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非本科、理工背景推甄咨商/心辅所(东华)

楼主: OrcaKW (Orca.小元)   2016-12-18 00:56:56
  网志好读版 http://orcakw.pixnet.net/blog/post/455900264
  *如遇更新补充,以网志为主
****************************************************************************
文/小元
http://orcakw.pixnet.net/album/photo/670479975
前言
  首先,感谢一路上的许多人,指导教授、老师、工作坊带领者、机构培训同学、部落
格读者、朋友、家人,与其他族繁不及列表、在生命中出现的所有人事物。不论我在当下
的感受是好或坏,都让我有所反思与成长,是你们成就了这份喜悦,由衷感激一切。
  以下分享仅供参考,我相信比起看我的心得,更重要的是各位得找到自己的生命故事
,并赋予它意义。因为,那才是“你的” :)
  以下主要分成三部份分享,分别如下。
  一、个人背景介绍、推甄结果
  二、备审资料(含自传&研究计画)
  三、各校面试心得:中教大、亚洲、东华(正取)
               一、个人背景、推甄结果
  国立大学数位学习相关科系硕士 论文成绩98、毕业总成绩91.26
  国立大学数学系学士 系排5/44
  推甄结果(依放榜日期顺序排列)
  ┌───┬────┬────┬────┬────┬──┬───┬────┐
  │学 校│报考人数│正取人数│初试分数│初试最低│面试│总成绩│正取最低│
  ├───┼────┼────┼────┼────┼──┼───┼────┤
  │国北教│ 189│ 10│ 80│听说近90│ x│ x│ x│
  ├───┼────┼────┼────┼────┼──┼───┼────┤
  │实 践│ - │ 7│ 79│ - │ x│ x│ x│
  ├───┼────┼────┼────┼────┼──┼───┼────┤
  │中教大│ 105│ 9│  88.67│ 无初试│ 77│81.668│ 83.530│
  ├───┼────┼────┼────┼────┼──┼───┼────┤
  │亚 洲│ 47│ 7│ 82.67│ 无初试│ 80│81.068│ 89.534│
  ├───┼────┼────┼────┼────┼──┼───┼────┤
  │东 华│ 74│ 8│ 87│  未知 │82.5│ 84.3│ 82.22│
  └───┴────┴────┴────┴────┴──┴───┴────┘
  想转换跑道,大概是两年前起的念头,但差不多是到一年前的推甄季,才真正下定决
心。硕士的最后一学期(104-2)有到大学部心咨系下修了两门课,稍微体验兼确认这确实
是自己想走的领域后,决定报考心咨所。
  暑假写完论文、也拿到学位后,边休息边投履历、面试,一个月后便开始工作,同时
我参加的志工机构培训进入见习与实习段阶,因此这段时间,我是工作、培训、推甄三头
烧。
                二、备审资料
  心咨所的备审资料不外乎这四项:成绩单、自传、研究计画、其他有助审查资料。有
些学校会有推荐函,我是请指导教授,还有去大学部修课时的心咨系老师帮我写,指导教
授就不必说了。我去大学部修课的一学期,每一堂课都坐在第一排认真听课,每一堂。且
都尽可能预习也复习,考试成绩也都是前几高分,应该算让老师留下不错的印象,因此写
mail给老师,马上答应。
(一)成绩单
  成绩单好像没什么好说的(喂),就是过去学习经验的一个证明,纵使比起其他科系
来说,咨商相关领域比较没那么看重成绩,但我觉得某种程度而言,这是一种“负责任”
的表现,即便不喜欢。
  倘若是在学期间就准备要转换跑道、学校又有相关科系的话,可以考虑去跨系修个课
。一来做为“我真的是有兴趣、也有去接触了解”的证明,二来是可以抵学分啊太太!跨
领域同学在硕一最辛苦的就是这个补修学分了……_(:3]<)_
(二)自传
  我觉得自传说好写是好写、毕竟是写自己,但说难写好像也有点难、因为至少二十年
左右的人生,要怎么写得精采?而且这是“自传”、是给老师看的,不是回忆录,因此如
