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从人生谷底爬上咨辅所

楼主: allenzoo (Bint)   2014-06-10 23:59:07
<考生背景>
因为是成大航太工程学系
于101年被双二一退学的学生,
所以是用同等学力资格报考103年研究所。
(资格:就读六个学期+离校两年)
利用在离岛当替代役的一年的时间准备心辅所,
101年9月入伍,
102年9月退伍。
当完兵再几个月,差不多离校满两年可以考了。
<写作动机>
没有版上其他大大们
辉煌的战果。
今年征战五间学校,
正取1所。
(下面会附上各校成绩单和心得)
会想写这篇心得,
主要是为了给:
1.非本科系(特别是理工组)
2.一边工作一边念书
3.从来没接触过心辅相关领域
的勇者们
一些信心。
当然如果你是全职考生,
相信看完这篇
你也会更充满希望。
最后献给
督促我生产这篇心得
也想考心辅所
我心爱的
学弟,
我喜欢你!
<我整本啃完的书单>
一.咨商与辅导:
1.咨商与心理治疗:理论与实务 中文第三版 2013年(圣经本)
作者: Gerald Corey/著,修慧兰/校订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73652
2.学校辅导工作的理论与实施
作者:宋湘玲
网络上没有参考封面,整本是橘色的
3.团体咨商策略与技巧
作者:程小苹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1780056345
二.教育测验与统计:
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平装本)(圣经本)
作者: 林清山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03217
2.心理与教育测验(圣经本)
作者:郭生玉
网络上没有封面参考,整本是绿色的
3.教育研究法
基本上没有特别推荐
但我念的是
教育研究法(十五版)
作者: 王文科、王智弘
三.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
作者:张春兴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03626
2.现代心理学(圣经本)
作者:张春兴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03218
3.心理学(圣经本)
作者:洪兰
很大一本,已绝版,可以去图书馆借看看,我是去旧书摊挖到的
4.变态心理学
作者:游恒山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13226
5.社会心理学
作者:王庆福和一些人的合译
没找到图,整本橘色
6.发展心理学
当初来不及念,直接念补习班讲义。
但是很重要,几乎每间都会考
这就请你自己上网调查看看了
7.人格心理学
当初来不及念,直接念补习班讲义。
但是很重要,几乎每间都会考
这就请你自己上网调查看看了
<准备考试的心路历程>
之前完全没接触过心辅领域的书籍。
基本上是101年9月开始念第一本教科书,
然后一页一页慢慢念。
再搭配自己买的补习班函授课程录音带,
然后一卷一卷慢慢听。
再把补习班讲义全部念过一次,
最后再写考古题练笔。
【101年9月~101年10月】
刚开始在适应替代役的生活,
基本上没念什么书,
在学习很多工作单位里的事。
【101年10月~102年9月退伍】
没错,
这近一年的时间都在做相同的事。
在离岛乡公所当替代役,
利用
1.白天上班空闲的时间念教科书:
比如说在值班台动弹不得的时候,
或是在民众活动中心值班的时候。
一天的进度大约是P.30,
尽量文科与理科交错念,
书单中的书都整本啃完。
2.晚上下班的时候:
主要在听补习班的函授课程,
毕竟有一百多卷录音带要听,
一卷一个半小时,
一天大概听一卷,
(理想上的进度,
但实际上常常累到
只能听完半卷约45分钟长度,
毕竟有时候恍神再倒回去听,
半卷也要听到一个多小时...)
