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台大社工所104上榜心得

楼主: wooyaya (wooyaya)   2015-03-31 15:05:40
一、个人背景
台大社工系应届大四生,在校排名约在一半左右,可惜成绩未达申请标准因此没有推甄
资格。但会报考研究所其实并不再原先的生涯规画当中,原本觉得自己不太爱念书,对学
术研究也意兴阑珊,到大四开学前的21年人生中,都以为我毕业后会当完兵直接进入实务
界,却在暑期实习时受到机构督导与学校督导的建议,他们都觉得我适合攻读研究所,报
考动机才在此时受到一点启发。只是相较其他考生而言,我的动机应该是相对薄弱的,带
著一个“反正可以多一个选择”、“多念点书有益无害”的心态,约莫从考前四个月开始
立定志向,唸书准备考研究所。只是大学前三年有点玩日忾岁,社统社研社工概都学得不
太透彻,所以也几乎是自己从新开始奋斗。
二、考试结果
英文B 74 (均标50)
社会工作研究法 83
社会工作 45
社会政策 79
总分 207 最低录取分数137
录取 正1
三、准备过程
从确定要考后,就有开始翻翻书复习一下,以台大这三科考科中,建议从统计与社研法
这类CP值高的科目着手,比起另两科考科,社研法是有读有分的扎实科目,先从这科开始
看比较容易感觉自己的进步。社会工作则是一边看林万亿老师的书,一边去旁听他教的大
一社工概论。社会政策就完全配合大四上必修的课程读书、专心上课。也因此我的模式可
能较适合本科生自学,对于外科系跨考或是补习班的同学的方式就比较不同。
 时程上的原则是倒数前三四个月,把几本重要的书彻头彻尾看过一遍并摘要纪录,倒数
第二个月去阅读延伸一些比较广泛的领域。最后一个月是写考古题、找答案、看期刊论文
来follow近年热门议题。然后觉得写考古题真的满有用的,可以练习论述、表达,也顺便
练笔速、体力、精力等等,助于适应考试模式。
英文
准备英文只有练习考古题而已,大概写了前七年的试题,虽然有好几年只写了四五十分
但都恰巧在门槛之上,即便被难到哭邀的考题电的很不爽,还是觉得略为宽心。台大的英
文题目是单字比较难,平均而言十题单字约莫错个六七题,但文法和阅读是可以掌握的部
分,以我个人是学测英文15,英检中高初试有过的程度而言,若能把握阅读测验不要错太
多,其实高于中位数不会太难。另外可以复习一下高中学过的文法,感觉which,that这类
先行词、关系代名词是很容易出现的,若对英文没把握的同学真的可以回去翻翻看也许会
有一些帮助。倘若还是没信心的话,可能就要在更早一点开始准备背单字了,毕竟这还是
英文的基本功,看懂的字多、文意的理解也更透彻、也更有机会猜到正确答案。
社会工作研究法
原先是使用王云东老师的“社会研究方法”(2012)一书,读一读发现他当中很多内容都
是引用自简春安、邹平仪老师的“社会工作研究法”(2005)后,就去借了这本书来看。简
老师的书写得很详尽,尤其是在各种研究方法上特别钜细靡遗,边念一边做笔记会觉得很
充实;而云东老师的书就相对简明扼要,不会写很深但是可以把重点摘要出来,同时附上
名词解释和考题,其实很适合考前最后统整用。而我个人是先看一遍王老师的书,对研究
法有个概要式的理解后,再从简老师的书当中看到各项细节,最后再看一次王老师的书复
习并测验自己。而统计的部分则是在最一开始看的,虽然社会组同学可能会对统计比较畏
惧,但其实真正的计算不太会考,也不需要去硬背一些公式,真正的重点就是那几个统计
方法:t检定、变异数分析、卡方、回归分析这些的大原则和图表的判读。这方面其实非
常重要,尤其是多变项分析的regression表一定要会看,并能解释每个变项、每个数字的
涵义。
另外一个大重点应该就是研究流程、研究计画的设计,在这边提供一套考前一定要做的
事:挑一个你有兴趣的主题如老人、儿少,自行用下列流程试写一份质性、一份量化的研
