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学所准备心得:
(文长慎入)
背景:板桥艺术大学戏剧系,在准备考前只懂现代主义、存在主义等…所以这篇心得文,
应该可以提供一些非中文系又想准备台文所的同学一点点方向。
成绩:
学校 国文 英文 文学理论 台湾文学史 总分
台大 74 36 72 59 327.25 (正三)
政大 67 51 75 75 268 (正八)
中兴 85 89 96 面试缺考
正文:
1. 台湾文学史:
这科目也是我个人花最多时间准备的科目,先从断年分期的通史将基础架构建立起来,再
深入不同的分论将原本基础炼上的模糊部分补齐。将几本板上都建议阅读的书单看完后,
找出自己哪个方面比较薄弱,或是某些议题不清楚可以多利用国家图书馆的期刊系统。非
中文系出身的我,将读书时间规划拉得比较长,3、4月开始准备,以2-3个月将基础通史架
构起来后,后面多在做各个不同时期和议题的深入,搭配国图将想考的学校老师出现在期
刊的论文大致上看过。时间上差不多在文学理论上也看到新历史主义,在新历史主义的概
念下,回过头让自己找出你惯于相信的史观下不同的论点,在不同作者史观下发现新天地
,了解各自立场整理归纳,将他们论点互相补足。
譬如说:陈芳明和吕正惠因对台湾文学定义的论点不同,他们在史观的评论上明显异义。
我个人在文学史准备上,同时看了蛮多作家文本,偏向小说类,到后期才惊觉自己过于忽
略散文和诗,才开始恶补。尽量让自己累积多位作家作品,最好根据不同议题和时期,让
你再举例的时候能拿出举例或比较,别到后期才开始担心哪些类型的没有涉略到。在阅读
文本的同时,如果能将文学理论那边观念融会贯通当然最好,帮助作答时能有更好的立论
,我习惯在看文本时将重要字句笔记下来,并写上相关文学理论,在考前复习快速浏览。
文学史因为能看的东西实在太多,也容易一段时间就忘记,因此我将时间切成几段,在中
后期不断复习过去看过的内容。
看我文学史成绩三间悬殊蛮大,考完后检讨自己在准备考试过程中,因个人喜好而轻于某
些部分,像我在某些类型的小说上就阅读了很多,有些议题相对比较少。对我来说可能在
古典文学部分就真的蛮弱,在准备的时候抱着侥幸的心态,将历年来考过的名词解释统整
出来,把剩下重要不熟的日剧期刊、古典作家用期刊补足,殊不知今年考了古典诗社活动
的申论,结果当然是反映在分数上喽,你永远不知道教授会怎么考,千万别抱着这种侥幸
心理。
在准备的同时也要多注意一下时事的部分,去年陈映真的过世让我有多看他相关书籍、作
品与其相关的笔汇和文季等,也看了尉天骢整理的《乡土文学讨论集》,里面也有收入陈
映真以许南村为名的自我评论。以及去年郭松棻、李渝的研讨会,因此看了<月印><奔跑的
母亲><论写作>,今年台大就考在名词解释中。
以下为我看过的书单:
台湾新文学史/陈芳明
台湾文学史纲/叶石涛
台湾文学运动40年/彭瑞金
台湾小说史论/邱贵芬等
重写台湾文学史/张锦忠等
从沈光文到赖和:台湾古典文学的发展与特色/施懿琳
古典台湾:文学史‧诗社‧作家论/黄美娥
重层现代性镜像/黄美娥
殖民主义与文化抗争:日据时期解殖文学/游胜冠
台湾文学本土论的兴起与发展/游胜冠
后殖民台湾/陈芳明
殖民地摩登/陈芳明
台湾文学50家/彭瑞金
日据时期台湾新旧文学论争新探/翁圣峰
文学星图/施淑
战后台湾文学经验/吕正惠
殖民地的伤痕:台湾文学的问题/吕正惠
文学场域的变迁/张颂圣
文学地理-台湾小说的空间阅读/范铭如
众里寻她/范铭如
仲介台湾女人:后殖民女性观点的台湾阅读/邱贵芬
日治以来台湾女作家小说选读/邱贵芬
圣与魔:台湾战后小说的心灵图象/周芬伶
如何现代,怎样文学?/王德威
台湾:从文学看历史/王德威
书写台湾文学史、后殖民与后现代/刘纪蕙
性别,还是家国? : 五〇与八、九〇年代台湾小说论/梅家玲
正面与背影 : 台湾同志文学简史/纪大伟
台湾当代女性散文史论/张瑞芬
现代的移植与翻译:日治时期台湾小说的后殖民思考/朱惠足
台湾后现代小说的发展/王国安
乡土文学讨论集/尉天骢
乡土性.本土化.在地感:台湾新乡土小说书写风貌/陈慧龄
建构与流变 : “写实主义”与台湾小说生产 / 张俐璇著
文讯304-日据时期各刊物介绍(文讯有不同阶段期刊介绍)
2. 文学理论:
大学修过的社会学和心理学概论都忘了差不多,基本上也是从零开始。
我选以导读类型的书籍先看起,诸如像:
文学概论/张双英
文学概论/徐志平
文学理论导读/Eagleton
当代文学理论导读/Raman Selden
很慢的果子/陈芳明
看过这些书籍后,大致上已经有了多少对文学理论的概念,虽然有的写我在看的当下不断
浮出不知所云,但还是要把他们读完,难保会有一些基本的概念考出来。在基本的新批评
、形式主义、结构和后结构中,我将其依序发展理清楚,将各式主义所牵涉影响如树状图
展开,让自己更理解他们间的相互影响。
