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06学年度 台大中文所 推甄心得

楼主: MattLF (MattLF)   2016-11-15 15:42:43
  研所版的各位好,自从大二决定要考研以来,受惠于本版甚多。今日台大第二梯次放
榜,有幸获得台大中文所正取;又有感于版上关于中文所推甄的文章稍少,因而写此篇心
得,希望有助于之后有心推甄中文所的人们。
(各项标题参考去年代po的那位版友,该篇文章给我相当大的帮助)
一、成绩
备审资料70%:87.4
口试成绩30%:92.4
总成绩:88.9
最低录取分数:84.78
二、背景
1. 台大中文系大四应届毕业生
2. 系排:3/92(3%)(说实话我到现在还是不知道分母的92人到底怎么来的)
3. 没有科技部、没有论文奖、没有文学奖
三、报名资格
  特别新增这一点,主因是今年台大的报名资格大幅放宽:首先,成绩限制从15%放宽
到25%;第二,新增了科技部、论文奖等条件,符合者可以免除成绩限制。
  原本预期因为资格放宽,可能导致报名人数大增,结果事实是反而比去年少。猜测可
能是因为公告临时,许多外校生不及准备所致,我和朋友都认为明年的人数“可能”会增
加不少;但根据系上助教指出,明年的名额也会加倍,即是增加为8人(相对的考试入学
的名额就会减少)。
  虽然报名资格放宽,但毕竟各条件之间是“或”不是“且”,如果只有书卷没有论文
奖(或者只有论文奖但成绩不是很好)也不用还没投就放弃,今年正取四人,至少我没有
任何奖,另外一位则是成绩不到门槛,但靠科技部的资格也推上了。
四、备审资料
  台大今年的备审资料也有大变革:首先,代表作不再限制一篇;其次,可附文学奖的
得奖作品最多两篇;第三,研究计画扩增为3000字。
  在代表作的部分,个人认为专心一篇就够了,毕竟一篇写得够好就足以让老师们看出
你的学术潜力;多放其他不那么优秀的作品,反而容易弄巧成拙。一般而言这篇代表作会
用课堂报告去修,或者直接拿科技部的研究成果。篇幅大概两万多字差不多,也不需要写
太长。
  接下来是关于各种奖,如前文所述,我认为这些奖虽然有加分效果但其实有限,不会
直接决定你录取与否。毕竟台大教授重视的不是你有多少光环,而是你的备审资料有没有
料;其实不只文学奖或论文奖,书卷奖也是同理,我觉得中文系推甄和理工科还是有点差
别,成绩只能帮你过门槛,之后就没什么帮助了。
  最后是研究计画,这应该是很多人最苦手的部分,毕竟大多数人在大学时期应该是没
有写过“研究计画”的。在此提供我与老师讨论后最终定下的大标供参考:论题义界、文
献回顾与研究动机、研究方法与论文架构、预期成果。比较特别的应该是把文献回顾和研
究动机放在一起,这么做的原因是我认为研究动机其实是从既有的研究成果里找问题,所
以问题意识的产生与文献回顾的过程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并为一节。但这么做让我在推政
大的时候被主问评为“很特别”,不知道究竟是褒是贬或者中性,也许分为两节中规中矩
地写还是比较安全。另外,文献回顾的时候因为字数的先天限制,每个领域各取一两本最
具代表性的即可,不然区区3000字根本不够用。
  还有没有变革的自传,依然是1000字。因为1000字实在是非常少,所以不太需要描写
家庭背景或者中小学的求学历程;大学时期的经验,以及这些经验和你想继续深造的关联
才是最重要的部分。
五、口试(每个人口试内容的变异应该非常大,所以这段比较像经验分享,仅供参考)
  面试流程如下:6分钟口头报告、主问约10分钟、剩下时间综合提问(合计半小时,
会有老师负责按铃提醒时间。)
  口头报告应包含研究计画与代表作,最好各三分钟(讲稿约各700字),为了这个东
西我几乎每天搭公共汽车的时候都在自言自语,最后控制在5:20左右结束。
  台大从来不公布口委,在此也不便高调公开,只能透露五位的专长分别是声韵学、文
字学、经学、戏曲、思想。应该是为了确保每个领域的考生都有对应专长的主问,比较特
别的是现代文学与古典文学不分家,全部都是戏曲那位老师主问(不知道是不是只有今年
如此)。另外前一篇文章提到“台大老师不太给鼓励”,就我今年的经验来讲,应该是老
师个人习惯的问题而非整个台大的特色,至少今年有两位口委在面试时对我说“代表作的
思路与论述相当缜密”云云。
  至于台大的提问特色我认为:与政大相比,台大老师问的问题明显大很多,不太针对
备审资料的字词提问。例如我在政大被问“对意象的定义”、“五丈原在哪里”;在台大
则被问“诗作、诗学与诗史的关系”。此外,对所作题目的背景知识最好有全盘的了解,
例如我的代表作写陆游,第一题就被问“关于陆游被批评晚节不保的看法”,他被批评晚
节不保的事与我代表作的内容几乎完全无关,惟一的关联处就在“陆游”两个字而已。
  最后,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本校本科系使然,老师们完全不问学术以外的问题,例如“
某某科的成绩为什么特别差”、“为什么报考我们学校”、“为什么想读研究所”之类的
题目完全没有出现。
六、结语
  我原本完全没想过可以推甄上,暑假的时候都已经跳入思想史与声韵学的火坑了,直
到八月底推甄名次出来发现第三,才打算认真准备推甄。直到九月中开学开始着手进行,
爆肝一个月好不容易在十月中交出去。我想说的是如果本来就有相当程度的课堂报告可以
当代表作的底本的话,一个月的准备时间绝对是够的,不必为了八月底看到推甄名次才开
始准备而惴惴不安。
  然而推甄的压力非常大,竞争也相当激烈,我个人认为是一场豪赌。如果今天发现没
上,而后才开始准备笔试的话,其实进度已经落后别人一个多月了,这样的落差不可谓不
大。因此其实一开始就专心准备笔试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而如果选择了推甄,也最好
不要孤注一掷台大,多投几间学校以策安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