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浅见
通常通讯协定上会有一些header的东西
来表示这个封包要传送到何处
就像写信给人的时候,我们会再用信封写对方的地址或邮递区号
实际上一个封包会变成下面这种形式再送进实际传输层
[header1][header2]...[data]
最后到实体的讯号后也有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编码
像是 8b/10b 这类的
Example -
假设protocol A 传送资料需要两header,各需100 bytes
在protocol A 传出去的资料假设为 1 KByte = 1024*8 bits
那实际上的资料量必需要再加上header的资讯量
[header1 100Bytes][header2 100Bytes][data 1024Bytes] = 1224*8 bits
最后用8b/10b传送后实际的资料会变成 1224*10 bits的讯号
不一样的protocol定义的header不一样
会让最后到实体层的讯号量不同
用bits per sec 的表示法才能客观的表示出实体层实际传输"讯号"的能力
※ 引述《afflic (afflic)》之铭言:
: 平常我们买硬盘、安装、下载档案
: 容量或速度大小都是用byte来计算的
: 但是为什么电信业者的网络速度
: 却都是用bit来告诉消费者的呢
: 有没有电信业者喜欢用bit来灌水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