也是从头到尾慢慢的听一遍。
3.周末:
比较有空可以好好看书了,
书可以念到P.40一天,
录音带可以听完两卷,
(注:一样是理想上的进度,
有时候就是怎样
都念不进去,
也听不下去,
这时候就会去玩乐、放空。)
【102年9月退伍~102年11月】
退伍后回到台南,
专心全职准备考试。
还剩一些进度没念完,
录音带也剩30卷左右,
也是一步一脚印慢慢把进度补完。
马拉松跑了一年后,
此时已经呈现耗竭的状态。
完全不谈理想进度了,
常常一整天念个P.30,
以及
听个一卷录音带而已。
【102年11月~103年2月】
终于听完补习班录音带了,
开始把补习班讲义重念一次。
12月时:
开始发现
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写考古题,
身心灵耗竭的前夕。
1月时:
主要在写各校考古题,
但是没有所谓的计画,
还在尝试,
那是很灰心的过程,
勉强写出了自己的答案,
却没有时间精力去校正,
也发现很多知识还没内化和记熟,
也没有战友,老师可以跟我讨论。
2月(含)之后:
开始征战各校了,
南征北讨,
很累的过程,
这段时间已经没有办法念书了,
满满的考前焦虑与
存在的孤独。
独自一人,
用尽全力,
穿梭了五个考场。
<我的读书方法>
一.心理学
我是先从教科书开始一本一本慢慢啃,
虽然教科书各异其名,
(如:教育心理学,现代心理学,心理学...)
但是其实内容重复的部分蛮多的,
(如:Piaget和Erikson...等)
而那些重复的部分就是重要的。
该背的东西要背,
不只要背,
还要能顺畅的应用。
在写申论题时,
要尽量让自己有能力
立刻流畅写出一整套理论,
(如: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论。)
一看到都要呈现"反射动作"写出了,
就是要熟到你连想都不用想。
只是有概略印象的话,
题目不仅会写不快,
到时候也会漏东漏西的。
因为考试时间只有80~100分钟,
一题申论题只有20分钟左右可写,
一题申论题动辄要写好几百字,
没有什么时间可以让人"思考",
"思考"是平常就该完成的功课。
没有什么诀窍,
就是多背,
多写考古题,
每一种理论和题型尽量都整理出一套自己的写法。
最好是连心理学名词的英文都要记住,
因为有时候题目中
各种不同心理学名词的中文翻译,
会让你明明念过的东西变成看不懂,
但通常这样的名词旁边会附上英文,
而出现的英文通常是统一的,
所以记英文是相对保险的。
至于要不要整理出一套笔记,
我认为看个人,
我是觉得我选择的补习班,
讲义的整理就够应付大部分的题型了。
我的任务就是把内容背熟,
然后多写考古题,
将内容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并且能在考试时,
反射性的直接写出各种重要的理论。
二.咨商与辅导
也是书单上三本整本啃完,
然后corey的我书念了两次。
个人也是认为念"3次"是理想状态。
补习班的讲义帮助我整理了很多重点,
有时候咨商的文字其实是
很广泛和一般化的,
个人是觉得有时很难在其中找出
各学派想表达的重点,
这部分补习班帮了大忙。
主要是靠补习班的录音带和讲义帮助我厘清重点,
补习班老师都会说哪里是重点然后直接圈起来,
补习班讲义的也是以将重要概念条列的方式,
省去了我自己整理笔记的困扰。
如果重考一年,
我绝对会自己整理一份笔记,
因为对我来说,
只靠补习班讲义在考场上,
那些知识不够内化,
这是我蛮遗憾的一点。
够内化的知识才有可能运用自如。
三.教育与心理统计
林清山的统计学先整本啃完一遍,
题目也都写过一遍,
然后到后面高等统根本完全不懂他在干嘛,
能写出来完全是依样画葫芦套公式,
然后也不知道哪里有详解,
也没有老师可以让我问,
所以根本不知道写得对不对...
但硬念一遍总有些概念,
之后听补习班的录音带,
老师把统计学的架构建立起来之后,
就比较知道统计学在干嘛了。
但也是很遗憾今年时间不够,
没能念到融会贯通,
题目的练习也不够,
很多重要概念其实也没背熟。
如过再重考一年主要是加强以上提到的部分。
政大统计学能考到80分,
完全是刚好考到我比较熟的部分...
