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强者我同学代PO)
大家好,蛮开心小弟也有机会将自己的准备心得po到版上
[考试结果]
台大资管 正11 计概:73/MIS:62/英文:76/口试:79.57
政大资管 ?
清大服科 正取 计概:71/MIS:60/口试:91.33
交大资管 正1 计概:69/MIS:84/英文:88/书审:83.1
成大资管 正2 计概:85/资结:42/英文:64
中央资管 正5 计概:44/MIS:80
中山资管 正取 计概:61/MIS:63/英文:56
坦白讲,分享这篇心得与其说是单纯的回馈,倒不如说是想纪录自己曾经努力的这一年
以下你会得知我的
1. 背景
2. 应考策略
3. 科目准备
4. 实际状况、困难
[背景]
政大资管延毕生,系排约75%,多益720
大四上快结束时才决定报名考研究所,努力准备了几个月,然后落榜。
大五在校只修了排球及英文两门课,没有打工。
由于去年曾进入二阶面试及尝试推甄,因此备审资料都有了基本的雏形。
[应考策略]
一、组别选择
选择MIS组,原因如下:
(1) 名额较多
(2) 资工系不好跨考,且评估自己的资结有优势
(3) 去年MIS考很烂,想一雪耻辱
二、时间分配
了解自己时间比起应届生多上不少
而在研究历届考题后发现OS部分CP值颇低,便决定粗略地读过即可,并决定将时间大量投
注在资结上
MIS的部分,我认为一定要有自己的架构,而且要能熟、要记的起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
心得文都强调笔记的重要
网络跟数据库,我的准备策略便是先将课程听完一遍后再决定深入范围
系统分析是我为了台大特地准备的,然后一题都没考zzzz
剩下科目像是基本的计算机基础上完课后就丢到一旁不管他,留给之后烦恼
三、读书会
读书会我认为是一个蛮重要的环节,不管是士气或是有人与你讨论都是很好的
我认为在读书会中要注意几点:(1) 鼓励、分享、勇于挑战与承认错误的文化(2) 独立、
积极、目标一致的组员 (3) 资源、知识的储存与共享
大家可能觉得我写得很狗屁不通,但这是为了在有限篇幅内使你了解个大概。
我会在后续详述我的读书会中的实际状况并且说明为什么我认为这三点是很重要的。
四、心态
其实心态我觉得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当你迷茫、痛苦的时候,继续支撑你前进的动力。
以下是我在上次跟这次的两次考试中,所期许的心态
1. 不要逃避
当信心不足的时候,难免会很害怕要跟广大的考生竞争,尤其很多老师都会给予很多战略
性的建议:去考个差异化的研究所、考个没人听过的研究所...等。
但我觉得,如果连准备个考试都要这样东躲西藏的逃避,实在有点窝囊
去年落榜的当下,我很不想面对自己失败的事实,想为自己找理由:哎呀我才准备两个月
而已~
但如果连都面对事实的勇气都没有时,还有资格跟别人在擂台一争高下吗?
我承认自己确实失败了,去年的我即使有着主场优势还是只有备取,我没有在时间内规划
好是我的愚蠢
去年的同学的努力使得他们得到应得的分数跟榜单。
所以我不愿逃避,我决定今年堂堂正正地跟所有想要考资管所的同学一较高下
我不会放弃任何可以正面打败对手的机会,我不要因为恐惧就决定放弃哪些科目
我要全部都拿下来,用最扎实的正拳跟别人正面对决。
有一段话我看了还蛮有感触的,虽然跟考试没有什么直接关联啦:(撷自Quora)
“…As it does not seem to be the case, stop comparing yourself to others.
The simplest explanation is not that they have a stronger resume, have a
degree, or are more privileged. The simplest explanation is just that they
are better engineers, which shows.
So, to answer your "what can I do" question: Stop thinking of others and
comparing yourself to them, acknowledge you can live on much less than $150K
a year, take a job that utilizes your skills to their fullest and teaches you
new things every day, and begin working towards becoming a better engineer.
