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非常长,故可挑选所需部分阅读即可,辛苦大家了。XD
分七大部分:
一、背景
二、考试结果
三、参考书目和资源
四、笔试准备心得
五、各校心得
六、口试
七、致谢 (很明显是碎碎念XD)
【一、背景】
某师范院校英语系应届生,除了英文程度没退化太快之外,因为不喜欢很多系上科目
,加上不务正业跑了太多活动,最惨的时候排名31/38,虽然大四上稍微用功点刷到9/38
,不过整体学业还是不太好。高中时就已对新闻传播很感兴趣,虽然因为个人因素先选了
英语系,但四年来渐渐对本科系失去兴趣,而选择考研究所时试着转换跑道。
因为不是本科系,只是自己看书有点抓不到方向,所以我有补习。补的是最有名的戴
然传播教室,在找资料和写考题的方向上得到了很多的帮忙。同时也补了对文组非本科系
生相对容易入门的社会学,大致认识了社会学和传播很有关联的地方,在写考题的逻辑上
有很快的进步。
我的考试结果不算非常顺利,但至少达到,甚至超过原本默认至少考上一间的目标(
两所正取、一所备上),所以感觉还OK,就厚著脸皮写点经验供参考囉。
【二、考试结果】
1. 台大新闻所
中文能力91
新闻学81
专业英文54 (准备方向不太对,整个不太会写orz)
社会学与新闻85
(进入第二阶段门槛:笔试285)
口试75.67
备取 (当然没备上,但有上榜至少觉得被肯定XD)
2. 政大传播学院传播硕士学程
中英文能力58
传播知识43 (囧)
(门槛忘了XD,取笔试前52名)
口试和审查资料 废到笑不多提(Q_Q)
落榜
3. 师大大传所
大众传播理论65
社会现象分析65
传播中英文能力75
正取
4. 中正电传所
当代传播问题53
电讯传播英文62
正取
5. 中山行销传播所甲组
传播理论与实务55
备取 (四月备上)
【三、参考书目和资源】
1. 社会学与台湾社会(王振寰、瞿海源)
2. 写的白话一点的国考社会学参考书
3. 传播批判理论(张锦华)
4. 大众传播理论与实证(翁秀琪)
5. 传播理论(罗世宏)
6. 传播及文化研究主要概念(Tim O’Sullivan等):当成工具书翻
7. 新闻学研究、中华传播学刊
8. 数位时代、动脑 (新科技资讯)
9. 各家实体、虚拟新闻媒体、评论网站
【四、笔试准备心得】
1. 春季班(四到六月)
春季班我只补传播理论,这时候老师会针对媒体垄断等常见问题、新闻/广电/广告
产业现况作介绍。课程分量很轻,每个礼拜都像是听一场有关新闻传播议题的演讲,这段
时间还是先顾好当时的课业,有空再找相关的书看看就好。
2. 暑期班(七到九月)
两大传播科目(传播理论、传科与传问)开课,老师会用两个月的时间很扎实,却也
很快速的上完两大分量很重的科目。这段时间一边教课辅,一边上课,也常跑图书馆手抄
讲义复习重点,负担有点重,但逐渐确定对传播真的很感兴趣。而这段时间用掉的笔记本
(共六本)并不是最终带去考场翻阅的笔记,只是用来帮助加深对理论的印象,写完就几
乎没有再碰它们了XD。
这段时间对打基础很重要,各大理论(如议题设定、使用与满足、沉默螺旋)以及重
要议题(媒体垄断、媒介近用权利等)、近年热门的科技议题(OTT、扩增实境等),在
之后写题目时都可能一再出现。
3. 秋季班到考前(十月到二月)
新闻学、社会学在十月左右开课。而这时候除了一边补习,一边顾系上课程,还有一
件重要的事,建立读书会。
我找到了两名战友,从十月中开始,每周碰面一次,依照戴然老师指定的主题找论文
、分享重点摘要,再轮流统整成写题目时可参考的数据库。同时,每次也各自提供一篇英
文新闻,来维持阅读的感觉,也试着翻成通顺的中文。读书会的进行,原则上十一月就会
结束,不过我们还是维持到一月,调整成各自写考古题时,发现任何觉得重要的主题后找
