 结果
台大 95 64 70 正2(英文60)
交大 69 74 52 正取
清大 58 57 正取
成大 95 80 60 正5
中央 80 86 86 正1
台科 93 99.5 正1
三. 补习相关:
因为自己是跨考的关系,所以选择以补习的方式快速拉高对各科的熟悉度,但对于本科生
来说,可能并不需要花钱去额外补习,买个讲义也许就够了。
1.各科选择:
数学:黄子嘉,我觉得老师的特点有 2 个,一个是非常擅长将激励人心,能够让我保持
持续努力的动力(课余会有很多小故事跟语录),另一点是他非常擅长章节之间的知识(
老师会在章节结束时讲解为什么要教下一章节),这一点非常值得我学习。
资料结构与作业系统(OS):洪毅,老师非常擅长将【知识结构化】并【连结实务】,前
者由他每章节划的大纲表可以看出(我的复习笔记就用到这技巧);后者则是老师课堂中
善于举例将理论与实务做连结,让我们在学习上能佐以参照。
计算机组织:张凡,若像我一样对计组没什么基础的,老师上课方式对我们很有利,因为
老师讲课速度慢,重点会重复数次,不用担心进度会跟不上。最重要的是,老师能够有逻
辑的简化复杂知识,正因如此,我于课后都会比照老师的方式复习,同时将此法应用于其
他科目上。
算法:林立宇,老师讲义编排方式很赞,只列出重要观念,其他就是各式类型的题目训
练。此外,老师还提供她自己的学习方式(像是算法的学习重点在于解题的思考方式)

小结:老师们除了本科知识外,都有各自值得学习之处。
2.TKB(网络学园)与面授:
我【资结、OS、计组选择面授】,我人在台北,虽然来回通勤时间长达两小时,但我想说
自己啥基础都没,【有老师可以问】对我来说会较容易进入状况,还有一个原因是单打独
斗有点太孤单,想体会一下大家一起上课的感觉。至于【算法选择 TKB 】是因为今年
(2017)的算法开课时间稍晚,时间安排上太紧凑(连上 2 个整天),会没有时间复
习。
3.笔记:
补习班有卖黑白讲义,但我习惯在上课时自己抄笔记,因为这样较好制作适合自己的排版
及标注重点。老师上课时会写板书(就是讲义上的内容),抄记时我习惯默念一遍,加深
印象之余也能先知道此段落中哪些地方不懂,之后听课时,就能更注意在自己不懂那块。
4.题库班:
题库班就是老师带着解题,但若平时上课完回去就有做题目的人,大概知道自己程度处于
一般之上的,我觉得就不需要再多花时间跟金钱去上题库班。我衡量一下自己的基础还行
,就没报了。
四. 准备过程:
1.时间安排(2017.02 - 2018.02):
2 ~ 3月初:【认识自己与蒐集资料】
这时的我才刚下决定要考资工所,但还是有点茫然,因为完全不知要从何准备,直到我上
网爬些文后,才发现ptt这么好用,于是办了这个帐号(惭愧)。真的很感谢前人留下精
彩的讨论,让我有了准备的方向。
此外,我也重新思考,为何我会需要考研?是不是之前学习方法有问题?于是我开始阅读
学习方面的相关书籍与文章。有鉴于自己除 powerlanguage 外没半点程式基础,之后补
习或考试可能会较难理解,所以我报了台大资讯系统训练班的 c / c++ 课程,并找了一
下台政开设资工相关课程来旁听。
3 ~ 6月初:
上完了线性代数、离散数学以及资料结构的面授,由于我是全职考生时间挺多,每周有
2 天会旁听政大的算法及台大的作业系统,另外参加了硕班学长组的 python 读书会
,读书会是自己选主题报告,但当时我才刚接触 python,所以就随机选了几样,像是
class, lock, synchronous, asynchronous 这类的(做得昏天暗地),但对之后上作业
系统帮助真的很大,我们后来还报 kaggle 竞赛,靠学长姐 carry 混了张铜牌,算是开
开眼界吧。
6 月整月:
争取时间在数学公播(于教室投影,免费二次听讲)之前复习线代后面比较难的4章,离
散则是复习前面常考的1 ~ 6章。
7 ~ 9月初: 厌倦期,撑下去
这是我最痛苦的2个月,因为除了算法还没开课外,其他数学公播、OS、计组全都是在
这时开课,而我是习惯上完课都会复习的人,所以时间被压得非常紧。加上因为是暑假,
容易形成一段时间放纵、一段时间努力的状况,在希望与绝望之间交错,身心俱疲。我真
的很庆幸,还好当时坚持着。
9 月整月:
八成的课程都已结束,我把张凡的正课以及算法都听完,之后着手进行下阶段的复习计
画。把月历拿出来,检视自己还有多少时间,并规定自己要什么时间复习完,什么时候开
始写考古题。
10 ~ 12 月初:【每天坚持 10小时,周日放松并检视】
开始进行总复习,因为数学已经读过两遍,所以把重心放在其他的课程,每周都会自己订
一个进度,并把星期日空下。若进度完成,那星期日就放松;若无法,就加紧补上,并在
周日晚上检视自己这周状况,同时订下周的进度。
12 月整月:
写考古题,我是做了台清交成 5 年份的考古,再加上台科及中央 3 年考古,写完统整的
错误,不会的就上网找资料、笔记,大部分时间会花在检讨题目。
1 月 ~ 2月初正式考试:【每天 6 小时效率复习】
复习 6 科,要求自己效率复习,但其实在这时已经有点疲乏了(正常准备时间不用那么
长的),读书时间每天只用6小时。
2.各科准备方法:
课后复习一遍笔记,弄懂才去听下一堂,若上完整章,尽量在下次上课完成该章题
目。
线性代数:
上完第一次正式课程:做线性代数分类题库后【所有单数题】。
上完第二次公播课程:做题库后部分偶数题。
最后复习阶段:挑错的、难的做,基础题靠老师挑选的范例题做。
补充:老师在【线性代数几何化的部分讲的不多】,推荐到这看看,影片讲述线代图形化
,有了几何的概念,听公播时,读起来有趣了许多: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YO_jab_esuFRV4b17AJtAw
(中文版可至 https://www.bilibili.com 找)
离散数学:
简述:做题方法与上述差不多,但这科稍微杂了一点。
可以参考此Link,念起来会较有动力:
https://www.slideshare.net/ccckmit/ss-57362287
建议:离散数学大致上可分成多个小区块,若可以的话,可以用白纸写下区块间的连结性
、目的性,念起来会比较有帮助。
资料结构:
简述:这科算是比较简单,只要把洪毅老师的笔记好好念完,就差不多了。
建议:若有时间,可尝试用程式写出资料结构,或尝试做题(leetcode有帮你分类好)。
算法:
简述:熟读老师讲义即可。题目方面,林立宇老师那本的题目我是全做,但若是时间不够
可挑类似题型做就好,我每一章节作完题目时,会找个表列出该题型的衍伸问题(e.g.
BFS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