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个人背景
首先要感谢PTT上许多文章的分享,帮助我顺利考上彰师辅咨所,尤其是在面试准备
上提供了我许多的方向。不过由于大部分的心得分享主要针对考试(笔试),推甄的分享文
章实在不多,有幸考上之余也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我的经验分享,让有志于辅导所的考生在
准备上有更多方向
我是本科系毕业生,推甄面试时(106年12月)已有半年实习、半年正职,及一年服中
辍役的个案工作经验,因此相较于应届毕业生会有比较多实务工作经验的优势。会特别提
这部分,主要是因为我(主观)觉得彰师的筛选标准相当重视实务经验(从口试题目、考试
分数以及前人分享经验所做的推测),因此若有志于彰师咨商所的考生,可从大学阶段就
开始加强实务经验的累积,并在制作书面资料时特别着重实务经验的呈现
二、推甄结果
由于考量工作地点,所以我只有推甄彰师大。以下为成绩分布,由于书面审查跟咨商
演练分数并无特别突出,所以下述针对备审资料及咨商演练的建议仅供参考,主要可参考
的部分是评审的提问及演练情境,以利自我练习时的方向准备
1.书面审查(40%):86.33(第一阶段最低录取84)
2.一般口试(30%):92.67
3.咨商演练与口试(30%):86
总分:88.13(最低正取分数84.77)
三、备审资料
(一)成绩单:师大心辅系排名6/44,有领过3次书卷奖,但无科技部计画,也没有跟教授
研究室
(二)自传
我主要分成【家庭篇】(家庭动力的觉察与影响)、【圆梦篇】(立定志向与大学时
的服务经验)、【笃行篇】(工作遇到困难个案的反思,及念研究所的动机),最后是【
展望篇】
我的排版配置模式千篇一律,我想毕竟不是选美,只要抓住让人“字大、图多、清爽
、一目了然”的原则即可,标题加框凸显,副标可用亮色圆形底图呈现,尽量精简且重点
用红字或萤光呈现。内文撰写部分的一般原则是负面事件也要用正向结果来结尾,但我这
次有写下一个我无法处理的严重个案状况,在自传内文中并没有一个好的结尾,希望透过
“待续”的意味来表达我想要就读研究所的动机与理由
(三)研究计画
我觉得研究计画是我书审分数不高的主要原因,因为一开始不想推甄就是因为研究计
画写不出来,直到有同事鼓励,表示推甄的研究计画并不一定要有多完美的呈现,只要让
教授看得出来,考生有文献蒐集、APA格式以及研究语意撰写具有逻辑的能力,并能在口
试时说明为何要用这个研究方法、为何采用此种统计方法即可,不需要达到大专生科技部
研究计画得奖的程度
我觉得自己最后写出来的研究计画有几个缺点,一个是研究方法过于简单,只用两个
变项的积差相关,及简单回归分析跑预测,另一个缺点是我的研究主题跟系上教授的专长
不符。所以在研究计画部分请自行斟酌,不过我的建议是如果真的很想念辅导研究所,不
如花一个礼拜的时间放手一搏,有写有交都总比事后感叹没报名推甄还要来得好(就算不
幸落马,至少尝试过了也会比较甘愿准备笔试)
最后补充,我有听说有科技部研究计画的执行经验在推甄比较有利,不过我没有科技
部研究也没有跟教授研究室,写出来的研究计画也被同事有诸多批评,所以没有相关研究
经验的也可以试试看(但至少要有引用的APA格式跟基本研究计画撰写能力)
(四)读书计画
分为【修课计画】(硕一~硕四的课程大致安排)、【学习计画】(入学前、就读中
、毕业后)以及【自我能力评估】(表格自行设计,可参考心理师或辅导老师的能力指标
或工作内涵)
(五)推荐信
大部分的人应该都是找大学教授写推荐信,但因为我已经毕业两年,一方面不好意思
再麻烦大学老师,另一方面我也懒得email往返以及回到学校去拿推荐信,所以我最后找
工作的同事(辅导组长)以及服役单位的专辅帮我写推荐信,虽然不知道评审会不会看内
容,但至少可确定推荐信不一定要找大学教授
(六)有利审查资料
我的呈现方式是先将所有证书及资料表列在一页A4里,后面再放证书的影本。这样的
好处是可以让评审一目了然,不用一页页翻到后面的证书才知道有哪些资料。
一般应该会从大学阶段开始放,不过我高中有小论文比赛特优,且奖状上面有注明题
目(跟忧郁症相关的主题),所以我也有放入高中得奖证明。此外我放入的有利资料包含
:英检证明、认辅教师证明、书卷奖、张老师培训证明、补救教学研习证书、课辅志工证