如:相关的概念、常模参照测验与标准参照测验...
四.教育测验
郭生玉<心理与教育测验>整本啃完,
郭生玉那本念熟其实就很够了,
但要念熟不唸个"三遍"是不行的,
也很遗憾因为时间分配不佳的关系,
我只念了一遍,
然后也是靠补习班录音带和讲义的恶补
才勉强能上战场。
但这样真的非常危险...
很多重要的人格和智力测验,
(如:MMPI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
其实都只是有印象,
后来发现只念到这种程度,
写申论题是无法写完整的。
毕竟题目有时会直接问考生,
某个重要测验的内容是什么,
而且一问就是一大题,
所以一样要练到
能反射写出测验内容的完整概念,
风险才会是最小的。
五.教育研究法
教育研究法(十五版)
作者: 王文科、王智弘
整本啃完,题目都写一遍。
但真的是太厚了...
快1000页。
个人觉得CP值不佳...
补习班的录音带和讲义帮了大忙,
但也是因为时间不足只能匆匆念过一遍,
念完就差不多快考试了...
研究法算是我放生放最严重的一科,
因为时间精力有限,
在时间紧迫的情形下,
只是看过一遍,
该背的都还没背熟...
六.英文
补习班函授是有英文这一科,
老师教得也不错。
毕竟语文不是一蹴可几的,
平常的累积才是重点,
这科我就只有听补习班录音带,
不可否认高中打下的英文基础,
帮了我不少。
七.国文
每天一篇古文观止吗?
一开始有想过,
但Cp值太低,
已经太多书要念了,
不太可能再把时间分太多给这一科。
所以基本上没有特别准备这一科,
只有看了一本<大学国文选>。
<战果>
征战了五间
依照前后顺序列出:
一.【国立嘉义大学】
1.成绩单:
收到成绩单时打击过大...
成绩单被我扔了,
各科成绩
也没公布在考生系统上,
已不可考...
跟大家说声抱歉。
考试科目分别为:
(1)咨商理论与实务
(2)心理测验与统计
印象中两科都约30分出头,
录取与否: 未录取。
2.征战心得:
其实是抱着练笔的心态去考的,
嘉大并不是第一志愿。
被打脸后也发现
用作文式写法
去写申论题,
根本不会高分。
理工组出身的我,
人生几乎都在写
选择题和计算题阿!
这辈子还是第一次写申论题...
从小到大都天真的以为,
申论题 = 国文作文...
于是经过这次打击
痛定思痛,
上网查了许多,
关于申论题的写法,
才了解"大标、小标写法"
是基本中的基本啊!
二.【国立交通大学】
1.成绩单:
(1)心理与教育研究法: 48.00 (X1)
(2)咨商与辅导: 62.00 (X1)
(3)英文: 84.00 (X0.3)
教育研究所乙B组加权总分 : 135.20
录取与否: 未录取(备取最低:148.60)
2.征战心得:
这位名校,
您总共也才正取3位!
小人既非本科系出身,
又只兼职准备一年,
何德何能考上您啊...
练笔练笔...
三.【国立政治大学】
1.成绩单:
(1)辅导与咨商: 26.00
(2)心理学: 54.00
(3)测验与统计: 80.00
参加口试资格 : 29.8334分
总分: 26.6667分
录取与否: 未录取
2.征战心得:
二月份被三间学校(嘉大,交大,政大)
打脸打成这样,
已经开始规划明年精实的重考计画了...
政大的辅导与咨商
今年出了很多辅导室情境题...
我深深忏悔
之前的准备方向都专注在如何当一位
"咨商师"
而不知道如何当一位
"辅导老师"
把我丢到"辅导室"
我完全不知道要做什么?
补习班讲义也很少提到学校辅导室这一块,
所以我认了...
这就是没熟读宋湘玲<学校辅导工作的理论与实施>的后果吧?
