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咨商心理学研究所面试:咨商演练的准备

楼主: c122178 (Mei.)   2014-11-26 01:21:19
网志排版上色好读版:http://c122178.blogspot.tw/2014/11/blog-post_26.html
上一篇文章介绍了何谓咨商演练,详细描述考试情境下的咨商演练,以及如何解析抽到的题目,本文将针对咨商演练的准备着手,分享笔者个人经验与曾听闻的资讯,包含技术、考试技巧、概念化的方式、如何应对评审问答,希望能让读者在对咨商演练有些基本的概念后,能够有技巧的多练习,在考试时展现出最好的一面。
建议先阅读前文“咨商心理学研究所面试:所谓咨商演练”,当然,考试技巧只是锦上添花,提供一些经验让读者有机会将自己的实力在考试场域发挥到最大值,发挥出平常所累积的能量。
同样的,写这篇文章只是想跟大家分享我的心得,咨商演练没有标准、没有对错,希望能提供考生一些帮助,若有疏漏或不足也请不吝指教。
【常用技术】
咨商技术、助人技巧等课本中,洋洋洒洒列了一大堆技术,或许作为一个专业的心理师,确实需要精熟许多技术,但在咨商演练的情境下有一些限制,包含时间有限、跟个案第一次见面完全不熟、难以掌握教授的喜好,在这些因素下,笔者认为不需准备太多“技术”,最重要的反而是“态度”。
站在教授的角度,必然是要挑选有潜力的人进到该研究所学习,考生过去学习再多,到了研究所势必是要从头来过,按照这个研究所认同的方式去塑造一个心理师。且对教授来说,他们进行的是对这个行业的把关,学生毕业出去后就和自己是同行,可能还有机会成为工作伙伴,从这些心态着手,考生应表现的是“态度”,并让评审觉得考生很有“潜力”,而非展现一堆技术,在这么短时间内反而容易流于卖弄。
助人模式中,先从探索到洞察,而后才是行动。在演练过程中,考生要做的是“探索”这个步骤。
以下简单列出演练中会使用到的技术,一些太复杂的例如空椅法、回家作业、角色交换...等我想不太适合用在短时间的演练中,若真的用出来,效果应该也不会太好。
一、态度
特别将态度独立列出来,可见其重要性。
在心理治疗领域,专家普遍的共识是治疗关系的重要,咨商员在关系中展现出真诚一致的态度,真正关心个案、和个案同在,一般教科书中关于态度大概就有一两章供读者好好研读,在此就不多加赘言。只要记得大重点,在短短的演练中,考生要做到最重要的就是真诚、关心,去同理个案当下的状态与感受,让个案(以及评审)感受到你的和他在一起,以及对人高度的觉察与敏锐度。
二、简述语意
以简洁的语句重述个案的言语,表达出咨商员对个案的理解,也让双方有机会核对彼此是否有认知误差、是否在同一个思考方向上。用词尽量精简、重点,不要加入咨商员个人的评价,简单来说就是用自己的话精简的把个案叙述中的重点讲出来。
三、情感反映
咨商员从个案的言语或非语言讯息,观察出隐藏在背后的情感、情绪,并适时的反馈给个案。可协助个案觉察、了解自己的情感变化。
四、同理
同理绝对是最最最最最重要的技术了!!访问十个教授有九个都会回应说做好同理就好了,重要的是同理同理同理!!!