明、精神科服务证明、社福机构服务证明、团体成员证明、教案比赛奖状、社团服务营队
证明、社团服务学习得奖证书、辅导类研习证明(例如性教育、家族治疗、校园性别事件
、中辍联系会议…),总之我觉得只要是【经历跟得奖】都可以放入,如果未来志愿是辅
导教师,教育类证书与证明也可以放入。
另外有的单位并不会给服务证书,我的作法是在A4表列里面有呈现,但后面举证就没
有放证书,然后在自传里面呈现相关照片。但切勿捏造,因为评审有可能会问相关的经验
,如果被发现没有相关经验却写进去就惨了
四、面试
(一)咨商演练
1.演练情境
有三位评审以及一位研究生当个案。评审只有说明会谈时间有9分钟,前1分钟响铃提
醒(我有点忘记演练确切时间是8分钟、9分钟,还是10分钟,总之演练+口试总共15分钟
)。评审没有说明第几次会谈就直接喊开始
个案主诉是担忧找不到全职实习的硕二研究生,我评估个案主要核心议题可能是人际
知觉与错误解读,个案状态方面,他的话很少,感觉建立关系不易,且个案情绪能量一直
呈现低靡貌,所以我就问了个案的支持系统,但个案却情绪较为高涨的回应我其人际扭曲
的部分,这里让我觉得有点刻意(因为好像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所以我的“猜测”
应该是个案有默认一个特定主题,并在后续口试中评量考生是否具有评估个案的能力。因
此针对部分的建议是在会谈过程中,除了同理与探问外,也要练习评估与观察个案重复出
现或是特别有情绪的行为模式或想法(个案概念化),不一定要针对这部分立刻有什么介
入,但当个案呈现出来时需要留心
临场表现部份,我觉得我在演练过程中感觉很慌乱,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不知道这是第
几次会谈,心中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做结构化跟保密例外,所以脑中还在转的时候就随口问
了“今天我们要从哪里开始”,结果个案疑惑的回答“什么意思”,后续也有点类似的调
性,也就是进行探问时被句点或是讯息不多,导致我的同理跟情感反映不仅抓不到核心还
多次被纠正(但我觉得我做得不错的部分就是很稳的回应:谢谢你告诉我,这样我就能更
了解你的感受)
我评估我们的关系建立得很不好、个案当下状态已低落,且个案表明对本次会谈的期
待仅希望有人陪伴说话,所以当个案显露出默认的主题时,我将会谈焦点放在支持个案,
而没有更多深入探索。当评审提问会谈时进行的方向,我觉得只要能够说出自己的评估,
也就是为什么要深入,或是为什么不深入,我觉得都是可以的,且在回答口试时,如能有
条理地说出自己的“评估及思考过程”,相信会对口试很加分
补充说明:因为咨商演练跟口试都是在木质地板进行,所以要脱鞋子!我当天穿了一
个破洞的袜子,到场知道要脱袜子后就一直很焦虑,完全无法专注,一直在想办法遮掩我
的破袜子,所以请记得穿新的袜子
2.评审提问
(1)观察到个案什么特质
我一直不太懂评审问这个的用意是什么,所以就回应他很锲而不舍的努力投了八间机
构的履历、对咨商工作很有热忱,但老师听完我的回应后就一直皱眉,我这得这应该不是
他要的答案,当下真的很被打击
(2)要怎么将个案特质的优势转化成因应问题的力量
我觉得评审似乎以为我是应用SFBT取向,因此我做了一些澄清:我当下观察到的个案
情绪状态是很低落的,同理与情感反映也没有办法帮助个案说更多,所以希望借由因应问
句稍微提高个案的情绪,才能做后续更多的探索,但尝试之后发现这个策略对个案并无效
果,因此转向询问其支持系统,因此我选择介入策略的历程,主要是为了更多了解个案的
主诉,而非将问题转化为解决之道(我这题的回答即上述提到的,说出自己的“评估及思
考过程”,因此皱眉的评审总算稍稍点头,我觉得评审的点头代表的应该是,虽然评审不
认为我的介入是好的,但能够理解与接受我的评估)
(3)对个案状况的评估,有什么未来可以深入的主题
这个问题应该是在问概念化的部分,也就是了解我有没有抓到个案问题核心的能力,
我回答个案的人际知觉与扭曲的部分,老师们有点头回应
(4)个案什么特质与他的主要问题有关
又回到第一个问题,但我还是听不太懂老师想问什么,就针对可能影响到其人际关系
以及找不到实习单位的部分,说出对个案的观察(但老师也是露出有点困惑的表情)
(5)之后的方向,例如协助个案写履历...