Yes, that simple.”
2. 了解自己的优势及劣势:
ex:我有程式实作经验,过去的经验告诉我:我的数理颇有竞争力,这是我的优势
而我文笔很差,常常牛头不对马嘴,去年MIS更是洗爆我的脸,这是我的劣势
而我做算数题目时专注力会大幅提升,因此不断的做题目可以说是我加强实力的最好方式
……
当你知道手上拿的牌好坏之后,才能决定下一步要怎么打
而不是盲目的相信前人给的“最佳” 建议。
3. 不断的评估情势
很快的判断,很快的做决定。很快的修正
我认为准备考试的人都应该要有这样子的能力
比方说:我曾经犹豫是否要念系统分析,补习班老师的建议是:顾好你的基本面就好,反
正别人也不会
的确,有着数十年教学经验的老师的建议不容忽视
但当时的我在分析台大历届考题后发觉系统分析的题目占了50%
而其中又有25%是考非常直观的题目(就是课本里颇为醒目,答案都一字不漏的写在上面啦
)
而当时我所听到台大考生MIS的分数差不多都在10几分上下
也就是我只要写出一题系统分析题目,分数就会是普遍考生的两倍以上。
所以我最后决定投资时间下去。
[科目准备]
以下是我大略的时间配置
(主要)资结:35% + MIS:30% + 网络:10% + 数据库:5%
(必要时放掉)OS:5% + 程式设计:5% + 系统分析:5% + 剩下的:5%
下文会提到蛮多自己所用的资源,其实最实用的部分几乎都是自己在网络上所找到的
这边提供较无争议的(1)PPT跟题库:https://goo.gl/6g5gMH
还有我所(2)自行架设的google site,便于快速寻找考古题:https://goo.gl/s7nsnm
而一些书籍的pdf大家就自行寻找吧,下面提供书名:
(1)Laudon: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thirteenth edition
(2)系统分析与设计:System-analysis-and-design 5th
(3)DC:Discovering computers 2016
1. 资料结构
洪逸的闪电手我就不多提了,他的观念跟体力也是各种凶狠强劲霸。
暑期:上课,课程内容都要听懂
这段时期其实我蛮混的,只求洪逸上的每堂课都要听懂,可以做出基本的题目就好
也因此回家几乎没有进度,当时整天都在做推甄侥幸上榜的白日梦
题库:一直做题目,问问题....loop
老师会发好几本题库,很多内容都是MIS组看到会想逃避的类型
这段期间我就是不断的做题目,不懂的在回去读...
因为老师是资工资管一起教,有些章节资管不太会考,但是我认为还是可以试着去理解而
不是直接放弃
就像是前面章节有个master theorem,资管的确不会考,但学会了却是个可以快速验算的
好方法
我主要focus的章节如下:
精通(Algo、时间复杂度、比较、操作):Tree, search & sort, graph, queue & stack,
熟(时间复杂度、操作):red-black, b tree, AVL tree
普通(会算、重要概念知道):Hash, time complexity、其他高等树
我放掉了几个觉得投报率太低的章节:OBST、特殊方程式、部分高等树
当然有些MIS组的都认为这科只要读到一定程度就好,这个部分就见人见智
资料结构我粗略地将其切割为几大块:
(1) 算法
了解算法很重要,我认为直接背起来是最简单的选择
当然不是要你直接像背英文一样背它,而是背每个步骤,在按照你对算法的理解写出来
我建议可以在手边有纸笔的状况下,有机会就考自己觉得最不会、最复杂的算法,忘了
再查就好
ex:读MIS读到一半突然有点忘记dijkatra,很心虚,于是马上练习默写出Dijkstra
(2) 重要概念,如:时间复杂度、特性...等
这个看久就会了,如果发现看就了还是不会就先背起来,一样有机会就考一下自己,忘了
再回来看就好
(3) 画树、画图、算数
这个部分我是一直一直做题目做到熟为止,我认为这是最轻松的项目,因为你熟了后画图
跟喝水一样快
然后我觉得题目的品质很重要,洪逸题库班的题目我就觉得非常优质,答案错误率几乎是
0
坊间卖的大硕讲义就...可以筛选一下
资料结构是个有正确答案的科目,且比重也占蛮高的。因此我认为资料结构是一个要好好
把握的考科,进可攻、退可守。考得难了可以把别人当球打、考得简单了就直接辗过去
2. MIS
暑期、题库:高进
坦白说我不太习惯高进的教法,还有教材....,所以一开始就边滑手机边听课
好险后来读书会有位很猛的台科同学(台大正一哥),每次讨论时都能从他那边学到很多
而在多次的发呆中我终于实验出最适合自己的上课方式了(不是翘课)
这边要先说明为什么我刚开始难以习惯高进老师
高进老师会来回跳不同章节,夹杂着大量口语化案例、自身经历…
不是说这样子不好,但我实在是比较习惯循序渐进地学习...
