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 研究所9大趋势‧企业最爱研究所评鉴

楼主: redflower5 (redflower5)   2014-09-25 10:10:54
文/陈芳毓 http://goo.gl/wjlWMj
少子化风暴来袭,大学吹起整并减招风,研究所未来会更难考?读硕士可以不用写论文?
博士比硕士容易失业?报考研究所之前,九大趋势你不可不知!
硕士供过于求,企业主重视实作能力,技职人才比国立大学毕业生抢手。《远见》与1111
人力银行合作,邀请企业主管选出“最爱研究所”,观察企业用才偏好,提供选所参考,
为你开启成功之钥。
少子化风暴来袭,各大学纷纷吹起整并、减招潮。2013年与2014年,每年都有一所学校消
失。毕业时,你的母校还在吗?这将如何影响录取率?
读硕士一定要写论文吗?读博士真的等于失业吗?为了挽救少子化缺额并填补学用落差,
教育部及各大学纷纷端出新政策。如果,你明年即将报考研究所,一定要知道这九大趋势

趋势1〉硕士入学考人数递减,录取率增
近几年来由于学历贬值论,各大学研究所报名人数持续下降中。台大、政大、成大等顶尖
大学,每年都减少了2000~3000人,报名人数创历史新低,但平均录取率也会因此提高,
从个位数提高到两位数。以台大为例,硕士班一般入学考试人数在99学年度达到2万2000
多人后,开始逐年下降,今年只剩1万3000多人,四年内减少超过四成。
造成报名一般入学考试人数降低的原因很多,包括各校提高甄试人数、景气不佳,学生只
挑有把握的研究所报考,或是升学观念丕变,学生优先考虑就业、甚至创业,不急着读研
究所。但在历经近十年抢读研究所风潮后,或许报考人数减少,才是回归正常。
趋势 2〉48所大学主动减招1万650人
遇上“虎年”出生的新生入学,2016年大学入学人数预计将遽减5万人。各大专院校为提
前因应,103学年度有48校主动申请减少招生名额,人数达1万650名,顶尖大学如台大、
成大、清华、交通也在列。
申请减招的48校中,共有30所一般大学,但减招人数最多的是技职体系,顶尖大学减招的
人数则多在硕、博士班。由于就业市场不佳,许多大学生一毕业就先进入职场卡位,继续
深造的比例逐年降低。如果学校连续多年招生未达一定的比例,将可能被视为办学成效不
彰,被教育部永久扣减招生名额。
因此,今年教育部度首度开放学校主动申请减额,将名额“寄存”在教育部,未来可以恢
复,让学校有时间调整招生策略。今年仅减少1万多名招生名额,与两年后将出现5万名
缺额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可见许多学校仍抱持观望的态度,未来两年招生名额,预计将会
持续递减。
趋势3〉大专院校将从164所减至153所
过去20年来全台大专院校暴增,近年虽减少,但2013年仍有161所。但眼看少子化冲击将
至,教育部于2012年订定“国立大学合并推动办法”,推动大专院校整并,预计今年减至
153所。最先受冲击的是南部私校。去年已有一所退场,另一所被勒令停招一年。今年8
月,屏东永达技术学院也宣布熄灯。
公立学校也在紧锣密鼓整并中。去年8月,台北市立教育大学与台北体育学院合并成“台
北市立大学”;屏东教育大学与屏东商业技术学院也已经完成合并,8月1日正式更名为“
国立屏东大学”。
仍在进行中的高雄应用科技大学、高雄第一科技大学、高雄海洋科技大学的“三合一”合
并案,最受瞩目。若合并成功,将是第一个三校整并案例,学生人数突破2万7000人,仅
次于台大,是全台湾最大的科技大学。
趋势4〉整并太难,大学组跨校系统联盟
其实,整并困难重重,但资源整合又势在必行,许多科系专长互补或地缘相近的大专院校
,便转而组成“大学系统”,类似美国大学“长春藤联盟”的概念。
台湾目前共有六个大学系统。2008年,清华、交通、中央与阳明大学率先组成“台湾联合
大学系统”;随后,中南部的成功、中山、中正与中兴大学,也组成“台湾综合大学系统
”。
这股趋势锐不可挡,资源最丰沛的台湾大学,今年也宣布与台湾师范大学与台湾科技大学
筹组“国立台湾大学联盟”,9月起,三校学生可跨校修课扣抵学分、跨校借阅图书,未
来可望一张学生证通用三所学校。
对研究生而言,研究所联合招考是大学联盟最吸引人之处。例如,台湾联合大学系统的学
士班与硕士班转学考,便以分领域分组方式办理四校联招,考生只要一次报名、一次笔试
