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历史系跨考资工所心得

楼主: shortid (我是短哀低)   2017-03-12 14:23:26
前言:
不管是从决定要考,还是到现在考完了,都看了很多版上的文章,
也受了很多版上的帮助。
更重要的是,以前在看心得文的时候,感觉总是在找一个类似我的人,
想要找一个如果这个人跟我那么像,他可以考上,那我一定也可以的感觉。
我是新北市的国立大学历史系毕业,当兵一年结束之后,花大约半年左右的时间准备,
完全零基础,大学没碰过数学,上课之前不知道O(n)是什么东西,
也不知道IO是什么意思。
所以尽管最后的结果不是完美,还是希望可以发一篇心得文。
希望如果有文组想跨考的朋友看到这篇,可以让你更有一点信心,
我们真的也可以。
成绩:(文组跨考超怕落榜,什么都报名了)
台大资工 备取4x (知之为知之QQ)
交大资甲 正取
清大资工 正取
成大资工 备取1xx
中央资工 正取
中兴资工 正取
中正资工 正取
中山资工 正取
政大资科 缺考
师大资工 缺考
跨考动机:
事实上从来没有想过要走资讯业,是在大学实习的时候,为了解决一些工作的上问题,
才接触到这个领域,也是满有兴趣,但是觉得要走这个领域,
历史系似乎会比较困难一点,所以决定跨考。
时间规划:
2015年六月入伍 - 2016年六月退伍:
这个期间我只有在空闲时间稍微算一些数学,毕竟大学开始就从来没碰过数学,
需要重拾一下数学的感觉。
2016年六月到九月:
由于六月的时候我还不知道big O是什么东西,对于这些科目真的很陌生,
所以决定先把六科课程看完,有全盘了解之后再开始复习。
因此这个时候我在TKB一天看三堂,花两个多月把全部课程看完。
(一天三堂真的很折磨人QQ)
这个时期,早上八点半开始上课,上到晚上七点半,回家没复习直接休息。
我有试过回家要复习,但是我真的没办法,连续上十几个小时的课真的太累了QQ
2016年十月 - 十二月:
这段时间我第一个月循序复习一次。第二个月也是循序,但是再加上题目。
第三个月只写题目,遇到不会的才回去复习。
2017年一月 ~
这段时间完全都在写考古题,以交大为主,因为可以对答案。
一天写一份,写完之后继续复习笔记。
复习的时候,早上九点到K中,看到大概晚上九点,中午会睡午觉。
睡一下清爽的看一个小时,真的比困困的看三个小时有效率的多。
期间有朋友约还是会去,不会特别闭关不去,想玩的时候还是玩一下,
毕竟真的不差几个小时或是一个晚上,休息一下真的是满必要的。
学习规划:
我只有报名资工六科的正课班,但是我有额外弄到比较多题目练习,所以没有报题库班。
建议看完第一次之后的复习,都要搭配题目。
第一次在念的时候很慢,但是后来第二次第三次发现,
第一次花更多的时间慢慢看懂,好像真的才是最快的方式。
看的时候贪快,只会让后面花更多时间复习,真的亏。
对于资工六科的学习策略,我觉得CP值排名是:
算法>线代>计组>资料结构>离散数学>作业系统
上手程度由简单到难我觉得是:(我计组苦手QQ)
资料结构>作业系统>离散数学>线性代数>算法>计组
真的很建议大家不要放弃算法,就补习班讲义来说算法是最薄的一本,
但是每间学校都考很多很多,更重要的是几乎没有讲义之外的算法,真心推荐。
线性代数一开始真的看不太懂,不过读通了之后,就会发现考来考去都差不多的东西,
真的很好拿分数,一定不能掉分。
离散数学定义定理相对比较少,我觉得大多偏一些智力测验的感觉,
我想只能靠多练习题目。
数学总体来说,黄子嘉的书我总共算完大概二分之一,hard都没写,
剩下的都是算考古题。
资料结构偏简单,重点就是复杂度跟各种树还有排序一定要弄懂弄熟。
作业系统,计算题偏简单,一定都要会。剩下的我相信文组的你一定很OK XD
计组,我当时报名课程的时候因为要收假了,没有查评价,没有报名到张凡QQ
我真的什么都听不懂XD,之后十月买了张凡的书自己看完,
我觉得那两本写得真的不错,看熟考试就差不多了。
结语:
准备研究所考试真的不轻松,努力也不一定会有回报,
但是我相信考试已经是世界上相对来说努力就会有回报的事情了。
考试运气成分也是很重要,不过这是我们不能控制的,
所以也不要多想,就像黄子嘉说的,傻傻念的人最强。
只要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的实力就算在低潮还是可以上榜,那就成功了。
我想至少每天念书的时候都要有感觉自己比昨天更强。
最后就算没考好,也不要太灰心,对于我们来说,考上才是开始。
考得好不好也就只是起点,往后的努力才是真的决定我们的。
我们一起加油!
最后想要特别感谢hank11110303台大哥,借我很多讲义,
偶尔一起看书吃饭,让跨考的路没有那么孤单,真的很谢谢你!
如果想要跨考的你,有什么问题也欢迎来信问我,
我会尽我所能地回答你,加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