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05台大法研民法组正取心得

楼主: robalika ( )   2016-03-20 01:13:46
一、考生概况
原PO没补习,不补习,很讨厌补习。没参加读书会。
后火车站大学应届毕业,前六学期最好班排17/59,最差70/70,大三下被二一,民诉刑诉债各大三下退选,目前正在补修。
大三以前主修社团活动系,大四暑假转进法律系图书馆分校。开始唸书前没有底子可言,每一本书都是从零唸起。正式准备期间约六个月半。
二、成绩分布
英文A 62
民法 50
民诉法45
刑法 51
商事法46
总分372,最低正取361
三、准备方法与书单
首先自己不是传统卷气逼人的强者,大三以前学习情况非常的差。一方面是精力放在社团活动,一方面是没有笃定要唸法律的决心。大三时一度不想继续读,曾经往设计废寝忘食去钻研过,过著玩AI比唸法律快乐的生活。后来因为一些因素还是决定回来好好唸,当时时间已经接近去年六月底。
因此自己完全是拼短期爆发(类似开橘戒装灵魂容器的战斗贼),建议不要尝试。压力很大,也非常的不稳定。
个人读书的习惯是第一遍用眼睛读,快速建立基本认识;第二次以后用手读,务必不断整理架构表与树枝图,将书的内容浓缩出来。第三遍以后就不再读这本书,转而将其他书中的概念补充进原有的体系里。因此最后整理出的笔记厚度颇厚,但是可以发现各家见解与重要的决议判例字号、独门暗器等都已经整合在同一个体系下,复习起来速度很快。大约倒数二十天内就只读这份精华,不翻教科书了。
另外以下提供的书单可能会有点多。原因在于个人不是一本书主义者,我习惯看多本书去反复琢磨基本概念。这样的好处是想法可能会比较灵活多元,但缺点就是基础相对就不稳。仅供参考,请选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唸书。
※民法部分
陈自强-契约之成立与生效
陈自强-契约之内容与消灭
陈自强-契约履行与义务违反
陈忠五-契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保护客体—“权利”与“利益”区别正当性的再反省
王泽鉴-民法总则
颜律师-民法总则体系建构(读享)
王泽鉴-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
黄茂荣-买卖法
谢在全-民法物权论(抵押权部分)
张志朋-债总I、II(高点)
徐律师-民法物权(高点)
吴从周、詹森林、陈忠五、陈聪富、陈自强、蔡明诚老师文章
准备重点放在债总部分。民总部分以参考书为主,搭配詹师与陈自强师关于意思表示错误的一系列文章为重心。
债各部分主要依附在债总建立的架构下去读,也就是从契约特征、主给付与从给付的内容、契约违反的处理下去建构每个有名契约。因为债各实在太杂,个人以租赁与承揽为重心,其次是买卖与保证,再次则是和解与借贷有翻过基本概念。
物权法部分以共有关系与抵押权为主。物权的部分主要跟民诉一起读,可以弥补大二学习物权法时遗漏与没有能力想到的程序法内容,效率会比较高。
民法的范围太广,加上自己并非112辖区内考生,对于老师的出题取向没有什么掌握。因此比较重视基本观念,务求遇到不会的题目也要能有条理的推导,于此推荐王泽鉴老师的绿皮书,可以当睡前读物翻阅,增进实力。
※身分法部分:
侯律师-身分法(高点)
林青松-身分法Key题(保成)
黄诗淳老师上课讲义
黄诗淳老师文章
其实有观察到B卷已经多年不考身分法,但本于不信邪的态度还是唸了下去。自己的猜测或许是B卷用来考民商法组,在台大财产法老师份量都挺重的情况下,身分法的老师似乎比较难抢到出题的空间?这是个人猜测,还有待知情者补充。
但事实上还是基于担心而读了,而考量配分,准备时间还是约等于商法的其中一小科而已。侯律师一书很详细但太过琐碎,林青松一书论述不足,没办法建立思想,因此最后还是以法条为准,尽可能补充对立的见解,并做个人的评判在笔记上,希望考场上能呈现一定的思考周全度而已。
建议若要读身分法,仍以基本观念为重即可。在考试阶段,过于深入的议题应该没有过度钻研的必要。
※民诉法部分:
乔律师-民事诉讼法I、II(高点)
邱联恭-口述讲义(一)(二)
黄国昌-民事程序法学的理论与实践
杨淑文-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争议问题
林洲富-实用非讼事件法
沈冠伶、许士宦、吴从周老师文章
算是自己最有兴趣的科目,因此规划上原本希望把民诉强执家事非讼读好读满,但最后时间真的不足,因此民诉以外,只读了非讼的一部分。目的是在对整个民事程序法有比较宏观的认识,且能在非讼与诉讼事件中的差异有比较好的掌握。但重点仍要以考科民诉法为重。
