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资工所备取心得

楼主: polat3698 (呷偷刀)   2017-09-09 16:27:06
一、前言
因为自己身边完全没有认识的学长姐,可以提供相关的经验分享,
所以当初把版上每一篇心得文都看过一遍,从很多位版友的文章中
,找到了很多的资源,也跟朋友说,若是考上四大,或许可以来发
个心得文,拖了好久,要来履行承诺了。因为不是很会用PTT发文,
不能跟其它很美的文章相比,请大家见谅QQ。
二、背景
一间私立科大应届本科系,甚至会有人没听过,去面谈时,教授感
觉也不知道XD。开始上课时,是从四月开始,所以准备时间大约是
10月左右。选择的补习班是大硕,上课方式为数位TKB,也有补题库
班,当初因为不想落榜后,后悔没补题库班,所以就补了XD。
三、成绩
数学 硬件 软件 总分
交大资工 48 56 57 161 9月初备上甲乙组(皆放弃)、多工:备5
2
清大资工 60(计科) 30(计系) 90 8月中备上(报到)
成大资工 56 77 43 176 备:4X(3月备上,放弃)
台科资工 57 88(资工概论) 145 正取(放弃)
中央资工 60 59 67 186 备:1X(第一波备上,放弃)
中山资工 45 63 45(含OS)153 备:3X(3月备上,放弃)
中兴资科 66 58(资讯导论) 124 备:2X(放弃)
政大资科 缺考(因为中央确定能上)
当初报名时,觉得还不够资格考台大,所以就选了台科,不过也因为这样让我赚到
2000元心得费XD。
四、读书计画
4月~6月:
听线性代数及资料结构,当初是预定暑假前把这两科听完,后来是
7月初听完,这三个月来,补习加复习大概一周4天,通常是听完的
隔天把听过的复习一次,都只有读笔记没有写题目,但是现在觉得
当初这几个月进度有点排太少,导致暑假时听得有点累。
7月~9月中:
暑假期间,是预定把除了算法的三科听完,一周听的时间平均为
1500分钟以上,常常一天听三堂课,但觉得这样效率不好,回家晚
上也没办法把当天听完的复习完毕,而这时候开始写线代的题目,
暑假结束也只写到第四章的一半,我个人是T/F全写,Easy写一半,
但写题目的时候很常卡住,其实这时候满慌的,觉得怎么基本的都
不会写,不过这时候还是就这样硬是念下去XD,也有把DS在看过一
遍,但还没开始背code。
9月中~10月中:
这时候跟同学兼战友不知道为什么,都还没看完,就开始挑战考古
题,第一次写99中央,就先被电的体无完肤,三科加起来还没破百
,我们还是维持一个礼拜一份考古,虽然有越写越好的趋势,但其
实连备取分数都不到,这时候有点开始怀疑自己,不过也告诉自己
,都拼到这了不能中途而废,算法也在这个时候听完。
10月中~12月:
这时候开始听题库班,各科也开始进入第二轮的复习,我是早上到
下午听题库班,晚餐之前是我的休息时间XD,吃饱后与另外两位朋
友,每天待在学校图书馆,直到11点闭馆,在到附近7-11讨论当天
的问题,而这个时段也卡到专题的问题,那时候很怕做不完导致延
毕,而其中一个组员不是很积极,所以这时候有点蜡烛两头烧。最
后12月时,已经做完中央(100~105)、成大(95~105),看起来写了
很多份,但其实满多都是一知半解,讨论时也没有全部弄懂,我想
这是没有办法考到正取的原因。
1月~考试:
过年前,开始写清大(101~105)、交大(101~105)及台科(101~105),
这时候写完的分数都能摸到备取中段的分数,不过我想主因是题库
班很多都上过了,而这两间学校我错的题目是一题一题看,不过有
没有看懂又是另一回事了XD,到了过年期间,因为图书馆没开,自
己在家又很难一直看书,就把清交101年以前的考古题印来写,不过
这个冲刺期,自己反而没有前一个阶段的认真,最主要就是让自己
每天都做题目。
五、各科心得
线性代数:
我选择的是黄子嘉老师,线代从一开始就必须把基础打稳,在我读第
一轮时,写第三章题目,是错最多的,根本是每一题都卡住,后来到
第二轮才把第三章弄懂,第六章我是直接放弃,而第七章我自己觉得
只懂一些基本题,遇到像交大比较需要思考的,常常想不出来,第八
章后来只搞懂SVD怎么算,不过前五章自己是满有把握的就是了。
离散数学:
也是选择黄子嘉老师,这科主要是读笔记跟做题目,而写离散题目常
常觉得好痛苦,因为好多都很难想出来,不过也只能硬著头皮写,大
概每一章只做奇数题而已,但也没有写完,后半本的部分,我题目只