资料后分享给其他人看,同时也交换看各自给戴然老师批改过的考古题。
而十二月到一月初则是各自努力写考古题,这段时间我练习了五年份的申论题和名词
解释,也从前期翻课本找答案,一直到后期发现每年考的主题其实很容易重复(如社群媒
体、自媒体发展对传播的影响),渐渐越写越有自信。但是,并非各届考古题的每一题都
必须写,而是挑着写,例如2016年初周子瑜被迫道歉的事件对总统大选的影响,不太可能
重复再考。也就是说,当年度时事为基础的题目可以不必再写,想练习也至少要把事件代
换成最新且大致符合题意的时事来写,才有练习的价值。
到了一月,我和两位战友都有把练习过的考古题,用各自的方法浓缩成进考场前可以
快速翻阅的“终极笔记”。这方法满有帮助的,可以透过整理,再一次检视自己还有哪些
单元不太熟悉,赶快恶补。最后,我把传播理论、传播科技、新闻学整理成第一个单元,
近半年讨论度高的议题(婚姻平权、高中生校庆扮演纳粹引起的争议、川普当选美国总统
、英国脱欧公投、有关“后真相政治”的讨论等)整理成第二个单元,社会学(for台大
新闻)整理成第三个单元,最后输出成一本40页左右的A4讲义,一月之后,除了用戴然讲
义偶尔复习不熟的单元之外,大多时候就只翻终极笔记了,同时只要读到任何可以写进申
论题的片段字句,就马上写在本子上加深印象,作为答题的数据库。
4. 笔试懒人包(其实有几点上文忘了提到XD)
(1.) 组了读书会就要确实执行,发挥比自己读更多的效果。
(2.) 既然考的是新闻传播所,就要常看各家媒体,建立对新事物的敏感度。
(3.) 多练习考古题,维持写申论题的感觉,同时建立适合自己的写作逻辑。而且尽量要
做到一题如果占25分,就要能写到25行上下的程度。准备后期练习写的时候建议计时,
100分钟内能完成四题左右的申论题,考试时才写得完。(师大和中正的一节考试只有90
分钟,更要注意时间。)
(4. ) 要维持英文程度,不一定要特别看某些单字书,但是要保持阅读、查字典(同时记
下自己常犯的错误)和练习写文章的习惯,熟悉中英文写作的逻辑不太一样的地方。
【五、各校心得】
注:包含个人牢骚,可斟酌只看针对考题的心得。
1. 台大新闻
台大一直都是各校之中考起来比较累的一间,从一大早考到快天黑。不过题目并没有
特别困难。印象深刻的反而是那天寒流很强,加上天气不好,即使我选择台南考场,还是
冷到双手冰冷,写起题目来有点辛苦,提醒未来的考生记得做好保暖,真的太冷的话就带
双手套备用吧。
中文能力考的是针对时事写评论的能力,且附注特别强调学说理论并非必要,原则上
用通顺的中文写出想法就好。今年出现了台湾的外交困境、婚姻平权的正反意见等,都不
难发挥,但对于半年内国内外大事的掌握则显得相当重要。新闻学不难,能提出几个理论
说明想法,写的通顺具体就算够安全了。今年比较特别的是一题考研究计画,要依据题目
引导写一个简单的研究计画,也要提出一两个理论说明自己想研究某议题的原因。选考的
社会学与新闻并不会特别专注于社会学本身,能提出一两种社会学观念解释、评论时事就
好(例如我用Althusser的意识形态理论,解释高中生校庆扮演纳粹引发的争议)。
专业英文,因为没有花太多时间加上准备方向不太对,而写的不太好。第一部分大致
是从一大堆英文名词、缩写中选择几题解释名词,第二部分是翻译。可能是英语系的能力
帮上忙,让我翻译写得还算顺,加上专业科目意外的高,才能过笔试(囧)。考得不好也
不好意思多分享囉。
整体而言,台大可能是我考的五间学校中,对于考场规范最严谨的一所,考前开放进
入考场找座位,也有正式考试前的预备铃,可以事先坐好稳定心情,也能完整的写完一百
分钟。后来才发现不是每所学校都这么严谨,这也是我在后面的篇幅会抱怨的部分XD。
口试细节写在下一部份。
2. 政大传院
三年前把传院三系的硕班合并招生后,每年的考题方向都会稍微不一样,所以真的要
