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资管所-统计组(推甄/笔试>

楼主: jdjgya (0x165423)   2014-05-20 17:32:06
壹.前言
在PO这篇之前我考虑了很久,毕竟我的成绩与其他神人相较之下并不是很亮眼,
但考虑到近年来有关统计组的文章实在不多,所以最后还是决定浮出水面来聊聊。
希望给予在选组上有困难的学弟妹们一些帮助,若有不适之处,也请学长姐与同侪们
不吝赐教。
(全文稍微有点长,我将统计组的资讯写在最后一页,若你目前只想知道统计组的资讯
,可以直接跳至末页观看。)
贰.背景
一.校系 : 私立台南应用科技大学-资管系应届
二.班排 : 2% (无系排)
三.补习 : 大X (统计-张翔) (MIS-高进、丁祺) (计概-刘逸)
  四.动机 : 希望能在硕班的训练之下提升自己的实力,借此找到好工作让爸妈
       可以赶快退休。
  五.组别 : 统计组
补充 : 我们学校的读书风气很低落,要拿2%不会很困难,所以我并不是强者
    
     我认为跟外校的同学相较之下,自己绝对是弱到有剩......
参.成绩
一.推甄 :
应考学校 所别(组别) 加权总分 加权门槛 结果
成功大学 制造所(乙组) 29 初试最低31 初试落榜
中山大学 资管所(不分) 75 邮件未提供 初试落榜
中兴大学 资管所(不分) 83.9 复试最低82.4 备取16(没备上)
中正大学 资管所(不分) 85.67 复试最低80.34 正取 5
二.笔试 :
应考学校 所别(组别) 统计 MIS 英文 书审 加权总分 门槛 结果
清华大学 服科所(甲组) 65 * 20 79 63.60 69 初试落榜
交通大学 生资所(乙组) 40 * * * 40 45 初试落榜
中央大学 资管所(丙组) 49 58 * * 107.00 77.00 正取 3
中山大学 资管所(乙组) 53 65 24(须达38) 118.00 (正取最低114) 落榜
成功大学 资管所(甲组) 51 24 23 * 36.05 21.70 备取 3(备上)
肆.推甄与各科准备方式
一.推甄 :
(一).书审资料and口模 :
1.自传 A版 : 大约一页A4,内容尽量简洁有力,大部分在于表达企图心
2.自传 B版 : 大约二页A4,前面套用A版内容,后一页放经历(用表格整理)
 PS : A版是拿来应付有要求履历的学校,B版则是应付没有要求履历的学校
3.读书计画 : 将上榜后~入学前切成三个阶段,分别为 : 上榜后~寒假结束
、寒假结束~大四下结束、毕业~入学前,并叙述这三阶段的主
要目标,这部分我最后有加上一张ILL做的简易版甘特图给老师
4.研究计画 : 大至拆成三个部份来撰写,分别为 : 研究动机/目的、研究方
           
法、预期成效,大约为两页A4,与其他人应该大同小异,需要
            注意的地方是,任何专有名词只要你有提到,最好要尽量弄清
            楚,不然口试时很容易挖坑给自己跳 (汗
 5.个人简历 : 内容也与其他人大同小异,不外乎就是个人基本资料、成绩
           
特殊经历,我自己是没放修过的专业科目与成绩..因为我想说学
校都有要求成绩单正本了。至于人格特质雷达图...我也没放
我认为人格特质是靠口试过程中来展现的,不过或许这只是我
自己一厢情愿的看法啦,所以参考就好,想放也可以。
6.口试模拟 : 主要都是请学校的同学、教授与专题指导教授帮忙,然后不断
            反复修正直到大多数人都满意为止,这部分我没有报名补习
            班的口模特训,因为我认为系上在这方面的资源非常足够。
推甄心得总结 : 我觉得书审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没有所谓最好或最坏,同样
            写法之下有的教授觉得很对味,也有人认为很多余,就......
很难讲啦,所以我认为如果时间够多的话,就多给其他人看看
            同学也好老师也好,多听听不同的意见才是上策。不过教授最
在意的多半还是校背景、成绩(受校名影响)、经历,至于
            经历是否重要...这个众说纷纭,不过经历够特殊的话,我认为
 
            还是多少有点影响力,像在中正面试的时候,三位口委就一直
            狂问有关专利开发的问题(有跟学校老师一同参与过专利开发)
所以这方面就见仁见智,我认为不用特别去信奉任何一种做法
            多参考多尝试之后,选择自己舒服的方式就行了。
           