总之,我发现最好的方式就是跟着高进一起跳tone
反正当时我上课随时都带着林东清跟高进讲义
老师讲到哪,我有印象我就翻到相关的章节去复习(有点random access的fu)
当然至少书中的东西要有印象(读书会、自己翻、老师讲)
这个时期对我来说还蛮重要的,因为我大量接触了很多观念,有点像是东知道一点,西知
道一点
但是整体都是零散的
后期(12月中后期):笔记、整理
由于前面那段时期没有整理笔记,因此这时期我主要是大量做自己的笔记,又参考到学长
姐的心得说要用笔电做,因此当时我就开始用笔电做自己的笔记(用google doc让手机也
可以看)
一开始我会想要做一个非常个人化的笔记,也就是融合了各家观念,再用自己的话打出来
试了大概一个礼拜,我发现这个想法太过天真:1. Laudon喜欢话讲一半,林东清喜欢唠
叨一些有的没的,像是什么防守型之类的,整理起来很秏时间 2.如果两本书的观点不一
样,很让人崩溃
因此我决定采用laudon做为标准,完全按照内容先整理出大概的骨干,章节也依laudon编
列
你可能会问,书那么厚会不会效率很慢?
的确,如果你要土法炼钢的一页一页翻是非常没有效率的而且整理的可能都是错误的资讯
因此我会建议各位使用Laudon的ppt来作为笔记的架构,这样做有几个好处:
1. 你读的是出版社整理的架构,不是你这个菜逼八随便拼凑的
2. 你可以快速掌握整个laudon的架构、知道laudon的逻辑
这边是我自己做的MIS笔记:https://goo.gl/r5PnEz
我参考自去年由清大服科考至台大资管的强者学长的格式来编排
不过也要提醒大家,如果只是将笔记印下来基本上对各位没有太大的意义
要自己整理、自己抄写才有意义
在用笔电做完笔记后,我发现尽管作笔记的当下印象会蛮深刻的,但是总有种懵懂、有距
离的感觉
因此我决定将纪录在google doc上面的笔记重新用笔抄录一遍到自己的笔记本,在抄录的
同时也让我重新厘清观念并整理一个完整架构
而除了作笔记之外,每个章节在开始前以及结尾都有着几个问题
这些问题我认为是用来验证并且加强自身观念的重要部分,一般人可能会以为大略读过书
中内容就好,但可能翻到下一章,前一章就忘的差不多了。所以后面的问题是用来:加强
印象、验证观念
后面章节的问题我一直到考试前都还不断地练习,因此请将其视为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至于练习的话因为MIS不像算数一样有固定答案,因此要练的是架构,对自己没信心的话
,读书会组员也会有很多很好的建议的
而我建议各位起码要有“填空”的能力,并要求自己至少也要有将标题、次标题列出来的
能力
如果可以的话也想一下解题的架构以及排版
这边我会建议各位下载网络上的laudon英文章节,为的是初期什么都不熟悉的时候,遇到
不懂的字词时可以快速搜寻而不是一页一页慢慢找
3. 网络
9月才开始补课:
我是上林伟的数位,林伟在讲网络这边其实还颇蛮不错的
然而林伟会过度较往公职、深入的地方去讲解,不是说不好,有很多观念都是很清晰的
但是必要的时候还是要衡量自己的时间、能力以及考试范围来决定要看多深
比方说:在实体层的部分我几乎完全跳过,因为我判断投入也跟回报也不成正比
题库:刘逸tkb
当时我整个心力都投注在资结跟MIS,网络几乎就是先看过去,然后把题库做完
网络的部分其实过去中央考过蛮难的题目,但是最近似乎都比较少考那么难的...