做到图论,后面的只有看笔记或者是写题库班讲义出现的题目。
资料结构:
我选择的是洪逸老师,笔记写得非常完整,重复看了满多遍的,而正
课课本只看过2、3次而已,主要是靠题库班或是考古题来熟悉作答方
式,算法需要熟记,今年就考满多次Quick sort,时间复杂度也是。
作业系统:
也是选择洪逸老师,主要也是熟读笔记,然后OS相关的计算题,我认
为是不能错的,毕竟都有比较固定的算法,就是考验细心程度的,不
过自己也没全部把握住QQ,但还是觉得不应该错的,而我觉得交大OS
是一定要写的,虽然常常错很多,但是能更快找到自己的不足。
计组:
选择张凡老师,我想就不用说了,熟读那两本就是了,如果可以弄到
题库班讲义是最好的,原本计算题自己并不是很懂,但就是狂写题库
班讲义,就比较搞懂,不过我加法器、乘法器那边是放掉的,非常庆
幸这次没什么考。
算法:
选择林立宇老师,其实自己是满害怕这科的,因为脑袋不是很灵光,
遇到算法设计的相关题目,通常是脑经一片空白,不过DP、Network flow
这些比较计算的,还是得完全搞懂,出这种题目,大部分的都是能把
握住的,如果一个粗心算错,可就亏大了。而自己最烂的部分是NP那
边,即使听完正课及题库班,还是没办法完全搞懂,所以清大就少了
好几分QQ。
六、考试心得
中山:
特别想挑中山先说,因为这是第一间的考试,写的时候觉得非常的顺
利,尤其是最后的离散,我觉得我证明都写得不错,所以让我信心大
增,虽然最后出来的成绩跟我预想的差满多的,不过至少让我更有自
信面对后面的考试。
清大:
一间我最想上的学校,写第一科时觉得比往年简单,但第二科就崩溃
了,不过以结果来说,我两科都没有考好,比平常写考古题还差,最
惨的是计科的两题NP相关问题,我应该是一分未拿QQ,还有考试前告
诉自己千万不要粗心,有一题问Merge sort,我当时不知道是怎么了
,直接看成Quick sort,还写得很开心,检查时也没注意到,直接少
5分,备取名次可能也差好几十名。
交大:
交大跟往年差不多,就是题目多,然后感觉每个章节都会考到,如果
观念不熟悉,题目写不快,可能会写不完,而硬件考卷虽然会倒扣,
但只会扣到该题分数为0,好险不像中央一样,数学比自己想像中高
一些,但软件就低了点。
成大:
考成大前,就是要弄懂考古题,不过这次数学比往年难了一些。以成
绩来说,数学比预期中高一些,软件低一些,而硬件没想到会这么高
,考完时,并不觉得成大能备取前段,知道成绩时,吓了一大跳。
台科:
全部考下来,我觉得台科是最简单的,第一科资工概论写完时,我是
觉得自己可以拿满分,不过看分数应该扣了两题左右,虽然我还是不
知道错哪边,然后数学就没考很好了,一题递回一直算错,因为那题
分数很高,算得很紧张,连时间都看错,明明还有十分钟却以为时间
到了,但是最后还是算错那题递回。
中央:
在写考古题时,中央就一直写得不顺,尤其是离散,常常只对个2,3题
,不过线代算是比较好把握的,满多出现过的题目,硬件就比想像中高
分,原本以为会被倒扣光,软件的部分,一开始看到后面的算法修改
,心都凉一半了,但后来也是有硬掰几题出来,不会的就照抄,不知道
有没有同情分。
中兴:
对于中兴实在是没什么印象XD,资讯导论很爱考程式题,通常都会出现
指标,然后考题范围比较广,其他就都没印象了。
然后,虽然大家都说考完不要讨论,但我跟朋友们考完一科,就是疯狂
讨论,甚至在考成大交卷时,有人是摀著耳朵走出去的,非常抱歉干扰
到其他不想讨论的人。
七、总结
这将近一年的准备时间,从一开始的什么都不会,别人问起,都说能上
中兴就很不错了,但心里最想上的是清大,因为知道程度不好,只能放
在心里,默默地激励自己,直到11月左右,开始觉得好像有比较显著的
进步,才慢慢的将目标真正的转移到四大上面,虽然最后的成绩都只是
备取,但自己写考古成绩也就是在这附近,算是没有对不起这10个月来
的努力吧!
也谢谢一起努力的三位朋友兼战友,虽然其中一位正在当兵准备重考,
但相信你的努力,会为你带来美好的成果。
谢谢ProbAsk版的各位神人,虽然我都是在潜水,因为实力不够,不敢
乱回答,但遇到不会的问题,都能够在上面找到解答。
最感谢的是我的父母,在我说要考研究所时,都很尊重且支持我的选择
,提供我经济上的支柱,常常叫我不用读太累,但这是对自己的承诺,
也是不想让父母失望,很开心最后得到还算不错的成果。
最后,有什么问题可以站内信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