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政大传播/交大传播/中山行传上榜心得

楼主: unknown (ya)   2016-08-21 23:12:56
当初发愿只要能够考上就来这里发心得文,很开心现在有机会分享自己的考试之路,希望
能对往后考生有帮助
背景:
淡江国企系应届毕业生
在校成绩极烂,系排名只有69%,所以考试时一直都没考虑推甄(事后证明,其实不管成
绩如何都该去试试看,不少学校都已取消门槛)
校内有因为应考修过一些传播相关课程
多益865分 其他皆无相关特殊经历。
【成绩】
政大传播学院硕士学位学程 备取9(备上)
中英文能力 48
传播知识 61
面试门槛(两科相加) 86分
书审+口试 67.83 (悲剧…)
加权总分61.1650
正取最低65.4150
政大数位内容硕士学位学程 创意传播组 备取3 (未备上)
国文 62
英文 58
新媒介与科技81
媒介叙事 75
书面审查81.33
口试 71.17
加权总分 73.667
正取最低 75.934
交大传播研究所 备取7(备上)
传播理论 78
传播英文 77
面试门槛(两科相加) 116
口试 63 (……)
最后正取门槛忘了
中山行销传播管理研究所 备5(备上)
传播理论与实务 45
可以看得出来我个人较有优势的是专业科目的笔试,英文程度我在上榜者也算是相当普通
,另外面试非常之烂导致全数备取,所以这篇的重点会着重在笔试过程的经验分享(过程
以补习时间为主)
【补习科目选择】
对于补习与否,我个人认为补习对于考试的帮助绝对很大,不仅可以吸收老师长年累积的
完整资料,也能有认识一起奋斗战友的机会。(国X补习班)
在近年传播研究所考科逐渐缩减的趋势之下,补习班依然开了许多科目很多人会问哪些要
补、哪些不用其实都还是需要靠自己评估,但是传播理论、传播科技绝对是必备,新闻学
则是补习的后半段,这段时间老师会提供相关时事补充以及考古题的练习,即使跟我一样
没有要报考台大新闻所也推荐继续听课,传播的知识累积“考科”是没有办法借由科目之
间划分的(今年中山行传管所的考题也考了新闻学相关的题目)
另外推荐张雁老师的新闻英文和英文作文,老师上课和改作业非常仔细,对于英文论述能
力绝对有加分的作用。(凌晨老师的暑期英文课则是对文法厘清相当有帮助)
【笔试准备过程】
对于传播领域的考试,我觉得是否为相关科系并不是非常重要,考试着重的是你是否具有
研究所所需要的思考力,在几乎所有考生都是同一套体系训练出来的情况下,英文就变成
相对重要的上榜标准。
1.暑假之前(4~6月):
我是从4月就开始上春季班,那时还是处于走马看花的心态,一开始一定会认为要趁这段
时间冲在所有人前面,但事实是其实只要每个礼拜有去听课将老师上课的东西听懂即可,
另外开始培养每天阅读时事的习惯以及好好利用这段时间冲刺英文实力。
大三上曾经考过多益那时候只有780的水准,这时候一个礼拜就至少会有3-5天去图书馆K
多益,利用文法书把英文的基础打好,并且每天固定背定量的单字,对于单字背法我个人
并不推荐使用APP(很易分心、效率也不高)我会将单字本里不清楚的单字手抄在笔记本
里分别遮盖英文和中文之意,默写单字,重点是同一个单字你应该要连续背3天以上,不
然很多单字是很难记熟的。
只要有好好在这段时间冲高多益成绩,不只会对后来的面试有帮助,也能打好传播英文(
主要是翻译)的底子,当然英文作文就是另一回事。
2.暑假期间(7~9月)(上课认真、课后复习):
这时候补习的人开始涌入,老师的课程也从春季的讲座正式进入正课,考古题的练习也不
需要去太过分的涉入,只要确保自己能够札实听懂每个礼拜的课程就好,检定的标准大约
是对于理论的解释,专有名词的含意必须能用自己的话阐述,暑假时间都还算绰绰有余,
绝对要维持每天阅读时事、持续K英文的状态。
戴然老师上课的速度非常快(传播理论、传播科技),一开始会相当难适应,上课抄笔记
的重点在于将不懂的地方写成自己能懂的话,不需要将老师的话一字一句的抄下,最大的