何取舍并萃取出最精华的部份,最好还能富故事性、有承先起后首尾呼应。除了文笔之外
,不断地反思与整理,是我认为最花时间、但也是最重要的部份。
  沉思检视自己人生路上的这个发夹弯,发现这其实不是偶然的一时冲动,回首过去很
多片刻,有多处都一直与心理、咨商有所交集,只是这个交集在当时并不是那么明显。
  几经思考及删减,我最后分成四个阶段来写,标题分别如下。
  第一章 曾为求助者:与咨商初次接触
  第二章 与心相遇:反思与改变
  第三章 学着相信直觉:理性与感性交融
  第四章 未来发展方向
  除了最后的“未来发展方向”我会去参考该校的课程架构,以及该所研究领域做微调
之外,前面三部份基本上是一模一样的。(不过“未来发展方向”只有比较晚寄资料的中
教大、亚洲、东华有放……)
(三)研究计画
  其实我去年(2015)也有试着推甄过,但是因为时间关系、只推了一间私校。虽然没上
,但那时听说明会有听到“研究计画”是老师们非常看重的部份,加上我自认以硕士学历
报考的自己,可能是与其他考生不同之处。
  不论是老师会以比较高的标准来看我的计画、还是对自己的要求,我都认为自己不能
只写几页就交差了事。所以,我在2015年的秋天,以提proposal的规格,从绪论的研究动
机与目标、名词解释、预期贡献,第二章文献探讨,到第三章的研究方法……总之把前三
章该写的都带到了,一共写了18页、参考文献中英文各2页,总计约11,000字。
  我并不是在说自己很厉害或是每个人都得这么做,而是认为这是我对“已经唸到硕士
才跨领域”的一个交待,因为我确实已经拿到一个硕士、也自认有从中得到收获,这是我
的一部份。
  当时虽未能因此推甄上榜,但到了今年(2016)、这个已经写好的研究计画说是救命符
一点都不为过,它大大减少了我准备资料的时间(在个人背景部份有提到,我现在有全职
工作,而且是第一份正职……),只稍微再润饰字句、调整排版表格之类而己,其他的心
力通通都放在写自传上。
(四)其他有助审查资料
  工作坊、张老师/生命线培训、课外活动等,这些不是砸钱就是砸时间,还是一句话
,学生就多多利用学校资源吧!这部份我除了在自传中的二、三两章以文字叙述外,也放
上照片以兹证明。
  最后,我有额外整理出一张一页的简历,列出所有参加过的活动、工作坊、志工活动
总时数,让老师即便没时间看自传,光看这张表也能很快知道我为准备转换跑道做了哪些
努力。
          三、各校面试心得:中教大、亚洲、东华
(一)国立台中教育大学 无初试,所有人都可以参加面试
  书审88.67(50%)、面试77(50%) 总成绩81.668(备取,正取最低总分:83.53)
  采团体面试,约10人一组。前10分钟会有工作人员说明,面试老师及同学的座位配置
如下图。
http://orcakw.pixnet.net/album/photo/670479978
  考生为上图的正方形,角落ABC三个六角型代表三位老师;由工作人员代为抽题,我
们抽到的情境是要对大一新生设计两天一夜的班级辅导,白色壁报纸及彩色笔放在中间的
圆桌(黑色圆圈)。
  时间共30分钟,我们的任务是要在25分钟内拟出一个活动计画,老师会走动观察;5
分钟个人作答两个问题:(1) 在团体中扮演的角色 (2)对团体的贡献。
.心得
  根本不知道老师的评分标准为何,因此就做自己吧……
  我认为其实也很难假装或隐藏,因为只要发言或互动,就会呈现出自己习惯的样子。
像我当有人问有谁要写海报,沉默两秒没人自愿我就自愿了,好像也因此变成leader,负
责整理大家的意见。
  至于好不好、对不对……我想没有好不好、对不对的问题,只有“适不适合”。这也
是我因工作关系面试人的经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因此怎么可能简单地说谁好谁不好呢
?~
(二)亚洲大学 心理学系硕士班咨商心理学组 无初试,所有人都可以参加面试
  书审82.67(40%)、面试80(60%) 总成绩81.068(备取,正取最低总分:89.534)
  5人一组的团体面试,有三位老师。约30分钟,共有五个部份。
1. 个案题(8分钟)
  其实说是个案题不太贴切,但我找不到更合适的形容……个案会说一下他的状况,我
们轮流提问。有人做同理、有人探索,当然也有人给建议。
2. 讨论(8分钟)
  围成半圆讨论个案的状况,有哪些议题?想以什么方式处遇?