我因为兴趣的关系所以会想钻研网络到蛮深的观念,如果大家时间有限的话
我会建议至少有两个要点要把握:
1. Protocol、干麻、哪层、英文全名、port、比较
2. 基本OSI跟TCP/IP模型里面的标题都要了解一下
4.数据库
11月中才开始补课:
上完网络后,由于时间有点紧迫,因此我决定只看完ERD、正规化,后面全部跳过
当然重要观念我还是加减看一下,如:ACID、SQL、ANSI/SPARC、...
题库:刘逸tkb
其实刘逸的数据库我觉得教得还蛮不错的,言简意赅。
我当时的策略就是将刘逸教的全部背起来,然后不断练习画ERD model,要求至少能快速
画出基本的题型
而后面做到交大考古题时发现前几年的SQL考得极难,因此也同时加强自己的SQL能力
我当初设的标准是,最基本的SELECT查询要会,进阶的也要会,其中印象最让我深刻的有
:NOT EXISTS…NOT EXISTS跟子查询(select in select)
这边推荐大家一个SQL练习网站:http://goo.gl/6t2Vj
我的SELECT IN SELECT就是在这边练习的,虽然最后没考...
5.OS
暑期:听过去
将笔记做完,当时上洪逸的OS只觉得一片混乱,只求听懂当下的课,课后也没有进一步的
复习
题库:
第一堂课会有老人痴呆的情况发生。所以我在上题库的时候决定复制我在高进的上课技巧
,就是带着我的OS笔记,洪逸讲到什么观念,我就翻到那边,发现有哪边有连结或是搞不
懂的就快速翻过去加强印象,老师上课的复习也会二次加强印象
我大概上了两堂题库班的课就将之前的观念大致整合起来,也能完全跟上老师的进度了
这科我认为投报率很低,台大、政大几乎不考,清交也很少考,中央考出来大家都不会
所以我决定在考试前只使用题库班的时间来读OS,其他时间完全分散至资结跟MIS
6.程式设计
之前忙着补数据库跟网络,翘掉了刘逸的程设课程Orz
题库:刘逸
因为跷课的关系,我借了一本笔记重新自己看过一遍,因为没有上过课,所以会有很多东
西开始是有点看不懂
因此我的做法是,先花大概4,5个小时,从头翻阅笔记两三次,将不懂或是想整合起来的
观念纪录下来
上课的时候再仔细询问老师,以求最大时间内达到最大的综效(?)
过去学长姐的心得文有提到这科是用来得分的关键科目是很对的说法
许多人看到满满的程式就会想放弃,但是如果你好好地坐下来,慢慢地读、慢慢地练习,
是一定会有所收获的,而这科越是不懂,读它的CP值也越高
我在题库班的时候,旁边坐着一个男同学看到刘逸老师在解清大服科题目时,轻蔑地跟后
面同学说:“我连听都不想听,根本不会考”。
用这种敷衍态度来学习的话,是不会进步的,尤其程设并不是一个适合战略性舍弃的科目
这科有程式基础的会很吃香,没有的也请不要灰心。
我想说的是,不要因为看起来很难就放弃,努力拿下这科的分数吧
7.系统分析
由于系统分析只有台大会考,因此找到“正确”的书籍很重要
我刚拿到系统分析的PDF时完全傻眼,500多页的英文是要我怎么读
但是台大那个50%实在太诱惑了,尤其大家读到一定程度后计概分数可能呈现一个凝滞的
状态
因此我决定要用最短的时间来把握最有可能考的地方
我的计画是:两个礼拜内用读完系统分析,每天顶多两个小时,然后在考台大前一个礼拜
将最有可能考的地方全部背起来
你说,500页,你疯了吗?