  二.笔试 :
(一).MIS :
MIS的部分我是补高进与丁祺,其实本来是高进,不过后来因为去年暑期的
    MIS台南班人数不足,所以只好跑去高雄上。我认为两位老师都很NICE,故,就
    不特别推荐谁了,选你认为适合的就OK了。
不管是上哪位的MIS,一开始都会先教导分章节架构的念法,然后循序渐进
从基本理论最后到案例解析。我自己的准备过程大概如下 :
1.初期 : 先着重于基本理论透通,我比较无法边听课边抄笔记,所以初步仅有
        专心听课,顶多讲义上注记一下并没有制作笔记。
2.中期 : 所有章节的理论都摸熟后,开始套用老师所提供的结构来将各章节做连
        结,寻找各个理论背后的关联性,另一方面也靠许多的案例来加速理论
        理解的速度与加深记忆,算一算,差不多也是在这时候开始做笔记。
        其实也不一定要用老师的结构啦,大多数同学后期都可以发展出自己
        的版本,除了小有成就外,还可以更一步加深对MIS的认知。
 
    3.后期 : 熟读案例与大量写题目(选择、简答、申论),自己平时都有准备几个
        在各个领域上比较有名的案例,大多是在IThome与商业周刊撷取,或
        从读书会交流而来,案例虽然在精而不在多,不过多多阅读案例可以
        让自己在写申论题时有很多材料可以玩。
(二).统计 :
  统计的部分我是补张翔,张老师绝对是有名到我不必再多做介绍了,不过
    其他老师听说也不错,所以建议要补习的话还是多听多看,找适合自己的教法
    比较重要。
统计的部分是所有商管类一起上(财金、经研、工工、企研、风管etc..),
    资管的统计相对于财金、经研来说温柔很多。有时候老师教的题目其实是偏财金
    经研的,而资管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却从没考过,所以要会选择性吸收,不过如
    果你程度不错其实多听也无访,在自己可以负担的范围下多学一点东西总是有益
无害,像我就没办法了Orz...。我自己的准备过程如下 :
1.初期 : 主要把时间都花在机率论上,例如 : 叙述统计、古典机率、PDF、PMF
Joint PDF、Joint PMF与常用机率分配(离散与连续),至于抽样分配
         区间估计、假说检定、ANOVA、回归、卡方与非母数,仅仅只是初浅读
         过一遍而以。不过资管所真正常考的......其实大多都是抽样分配之
后的东西(点估计不多),机率论即使出现也不会太刁钻......像过河
拆桥、企鹅蛋问题在资管考试中就很少出现,今年有出现过河拆桥
的似乎也只有交大生资,而且跟提纲四版的P.213 - 范例5.41完全一
样,印象中...机率论在交大生资的统计考卷里,几乎占了一半以上,
         不过说到底交大生资也不是资管所,除非学弟妹们想靠统计进去
,否则就另当别论了。似乎扯远了,不过我认为机率论还是有它的重要
性啦,一定要花点时间在上面,中央跟成大今年还是有考到一些机率论

   
 2.中期 : 机率论摸得差不多之后(以资管所而言),差不多就开始做笔记了,
         这时后在课堂上都窝在后面写700题,遇到不熟的观念再抬头听。这段
         期间除了做机率论的笔记之外,也开始将大量时间花在抽样分配之后
的章节上。点估计我只有初浅了解一下而已,仅会MLE、MME,点估计
评量准则我也只有练到相对有效性而以,时间大多花在抽样分配的尾点
关系、区间估计、假说检定、ANOVA、回归、卡方与非母数上面。在回
归的章节中,其实内容就如同老师形容的"炒冷饭"一样,大量用到前
         面章节的观念,所以在这部分若觉得某些地方卡卡的,不妨先停下脚步
         并回头检示一下前面的章节哪边出了问题,趁早修正并顺便复习。
       题外话 : 虽然有补习,但我还是习惯会去买其他相关的书籍来看,例
如陈、林的统计学上下册之类的......不一定要死守着补习班教材不
放,我认为多看一点其他教材,多少会有点收获。
3.后期 : 后期除了做统计的笔记之外,其余时间就是练习写题目或根据题意来
         判断要用哪种检定方式,老师在这段期间也会很强调要练习判断各种
         检定使用时机,因为只要检定方法套错了,基本上就是整题都爆炸...
         考前还一度太紧张,梦到在各种检定的判断练习中,因为判断错误而
被翔sir大声斥责 : 乱搞! 接着就醒了。
这段期间给予机率论与统计的时间配置大约为 1 : 9,然后就这样
         一路到考试。
    