3. 个人时间(每人1分钟)
  “觉得想给老师知道的事?”有人问是自我介绍吗?老师说都可以。因此有人开始自
我介绍、说自己有参加学术研讨、社团表现等等。我自认为(哈)这些老师有看备审的话
都知道,因此只说自己在志工机构实习的心得与反思(因为寄资料时还没有这块),想告
诉老师我在资料寄出到面试这段时间,还是在这条路上不断努力。
4. 问问题(一人一个)
  有任何问题想问的,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人问“研究生们快乐吗?”身为一个已经
写过论文、拿到硕士学位的人而言,当下微笑了w
  我说的是,“听起来只有我一个是非本科系的,我比较想知道除了补学分之外,老师
有没有对非本科的同学,建议在这段时间可以做什么努力?”这个问题我想表现的是自己
已经准备好了,能知道的我也都有做功课,但实际上会遇到什么状况还是老师最清楚,因
此想请老师指教。
5. 在团体讨论中的动力与反思(每人1分钟)
  在大家都忘了差不多的最后阶段来这题……根本回马枪=皿=
  我只简单说我接了谁的话,自己的状况是什么,因此自认不是回答得很好。根据我修
过的团体动力学,可以说情绪的部份。如果我够想不开(?)的话,大概会说:“我觉得
有一种暗潮汹涌与虚假在我们之间,因为这是考试,所以明明不认同对方的话、也要表现
出认同。”
(三)国立东华大学 咨商与临床心理学硕士班咨商心理学组
  书审87(40%)、口试82.5(60%) 总成绩84.3(正取,正取最低总分:82.22)
  终于来到东华了!在去东华面试前,亚洲跟中教大放榜、都是备取,所以东华是我最
后的希望。而在前头,国北教跟实践初试都没过时,那颗棒球我男友担心我很失望、还有
安慰我,我半开玩笑地回说:“没关系啦,如果只上东华也很好啊,反正一个人也只能唸
一间学校嘛~只是等待的过程可能会很焦虑就是了。”
  话真的不能乱讲啊各位ˊ_ゝˋ(有些学校在推甄会限科系背景,因此非本科的我可
以报的学校并不多,国北教跟东华是我的第1、2志愿。)
  如果是从外地过去的考生,车票跟住宿切记先打点好!如果初试没通过马上退火车票
,顶多收个20块到10%的手续费,但不先买的话,可是有钱也买不到啊……我买普悠玛号
,住东华会馆(1,400/晚,附早餐),反正一切以方便简单为主。(有个小插曲是我差点
赶不上台铁的转车,感谢12/01台铁1184车次的列车长小姐告诉我们不要刷悠游卡出站再
进站、会来不及,直接补票比较好,谢谢您m(_ _)m)
  我是11点多面试,用过早餐、就跟会馆借了脚踏车去逛校园(我真的是来考试的没错
)。不知为何,我在东华里骑着脚踏车时非常开心、也很喜欢东华的校园环境,真的十分
怡人。以《PS,我爱你》女主角荷莉(Holly)找工作时的话来说,即为:“我觉得自己可
以在这里好好唸书。”(我现在的工作在面试当天也有这种感觉,后来也真的录取)
  面试一共有两关,个别面试、个案演练,各10分钟。
1. 个别面试
  在出发的前一天,因为这是我最后一间学校、也是唯一有可能正取的学校,故我思考
自己到底还能做什么增加上榜机会?后来,我决定再准备一份简历,第1页直接呈现“我
想被老师问到的内容”,像是我的理工背景、硕士学历、培训经验,2~4页放的是我办活
动的文宣设计,以及我刊在报纸的文章(从10几篇中选出我自己很喜欢、又有点相关的这
3篇,〈爱情幻形怪〉、〈写作花园〉、〈分手后 好好说再见〉)。
  以下依序列出老师提的问题。
  (1) 喔!妳已经有一个硕士了?