重点就是听懂看懂读懂即可,另外多补充课外书籍及相关报章杂志作为阅读广度的扩张。
暑期凌晨老师的英文,重点在于把文法厘清,会着重在文法部分是因为传播英文的考题已
经全数取消选择题,剩下的作文以及翻译就是检验你英文的扎实程度,我不认为这堂课没
有用,而且老师也会提供改作文的帮助。
另外非常非常非常建议能多利用这段时间参加相关活动,不一定是指实习,我在这时参加
了广告公会举办的广告营以及海外旅游记者实习,这些活动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探索自己
究竟对传播的哪个领域有较大的兴趣也能累积自己之后的书审份量,不用担心自己是否会
切割到念书时间,长时间待在家里念的东西也不一定能够吸收。
3.开学之后(9-10月)(传理核心笔记整理):
这时候就是上榜与否的分水岭,这时候正课的部分大致上结束(传理、传科),在进入下
一阶段(新闻学之前)我利用这段时间,把“传理”做一个地毯式的复习,利用补习班讲
义作为【笔记架构】,将讲义里所有的理论、笔记、学派、模式全部【亲手抄写】成自己
的一份传播理论讲义,另外尽可能的上网搜寻延伸资料、案例应用以及相关新闻(谨记随
时撷取并且存盘),只要不懂就把他写起来而且弄懂,这份传播理论笔记的目标就是“之
后复习”传理时只要拿出这本看就好。
老师上课也会将上课章节的相关考题提出来作重点整理:
例如第一章 导论,就是在讲述理论的本质,而这里的整理方式就是将定义作为基础去延
伸考题可能会考的概念,例如:何谓传播?传播学是否有发展成独立学门的必要?
(这些大标题的来源就是上课笔记、网络资料、讲义架构)
大标题的底下则是自己整理笔记+网络+书籍的整理。(这种整理笔记的方式请当做自己是
在开书写考古题的概念去执行)
除了内容延伸出考题之外,对于每个理论的整理也相当重要,因为这会变成之后回答理论
型考题的龙虾头‘注1’。
讲义上的笔记是片段,所以抄写的重点就在于将每个可能成为考题的部分以模拟的方式写
成一个“完整的答题的段落”
(例如:各书对于沉默螺旋理论的解释都相当长,答题段落就必须掌握在100-150字以内
,把理论提出者、理论英文名、架构、重点全部包含在内)
讲义的东西当然并非完全足够,所以另外我会利用:
(1)GOOGLE上网搜寻其他论述
(2)辅以相关传播书籍补充(翁妈、罗世宏、McQuail、传播理论Q&A)
只要在这段时间熬过这段复习之后的路就会相对好走许多,也能感受到自己有用心准备的
充实感,另外笔记我是利用活页纸书写,每当又一张纸扣进去,那满满的成就感真的是难
以言喻XD
这一整个复习过程因为考虑到我个人是真的无法从早上8点读到晚上12点的那种类型,所
以我强迫自己要在新闻学开课之前一定要全数整理完毕(传理)
传科的复习我认为讲义里的东西已经有点脱离趋势,只要上课理解即可一直到我将个人笔
记整理完之时,因为进度略为超前,我就拿剩余时间,看完了广告学(华泰出版)、以及
公关(孙秀蕙),同样的我也将当中的重点以手抄方式整理成笔记(但事后证明其实政大
考题和这两科并无正相关)
4.新闻学开课(11-12月)(考古题练习)
戴然老师会一直叮咛12月再开始写考古题,11月应该是忙着开始读书会的每周一问,我个
人认为论文的整理重点在于:是否学会个人归纳出属于考试会考的重点、以及你有没有办
法口语好好阐述你所要表达的理论重点、论文摘要,这些都会影响你之后面试的研究计划
发展以及口试的事前训练,所以不要忽视这部分的准备。
再来考古题的写法我也是考虑过我自己以往并无法按部就班所以我从11月中就比大部分人
提早开始写考古题(再一次重申每个考试心得所提供的进度都因人而异,你必须思考过自
己的读书进度以及效率再规划出属于自己的读书计画)。
这里我是先从交大的考古题开始练习,因为交大传播所(甲组)的传理考题多半是以效果
理论为主,会先请你论述理论重点再结合时事应用,这种题型非常适合一开始练习架构的
写法,另外我个人是会先在将答案打在电脑上,利用电脑顺稿(另外配合喜欢的网络文章
