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05年工工所考取心得

楼主: coyot92618 (horsemanship)   2016-03-22 00:22:48
看到许多大大们分享考取心得,当初自己在准备考试时也从版上获益良多,想说分享这一
路以来的考研心得,提供准备考研的学弟妹们一个参考。
一、 报考动机与背景
  简单介绍自己的背景,毕业于清大工程与系统科学系,在系上选修热流领域,与工业
工程无相关,学的是热力学,流力与热传等等。
  想考研的动机是因为服役期间结交许多不同领域的高手们,和这些高手谈天论地的过
程中,深觉自己大学学经历不足,于是萌生考研的念头,而后转换跑道考取工业工程所。
二、 报考系所
台大工工所-正取
清大工工所-正取
交大工工所-正取
中央工管所-初试合格未复试
三、 参考书籍
统计学: 楚瀚上课教材、细说统计-楚瀚、
     统计学(上)(下)-陈正仓 林惠玲。
作业研究:李昊教材、operation research-Hiller、作业研究-韩旭。
生产管理:李钧老师上课书籍。
 
四、 准备过程
  去年七月时退伍,在退伍前一个月开始积极寻找补习班询问工工所课程,后来选择新
竹大硕作为辅助自己的工具,一方面是有时间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自己并非本科系,若
要从头开始学恐怕会有观念不清楚的情况发生,所以当时求助于大硕。在考虑要考工工前
有先做些功课,了解工工大致上分为三组,OR、生管与人因组,因为自己的记忆力实在是
有点差,所以在报考时是选OR组作为奋斗目标。
  OR组的部分一般是考统计学和作业研究,但是交大与中央有考生管,所以当初报考补
习班时这三科一起报,在七月时开始赶正课。以下整理我在这半年的读书历程:
(一) 7~9 月 正课赶课期
  这个时候是我这辈子最精实的时期,因为自己非工工本科系,所以在前两个多月有非
常沉重的进度压力。
  统计的部分有试听张翔和楚瀚的课,试听之后觉得楚瀚老师的课比较适合完全没统计
背景的我,再加上只有新竹地区有开暑期正课班,所以就跟着楚瀚老师一周上两天课,从
早上九点上课上到下午五六点,老师会不定期加课,所以光是统计的loading就非常的重
,上完课之后回家整理笔记,隔天一定把上课的例题和作业复习一遍,一周花在统计学上
的时间至少20小时以上。
  其余平日没有上统计学时,都安排作业研究和生管的进度,通常早上上完OR课时脑筋
会转不过来,在下午时我都安排生管进度,每天这样周而复始的赶进度。当时补OR时第一
次直接接触李昊的课,完全不懂老师讲simplex method是什么概念,后来有上网看交大开
放式课程王晋元老师的课后,才完整地深入了解李昊的每一个步骤在干嘛,我觉得李昊教
的东西偏向纯粹解题,很少讲解背后的意义是什么,所以跟不上老师的脚步,后来看了一
遍交大课程再回来看李昊的解题步骤才比较能了解单体法的精随,但是OR这科的变化题太
多了,老师解题的内容也有限,还是需要靠自己去做更多功课。
  生管的部分,我把老师上课的板书再从新整理过一次架构,并且整理成自己习惯的格
式,老师上课时虽然都讲解课本的内容,但我还是自己做一次笔记,因为不是准备生管组
的关系,在这个时期我就是单纯靠做笔记增加记忆力,也因此我在最后冲刺期只看我做的
笔记就很足够,生管架构很熟悉。
  在这个时期我把这三门科目的内容完完整整跑过一遍,尤其是统计学的部分实在是下
足苦工,老师每两到三周小考一次,为了准备老师的小考,有时候考前一天甚至整天在复
习明天的小考范围,只为了不要浪费每次测验自己的机会,也借此机会衡量在统计学这科
下的功夫是否足够,在这边要建议学弟妹绝对要把握每次小考,除了督促自己跟上进度,
在检视自己小考的成果时,也能稍微带给自己一点成就感。
(二) 9~10 月 空置期
  因为暑期正课班结束,可以在这时候稍微喘口气,而我在这个时候的规划就是把统计
学的基本观念从头到尾再看一遍,因为楚瀚在暑期班期末时就恐吓大家,每周会有70题题
目作为回家作业,为了应付这庞大的题目数量,如果没有基本观念支撑应该很难应付。
  OR的部分则是把李昊的上课例题作熟,也把每章课后习题作完,生管的部分就没有再
多着墨,因为有报题库班的关系,想要把重点摆放在统计和OR两科,所以决定之后在题
库班时再跟班一次即可。
(三) 10~1 月 题库班时期
  题库班时期是另外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储备兵马粮秣,所以非常的辛勤在种田
,第二个阶段是在运筹粮草,把先前囤积的战备粮食运往题库般的这个阶段,准备磨刀霍
霍,试试前几个月的准备功夫是否足够。
  楚瀚老师的题库班真的很硬,很适合爱打王的朋友们挑战,光是一周70题的题目就消
耗我两天左右的时间在写作业,而作业并不是写完后就结束,在下周发解答时才是最夭寿
的时候。我的作法是每周踏踏实实地写完70题,这些题目难易皆有,难免会遇到令自己很
挫折的题目,往往拿到解答才是挫折感最重的时候,我一度感觉之前下的苦功都是徒劳的
,但这时我还是硬著头皮把错误的题目全部重头再算一轮,只因为老师在上课时告诉大家
:“我跟你们拍胸铺保证,只要做我每周70题的题库,不要说全部做完啦,只要做七成我
保证你想到哪就能到哪”,所以老师一周70题的题目,我有时候一周甚至写到100题,包
含新题目与上周作业错误的题目,也正因此打下更稳固的基础。现在回想起来好家在当初
没有怀疑老师说的话,否则也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李昊的题库班就是纯解题,把历年的考古题在上课时再讲解一次。有些人认为李昊的
题库可以skip掉,我当初也有这种念头,但是考量到没有人能够和我讨论OR上碰到的问题
,最后还是完整地把老师在台北的题库班跟完,也因此结识了在台北班的读书会成员。至
于是不是要报李昊的题库,我觉得因人而异,毕竟每个人所在的环境不同,我当初考量的
点是有老师可以帮忙解惑就报名,虽然有时候不大懂他在说什么,他也含糊的带过,但是
从事后诸葛的角度来看,老师的观点还是有几分正确,就看自己衡量是否需要。
  生管题库班其实和正课班感觉差不多,老师在前几堂快速把正课班的内容讲述一遍,
之后就都在做题目,这时候我把以前上课写的笔记从新整理成自己的文字背诵,在每周往
台北的过程复习生管的架构,这个部份因为我不是着重在生管组就不赘述,我的策略是把
生管中记忆性的时习之,有空就把自己的笔记拿出来复习一下,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在上头