接续前一点“态度”,同理和态度是息息相关的,请不要真的只按照标准句型“你觉得...因为...”去回应个案,而是要真正“让人感觉到”你感同身受,请注意是让人感觉到、让个案感觉到、让评审感觉到,不是你自己感同身受就够了,让个案和评审老师都感受到你懂个案、和个案在一起,明白个案的喜怒哀乐、在事件中的角色和情绪。倾听口语和非口语的讯息都是重要的,深入了解个案的脉络。
在演练中多使用“初层次同理心”,咨商员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体会个案的心情、想法及处境,并用个案的语言表达出来。相较于“情感反映”,同理除了情绪、背后语言外,多了一些因果的陈述。
范例句型网络和教科书上都很多,在此就不多加赘言,但建议考生多将教科书上的罐头公式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使用起来较不生硬、更能贴近自己的风格。
五、探问
探问顾名思义就是发问,能向个案搜集更多的资讯。探问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封闭式问题有标准答案、有既定选项;开放式则没有选项、没有标准回应,让个案自由发挥作答。透过探问也可将个案抽象笼统的言语具体化,厘清对真实状况的了解。
在演练过程中,由于通常都是在蒐集资讯,因此一定会运用到探问技术,简单的“嗯?”、“哦?”,或是简单重复个案语句结尾的字词,语气像是加上问号,也是一种探问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若要使用探问,则尽量问“开放式问题”,封闭式的问句会让咨商员越问越多问题,连续的使用探问会让个案觉得被拷问。并确定探问是以同理精神完成的,如果一个探问能协助个案表露相关讯息,要以同理重点方式追踪下去,而不是以另一个问题追踪。
六、摘要
咨商员在晤谈中将散乱的想法和感觉聚焦,协助个案将刚刚说过的散乱内容经过整理、合并,以简单、明确的方式有脉络的表达出来。有效的运用摘要技术可使晤谈打破僵局、聚焦、继续向前,在演练中若遇到卡住、讯息过于散乱时也可使用。
七、具体化
有时个案在叙述事情时,会忽略掉一些具体人事物内容,咨商员必须要适时的询问,使事件内容更具体。
可参考选用6W询问法,具体化个案描述的事件:
what(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
who(谁):是谁让你…
when(何时):什么时候发生的…
where(哪里):是在哪里发生的…
why(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how(如何):当…发生的时候,你会如何处理…
【个案概念化】
个案概念化是咨商员对个案的认知与解读。咨商员蒐集个案相关的资料,将这些零散的讯息与资料做一个完整性的评估与理解,并进而形成符合个案需要的咨商计画与策略。
咨商演练中困难的就是在短短七、八分钟的晤谈时间内,要形成对个案的一套评估与假设,并在一演练完非常短暂的时间整理好脑袋中的资讯,回应评审的提问。建议的做法是考生心中原本就要有一套准则,不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容易脑袋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如何整理资讯。
个人推荐的小技巧是可以参考一般个案报告格式,从中精简做为个案概念化的内容:
1.案主的主述困扰问题与过去的发展历史: 问题发生的历史、促发因素、问题形成的背景、案主问题对案主与生活重要他人造成的影响、咨商员对案主问题呈现的观察。
2.案主对困扰问题的因应:案主对问题的因应方式、因应方式的有效性、案主的内在资源、外在支持系统与评估。
3.咨商员对案主问题的评估与诊断:案主是否有临床诊断、对案主的心理(情绪与认知)的表现与功能、社会与家人及其他人际关系的功能、职业或学业的表现与功能、健康情况等。
4.对案主问题的假设与未来咨商计划:咨商员依据从案主收集到的资料,形成对案主何以会有此问题的假设,并说出持有这样假设的咨商理论依据,并根据此形成对案主的咨商目标与介入策略的计画。
从个案报告常用项目中,挑选适合个案或是符合个人风格的重点项目,精简成自己惯用的个案概念化架构,当你面对不同个案时,也能很快速的形成对个案的评估。当然重要的还是多练习,才能习惯在很短的思考时间内归纳整理。
虽然前面列出的个案报告格式很长很多,但只是提供给读者参考、选择,约精简到一分钟长度的个案概念化内容,可以应付评审问出的大部份问题,甚至可以将评审的问题更完整、详细的回答,避免评审问出问题才开始思考的不知所措。
【评审问答集锦】
一、个案概念化
1.请做个案概念化
2.刚刚这位案主,你怎么看?
3.你怎么评估这个个案?
二、未来策略
1.接下来可以怎么做?
2.你会怎么订定咨商计划?
3.假如这是第一次咨商,接下来还有五/七次,请具体说明你会怎么安排每次的会谈?并说明原因。
三、咨商员自我觉察
1.请问在刚刚这个过程中,你做了什么?
2.你用了哪些技术?并请举例。
3.刚才演练中,你觉得你哪些做得好?哪些做的不够好?
4.在演练历程中,从开始到结束,你有什么觉察?
5.你觉得以你自己的经验,你有什么优势可以帮助这个个案?
6.以接这个个案而言,你觉得自己有什么不足或限制?
〈注意事项〉
个案概念化和未来策略都可以参考上一个重点“个案概念化”一起准备,应该可以回答大部份的提问。
咨商员的自我觉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对自己所作所为、在这段关系、这个历程中必须要有所觉察,因此在演练时要稍微记一下自己做了什么,建议挑重点记,不然会很混乱。这类问题99%会被问到,因此在准备过程的练习中,建议每次都要能举例出自己做了哪些好、哪些不好,增进自我觉察以及重点记忆能力。
【小结】
本文主要介绍咨商演练的准备,常用的技术、概念化方式以及评审提问,篇幅所限没办法介绍太过详细,尤其是技术部分,建议读者至少找一本书来读,才能学习的比较完整,不然看简介也只是一知半解,大量看书中的“对话例句”,跟着念、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讲出来,才能真正化成自己的东西,在考试中较能发挥作用。
本来想在这篇文章中介绍几种咨商演练的练习方式,但写到这边内容太多了就先告一段落,下一篇文章再来谈谈咨商演练的练习方式,谢谢收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