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交大/中央资工所 还愿文&一些心态

楼主: GuardmanMart (Mart)   2015-03-17 01:28:30
一、前言
前几天终于找好未来的指导教授了
结束痛苦的南北奔波
先来讲讲为什么有会有这篇文好了
1.
大概在今年快考试的前两个月,我开始每天都超级焦虑
就一直对着空气乱许愿,如果我考上我就XXX、OOO
这篇文算是其中的祭品之一
2.
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我经历过一个时期
上graduate版→/资工/心得→一直看一直看一直看,每天重复不断loop
就算我已经有很固定的读书计画了,还是偶尔就会翻一下早就看到过好几次的心得文
当时也搞不懂为什么自己会这样,但考完后稍微回味一下才终于摸透了那个时候的我
原来我只是想在那些文章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如果他背景跟我很像,那他考得上是不是代表我也可以考得上?
原来这才是当时打从心底想看到的东西,而不是反复去参考别人的准备过程
算是有点走火入魔吧
但不得不说,当你看到某个和你很像的人可以考得不错,是真的会信心大增
所以这篇文会着重在我这样背景的人的准备时心态是怎么样,以及遇到了哪些困难
如果你也是在很焦虑的时期刚好看到这篇文章,而我又有幸成为你的影子
希望以下的内容可以帮你增加一点信心,这样就很足够了
二、背景
某中段国立大学,非本科系,大五,重考生
第一年有补习,书单就是补习班的讲义和笔记,各科原文书or圣经本都没看
在校成绩烂到连正确的班排名都不敢看,不过在90%以后是绝对的
因为大学四年什么都想玩,系队、系学会、社团等等的都看得比课业重
印象中上一次认真读书已经是高中指考前的事了
虽然我应届时准备过一年,但因为当时同时还要修20多学分的课
加上我太久没有长时间定下来唸书的习惯了,常常一下就被别的东西吸走
到最后我只有线代和离散还算有在水准之上,其他四科根本就是裸考
所以我觉得我并没有大部份重考生的优势,也就是准备的时间多了别人一年
充其量来说我只算是一个数学底子比较好的应届跨考生而已
第二年就没有再去补习了,学校选个一门随便的课就开始当全职考生
三、今年战绩
因为某些个人因素,只想唸交大或中央
然后因为没有再考第三次的打算了,所以评估了一下自己的实力,最后报了四间
但也只有两间有成绩而已
明年这个时候如果有想找往年录取分数的可以大概参考一下
交大资联 甲组备1x、乙组备0x、网工正取
数学46 资演53.5 计系42.5 三科总分142
中央资工 备0x
数学68 资演41 系计50 三科总分159
(中央的资演我觉得是最简单的,但硬是比预期的分数低了2-30分,
不过因为交大也放榜了就没去复查了)
中山资工 缺考
中正资工 缺考
我考古题没写很多,就针对交大写了100~103而已,计系甚至只写合并后的那两年
剩下不够的部分就拿中央的计系考古题补
写这四年考古题的目的是想让自己有考试的感觉,顺便看看自己有哪些盲点
四、身为跨考生遇到的一些困难
这个地方分两部分讲,准备时的环境/准备时的过程
准备时的环境
指的是一起读书的战友
跨考生一个满大的劣势是有时候很难找到也是考资工的同学
我甚至惨到应届那年班上加我只有两个人是考资工的(但他一个月后就跳GAME了)
第二年准备时也是都自己读
当时没有体会到战友的重要性,但如果现在要我说
我会觉得不管用什么方式、在什么平台,一定要找到一些能一起读书的朋友
战友可以互相督促、互相教比较熟的科目、指出对方某些地方的盲点
人毕竟是需要群体生活的动物
一直一个人埋头唸,很容易胡思乱想,也没办法知道自己的程度到底到哪了
我第二年在准备时是在最后一个月左右,因为想要检讨考古题的关系
才和系上也是考资工的学弟妹们有比较频繁的在讨论考科的东西
那时才发现原来1+1真的会大于2
而对一些心比较不定的人来说,去找几个很认真的战友,对心理层面的帮助也很大
准备时的过程