(四) 考前冲刺期 1~2月
  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把考古题完完整整的做过一遍,甚至两遍三遍,能够多做几遍端
看自己的规划。我个人是把几间重点学校的近五年考古题做过两遍以上,做第一遍时绝对
会有很多观念上的疏漏,毕竟考古题不同于课本例题,每个学校的出题方向与灵活度相差
悬殊,在写考古题的过程绝对会发现更多以前没有遇过的问题,所以建议把考古题做到精
熟的程度。在这个时期我遇到了台北读书会的成员,因而有机会和他们讨论考古题的内容
,经过彼此激荡的过程发现自己解题的盲点。
  
  大致上准备的过程是这样,而整体来看的话,我在统计、OR、生管这三科时间分配的
比例大概是6:3:1,统计学花费最多的时间在扎马步的功夫,因此很幸运的考上自己心目
中的理想学校。
五、 心态调适
  前面洋洋洒洒的写了自己的准备历程,而心态是考研的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部分。我
因为刚好衔接退伍的关系,甫退伍时有强大的动力学习新知,原因是不想回到过去一年的
那种不知所措的生活状态,因此有非常坚毅的态度维持当时的生活作息。
  但是渐渐到了中期有种无名的怠惰感,这时候支撑自己继续前进的力量是楚瀚老师上
课时给学生们打气的励志故事,每次只要听到老师提到其他学长姐考研的案例,或是老师
自身考研的情景,便会再加深一次自己的意志。我可能比较幸运很吃楚瀚老师这套,所以
就一直跟着楚瀚的脚步直到最后。
  另外除了考研的环境之外,我每周固定抽空到台北去上西班牙文课,把自己置身在完
全不同的环境之中,暂时解放一下,正因此我每周上完西文课之后会有种充完电再战下一
回合的感觉,这是我自己调适心态的方式,不见得适合所有人,我想表达的是要找到一个
方法让自己有持续的动力完成考研的目标,而不是一直陷在同样的考试氛围之中,那样会
让自己的压力无处释放,要正视这样子的问题存在。
六、 总结
  最后做个总结,考研究所这条路中难免会有迷惑的时候,但是既然当初决定了就不要
给自己有机会后悔。另外关于版上的前辈文章中,有关考试分数的部分有些真的当参考就
好,当时我和读书会成员常常担忧版上的前辈各个分数奇高无比,所以给自己带来了许多
无谓的不安全感,真正重要的是扪心自问准备是否够充足,哪里还能够再多下点功夫才最
实际。仅此献给未来的考生们。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