究设计。
量化- 1.研究典范:是要用归纳还是演绎,前者是建构的途径、后者是理论测试途径
    2.研究假设:变项间影响的架构图
    3.变项定义与测量
    4.研究对象与抽样方法
    5.资料蒐集与研究伦理
    6.资料分析方法
质性- 1.研究架构
2.研究参与者:访谈人物的代表性、抽样方式、样本大小
3.研究工具:访谈大纲、结构、研究者的角色、立场、背景
4.实施程序:
    5.资料整理与分析:是否达成研究目的、变项的概念和操作型定义是否洽当
    6.伦理相关议题
 这当中所有的细项都可能出现在名词解释或申论题中,但这样的练习才真正是学习社会
研究法的真正目的。我们要能理解一份研究计画如何进行、如何操作、操作过程中该注意
些什么事项,同时能选择适当的研究对象与抽样方法、正确的统计方式,这些才是真正在
日后学术界能学以致用的事物。否则背诵的太多,也只是让记忆随时间被埋没掉而已。
社会工作
 说实话这科考起来满残忍的,从考古题可看到社工概论、人行社环、个案、团体、社区
、方案这一堆书的内容都在里面出现。这科我的准备方式仍然只是去看那时上课用的教科
书。其中林万亿老师的“当代社会工作”这本大概前后读了三次吧。先用这本的内容掌握
各领域的大原则和重点,觉得有不足之处再另外找其他资料。原则上就是坐在台大图书馆
里到处翻阅,看到有趣的就记在笔记本里。
而看久了之后就会发现有些理论真的很好用,像是Erikson的人格发展八阶段、Germain
的微视中观外部钜视等系统的生态观点、NASW的社会工作实务四大目标,常常可以用来解
释各种行为、认知的现象与意涵。在写题时若能引用理论、或名言,再加个括号写上学者
的姓名,对阅卷老师而言,相信一定是加分很多的。另外也在这边提供一些各科中我个人
觉得比较重要的概念,可让同学作为一个入门时先了解的概要,或当一个猜题方向。
个案:接案过程、个人、家庭、环境等次系统因素,还有很基本的生态图家系图。
团体:处遇型和任务型两大取向、处遇型的五大功能(支持、教育、成长、治疗、社会化)
社区:Rothman的三大工作方法(地方发展、社会计画、社会行动)
人行:练习从生理、心理、社会三大面向去看问题、需求及成因。
方案:练习写写看问题分析、需求评估、方案假设。
社会政策
 与社会工作相同,都是坐在图书馆里从一本书开始精读,若触类旁通就去柜子上找其他
相关的书来阅读,而我读的是林万亿老师的“社会福利”。这本书是稍微艰深了一点,而
且当中用了很大量国外的举例,也让人读起来的动力少了一些。同样我也在这边提供一个
较大的架构,供同学作为进入的参考。个人主观认为Gilbert&Terrell的模式很好用。
-分配基础:选择的光谱(资产调查、诊断差异、补偿、归因)
-供给本质:给付类型(物质、治疗、机会)、输送形式(现金、实物、代券)
 
-体系结构:行政集中或分散?给付水准(替代率)与范围(涵盖率)交织而成的给付结构为何
-财务模式:负担者与获利者间的再分配效果?所附载的社会价值、收支中的结构比例
这样一个架构提供了分析一项社会政策与立法非常有力的方式,借由观察这之中的差异
与变化,从而点出有关意识形态和理念因素的钜观思维,再连结一些社会政策的基本价值
如需求、公民权、社会正义、社会凝聚,可以让写出来的文字更有血有肉有生命。
再来就是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津贴这几层防护网的内容,根据社福政策纲领:“
国家应建构以社会保险为主、津贴为辅、救助为最后一道防线的社会安全体系。”以及其
目标:“所得重分配、减缓分配不均”等,都可以看到这些政策的重要性与立意,而各领
域的各项内容,也都是以其为根柢开枝散叶的,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必要去了解。