有了基本底子后,我才开始阅读下面的书籍,诸如:
文化理论的面貌/伟伯
二十世纪文学理论
社会理论与现代性
分析日常生活与文化理论
文学论: 文学研究方法论/ 韦克勒, 华伦
现象学与文学批评/ 郑树森
欲望更衣室 / 刘亮雅
后学新论 : 后现代/后结构/后殖民/ 黄瑞祺
性/别惑乱 / 巴特勒(Judith Butler)
女性主义理论与流派/ 顾燕翎等主编
想像的共同体 / 班纳迪克.安德森
后殖民理性批判 / 张君玫
列宁和哲学/ 阿图塞
视觉与认同 : 跨太平洋华语语系表述.呈现 / 史书美
东方主义/萨伊德
后殖民理论与文化认同/张京媛
文学批评术语/张京媛
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伊格顿
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
性/别研究读本/张小虹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曼海姆
文本的世界 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杨大春
性/文本政治 /莫以
对话的喧声:巴赫汀文化理论述评/刘康
细读现代小说/蔡素贞(其中各种叙事角有举例)
关键词200/廖炳惠
文学术语手册/吴淞江原译
我也忘了自己原来看过那么多书,许多书目是从国图个人调阅里找出来的。除了上列书籍
以外,也针对许多有兴趣的部分找了中外文学、哲学与文化、当代…等期刊,譬如:
Spivak、Bhabha“第三空间”、女性主义的Irigaray、Cixous、Kristeva“母性空间”、
傅柯的知识权力相关、拉冈的镜像和原物、德勒兹根茎社会和流变动物或精神分裂、等我
都是用期刊找其观念。
譬如说:Kristeva的贱斥来说,《关键词200》大略写了贱斥的解释,但未提到chora“母
性空间”,就是胎儿在母体成了他者,绒毛膜成为表意初期不仅定义母体内他者的记号空
间,又使母体连接,婴儿在经过镜像阶段,对母体产生排斥要进入父亲代表的象征界时,
他仍然受到母亲的力量笼罩,chora成为潜意识中压抑,是为象征界一元中心的颠覆...等
。
《关键词200》、文学术语手册这类还是多少看一下,它可以作为初概念的统合,但绝对不
是仅记住里面内容就是,能找资料补充就补充。像政大第一题的赛伯格,我就没有看到相
关书籍,只写了200上的内容。
期刊也可补齐一些各家说法,记得中外文学有一期整合了各家关于华语语系的观点,而非
只知道史书美的华语语系而忽略王德威的观点或是杜维明文化中国的概念。在唸完这些后
,原本基本架构的树状图更为茂盛,在基础上让你模棱两可的观念豁然开朗。
虽然文学理论这科,可能因为哲学知识太薄弱,看的时候蛮苦地一脸茫然面对它们,如现
象学那本我真的看到快睡着,也看不太懂他在写什么。结果文学理论这科同样有个坏习惯
,让自己过于看有兴趣的观念,忽略一些看似没重点的章节,像今年台大第一题,我完全
不知如何下笔只写了一点点,痛苦的是知道大概出自伊格顿那本第一章?但是我把那章节
跳过,咎由自取,只会写剩下三题。最后如果有时间,可以看看黄哲伦《蝴蝶君》剧本,
他可以用一文本同时解释东方主义和性别操演这两个观念。
至于英文,算了吧,看看我那可笑的分数。
这大概是我在准备这两科上从零开始的心得分享,当我下地决心报考研究所时,就先做出
时间规划表,将时间轴拉出,安排每周大概进度。在一主科念完时安插不同小说当作休息
读物,这样一整年累积下来会有一定的阅读量。考古题我在最后2月的时候开始练习,计时
的方式督促自己在时间内能写完一定的量,在写的时候一定会发现自己所不足的部分,我
也是边写考古题边扩充自己的书单,将自己不理解的观念看个详细。在考试前,千万别像
我这个不安先生一样,考台大紧张到睡不着,只睡2个小时考试当天头昏脑胀,考时明明看
过《性别惑乱》却一片空白漏写了关于傅柯有关身体的政治性。另外感谢我的室友陈佩君
和蜡笔小新,陪伴我这一年不断施予自己压力的日子。
以上提供给非本科或中文出身的一点点小小方法。
最后:提供一点连结,或是还在电脑里的线上论文档案
https://goo.gl/R8X4gN 国图期刊查询连结
http://www.yooread.com/6/ 线上小说阅读
线上论文:
https://goo.gl/xM22iG
https://goo.gl/h1njuz 史书美
https://goo.gl/lgam7b 柳书琴369小报
https://goo.gl/YExkX5 后殖民
https://goo.gl/R5amtg 东方主义
https://goo.gl/sREJom 想像共同体印刷资本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