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准备资工在职专班考试

楼主: kaichan   2016-09-08 02:02:58
从 2014 年底决定要考资工在职专班开始到现在要开学也已经过了一年多,
记录一下自己当初准备的方向。同时也期许自己在这样子忙碌的生活中可以
达成目标。
结果
我总共报了四间学校,交大资工、中央资工、政大资管及元智资工。台大资
工因为上课时间无法配合,就没有花钱去报名了。
交大:直接正取,无需口试。
中央:正取,无口试。
政大:正取,有口试。
元智:正取,只有书面审查。
背景
我大学本科是学心理的。因为自身的兴趣在毕业后找了一个新创公司上班。
写程式解决问题的工作一做就做了十年了。心中还是一直想要进入研究所完
成硕士学业。
工作内容是无线网络设备嵌入式系统为主的软件开发,做过 kernel 的模组
及 wireless driver,设备中 user mode 的 各种程式 (SNMP agent, device
control flow, configuration system, etc.)、 使用者接口 (CLI, WEB GUI)、
生产测试软件、网络通讯软件。
准备
严格来说,我准备了十年。这十年的工作经验就是从做中学,许多知识都是
这样子累积来的。实际为了准备考试我大约花了十个月。
资工在职专班的考试科目大多只有计算机概论,有的学校会加上资料结构。
但是其实还是要看每个学校的考古题才知道个别学校考试方向及范围。
我在三月左右买了补习班的线上课程,在七月开课前有送一堂资料结构。补
习班的课我只有听完一遍,但是我认为对来说很重要。补习班的课程让我把
之前自学但不是很清楚的知识整个重新更新过一次,也让我更加了解整个计
算机基础学科的脉络。 了解脉络最重要的是在后期接近考试的时候,可以
知道自身目前的复习情况及强弱之处。这对进入最后冲刺准备的时候非常重要。
另外,我也买了交大出版社出版、周志成博士教授的线性代数。这个影音课
程我只看了前面很少一部分就因为时间分配上的问题而停止了。交大线上课
程的计算机组识也是我的准备材料之一,同样我也没有完全看完,大约只看
了三分之一的课程。
书面资料
我认为我的书面资料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工作经验的展现,另外加上长官的
推荐信两封。像是读书计画跟自传我写得很一般,没有特别。
考古题
我准备了交大、中央与政大三家的考古题。我使用考古题方式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用考古题来检验自己哪些题目不会写,同时也弄清楚不会写的
原因是练习不足还是真的不懂。总之就是用题目来找出自己在哪个部分不熟
悉。所以前面说过,知道整个脉络的帮助很大就是这个缘故。
第二个阶段是考前一个半月。这时候就开始写考古题,因为第一阶段的强化
之后,这时候的考古题练习最主要就是练习写题目的感觉还有写字的感觉。
写字的感觉对我来说也很重要,用电脑工作这么久,许多时候都是打字,手
写还是要练习一下的。同时写考古题的时候要算一下时间,如果时间会超过
考试时间就要再加强自己不熟的主题。我自己的时间分配上只有把交大跟中
央过去十年的考古题写完一次。
写完考古题,应该会对每个学校的出题方向及历年考题的难易有所认知。我
认为如果已经从身体知道这个部分,考试应该就不会是问题了。剩下的就是
记忆与熟练度的问题了。 考前一周 这时候已经到了最后阶段,我开始加
强纯记忆的部分。在考前三天把自己最弱的部分写在一张纸上,把讲义上不
熟的部分用手机拍下来。这两个准备事项是为了进入考场前做准备。
考试当天
交大是我的第一场考试,也是我的第一志愿,算是最紧张的一场。前几天的
手写笔记与手机相簿内的照片就是进考场前的唯一材料了。实际考试的时候,
快速先看过一次全部题目。这时心中已经有底,写完考卷还有足够的时间从
头检查一次。出考场的时候,自己知道确定不会写的占了十分。然后就快乐
地去吃晚餐了。
交大考完两天后便是中央。整体情况跟交大差不多,但是中央有程式题。程
式题如果是有实际工作经验,我想不会是问题。不要紧张,想好再写就好。
写在纸上不会真的丢编译器,所以我认为就是字迹清楚、试卷干净减少涂改,
同时达成题目要求就可以了。 政大考试是过年后,这时候交大已经初试放
榜,直接正取。去考试就只是想说钱都缴了还是考一下吧。我有参加政大的
口试,不过口试是我的弱项,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网页版本:
https://blog.s10g.tw/posts/2016/09/08/cs-graduate-school/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