,就可以选择多个校系组为就读志愿。国立台湾大学联盟也计画在硕、博士班合作招生。
趋势5〉基础人才缺,55所科大向下改制
立法院5月通过“专科学校法”部分条文修正草案,让从高职、专科升格为技术学院或科
技大学的学校,可以“向下改制”,意即专科可改回高职,技术学院及科大可以改回专科
,让学校选择最适合经营与招生状况的学制。学校若办学绩效不佳,且限期内未改善,教
育部也可勒令改制。
这项法令适用于现有55所科大、21所技术学院及14所专科技职体系学校。高职与专科学校
,原是为了培养基础的工业人才而设立。1996年时共有70所,如今却仅剩14所,其余学校
多升格为科技大学与技术学院。但是,大学生愈来愈多,基础人力却日益空洞化,加上少
子化,学校招生困难,便想回复原本擅长的学校经营模式,以避开竞争。
趋势6〉“产学小联盟”一次接触多产业、多企业
为缩短产学落差,2013年科技部推动“补助产学技术联盟合作计画”,简称“产学小联盟
”。截至去年底,共有509家中小企业、1715位大学生及硕博士生参与计画(表6)。学生
因毕业时已具备实务能力,起薪也跟着垫高。
产学小联盟与一般产学合作的差异在于,后者合作对象多为大型的企业,学生只能与单一
厂商合作,属于“点对点”接触;而产学小联盟则是校方或教授透过一项核心技术,让学
生一次接触多个产业、多个企业,属于“点对面”的尝试,不仅能增强实务经验,也可以
提早设定毕业后的职涯目标。
产学小联盟服务的是国内近140万家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97%,他们研发资本有限,更
需要学界协助;而产学小联盟属“技术型服务”,不会把论文产出当指标,更贴近实务需
求。
趋势7〉鼓励深造,产学提供博士奖学金
由于前两年就业市场不佳,加上媒体不断报导博士生“毕业即失业”,是故,近两年的博
士生人数比高峰时期减少近3000人,而且全数集中在科技类系所,让亟需研发人才的科技
公司,急得跳脚。
为缩短博士教育产学落差,让研究生专心研究,不用担心就业问题,科技部征选“鼓励企
业参与培育博士研究生试办方案”,企业提出支付博士生奖学金的研究方案通过后,政府
也会同步补助参与的每人每月1万元奖学金。
行政院科技会报办公室也在今年启动“生技高阶人才培训与就业计画”,预计每年提拨
100亿元、三年内补助300名博士,期望为生技产业提供生力军。
台大、成大、清大、交大等博士班,已开始此项计画,如与清大化工系合作的有达兴材料
、永光化学等七家公司;顶新集团也与台大食品科技与农化研究所合作。企业每月提供2
~4万元不等的奖学金,持续1~2年,让学术研究成果可为企业所用,取得奖学金的研究
生也可以直接进企业服务。
趋势8〉实务学术分流,毕业可不写论文
为落实适才适教、加强就业,教育部去年提出的人才白皮书,便提出硕士分流概念,将学
位将分为“学术型”及“实务型”双轨制,实务型硕士将不必写论文。
立法院在今年初通过“学位授予法修正草案”,确认这项提案的法源依据,实务型硕士可
以用技术报告或制作专案代替,体育类硕士班的论文则可以用成就证明及书面报告代替。
其余各科毕业的认定标准,则由各大学自订。
今年初,台大、政大、交大、逢甲、大同、元智等29所大学,共提出了39个硕士课程分流
计画;大同大学的机械、化工、电机、资工、工业设计等八个研究所,102学年度下学期
便开始试办,预计103学年度,四个学院的所有科系都将加入双轨制课程。
趋势9〉青年失业率高,学校建实习平台
青年失业率偏高,“暑期实习”已成为研究生的就业卡位前哨站。今年,台大与104人力
银行合作,成立“TIP台大实习计画”平台,整理出跨系所的实习机会供学生应征,即使
非台大学生也能看到所有资讯。168个学系与研究所,也都指定一位行政人员与一位教授
负责实习相关作业,预计明年能将实习人数提高到每年1500人以上。
至于技职体系的实习也有了法源依据。7月刚刚通过的“技术及职业教育法”草案,便明
令企业必须提供实习名额,若是聘雇实习生,也能够获得奖励。
这部法令是台湾首部技职教育专法,可以弥补“大学法”不适用于技职体系的缺陷。大专
院校为提供学生实习机会,或协助学校研发成果商品化及技术移转,也可以成立“衍生企
业”,让实习内容更拟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