我没疯,因为当时的我认为系统分析是台大MIS中最有可能拿分的地方
11月底,我看着500多页的英文发呆,问著自己要怎么办,两个礼拜要怎么读完时,发现
答案出乎意料的简单:当切成两个礼拜的份量后,一天的进度就只要读40页左右而已(其
实实际读的英文可能才20多页)
我规定自己一次至少要完一半的章节,兴致来了就读到高兴为止
而我也不是每个章节都仔细翻过,我当时略过了ERD、DFD不读,因此要读的范围变得更小
了
很快到了2月多,在考台大的前一个礼拜,我开始利用系统分析的ppt来作笔记,觉得不重
要的就丢掉,重要的(有表格/有标题/占据篇幅/粗体/感觉)就记录下来,并且强迫自己要
完全背出所有的表格跟标题,然后基本的观念也要熟悉
结果台大一题都没考。
以结果论,我这个投资是失败的。但是如果重来一次,我还是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因为这是我在参考过去资料,仔细考虑后所做出的决定。
而一旦让我侥幸得手,我就至少高出别人25分
这并不是赌博,这是个经过仔细评估、规划后的博弈。
其实不管要不要考台大。我会建议各位在看完一大串开发方法、头脑很混乱的时期去好好
翻阅前面3章,里面的用字遣词都蛮浅白,也有举例。这会帮助你了解:纠结的需求分析
、开发方法以及一个专案从无到有怎么来的
8.其他
其他其实就是五花八门的知识、某年考古题突然跳出来的题目。举凡奇怪、基础的计概知
识、进阶的算法(台大)、SQL进阶用法、EERD、机器语言、HTML/JS/CSS...我都认为算
是这个类别的
这些我认为其实就随缘吧,如果是容易了解的观念就了解一下,太难的就视自己情况取舍
,像是:HTML/JS/CSS如果有摸过就懂基本概念,没摸过建议也别花时间读了
机器语言的部分是我在做交大考古题时顺带了解的,后面也使用网络上的一些题库练习,
幸运的是今年交大有考出来
其实这些类别的知识真的不用太过强求,毕竟考出来的机率渺茫,要钻研又要多花一番工
夫
因此我认为最好的做法就是先评估所考学校的考古题来预测未来出题的机率,然后就相信
自己好好准备吧
这边分享一个自己做的小废废作品,当时为了应付洪逸所要求的二进制、十六进制转换
自己运用了大量的码农技巧写了一个便于练习的网页:http://goo.gl/ksi877
(其实玩久了还蛮好玩的XD)
[实际状况与困难]
1.读书会
坦白说一开始我不是很想组读书会,因为我很懒得跟别人互动,担心组员不积极的话还会
拖累我
但最大的原因其实是大家日后都是竞争敌手,何必假惺惺地装做大家都会一起幸福地考上
台大呢?
