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to (Fomulated)
2024-12-19 12:35:47Hi,我是 Wade。
先说清楚,这不是什么八股的“华山论剑”讨论会。这次我们读的是弗洛姆的《爱的艺术》。读书会才刚开始不久,彼此还在摸索步调,但截至目前为止,几个印象深刻的点已经浮现出来了。
爱的能力:象征不确定性,并意味着给予
1.大多数的人的爱是把自己变得可爱,让自己惹人爱,但事实上,爱而是一种主动的能力。
2.爱是一种意志的行动,需要努力、专注、纪律和持续的练习。
3.弗洛姆认为,爱与工作、艺术创作等技能类似,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
4.爱不是“爱一个对象”的能力,而是“拥有爱的能力”,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具备了爱的能力,他就能够爱任何人,而不是爱某个特定的对象。
书本是引子,现象的解构是精髓
书本提供的只是讨论的素材,真正让人感到兴奋的,是当我们从多元的观点出发,将这些理论与生命经验的重叠之处连结起来。以下是一些读书会成员之间连结到的关键现象:
-同志的成长经验
o当同志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时,会经验到深刻的羞耻感,这与内化的同性恋恐惧密切相关。这种羞耻会驱使他们隐藏自己的性倾向,以争取群体的接纳。
o行为表面上是为了生存,但实际上隐藏了对亲密感的渴求。对某些人来说,“同志身份”本身就是一段创伤经验,而出柜的过程往往伴随着重大的心理挣扎与不安。
-防卫如何阻挡亲密
o防卫机制本身会阻挡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连结。而同志的成长经验,因为羞耻和恐惧的影响,可能会让防卫变得更加深刻。
o防卫以冷漠、拒绝情感连结等形式表现出来,成为阻碍人际/亲密关系深化的障碍。
-“分离焦虑”的核心经验
o人从母亲子宫中诞生的那一刻,便开始面临分离的焦虑。
o在许多经典作品中(如《新世纪福音战士EVA》),“回到母体”的象征屡见不鲜,这是一种个体化过程中“与他人融合”的心理拉扯。
-克服孤独的代偿行为
o当人无法体验到“合一的经验”时,便会寻找替代的方式来克服孤独。
o这些代偿行为包括性、药物等,这些行为往往是人试图重建内在连结的象征性尝试。
哲学与心理学:不只是形而上的东西
人类的行为背后都有其原因,这是我们观察现象的核心出发点。心理学和哲学不只应该是形而上的理论,当它与社会现象、自我意识联结在一起时,这些抽象的理论便能具体化,并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其深刻的意涵。生活中处处都是这些值得反思的现象。
我们希望你是
1. 喜欢读书,力求非“专业”、“精英”,但希望你能享受。
2. 开放讨论,尊重讨论多元,愿意倾听与反思。
3. 不必每次都到场,但最好能有稳定的参与,因为彼此的连结会随着讨论的深入而加强,这是一种难以取代的体验。
4. 男女不拘,但只想收满8人,目前内建都是男性4-5人,异同皆具。
5. 时间上现在是 W2 or 3 的晚上七点后。每周一次。
我们的方式很随性
1. 每个人都有忙碌的生活,我们深知读书已经很辛苦,所以参与的弹性很大,没有人会强迫你每次都发言。
2. 昨天Chill到要带领读书会的人在跟妈妈吃饭没回,我们就快乐的结束读书会延到下周
3. 读书会由大家轮流带领。
4. 我们注重的是个人经验的开放与现象的反思,不是背书式的讨论,也不是理论的死板解释。
如何加入?
有兴趣的话,请站内信。稍微介绍你自己吧
Che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