另外,时事趋势的走向其实很有助于猜题,如近年的少子化,所延伸出的婴幼儿照顾托
育体系、人口老化所必须面对老年经济安全问题。
四、心得
 其实这个考试准备过程对我而言受益良多,我想最后结果不论是榜首或是落榜,都会很
珍惜这三四个月的念书过程。最有趣的其实是在我个人心态上的转变,从一开始只是想说
有个目标生活比较不会那么无聊、念点书有益无害,到后来从书本中的知识与服务经验有
所连结,才更发现了学习的可贵与价值所在。
 在一度念书念到有点累时,恰巧听到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分享他的人生历练,提到他以前
很会考试、曾经在补习班教书,那时一个月的收入甚至和现在差不多,只是他在教书时却
蓦然发现“我学社会福利,就只是为了教别人怎么考试吗”,于是他毅然决然离开了补教
界。那时老师的分享给了我一个启发:那我学社会福利,也就只是为了考试吗。我想与其
他学门的不同,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是个对社会带有强烈使命感的专业,若我们所学的事
物,是被期许对国家社稷未来有所贡献的,那这个考试不管是研究所或是执照考,都只是
我们一个终极目标的小小过程,若能顺利考到执照、考到硕班固然很好,毕竟我们往更专
业的位置又往前进了一步,但真正需要的是将社工思想与对福利的价值思考融入到日常生
活中,并逐渐形成我们看待服务对象、看待生命的一种态度。
于是在想到了这点后,我开始用书本所学,去检视我在社福机构从事社会服务的过程与
心态,得到的最大冲击与发现,大概就是“责难服务对象”与“中产阶级思维”吧。我想
也许是万亿大师很会去看结构面的东西,在他的文笔与思维浸淫下,从钜视面的角度或是
问题的更深入分析,都会有些不一样的看法。虽然责难服务对象跟中产阶级思维,都是大
家嘴上说要革除、要避免的,但其实我们都很容易落入这个窠臼中,当自己说不假思索的
脱口而出“为什么你不XXXX,不是早就告诉过你不要这样了吗”,不正是一种对他人的责
怪吗;当我总是逼迫小朋友念书写作业、期望他们至少从中建立责任感或得到成就感时,
不正好就是标准的中产阶级思维,因为我就是靠着乖乖念书写作业得到现在我所自以为的
成功,所以我也希望他们可以从这样的模式中得到社会大众的肯定。以上两者在在都忽略
了所谓人的主体性、更漠视了他们与我截然不同的生长背景和生命经验,在他们思维模式
与我大相迳庭下,我的服务甚至可能是一个霸权的存在,我始终没有跟他们站在同一条线
上思考,没有做到大家最爱讲的同理心,然而这也正是最困难的一环,身为一个丰衣足食
的城市小孩,怎么有办法体会没爸没妈没钱是什么样的感觉。
虽然没办法从书中得到一些服务困境上的解决方式,但却可以对自身的行为提出批判与
反省,也是个意外收获。社工教育最喜欢说的“能够让学术与实务相辅相成”其实并不容
易,我花了四年去体悟这个理想状态,可惜始终没有融会贯通。我想,行万里路、读万卷
书的境界还很遥远,且必须借由念书→思考→服务→在思考这样一个用心投入且极其疲倦
的过程来接近。但我还是希望有意愿报考社工所的同学,念书绝不要只是记忆背诵,知识
、思考、服务与人生历练三者的相辅相成,才是带给一个人最大的成长,若能成功感受学
术与实务的相映和共鸣,那份价值应该是远远超乎这张硕士文凭的。
 最后送一句话勉励考生们“一趟旅程中最可贵的事物,在我们到达终点前就获得了。”
虽然听起来有点老生常谈,但若真的认真投入一件事,那段耗尽心力过程的过程,就是一
份努力的最佳回馈,电影“三个傻瓜”中,也用了一个类似的结尾:“追求卓越,成功自
然就会追着你跑”。祝各位焦头烂额的考生们,能从念书的过程中有所体悟,并分享予更
多人们。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