(三).计概 :
计概我是补刘逸,不过因为在我选考的学校里面,资管所统计组还有在考计
概的最Top学校就只剩中正而已,所以在11月初确定上中正了之后,就果断放掉
计概,开始将时间全部挪到MIS跟统计,全力放在成大、中央、中山的笔试上。
    所以计概方面我比较无法提供意见,只能请您参考其他偏心得了QQ SOR
不过即使是统计组,建议成大考试前计概还是加减回味一下比较好,因为成大的
MIS出题方式我认为比较像计概......
伍.参考书籍
一.MIS :
(一).管理资讯系统-管理数位化公司12e,作者 : Kenneth C. Laudon
Jane P. Laudon
(二).资讯管理-e化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四版与五版,作者 : 林东清
(三).资讯管理-企业创新与价值创造四版,作者 : 吴仁和
(四).最新网络概论2014,作者 : 施威名研究室
(五).作业系统恐龙本8版,译者 : 黄政治
二.统计 :
(一).提纲挈领学统计,作者 : 张翔
(二).统计学700题,作者 : 张翔、陈宇
机率论通常只做无星~二星,三星都跳过居多。点估计只有算几题而已QQ"
大部分都是再吃后面的检定章节。
(三).统计学-方法与应用四版(上、下册),作者 : 陈正仓、林惠玲
      
陆.对统计组的看法
一.统计组现况 :
假设你对差异化系所没兴趣(不会去考or仅当练笔,考上也不会去),那么目前统计
  组可以考的学校当中,最高应该就只到 : 中央、中山、成大、中正。如果你的志愿
  当中有含台、政、清(资应or服科乙)、交这些学校的资管所,照理说也不会选考统计组
也不是说不行,只是你的时间可能会很难分配(不过还是有看到有同学分配不错的,但
我所知的也只有一个(汗)),通常这种情况下都会选资节组 or MIS组,目前也仅有中正
的统计组收最多人(16人),其余则是中央3人、中山2人(按比例收人)、成大6人,名额
  相对较少之外流动率也不高,虽然竞争对手相较去年几乎是砍半,但我认为最后可以继
续撑下来的同学都具有一定的水准,如果专业科目的时间分配不均,有可能很容易被
三科都超强的高手同学、只读MIS与统计的同学、虽然准备三科但将多数时间配在MIS与
统计的同学清场。
 (会强调可能,主要原因为这也只是我自行揣测的,最后结果还是看个人造化)
另外,统计组还有一个风险就是,最怕年底看到简章出来之后,部分学校取消统计
  考科的消息。如果你认为准备统计不会花你很多时间,那么对你来说损失就不大,但如
  果你跟我一样有学习迟缓的现象......情况可能就不是那么乐观...这点要先有心理准
  备(汗
 
二."可能"适合走统计组的条件(个人主观,参考就好) :
(一).超喜欢统计or不排斥统计
(二).符合第一点,并且觉得最高就仅能到央、山、成、正也无所谓,即使有报考台
政交但也对台政交怨念不大。
(三).对台政交有怨念同时也想走统计组,各科底子原本就很稳且善于调配时间
   (四).除了央、山、成、正之外,也以清、交部分的差异化系所为目标(上了之后有很
高的机率会去念)
注1 : 我目前只有想到这些,觉得不妥的话麻烦鞭小力一点QQ"
注2 : 我自己后期的时间分配是 (计概 : 0) (MIS : 统计 = 4 : 6)
注3 : 最后,选择自己有兴趣的科目还是比较重要啦。
柒.致谢
  在准备考试的这段日子哩,很感谢爸爸妈妈再精神与经济上的付出,即使你们知道我
胜算不高还是愿意这样支持我,让我能心无旁鹜的专心应考,虽然结局净是落绑的数量居
多,但你们还是替我感到高兴,真的很感谢你们Orz.......
同时也感谢所有老师们、高雄与台中班读书会的同学以及学长姐们在专业科目上的指导
真的很感谢你们大家。
最后很感谢台中班的读书会同学,为了我而调整读书会的时间,使我不用从台南多
跑一趟,对于愿意这样牺牲配合的大家,心中既感谢又感到很抱歉,实在是很不好意思..
也很感谢同样在台南的某位口袋案例爆多的同学与高雄班读书会的政大哥,从高雄班一路
一起陪伴到台中,真的很感谢你们 Orz 
捌.备注 :
  上述诸多言论(如 : 准备方式、对统计组的观察等等...),仅仅是我个人的主观意见
并无表示真实情况一定就如我所言,或是要照我说的去做才对。准备方式千千百百万万种
,最重要的是找寻适合自己的方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