,撷取段落作为回答)整理出最满意的答法,才另外抄写至纸张上交给老师批阅。(这些
回答我都全部存盘也方便我之后直接影印,或是老师认为哪里不佳直接修改、划记、以及
重点式复习。)(传科所近年来的考题趋势则会融入批判相关理论)
这时期就是不停地写、不停地查、不停地更正,最后我主要就是写完了交大甲乙组各十年
份的考题,另外加上数题政大和中山。
5.考前冲刺期(1-2月)
这时候所有课程告一段落,上过考猜班的感想是不一定需要,但若是不安心还是可以报,
戴然老师的猜题有一定的准度,这时候考题的练习已大致告一段落,我开始针对各校传理
以外的考科作重点练习。
交大的传播英文往年都是以翻译为主(甲组今年有名词解释、申论(可英可中)),因此我
上网搜寻国外英文传播期刊“journal of communication”复制了一整年度的论文【英文
摘要】作为传播英文单字的重点复习和翻译顺畅度,另外我也练习完了近十年的传播英文
考古题,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调整复习方式,不一定要一字一字地写完每一题,重点是抓
出遗漏的单字背!背!背!
政大的中英文能力则顾名思义包含中文和英文,中文部分往后趋势应该是不再考国学常识
,因此对于影评、书评、传播相关的课外书籍心得准备绝对是必要(这些题目就绝对有需
要准备龙虾头),英文部分则范围相当广,但不外乎也是与你个人背景、传播领域这两大
方向的英文论述为主要,我个人虽然准备了但也是写不太完,这里就不多作分享,建议可
以参考其他同学的心得。
再来是这时期我一口气将【数位时代】、【动脑】两大杂志从去年5月份一路整理到考前
1-2月份,我会将每期的重点标签,上网搜寻电脑版再从中选取重点整理成自己的终极笔
记,这时候才整理课外补充是因为在你一路写完了各校考古题之后,对于考题趋势和脉络
有一定的掌握,这时候的重点摘取会更精准也能选取自己还较不熟的部分作补充,从政大
传院、数位内容的考题分析,我认为这两本杂志的整理非常、非常、非常值回票价,而且
很多考题所需的【实际案例】“注2”都能从中找到。
最后考前就是把之前整理的所有资料印下来(重点理论及新概念龙虾头、新闻、应用、每
周一问、案例、考古题练习、戴然传播教室,还有在练习考古时所有搜寻过觉得值得复习
的相关资料)(全部的资料都是自己整理过并且筛选出重点的精华)这些就是进考场前必
须熟读的终极笔记。
注1:所谓的龙虾头,比较容易应用在像是交大传播所的考题,例如你要使用第三人效果
分析某题目时,我的第一段就会写:
第三人效果认为人们对于一般社会大众会存在一种不尽然符合真实的认知;然而人们却会
依据这样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进行想像。换言之,第三人效果假设了人们倾向认为由媒
介产生的不良效果,自己是比较有能力抵抗的,想像中的他人却不见得能应付。
以下第二、三段就会是根据你所写的第一段架构作展开、实例去详述,结尾再作总结、困
难点、展望,基本上这样就是答题的架构,但写题目没有绝对,这只是其中一种模式。
注2:自己的观察是对于某些概念广泛的考题,实际例子的应用非常重要,例如今年政大
传播知识就考O2O的概念,我个人就写了在广告营中认识到的可口可乐行销案例,从案例
的解析让老师可以认识到你对传播的敏感度与独到见解,这绝对是拿分的关键,所以讲义
及理论以外的课外阅读绝对是拿分的关键。
最后面试阶段,面试踢到铁板的我就不多作分享,虽然很多人都建议作自己轻松面对就好
,但是我还
是建议若对未来没有太多想法的人,还是尽可能将自己包装成一个有故事且信念坚定的人
,因为作自己的前提是你必须是一个有内容的人。
不小心就打了这么长,最后还是不免俗地感谢这一路陪我走来的战友和朋友以及父母,希
望这些内容能帮助到未来要准备的所有考生,有任何问题或是整理上有什么困难都欢迎站
内信给我讨论。
相信自己有努力就会有收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