这个想法从现在错的离谱,我越是跟读书会的一起讨论,越是能感觉自己的进步
读书会的伙伴的确都是对手,只要有报考同一间的话。但我认为读书会的意义在于带领大
家一起成长到一定的程度再来一决高下,如果一开始没有这种互利共生的心态的话连入场
的机会都没有
在8月多的时候,高进老师帮我们组了一个读书会,当时由于大家都不熟,所以真的很尴
尬,我记得我们第一次讨论林东清的时候,就大家唸一唸,然后下意识地附和组员的任何
意见,第一次就在尴尬与发呆中结束了。
第二次讨论依然尴尬,大家按照上次的计画决定改由问问题,但仍然处于一种很令人混乱
的状况,加上一群男的,大家也几乎不知道该该聊什么,实在很令人坐立难安的气氛
有几个组员在初期的几次开会后便不再来了,我完全懂。但所幸我并没有像他们一样放弃
(1) 鼓励、分享、勇于挑战与承认错误的文化
后来随着大家越加熟悉,我们开始规定大家要负责回答的题目,然后有问题的话就一起讨
论,气氛开始变得自在,而所讨论的内容也越来越有深度,这些都是一开始的我没有预料
到的
在发现读书会有变强的趋势时,我决定至少我个人要勇于讨论,有问题就直接挑战其他人
讲的观念,一种论证的感觉,然后当自己的错误被指出来时也要尽量心平气和(一定会不
爽的),我认为最重要的态度就是诚恳,这样可以帮助读书会在冲突中不断的加深彼此的
深度,这些都是我所看到的读书会的优势
而我们除了出来讨论之外,也会在群组中发问与回答,频繁的交流都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2) 独立、积极、目标一致的组员
要找的组员绝对不能太废,这很重要
不废大概就是指:他们能否自主进步、了解读书会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分享而不是当个搭
便车的
你的组员在未来几个月将可能会比你跟部分的大学同学还要熟上很多,它们的存在除了知
识上的交流之外,更会影响你的心态
举例来说:我所参与的读书会组员都给了我蛮大的压力,他们的进步都会让我有种随时会
被抛下的担心,而很多组员都还蛮积极的贡献自己的资源,这也使得读书会得以形成一个
让大家同时有着压力跟支持的环境
(3) 资源、知识的储存与共享
在Laudon里面所提到的知识管理就有提到组织文化面的重要,这些不是废话,因为你在读
书会时就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到这种无形的影响会决定读书会的好坏。
而后来资源的部分,无论是在讨论时所找的资料或是老师所给予的资料,都越加的庞大,
因此要如何整理这些知识也是个问题,当时我们便开了一个共享的google硬盘,里面按照
科目来编排我们所找到的资料,这些我认为对于后续资料的存取效率以及共享都是非常关
键的
后期我们读书会遇到了这些问题:
读书会的交流在随着考试的来临而频率渐渐降低,这是正常的,大家都会想把握时间来冲
刺进度
但我觉得蛮可惜的是,群组里面的互动也渐渐失去热度了,问个问题没有人有反应,想再
深入地讨论只会被忽略,而群组也有着选择性回应的现象发生,这些问题都让我一度想退
出。
这就是我们所遇到的困难,当群组有人po出问题时,没有人回应,或是没有人想要后续延
伸、不想要给予任何回馈,发问的人便灰心、淡出而这个群组将会渐渐失去活力而失去价
值。
有些人可能会想着:我也不知道答案啊,是要回什么
但重点不是内容,而是态度,告诉他你也对这个问题有疑问、或是你有什么初步的想法都
是一个很棒的回馈
不要怕有冲突,读书会最大的价值就是交流,没有交流,读书会只会成为一个累赘
我觉得对于读书会要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不会有读书会一开始就是很棒的,如果只想着坐
享其成而不愿投入心力、资源去创造、改变自己想要的环境的话,不如也别浪费时间了,
跟那些中途退出的同学们看齐就好
2.作息与娱乐
我有一个很大的缺点,我睡眠时间很晚,早上很晚才起。
大概像是2点睡,12点多才醒来这么扯的作息
很废我知道,我到图书馆都快下午2点了,每天都在后悔浪费太多时间在睡觉
而我大概会从下午2点读到晚上11点,中间用晚餐隔开各4小时的间隔
我其实不是很建议这种作息,特别是时间不多的人...
