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台大机械所设计组考取心得

楼主: mattwang44 (mattwang)   2016-07-06 21:13:21
前言
当初准备考试前参考了版上几篇心得,但设计组心得文数量实在不多且几乎无112本
科的例子,虽然自己不是太励志的故事,但还是希望能分享一下自己在准备过程中遇到的
种种问题,以提供未来同样要准备考试的人能提早思考应对方式。
一、背景
112本科大学部应届,推甄(前三年平均)GPA2.85(排名62%),推固力和设计组落榜,
生涯累积专业科目两当两停修外加11科拿C开头。大学前三年当了三个社团干部和校内艺
文中心工读,也一直认为自己未来可以从事音乐相关工作,但也不曾讨厌机械业,只是不
像现在觉得比较有趣。
直到大三下才因为家人一直以来都不支持、交了个设计组推甄正取但后来放弃资格出
国念书的正妹女友、觉得台湾音乐产业环境可能比工程师更辛苦等因素,转念决定未来把
音乐当兴趣就好。在转念之前并没有完全放弃课业,但都以课外活动为优先(曾经一周翘
2.30堂课),所以常常为了作业和考试熬夜看日出,就算有去上课,读书效率也不高。
附一下设计组考科修课成绩:工数上B- 工数下C- 动力C- 静力B+
二、成绩
报考两系,台大机械所设计组备一(五月中备上)、台大生机甲组(控制)落榜。
因为生机甲组在第一天考而且跟设计组的考科部分重复,报名纯粹为了熟悉考场规则&练
手感,自控寒假开始就没再唸过了,解题方法几乎忘光,但工数应力成绩这么低还是有点
出乎意料。
机械设计组成绩
工数B:33
动力D:65
静力 :53
英文B:58 (加权*0.3)
生机甲组成绩
英文A:60 (不计分,有过门槛)
工数J:41
自控 :14
应力B:45
三、选择组别
自己除了热流、制造组兴趣不大,其他组别的学习科目其实都还算喜欢。因大三下有
做一位设计组教授的专题,所以暑假就以设计组为目标报名大硕,而且设计组教授做的研
究比较多元(机构、精密机械、最佳化、绿能、压电、半导体、结构分析等等),不太害怕
挑不到自己不喜欢的教授。但后来报名的时候其实又非常犹豫是否报名系控组,因为大四
上修了之前大三停修的自动控制和系上选修振动学,这两个科目大概是大学以来觉得最有
趣的理论课程,两科都是系上教学方式颇受大家青睐的教授授课。当初也有买了张皓的自
动控制系统和下载考古题来看,课堂有教过的部分几乎都会写,但报名期限大约在学期中
还有一大部分还没教完,所以最后还是不敢贸然报名系控组,报了自己比较有把握的设计
组。
四、准备过程
1.补习&正课的分配
升大四暑假全面放弃课外活动,开始补习。八月同时暑修微积分甲下,暑修班还会当
不少人所以也不敢松懈;到了开学还热血选了18学分的重课,因为未来计画继续出国念书
所以必须拉GPA不敢放掉正课。暑修和开学后的正课虽然严重压缩补习时间,且不时有报
告和考试让我很难找到规律的复习时间,但其实同时也在帮我打好基础或是让我重新思考
自己的方向、找到读书的动力(继续熬夜的意思冏)。所以对于准备考试期间是否该修少一
点课的问题我不敢下定论,身边也有只修少少学分但却让自己过于松懈而落榜的例子。只
能说考生自己要正视时间管理问题,可以查查版上其他录取心得文,他们的时间规划比我
更规律而详细。
2.使用教材
工数:喻超凡课本、公式整理手册(喻老网站有放pdf)、近十届考古详解、O`neil原文书
动力:张皓动力课本、近十届考古详解、Hibbeler动力原文书
静力:张皓静力课本、Hibbeler静力原文书、Norton机动学原文书、Mott机械设计原文书
3.补习
喻超凡工数48堂、张皓动力26堂、张皓静力12堂,皆在景美上函授课程。
静力七月底上完、动力九月初上完、工数暑假期间只听了十几堂。开学之后有时会重
听静动力比较困难的部分,但工数一直上到放寒假前把时数用光还没看完(因为一开始一
直重新听课,后来才渐渐发觉到额度不足的问题,剩PDE后半没看完)。没有另外报名题库
班。
补完习过后才觉得其实真的可以不用补习。过去有看过不用补习只买这些名师讲义来
写的录取心得文,但自己还是乖乖缴钱去上课,后来发觉其实上这些课对我自己来说其实
帮助真的有限,不过我是属于时间分配较不佳的人(会常常做我觉得有趣的作业然后忘记
其他科的存在),所以补习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提醒我要复习研究所考试。假设考
生是个时间管理得宜且理解能力不太差的人,或许真的可以考虑不必补习,只要买整理详
尽的参考书并且借到老师授课才公布的笔记、内容勘误,或是一开始就借到二手书,可能
可以省下更多时间。
以下是自己对于师资与教材的评论,纯属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不适用于每个人。
喻超凡工数:
抱歉必说重话,喻老真的废话有够多,上完前面几堂实在很想退费,我其实根本就不
在意他是不是博士、别的老师烂不烂,他的一些语助词和笑话也是很没意义,讲那些东西
跟本就只是浪费考生时间,上课也有一大部分是把讲义内容重新抄写一遍。我只要一听到
他要开始屁话就快转,但景美大硕的电脑只要一快转就要重新连线一次(约15秒),所以整