指的是跨考生在数学、资演、计系上可能会遇到的瓶颈
数学
如果对一个完全从零开始的人来说,数学两科准备起来是相对困难的
因为数学需要用很长的时间把基础打好,换句话说就是不能速成
一些思考的逻辑、对数字的敏锐度等等,都需要长时间建立
我刚好大学读的科系会接触大量的数学,虽然在校成绩烂到不行
但也因为那四年都在碰相关的东西,所以线代离散准备起来还算轻松
如果真的要从零开始,那我觉得数学两科一定要一开始就先唸
而且不能中断,要一直摸数学摸到考试
讲抽象一点就是要唸到让自己身体里有数学的灵魂就对了
如果数学没有唸好,那连带着资结算法也会唸得很痛苦
因为那边基本上需要使用到大量的数学
资结算法
资演虽然考试不考CODING,但如果从头到尾都是用"唸"的
那准备起来会比别人困难许多不说,还会没办法唸得很透彻
跨考生在这部分吃亏的地方就是大学时期比较没有程式实作的机会(除非自动自发)
我觉得如果时间允许,还是需要先花时间去了解写程式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然很多东西你只可以看得懂他在干嘛,但没办法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
所以一些简单的递回算法、BST或是HEAP这种简单的树、简单的排序算法
可以的话就想办法把他实作出来吧,能从中得到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而且其实每科都一样,理解他在干嘛之后才能体会他的美,才有源源不绝的动力
我记得前面几篇有一个台大资工的
他虽然花在"唸"的时间上很少,但他实作能力超强,然后他资演也考超好
从那篇就可以看出实际动手去做到底对这两科有多重要
计组OS
硬件两科我觉得应该对跨考生来说会是一个很大的关卡
除非一开始就有极大的兴趣,不然在唸第一第二遍时会痛不欲生
会感觉要背的东西真的太多太杂
虽然这两科看起来是背科,但我自己的想法是七成理解三成背
计组的重点章节管线、内存,OS的重点章节同步、死结、效能
其实这些大部分的东西理解后就忘不掉了,要背的也只有一些专有名词
如果把所有东西都当成死的背起来,那在考前面一点的学校时真的会被整到死
当然交大计系一直都很喜欢考一些关于电脑方面的专业知识
像是哪个系统怎样怎样、哪个芯片怎样怎样等等的
这些东西范围又大又广,而且基本上补习班不会教这些
如果想拿到这些题目的分数,就只能去啃原文书或平常多补充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了
然后我想在这里推荐几个在重考这一年对我有非常大帮助的东西
1.交大李毅郎老师&清大黄婷婷老师的计组OCW
2.联合大学陈士杰老师的作业系统OCW(他自己有架一个WEB,里面也有资演的课)
这些都很容易可以GOOGLE到,所以我就不把连结贴上来了
因为第一年在补硬件两科时,我是第一次接触到这方面的东西
所以补完的心得就是没有心得,我完全不知道我上了什么
重考那年一开始试着自己翻讲义、笔记唸,但计组才唸到第一章寻址模式那边就崩溃了
太多应该要具备的基础知识我都没有,所以很难去理解那些东西
而OS遇到的状况也一样,不理解就无法摸透他的精神,那很容易读完马上就忘了
因为本科系的学生在大学时的课程有不少是和硬件有关联的,也会牵扯到很多实作部分
所以硬件两科对他们来说会比较生动好理解
我觉得跨考生在这两科上能做的就是一直重复的唸
然后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好,努力去理解他们
一直唸到你开始有"这些东西不就是这样而已吗!?"的感觉之后就差不多成功了
五、Grad-ProbAsk版
不管你是不是跨考、是不是重考生
这个版绝对可以对你的准备过程有很大的帮助
一些这年在上面很常看到的ID,qoojordan、JacobSyu、galapous等等的人
虽然现实中和他们并不认识,但我相信他们今年也考得很不错
而且上面不只有该年的考生,还有很多非考生的神级人物默默的在帮助大家