但是在过程当中我会逐渐了解自己的作息、什么时候该读、什么时候该放松一下
举例来说:我下午在补tkb的时候蛮容易分心的,而晚上会让我比较专注(而且景美TKB晚
上的助教姊姊们都很漂酿又温柔><)。而补完tkb通常也要关门了,给我一种今天该下班的
感觉(当然还是会去MOS再温习一下,但会放松很多)
这些都是在过程中慢慢去调配时间比例所得知的,我也曾经一天补8小时以上的TKB,补到
都像是在赶影片进度一样而不是吸收知识
而娱乐的部分我在暑假左右真的还蛮沈迷LOL的(前面的决心都在打LOL时短暂地不见了
...)
当时补完习回去都会打到半夜3点多,然后隔天高进的课就昏昏沈沈的晚到一小时左右
LOL世界赛的部分也有持续关注,大概9,10月吧,当时上课还会偶尔听到隔壁同学忘记关
的比赛播报声
总之很废就是了,我当时整个不知道自己在干麻,读完、补完一天的书后就像失去灵魂的
工程师一样,摊在电脑椅上不想用脑去思考
而在9月后我便将桌机拆了,不再打LOL(转成用笔电看直播...)
虽然我的例子实在像是一个没有自制力的废物大学生,一点说服力都没有
但是我还是想建议如果各位也跟我一样没什么自制力的话,就好好的了解自己吧
不是靠别人人云亦云的说法什么考生就该早上七点起床,而是实际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弹
性调整
3.与老师的互动
我其实都跟大部份的台北班同学差不多补同样的老师,因此从某种角度来看,大家都是站
在同个起跑线的
补习班大部份的同学都很有可能会成为你未来的强力竞争对手
因此与其问说要补哪个老师好,不如问,要怎么上课、怎么问问题才是最好的方式?
在上老师课的时候,多少都会对老师的专精有所熟悉,有时候你觉得某部分老师讲得特别
好其实并不是你突然变聪明了,那或许是因为老师对该篇幅有着很专精、深入的了解
所以不要把老师神化,老师不是什么都会,他一样有着擅长跟不擅长的部分
当在问老师问题的时候,有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要问什么、他会什么、要怎么问才能得
到最大的收获
比方说:刘逸有着实务经验又是资管硕博,那么你MIS并不一定要问高进,有时候比较偏
技术或实务的MIS概念(ex:SLA)问刘逸反而可以得到更多的收获
这部分我也没做得很好,我在请教问题的时候常常都只是慌张地一股脑丢给老师,祈祷老
师能全能全知地解惑。。
但我认为各位如果有补习的话,在问问题上面可以试着由老师的角度出发,再思考要如何
问出一个老师可以回答的问题。不然只会得到一个似是而非、没有什么帮助的答案。
4.口试
我认为口试其实就是诚实面对自己,在那边嘴的话一点意义都没有
而我的口试成绩其实也不到非常好,因此大家就将就点看过去吧
[清大]
清大有几个地方要好好把握:
1. 清大服科与其他系所的不同:为什么有人文体验营、溯溪?为什么要实习?为什么有
工作坊?
,你都可以从这个系所所做的任何事情来发现他们的理念。
2. 深入了解你所提到的任何专业领域及应用
3. 英文(不要像我一句话里有两个动词)
清大有一点是蛮特别的,他们比较不会叼你成绩,反而注重你为什么来,为什么适合他们
要做的就是好好检视自己过去的经历及未来的企图与服科所的契合度从而开始准备
[台大]
台大被打烂,总之我会建议各位过一阶后找个统计很强的朋友一对一教学
把基础统计学一学,然后一样不断地质疑自己为什么要读台大,为什么要读研究所
[政大]
政大因为我待在那边5年了,面试老师有几位甚至是指导老师跟一起打球的老师,可能已
经有着根深蒂固的偏见,因此可能没啥参考价值,也不知道该从何建议起。就请更有经验
的强者来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