  (2) 大学数学系?这样跨很大耶?
  (3) 为什么不会?那妳能说说数学跟咨商有什么关连吗?(Bingo!!我超想被问到这
题!能被问到这题,这场面试我没什么遗憾了~)
  (4) 怎么会想转到咨商?
  (5) 所以看起来理工科的长年训练是妳的优势。那妳觉得有什么限制或不足的吗?
  (6) 妳家住哪?还有考哪些学校?
  (7) 工作内容是?
  (8) 这么常开会?听起来一定很忙,都怎么调适?(另一位老师问最大的困难是?)
  (9) 我看妳有在逗点那边办活动,是在那边打工吗?那里是做青少年公益的对吧?(
澄清不是在那打工,只是挑那边办活动,但的确是认同他们的理念而刻意选的)
  (10) 目前是不是有特别偏好的议题或对象?
  以结果论来说,我觉得自己准备那份简历很有帮助,因为老师们手边没有书审的资料
。故我准备的资料等于给了老师们一些可以问的东西,不会还要花时间自我介绍。因此这
10分钟里,是不断地在对话问答,甚至在聊到响铃、时间到了,老师们第一时间还没注意
到,是有一位老师说:“唉呀时间是不是到了?我们都听得太陶醉没注意时间,但为了公
平起见,我们就在这边结束囉。”
2. 个案演练(7分钟演练、3分钟问答)
  7分钟能做的大概就同理,然后一点建立关系(询问名字),我忘了做场面构成(保
密协定等)……因此我觉得自己完全没表现好,还误解个案的一部份议题Orz"
  三分钟的提问问题如下(前三个是一起问的,最后一个是老师从我的回答中再提问)
  (1) 妳刚刚的咨商目标是什么?
  (2) 妳觉得自己刚刚哪边做得好、哪边做得不好?
  (3) 如果同个个案再给妳一次,妳会想保留或加强哪部份?舍去或减少哪部份?
  (4) 妳说要加强同理,妳觉得只要同理就好了吗?
  还好有这3+1个提问,应该有补回一点分数QQ
.心得
  不论是个别面试还是个案演练,我觉得东华的面试给我两个很强烈的感受。一、你知
不知道自己现在在做什么?二、自己的限制跟不足在哪里?
  以我知道的咨商来说,这的确是两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咨商没有所谓“完美”或是“
正确”、也没有一套固定的标准,而只要是跟“人”有关的工作,保持开放与时刻反思,
或许是比知识与技术更重要的态度。
  我认为东华还蛮肯给非本科系的学生机会,只是依在那边实习的朋友及面试经验,老
师好像比较偏爱有一点咨商实务经验的考生。我想这是因为,有真正的实务经验,才知道
这是怎么一回事。
  知道自己的限制与不足,其实是一件颇为挫折的事,但也因为知道不足,才能永保求
知若渴、虚怀若愚的态度吧。
后记
  从高中至硕士都是理工背景的自己,能在认真准备一年就推上真的非常幸运、也很感
激。不只是志工机构的培训经验有派上用场,因为工作关系、我有收履历及面试人的机会
(一个“自己的同事自己面试”的概念),才能从“面试官”的角度去想“在时间有限之
下,老师会想看什么”。
  许多前辈、朋友的经验都显示著,考上心咨所、或许是这条路最简单的一关。但不论
前方是何许高山与漫漫长路,现在总算是拿到入山证。接下来这条路,我想是不会有终点
的一天,但也是因为如此、我才选择了这条道路。
  祝福各位,再次感谢一切。
p.s.: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提问、在能力范围内,我会尽量回答。
(若在这边没回,请移驾至部落格留言,谢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