因为时间快到了,总之老师想要知道我后续会怎么做,我回答我没有办法自己决定,
因为咨商目标的设定需要考量“我的评估、会谈次数、个案需求、现实问题与急迫性等”
且一开始询问个案期待时,就只说希望有人可以说话。
整体反思的部分,我觉得咨商演练没有很高分的原因为:(1)会谈过程无章法,个案
已经清楚表明过的感受,却还在同理的时候错误反映;(2)口试回答很乱,没有办法条列
,上述的拟答有些都是事后诸葛才想到的,当下讲得乱且又有关键点没有讲到;(3)忘记
个案讲过的重点,比如我回答:“刚刚案主的表现有两点未来可以深入探讨,第一点是…
..”然后我第二点就忘记个案刚刚说过什么,只好随便讲,但评审就露出惊讶跟皱眉的反
应。因此建议平时练习咨商演练时,可多练习话少类型的个案,请朋友扮演评审的时候,
也可以请扮演评审的人参杂一些皱眉或不耐的表情,考生需要在压力之下保持冷静回应,
并从众多资讯中整理并条列。
(二)口试
1.口试情境:有三位评审,没有特别的黑脸或白脸,口试过程较咨商演练轻松,时间也是
15分钟
2.评审提问
(1)自我介绍以及相关的辅导经历说明
(2)在工作遇到了什么困难
我在自我介绍提到的部分,所以评审有针对这个部分再多做说明,我的回答有紧扣我
为什么要念研究所
(3)彰师可以提供什么你要的学习
这个问题我觉得考生也可以问自己,究竟为什么拚死拼活也要考辅导研究所
因为我在报考之前已经想过这个问题,所以当场被问的时候,可以立即反应且条列式
回答(这个部分的回答跟我在自我介绍时提到的工作困难是一致的):
a.增进个案概念化能力:增进评估与个案概念化的深度与专业,以提升咨商效能
b.提升家庭评估与介入知能
这部分我着墨比较多,我的举例是以之前工作时,急着希望中辍生尽快复学,因此将
个案送入选替教育中,但却没有评估个案被抽离后对整个家庭系统的影响,以及当未来个
案毕业后回到家庭中,亲子关系仍然没有修复的情况下,问题可能持续存在的后果。话锋
一转,回到借此希望透过研究所的课程,可以让我在家庭评估的专业能力更上层楼(但我
其实蛮担心老师问我为什么不考婚家所,因为婚家所没有推甄只有笔试,但讲说我不想考
笔试又有点奇怪,所以任何回答都有一些风险阿…)。当我举出实务经验遇到的困难以及
两难时,评审也频频点头(引起共鸣)。这部分也就是再次强调有实务经验的重要性,一
方面可以于口试时更言之有物,另一方面也可能较容易让评审留下印象
c.学习研究能力:毕业后有能力自行阅读文献来保持专业学习
(4)承上题,与家庭工作的介入目标是什么
我直接回答“帮助个案跟家人修复依附关系”,评审应该满意这个答案,但事后想想
如果有事先准备的话,可以“扼要地”提及自己认为个案的行为问题因何而起,以及该如
何改变,然后再讲介入目标
至于常听到有些人会询问,回答的内容是否要直接说出自己服膺于哪个学派,我的观
点是可以但可能有风险,因为如果刚好踩到评审的雷,也就是遇到的评审无法接受特定学
派(例如学心理动力的学者可能不太认同后现代取向),又或者评审本身专长就是该学派
,因此针对该学派提出更多艰涩无聊的问题,一旦回答不出来给老师的印象可能就会不好
,这些都是可能要承担的风险。所以我的建议是,除非很清楚眼前的评审是个能够接纳差
异的老师,以及自己对该学派真的有足够了解,否则建议就用一般性的回答即可,例如与
其说我是完形学派,不如说我的介入目标是协助个案疏通滞留于过去经验的情绪阻塞(蛮
多学派都有类似观点,属于较保守的说法)
(5)心理师在不同场域(学校、医院、开业)的差异
这位评审提供一张“心理师能力指标”之类的表格,表上面有五大项或六大项,包含
个案概念化、咨询、研究能力…,然后老师的题目我理解的不是太清楚,所以我就逐一简