个上课过程是非常恼人的,刚开始必须不断压抑自己的怒火才能专心听。可是讲义真的整
理得不错,很多细节都有列出来,题目类型也很多样且几乎找不到错误,我上课常不听课
写自己的东西但还是戴着耳机以免他讲了什么重要的东西(额外补充、告诉大家哪几题常
考或几乎不考等),若有看不懂的内容再倒带认真听讲解内容,我自己还有整理一份各章
节重点整理,在之后的复习帮助不小。虽然我自己准备工数的时间>(准备静动力的时间
)x2,但也只是理解各章节的观念并且会写大部分基本题而已,台大机械工数时常出现一
些很难在考试中想出解法的题目,若要拿高分不仅基本观念要熟透,可能也需要拿一些较
为特别的题目来练习,而这部份的准备方式可能要参考其他人的心得了。
张皓动静力:
相较起来张皓的上课节奏我就比较能接受,也不会有太多的废话。动静力题目很重视
分析能力,如果第一步分析正确就不太会写错。如果是较为简单的章节,我自己习惯提前
作完题目再听老师的分析方式,如果跟自己相仿就快转跳过,较为困难的章节就专心听,
学习老师的解题方式。动力部分老师也会整理一些解题步骤,我就没有再按照课本内容写
一份详细的整理,但写过考台大动力(D)考古后发现不时会考名词解释,所以有针对各章
节有考过或可能会考的名词写一份答案整理(参考市售考古详解和课本内容)。静力部分老
师教的就明显不足应付台大的静力考试,而且我自己完全找不到市售详解,写完考古题只
能催眠自己写的是对的。台大静力除了静力学还会包含不少机动学和机械设计题目,若有
考出静力基本题一定要把握分数,静力学的皮带轮张力公式(包含V-belt)、绳索张力公式
(考虑/不考虑绳重)的推导过程也要练熟,齿轮、螺杆的分析也都曾经考过,建议都需要
练习几遍。
4.考古题
请一定要写过考古题,否则无法认清自己的程度。
我自己是接近寒假才开始认真写考古题,三科近十届考古里面,有写过最近的五到七
届(1~2遍),剩下的部分如果有解答也会看过几遍。因为放假前试着写挫折感都很大所以
一直不愿面对真相才这么晚开始写,不过寒假才开始真的有点太晚了,原先预期三科都写
完十届但后来发现时间不够用,建议读过一遍后就开始写,就算很挫折也是要写,提早认
清自己还有哪里需要加强。我改完都会尽量仔细地检讨自己写错的地方,错太多就会直接
抄写答案,检讨时间往往都比写考卷的时间长,我有将写考古的答案纸整理成册,方便之
后复习,考试当天也只有看考古题错误整理本。英文毕竟要加权*0.3,所以完全没有针对
考试做准备,只有买考古详解(三届题目)来对答案而已。我都会自己改出成绩并加总和当
届录取分数做比较,但自己改当然难免不公平,更何况静力根本没解答可以对,所以并不
非常具有参考价值,但写完比当届录取分数还高也是可以增加自己信心XD。
5.寒假
如前面所叙述,我在放假之前都还是以学校正课为主,所以真正扎实的复习和练题目
是在寒假。这段期间固定早上九点到图书馆,晚上十点回宿舍,十二点前就寝,出门不带
手机电脑以杜绝一切干扰,三餐都在学生餐厅快速解决。
第一周把各个章节重点内容重新抄写过一遍。第二周开始写考古题(严格计时,仔细检讨
错误)。第三周把不熟悉的章节重读一遍&重做基础题+继续做考古题。后来家人生病有回
家快两周,这段期间只有背公式和写少少几届考古题。第五周考前一样抄写重要公式+写
考古题。
五、备取上与找教授
1.备取
因为考完之后就觉得自己没希望了,已经开始查询兵役相关事项,所以没去关心录取
之后的事,榜单公布是别人通知才知道自己是备一,查了历年公告的备取名单发现备一也
不一定能备上才开始觉得忐忑不安,但五月弄懂录取制度之后发现若只要有人(不论是经
由推甄或考试入学录取)硕士班未注册或提前网络申请放弃,都会由考试入学备取者递补
,且台大教务处并不会公布这些递补的名单(但录取系统会持续更新,注册过后系统会关
闭所以之后的考生只看的到部份完整的备取公告),而国外研究所放榜日期最晚可能到四

月,所以通常还会有一些人放弃录取资格。刚好我女友是推甄设计组正三且确定会出国念
书,五月中她申请放弃后隔两三天,台大教务处的录取系统就显示我已经递补上(但录取
通知信被寄丢,后来教务处有来来电确认)。后来有问大一届的学长,设计组通常会备取
三人左右,但截至发文时间,目前系统显示设计组只有我备上,可能有人是懒得申请放弃
,等到未注册自动取消资格。
2.找教授
因为放榜之后觉得自己还是没什么机会备上,所以并没有认真的找指导教授,拖到四
月才开始找,已经有不少教授收满。建议设计组备五以内在放榜后就去查询教授研究内容
或亲自到实验室询问并开始联络教授,系上不少教授忙到不喜欢回信,所以若是教授一直
没回信,最好在上班时间直接到教授办公室询问。我有做一份自己的简历带去找教授,内
容包括成绩单、过去做的研究与获得的能力、未来规划,也有像版上其他心得文说到的要
准备一下为何在校成绩不佳的原因,找教授时我就有被问到。
结语
如同开头所述,我的准备过程其实并没有太励志,规划不够完善也不够认真念书,但还是
希望这篇文能够帮到有需要准备机械所考试的人,不要再像我犯下同样的错。如果有什么
疑问的话欢迎站内信,在我能力范围内都一定会为大家解答。未来小弟会先保留学籍去当
兵,希望能在研究所之后出国读博,大家有缘的话军旅版&留学版再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