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eo.com.cn/2010/0423/168320.shtml
经济观察网 特约作者 曾榛/图文 德里值得去的地方太多了——古老的莫卧儿王朝红堡
、雄伟的贾玛清真寺、宁静的圣雄甘地纪念馆、美丽的巴哈伊莲花庙、庄严的印度门、
时尚的康诺特广场……但我的行程安排中,德里大多只是作为各地行程的中转站,时间
有限,我必须做出取舍。最终,我的选择是两所印度最顶尖的大学——德里大学和尼赫
鲁大学,在这里即能看到印度的过去,也能窥探印度的未来。在印度,面对随处可见的
脏乱差,落后的基础设置,一种优越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然而,当我进入印度的大学
,却骄傲不起来了。
绝不修一个没必要的建筑
走进尼赫鲁大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太不像大学了,更像一个植被丰茂、生态原始的公
园:校园里到处怒放着色彩绚烂的三角梅,花丛后是一片片幽静的小树林,树荫下朴素
的石凳上坐着几个看书、聊天的大学生。特别的是,这些花草树木都很繁盛而随意地在
一些裸露的土地上生长著,完全看不出人工规范的痕迹。大学的主体设施:教学楼、图
书馆、实验室、宿舍、食堂等,倒像是附属品零零星星散落在这些花草树木之中,而且
无论从外观到内置都非常简朴,这和国内那些豪华建筑林立的高校甚至感觉有些“寒酸
”。但殊不知尼赫鲁大学的国际排名却高于我国的北大、清华,是印度的顶尖学府之一
,从1969年建校以来,为印度培养了大批精英。
带我们逛校园的印度小伙子Aryan,是这所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他告诉我们,校园里建
筑不多,并非因为学校没钱,而是因为简朴、自然是尼赫鲁大学一直努力保持的风格。
校园里随处可见大片空地,但校园里新增任何设施都需要征求全校师生的同意,绝不多
修一个没有必要的建筑。Aryan说,前段时间有一家大型超市想入驻校园,就因有师生游
行反对,而计划流产。Aryan对此很骄傲:“这说明学校真正属于我们。”
“simple life,deep thinking”(简单生活,深入思考),是尼赫鲁大学学生中很流行
的一句话。校园里无论男女都穿得十分朴素,在食堂看他们桌上的饭菜也很简单;校园
里闲逛的人很少,而图书馆、教室、书店却总是人头攒动。而且,Aryan说,尼赫鲁大学
以社会科学类专业著称,因此学生都很关心时事政治,他很真诚地对我说:“对未来,
我们更多思考的不是一份好工作,而是如何改变印度现状……”这样的理想主义情怀在
中国的大学已经比较罕见了。
脏乱差,是印度给我最初,也是最深的印象:尘土漫天、垃圾遍地、首都德里照样有人
随地大小便。我问:“很多外媒说印度是一个神奇崛起的国度,你们的私营企业的表现
全球领先,软件工程师闻名世界,向月球发射了探测器,拥有三艘航空母舰……可你们
那混乱的交通、落后的公共设施和脏兮兮的街道,感觉像30年前的中国。” Aryan很郑
重地说:“这些方面中国的确比印度发达和领先很多,但你要知道,中国1978年就改革
开放了,而印度1991年才走出计划经济。”对此,一位历史系教授也表示,印度有一百
多个政党,意见繁多,一个议案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的讨论才定得下来。不到20年的功
夫,印度能发展成这样,也十分不容易了。印度的民主虽然一定程度影响了经济发展的
效率,但却为印度多年以来的政局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课堂就是一个讨论会
德里大学哲学系教授Dr.Shankaran出身于南印一个婆罗门贵族家庭,清瘦的他穿一身朴
素的印度棉布服装,戴一副圆框眼睛,让人想起中国旧时的教书先生。Dr.Shankaran告
诉我,在印度的高等学府中,德里大学是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国际排名远高于我国
的北大清华。德里大学由英国人始建于18世纪,沿袭了英国大学的学院制和导师制,各
个学院在教学和管理上都非常独立。
圣斯蒂芬学院1881年由英国的基督教会捐建,在德立大学的80个学院中排名第一,被认
为是印度,甚至南亚最顶尖的学院,也是德立大学唯一一个在笔试以外还需要严格面试
才能就读的学院,而且淘汰率极高。该学院曾培养出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上海姑娘宋
君玮目前就读于圣斯蒂芬学院哲学系,Dr.Shankaran是她的导师,她非常自豪地告诉我
,她是这个学院100多年来第二个中国留学生。第一个是几年前已经毕业回国的历史系学
生陈思。
宋君玮最迷恋的就是这里的教学方式:“非常的自由、活跃。这里的课堂更像是一个由
导师主持的讨论会,大家畅所欲言,可以随时对导师的讲话提出质疑,而且导师必须回
答。比如,我们会在Dr.Shankaran的课上直接批评他的观点很可笑。大家经常争得脸红
脖子粗,却一点不伤和气。”说到这里,一旁的Dr.Shankaran不住点头,赞许地说:“
学生常常给我很多的提醒和启发。”宋君玮说,学校的学术氛围非常浓,除正常授课外
,还有着丰富的论坛、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因此这里的师生大都思维活跃,观点独到
。
一位数学系的印度男生则表示,他最喜欢的是圣斯蒂芬学院的师资力量,教师大多从小
受到优良的教育,并有海外留学经历,博学多才、举止优雅、为人亲和。比如,他的一
位老师是印度独立前一个国王的孙子;现任总理辛格的女儿和女婿也都在该学院任教,
一个在历史系,一个在哲学系。为了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每个学生宿舍区都会有一名
授课教师同住,师生处得像朋友一样。比如,Dr.Shankaran就八卦地和我们聊起了陈思
在校时的恋爱史:“他以前的女朋友是个印度贵族,家里人是某个邦的政府要员……”
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免费
尼赫鲁大学的Aryan来自印度著名的落后地区比哈尔邦,而且出身一个低种姓的贫困家庭
,他的母亲一个人抚养着他们几个兄弟姐妹。我说:“你家的学费负担一定很重吧?”
Aryan说:“我们从小到大读的都是公立学校,不用花钱,除了自己生活费。” 印度公
立大学里有许多像Aryan一样贫困的优等生,他们在学校每个月只用像针对性缴纳100卢
比的住宿费,而且是两人的套间,已婚的学生还可以和伴侣住在宿舍。不用太节俭,伙
食费也不过1000卢比左右。另外,一些书本试卷的费用,一年也就7000卢比左右。而且
,学校为学生提供很多待遇优厚的勤工俭学机会,Aryan甚至用打工挣来的钱给家里修了
房子。外国留学生除了在入校时额外缴纳几百美元的费用外,其他待遇与印度学生一样
。
印度的公立学校,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免费的。放学的时间,我亲眼看到一些身着漂亮校
服的孩子,开心地回到位于贫民窟的家里。私立学校虽收费很高,但中小学阶段的教育
质量优于公立学校。然而,公立大学的水平则远远高于私立大学,这真是要羡煞中国学
子和家长。尽管如此,印度还是有34%的成人是文盲。这一方面由于教育资源还没能普
及到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很多贫困家庭连孩子在学校的伙食费都
拿不出,因而宁愿让孩子在家帮忙做工挣自己的口粮。对此,印度政府两年前出台了一
个政策,对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免费午餐。这让公立学校里忽然多了很多学生。有印度
媒体表示,文盲在印度正以每年1.3%的速度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