好好把各领域(新闻、广电、广告等)都准备到一定程度才安全,我今年就是刚好考到准
备度不够充分的题目,笔试才爆掉的(囧)。但相对的,也因为合并招生,就不会有太钻
研于某一方面的题目出现,所以这大概是我能进口试的原因,因为不至于整份考卷都不会
写(笑)。后来发现我是略高于最低门槛而进入口试,加上口试不特别高,所以就落榜了
(叹)。
对于政大的心得是,因为没有第二考场,全部的人都会在这两天到政大考试。身为南
部人,还需要提前一天到台北,才赶得上一大早的考试。也因为统一考场,当天人潮会很
多,所以一定要提早出门,建议到动物园站再转搭公共汽车,班次不少加上当天有大量考生都
走同个方向,保证不会迷路XD。
口试细节写在下一部份。
3. 师大大传
师大的考试日期特别晚,其他校大多考完(甚至放榜了)才考笔试,也因为考前得知
台政笔试过关、中正正取,而抱着相当轻松的心情去考试。我在台南考场考试,还跟刚好
同间考场的高中同学,中午跑去母校园游会找老师聊天(囧)才回去考下午的考试。出乎
意料的,抱着这种心情考试,最终结果却是我考的五所学校之中最好的,政大反而爆掉了
(叹),命运真的很奇妙。
师大的题目并不难,传理和社会现象考的都是理论和常识,前者稍微有考古题的味道
(生产消费者prosumer、多萤幕使用行为),后者专注在时事问题(NCC收回中广两个频道、
年金改革、读研究所人数下滑等),所以同样务必要对时事有所掌握,然后用适当的理论
加上通顺的把想法写出来和举例。中英文能力考的是阅读文章、抓重点和写作的能力,和
各校差异不大。今年考的是婚姻平权、新移民适应在台生活、文化认同的分析,并不特别
刁钻。
4. 中正电传
中正的题目不难,但分数反而不高(囧)。传播问题今年在新闻方面的比重稍多,媒
体不当引用网络消息和假新闻的讨论都出现了,也考了社群媒体对各项传播管道的影响,
算是相当中规中矩的题型。另外还考了多萤幕使用行为,稍微有点考古题的味道,但也考
验考生写出差异性的实力。英文和各校也相去不远,考阅读、抓重点和翻译的能力,今年
还多了一大题需要写出英文名词的中文说法,看似是送分题,但也许我准备不足,有两小
题放生了(叹)。两科整体不难,但考试时间偏短(一节九十分钟!),且和多数学校一
样没有预备钟,所以建议一定要提早到,(可以进去教室)先找好自己的座位。
5. 中山行销传播甲组
中山在农历年后没几天就考了,相对的比较紧张。笔试只考一科,也没有口试。题目
维持了惯例,虽然只考一科传理,但一半的分数是英文题目(中文作答),所以英文的阅
读理解能力还是相当重要。虽然因为太紧张,时间分配不恰当而让最后两题写得很急,草
草结尾,因而考得没有很好,但其实中山考的并不刁钻(社群媒体和传统媒体异同、媒体
如何建构“家庭”等),算是很好发挥。
不过印象稍微差的是,虽然和多数各校一样没有预备钟,但是却不开放提早进场找座
位(其他各校大多是监考者要发考卷时,考生才需要离场)。虽然未来不见得能改善,但
也提醒之后的考生,考场的状况不少,但绝对要保持平常心,避免被外在因素搞得太紧张
。虽然考研究所没有预备钟大概每年都会被战XD,也不知道何时才能改善,但是提早到考
场还是有帮助的,不要弄得太赶,总是能稍微安定心情。
【六、口试】
虽然最终台政大都没有录取(叹),以下还是提供我被问的问题和一些心得。
1. 自我介绍:
不超过一分半,明确说明有何经验、举例子包装个人特质、为何想来考新闻传播研究所等
。
2. 研究计画和就读/修课计画:
(政大)所上有何资源可以帮忙我的研究?想如何研究新闻和教育的关联?(研究计画提
到)
教授会延伸我说的话,来测试对所上的了解。这部分两校是相同的,都至少需要对所上的
发展方向、开了什么样的课有基本了解。
3. 未来规划:
(台大)为何有兴趣当记者?想做什么类型的记者?关注什么议题?