(像是资结OS强到被误认成洪逸本人的A4P8T6X9..XD)
这个版对考生来说的用途很多
找答案、看看别人的问题顺便知道自己哪些地方还不熟、回答别人的问题增加自己的信心
反正每天要睡前花个十分钟逛逛,把它当成一个大宝箱
在上面发现一个原本自己不熟的东西就算赚到了,而且比在书上看到还难忘
六、一些心态问题
如果你是跨考生,也已经下定决心要考了
那我觉得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要害怕,然后不要胡思乱想
这两年看过不少身边也在准备研所考试的人中途放弃
一半是因为没定力,其实就是一开始并没有下定决心罢了
另一半是一开始给自己订的目标太高,还没开始做就想了太多的事情
比如排了一个看起来自己就不可能做的到的进度表,把自己逼得太紧
比如把考研所这件事看得太可怕,一直给自己莫名其妙的压力
不要害怕也包括在遇到瓶颈时不要一直看轻自己
资工的考科太多,每次遇到一个难关时崩溃难免,但不要崩溃到放弃自己
人生是自己的,至少像个大人一样要对自己负责
看过几个才唸一两个月就崩溃放弃的人,还一直在脸书上发悲观文
一直问别人他为什么那么笨为什么都学不会,我只觉得不要成为那样的人就算成功了
准备考试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就半年
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每天都要看书,然后看到考试,就这样而已
每天到底要唸多久真的是其次了,自己当时的状态可以唸多久就唸多久
重点是不要逼自己太紧也不是要太放纵自己就好
只要做到这几个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我觉得可能就已经先赢70%甚至80%的人了
第二件事是要想办法从唸书中找到乐趣,不管你想当成在玩RPG推六个BOSS
或是直接去体会学习知识的美好,都可以
一件你不喜欢的东西,不要说持续做半年,能不能持续一个月都是问题
第三件事是要了解考试不是人生的全部,不要因为这次的考试忽略掉人生其它的东西
不要长时间把100%都放在唸书上,该有的生活还是要有
如果你是喜欢打球的人那就继续打球,喜欢弹吉他就继续弹吉他
你只是需要从那些平常会做的事情中借时间来唸书而已
不要为了准备考试完全放弃自己喜欢的事
不然到后来崩溃时会觉得自己很委屈,然后开始怨天尤人,然后讨厌唸书
其实放榜后偶尔会被很熟的学弟或朋友问到关于考研所的事
我都会说准备考试这件事真的就很简单,顶多需要一点意志力而已
不过一脸中肯的我却还是一直被呛考上就在嘴QAQ
很多事应该还是要自己体会过才会了解吧
所以下定决心了之后就乖乖脚踏实地的去做
考虑东考虑西的只是在为另一个想逃避的自己找理由而已
七、结语
在放榜后开始找未来指导教授的这段期间
突然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准备考试可能只是整个研所过程最简单的一部份而已
当我被教授打枪、被发无声卡、被问到很多有关实作经验的问题时
真的会觉得考上了又怎么样?现在的自己根本是空的
如果不趁这段时间赶快让自己学更多东西,把自己武装成和本科系生没有太大落差
那未来进实验室的两年(?)我真的不敢想像会有多惨
所以虽然我是考上了自己最想唸的学校没错
但我开心的时间大概就查完榜单之后的半小时而已
在找指导教授这段时间甚至比考试前更焦虑
其实还满惊讶之前很不爱读书的自己,会在考完试之后还皮绷很紧的一直在学新东西
毕竟这个东西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才拿到的,想要不去珍惜都很难
所以真的不要把考研所这件事想得多难
留一点脑袋里面装烦恼的空间给考上之后再用
如果有其他的问题想问我的可以私信给我没问题
若是有能力回答的我都会尽量回答
毕竟在这个版上获得很多帮助
希望现在也能尽一些微薄之力回馈一点东西就是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