书目上因为自己没有上过邱派老师的课,因此以乔律师打底,并练习大量的考题。准备重心完全在第一章,目标是把基本法理要抓得滚瓜烂熟,后续在个别制度的理解上能有比较有脉络的思考流程与价值判断。学习上花最多时间的部分在举证责任,以及诉讼标的理论相关议题(248.253.255.400)两节。因为这两节横跨实体与程序法的性格最重,因此以这部分为重心,希望能够同时掌握两个部分的内容。
黄师与杨师的论文集虽然不在考试范围,但仍是作为睡前读物增强实力之用。一个意外的收获是在于邱派的一家之言,学习上的接受度我认为颇高,但也容易让人进入那个思考体系后产生大量的盲点。不同见解的冲撞,有时候有助于厘清自己的观念,并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议题。或许考试上不见得有用,但学习上建议多补充邱派以外学者的见解。
商事法部分:
曾宛如等三人合著-票据法
陈律师-票据法(高点)
汪信君、廖世昌-保险法理论与实务
陈云中-保险学要义(前几章)
刘连煜-现代公司法
廖大颖等-商业判断原则与企业经营责任
邱律师-公司法图说(高点)
邱律师-证券交易法图说(高点)
刘连煜-新证券交易法
曾宛如-证券交易法原论
刘连煜-内线交易构成要件
OECD公司治理准则
汪信君、邵庆平、曾宛如、蔡英欣、王文宇老师文章
基于兴趣,准备上以公司与证交为主力。事实上四科的配分相等,不应该偏废,这在考试上不是聪明的策略,还请斟酌参考。
为了求体系一贯,故以刘老师的两本大作为底,掌握基本观念后再补充曾老师的教科书与文章。高点的两本参考书我认为不错,虽然不适合做入门之用,但在有相当基础后,里面补充的大量实务见解与学者意见,在充实体系厚度上很有帮助。公司部分以负责人责任、股份发行、股东会召集、股东会表决、董事会权限、发行公司债、发行新股、增减资、关系企业章节为重;不得不提的是校内颜雅伦教授上课多次强调的闭锁性公司章节,也花了很大的心思去理解与分析,今年度在多家法研所成为考题,台大亦不例外。证交部分则以证券诈欺、财报不实、股份转让、公开说明书、
继续公开、公开收购、私募有价证券、内线短线交易,以及所有与公司法冲突或互补之规定为主。
票据法只读曾老师的教科书。参考书用来练习题目。
保险法只读汪老师的教科书。列出这本保险学的用意在于保险本身的技术性是我不懂的,唸法律本身很难去理解他究竟是怎么运作,因此去找了保险学的书籍来唸。陈云中老师的这本书我读了前几章,重点在理解保费计算、保险的目的、不同险种的特性以及保险利益等议题。考试前一天晚上读了大量的汪老师近期文章。原因在于后面两科完全没有时间唸,所以放弃了大部分。
※刑法部分:
林钰雄-新刑法总则
扑马-刑法分则
没有读文章
读不完的牺牲科目。刑总部分读了两次林老师的大作,务求建立起基本观念。或许不能就个别观念深入的论述,但目标是正确适用法条与阐释概念,这样在民法组的考试里应该尚且堪用。刑分的部分因为读不完,也选了比较薄的参考书来唸,准备的重心在保护法益的区别,以及构成要件的个别争点上。建议往后准备时绝对不要采这种只读一本参考书的做法,我个人称之为没有灵魂的书写,写出来的答案能解决问题,但不能表现任何自己的思想,我自己很不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但迫于时间压力还是做了。
考前一天为了求在考场上能开出正确的罪名,并且就学过的构成要件加以分析并抓争点,我有把法典拿起来从100-364条的罪名与保护法益抄过一次,考试当天真是超熟,什么冷门的罪都记得。但第二题考的选择确定观念就真的没有读到,也完全开不出罪名来讨论,于是有点白费功夫,可以供参考。这同样不是正常的学习方法,但为了这种短期决战,偶一为之勉强可以。
※英文部分:
妈祖保庇
同样没有时间准备。所以是裸考过的。
四、后记与建议
1.准备时间能早就早,务必安排读书计画并随时修正,清楚掌握自己“有多少时间准备”“有多少东西得读”“哪一科目值得投入多少时间”。
2.容易被忽略的科目,往往是取分关键。英文最微不足道,但每一题都是确确实实的两分。越接近考试越没时间准备,最好平常就培养累积的功夫,绝对不吃亏,甚至是胜出的关键。
3.除非志在榜首,否则上榜比的是谁平均上比较不烂,而不是谁某科爆炸性的强。千万不要偏废某一科目,否则会发生今年个人这样的惨况。
4.不要缴钱给补习班,那是一个敛财的地方。(但我出于无能还是买了几本参考书)
5.解题书可以去书局约略翻阅就好,这类书的品质多半良莠不一,不见得有买的价值。
6.真的不要去补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