对于就读、生涯规划,不一定要百分之百肯定,但要避免只回答空泛的概念,而要明确的
说自己对哪些新闻传播工作有兴趣、想关注的题材为何,至少要让教授看到我们对自己的
未来规划已经有所考虑。
4. 连结个人专长和新闻传播的问题:
(台大)“你修过教育学程对吧?你对未来大学学测国文作文独立出来考有何看法?(英
文提问)”
5.(台大团体口试):四人自行就题目讨论十六分钟,最终讨论出一个大致的结尾(
未必需要肯定的结论),教授只从旁观察。
目前新闻记者的社会声望极低,请问你为何还是想读新闻所?而新闻专业有何必要?有何
方法可以解决现有的问题?(原谅我金鱼脑只记得很琐碎的内容……)
报到后、口试前会抽签决定个人口试的顺序,同时分好组别(四人)。口试前有一段
准备时间,大家会事先聊天熟悉彼此,也用考古题一起想可以在口试时讲的内容。事后觉
得很幸运,我这组有一位推甄时来考过台大,以及另一位传播本科系的同学,给了很多很
棒的线索和引导,过程不算很顺利,不过至少合作得很愉快,每个人都有讲到话。也恭喜
其中一位伙伴正取,其余三人也至少都有备取。
(口试总结)
虽然我的口试不是什么成功的经验,然而还是有一些收获。我觉得写审查资料和参加
口试是重新认识自己的很好机会,重要的是会多少、有什么能力和知识就尽量展现出来,
同时不会的不要装懂,不要把自己描述的比事实上强太多,但还是要有基本的自信。写资
料和参加口试可以稍微美化自己的个人经历,但不能过度,诚实和诚恳还是上策。不过事
后我发现,就算我政大的口试能拿到好分数,一开始笔试就太低也很难考的上XD。而且在
政大传院几乎没被教授嘴,大概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教授可能对我没兴趣(囧)。在
台大有被稍微嘴了一下,口试成绩反而普普通通。
【七、致谢】(个人的碎碎念,可斟酌跳过XD)
从去年三月底决定补习,到师大放榜,差不多过了一年。这一年,感谢家人和亲朋好
友的支持,体谅我想转换领域的原因、接受我花了不少钱补习和买书,也感谢两位战友,
除了共享资料外,还有平时的相互鼓励,都让我更能好好准备。最后两位战友选择政大(
重榜王是你们~),我选择师大,算是相当成功的结果,请容我厚著脸皮说可喜可贺(笑)。
感谢原校每一个帮我加油的同学,和知道我要考试的朋友,即便我没有很喜欢原本所
学,但大学四年有你们才会这么难忘。感谢戴然老师、刘意老师、凌晨老师,虽然因为我
用云端影片上课,只见过戴然老师本人,但透过影片,还是能感受到老师们对于每一堂课
的用心。感谢准备面试时,素未谋面的政大学长在电话中帮忙我练习口试,指出了很多问
题,让我在口试时没有那么紧张。即便两校都落榜了,但一天两场口试(没错,当天很多
人一天之内赶场台政大,有够赶XD)都是很好的经验。感谢我堂哥和室友借住,让我北上
考政大时能好好休息再去考试。当然,还得感谢ptt上广大强者前辈不吝分享经验,让我
在爬文过程得到了很多值得参考的资讯。作为回馈,我在传播所资讯版也发文分享我在考
前冲刺时使用的自行整理讲义的电子档,有需要的朋友欢迎站内信洽询,但不保证看了就
考得上(误)。
最后,也感谢自己,虽然偶尔会想半途而废,但最终真的没有放弃,坚持走完至少七
个月常在图书馆待到闭馆的过程,只为了单纯想尝试转换领域的目标。放榜的结果不是最
完美,但也稍微超出了预期。考研究所也带给我很深的影响,无论在读书和公私事之间的
时间分配,或是学习态度上的改善。我也相信这段时间念的书和所做的事不会完全白费,
都会对未来的我产生影响。
对于读书,我是很偏食的人,对于很喜欢的科目才愿意花长时间研究。但只要真的很
喜欢某种领域,就会很想一再的把它读懂,可能是个很偏执的人。不过,也许就是这份偏
执,才让我坚持走完这趟稍微辛苦,但又遇到好多贵人帮忙的过程吧。
虽然考上研究所才是另一段辛苦过程的开始,但是能够为了一件事情坚持这么久,还
是想给自己一点鼓励,也留下这一篇心得给有缘看到的朋友参考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