述,例如在个案概念化在三种场域都很重要,因为……,咨询的能力在学校场域最为重要
,因为…….等等。但我觉得我这题回答得很不顺且无架构,但也还没想到更好的回应方
式
(6)边工作边念研究所如何可行
我觉得后面的问题开始往现实层面提问,老师很直接的说我有正职工作,白天要上班
,怎么有办法边念书边工作。我就说了我做哪些准备,以及工作单位的长官如何支持,然
后再次表达我的决心
(7)为什么要录取你:我回答因为我有工作经验
(8)具体说明你的优势
评审直接跟我说,今天的考生中也有几位现职老师,且其他辅导老师都比你有更多工
作经验,为什么要录取你?我其实有点被震慑,因为没有默认老师会进一步再询问,但还
是只能假装冷静的回答(当时真的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所以也讲得很凌乱又没重点,但
至少就是维持镇定,不能被看出很惊慌失措的样子)
(9)有没有什么问题想要提问
当评审真的不知道还有什么好问的时候,可能就会转而希望考生自己提出问题。我因
为前面的回答已经很多聚焦在家庭评估上,所以我问了辅咨所与婚家所的课程及指导教授
能不能互选,所以考生也可事先准备一两个向评审提问的问题作备用
最后一题回答完,貌似还有几分钟的时间,我就提早结束被请出去,似乎只有我提早
结束面试,当下真的是觉得没希望了。担任试务人员的好心学长还跑过来安慰我说,今年
备取的机会很大,叫我要记得看看有没有备取,虽然很感谢学长,但心里听了真是更加打
击,再次证实我认为提早被请出来,就是评审已经没什么兴趣再多问的想法。加上咨商演
练的评审,口试时频频皱眉搭配凝重脸色,就觉得今年应该是没希望了。但结果证明从评
审的表情与反应以及临场状况来断定自己的表现优劣,真的是不太准确阿。所以如果遇到
评审的脸色不是太好看也没有关系,当下最应该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静与稳重,不要被吓到
或沮丧,也不能够惊慌失措!沉稳的继续回答问题,表现最好的自己,结果如何就交给老
天吧
五、结语
(一)我觉得我在口试可以得到不错的分数,绝对不会是因为我有多会说话,因为我面试时
讲得没架构,而且一紧张时又会忽略平稳的语速,讲话变得又快又急(需要多练习)。我
归纳出以下几点,供未来考生作参考
1.深厚的学习动机:评审能够接受你为什么想要学咨商的理由,如果仅是有兴趣的话还不
够,因为来面试的每个人基本上对咨商都是有兴趣。所以找出自己内心为何非念咨商不可
的理由吧
2.热忱与充足的准备:虽然我讲得很凌乱,但我相信评审应该能够从我的个案工作经验中
看出我是一个很有热忱的老师(例如晚上九点还在家访),以及真的已经做好念研究所的
准备(例如清楚边工作边进修的挑战、并想出如何因应且是真的可行的)
3.未来潜能与贡献:我觉得评审不是要找一个非常厉害的学生,考生不需要精通统计或研
究法,或者已经是咨商大师,但要可以让评审感觉到这个考生硕士班毕业后或十年后,会
是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优秀心理师或辅导老师(这让我想到评审问我为什么要录取你时,
我应该回答我这辈子会帮助无数家庭,如果老师录取我的话也是在无形中积阴德,这应该
也算是对老师有贡献吧)
(二)以上心得分享只是个人看法,不代表是唯一正确的观点,若有其他意见也谢谢指教。
另外也恳请有边工作,边念一般生的咨商所学长姐分享一下,顺利毕业的修课与排课技巧
,或平衡工作跟念书的方法等等。最后感谢你的阅读,祝福有心的考生都能够找到最适合
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