四.【国立台南大学】
1.成绩单:
(1)国文: 48.67 (占5%)
(2)英文: 80.00 (占5%)
(3)心理学: 74.00 (占30%)
(4)研究法: 14.00 (占25%)
(5)咨商与辅导: 48.00 (占35%)
总分: 48.93
正取总分: 43.87以上
录取与否: 录取
2.征战心得:
这间已经完全是以
为了明年重考做准备的心态来应考。
最令人发指的是,
我"考研究法没带计算机"
"准考证"上注明有"标记"的科目可以使用"简易型计算机"
但我很清楚看到:
【研究法这一科在准考证上是"完全没有任何异状的黑体字"】
我就傻傻地相信准考证了!(后来去查招生简章上才有标记)
好啦!一半的责任要归咎我自己...
很多应该是揪团一起来考的好战友,
在教室里就在监考老师的同意下
开始"互相借起计算机"了...
(监考老师人也太好...)。
这看在孤立无援的我眼里情何以堪阿,
(在离岛当替代役哪来的战友?只有会看着我傻笑的同梯...)
然后看着一堆用大脑算不出来根号,
就放生这科吧 >.^
练笔有练到就好了~
认真就输了。
这间会正取,
不得不承认是心理学救了我,
之前上网查都会有人说:
“申论题要写到手快断为止(一题都要千字文),就是考上的预兆了”
但这科我真的没有写很多,
我觉得一题写个几百字(不到500字),
其实有"切中要点",
段落条理分明,
分数就不低了。
也许是"练笔心态"让我能
恣意挥洒,不拘小节吧?
想说这只写重点就好了,
反而每一题都有在时间内写完,
分数也出乎我意料之外的高。
【台北市立大学】
我是报考"艺术治疗组",
毕业也是可以考"咨商心理师"的喔。
但由于开始打这篇心得的时候,
学校已经不开放成绩查询了,
今年也没有寄成绩单给考生,
所以我只能凭印象记得大致的成绩,
先跟各位说声抱歉。
一.成绩单
语文: 98.XX (不计分)
心理学: 2X.XX (X1.0)
术科(造型与表现): 65.00 (X1.0)
正取分数: 印象中是115分左右(目前不可考)
录取与否: 未录取
二.征战心得
一样是抱着一个练笔的心情。
刚好那时在服贸在凯道静坐,
顺便北上静坐一下(误
进入正题,
心理学考这么烂,
不能怪别人,
是我铳康我自己。
来不及看艺术心理学、
迟到进考场、
没先看好准考证的考试起讫时间,
又刚好监考老师在写
结束时间10:00
写得很像10:50
所以当我在10:00听到收卷时我只写了两题...
这段可以PO到笨版了。
语文科比较惊喜一点,
拿到将近满分,
虽然不列入总分...
只要考过百分等级30就好。
人生还是第一次拿到将近满分的国文作文,
我只记得作文题目是【为自己做决定】,
我是用存在主义治疗的观点下去写的。
术科...我只能说看人品
我也只有看过一些艺术治疗的书
整本看完的是:
1.<艺术治疗:绘画诠释 从美术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 (第三版)>
作者:陆雅青
2.<艺术治疗:自我工作手册>
译者:朱惠琼
还有在东引岛当替代役时,
每个礼拜去东引国中小开的社区大学绘画课,
跟地方的妈妈们一起学画画。
以及九月回到台南时,
去台南市救国团上过几期艺术治疗课程。
供大家做个参考。
<总结>
我的念法其实很危险,
尽量可以的话,
我建议,
最晚十一月就要开始写考古题了,
把各校考古题都写过一遍
(理想上至少5~10年),
并且自己去找资料整理出详解,
并且在之后"重写一次考古题",
尽量原封不动地把
之前整理的详解重现出来,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自己复习,
也可以搞懂自己什么部分还没内化。
有任何其他想了解的部分
都可以寄站内信问我喔~
我会尽力帮各位解答。
祝大家考试顺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