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 爱滋鸡尾酒疗法在台25周年之一 如果还有

楼主: qazsedcft ( 蛋包饭 )   2022-08-15 18:40:22
爱滋鸡尾酒疗法在台25周年之一
如果还有明天──HIV带原者20年的生命许愿,漫长的爱滋奋战历程
https://i.imgur.com/gJ2j4L4.jpg
HIV带原者走向20年前许下愿望的生命树和约定。(摄影/余志伟)
“如果能够活下去,我们再来树下相会!”
20年前,爱滋关怀团体露德之家(现为社团法人台湾露德协会,简称露德协会)中有16名带
原者,开着3台车来到青青草原散心。当时,台湾刚引进爱滋治疗组合式药物鸡尾酒疗法不
久,药物副作用很大、长期效果能有多久,没有人能知道。他们在一棵树下许下愿望:希望
以后每一个10年,大家都能重新回到这里再见面。
今年,是他们“第二个10年”,再重回到见证他们“生死之约”的树下。这些台湾最早使用
鸡尾酒疗法的爱滋带原者,以生命证实了药物有良好的效果,爱滋如今几如慢性疾病;但同
时也证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与社会观感及恐惧等同。爱滋虽有专法保障,然而,病与
罪迄今难切分。
他们活下来了,多数人却还是藏身在幽暗处;他们年纪渐长,安养与长照机构几无他们容身
选项。他们的生命历程,就是一页台湾爱滋演进与防治的社会历程与召示。
“爱。”
“爱,所以存在。”
“因爱滋养、因爱勇敢。”
“继续做一个快乐,以及能让别人快乐的人。”
“我希望可以永远都是幸福的。”
今年(2022)8月14日,两台游览车一共63名带原者,加上露德协会8名工作人员,在艳阳高
照的夏日一起重回青青草原,这是他们如“生命仪式”的活动──确认“大家还活着”。相
较20年前的悲凉惶恐,20年后,气氛变得欢乐而自在,找到20年前的“许愿树”,他们在小
卡片上写下自己20年来的心情、对未来的期许,绑在树干上。
大伙儿手牵手围着大树、唱着歌。最内圈,留给那些已经离开的朋友们;第二圈,是20年前
许下初愿的老朋友们;第三圈是10年前加入的朋友,最后是今年的新面孔们。
那时,我们都是“无望”之人
https://i.imgur.com/thZnhcQ.jpg
HIV带原者在生命树下牵手许愿和唱歌。(摄影/余志伟)
“第3次来了,真的是好特别的经验,其实第一年来时,我们都是没有想望的,当有人提起1
0年后再见面,我选择沉默,因为真的不知道未来会怎样。”
20年前就是成员之一的Lala(化名)说,这次看到了好多许久不见的朋友,虽然有些人生病、
中风甚至离开了,但留下来的人,因为生命中共同的议题、因为有爱又聚在一起,真的是珍
贵的缘分。
20年前,16个带原者许下心愿,希望未来的10年、20年,都可以再相见。彼时,被证实有效
的“鸡尾酒疗法”刚进口台湾4年,对他们而言,没有人知道,能否有“未来”,能做的,
除了忍受吞下20、30颗塑胶味药物,以及极度痛苦的副作用外,只能“许愿”了。
如今,药物治疗再推进,他们一天仅需服用一颗药物,且几乎没有副作用,爱滋病已从世纪
黑死病变成慢性病,社会氛围也有很大的进步,这些改变并非凭空而来,靠的是民间团体、
感染科医师在每一个阶段“破关”,靠着大声疾呼、争取带原者的权益与隐私,透过立法、
修法,让带原者能与所有人无异、享有一样的生活方式。
顺着带原者的生命经历,一起从1990年代开始,回顾人类公卫史上最成功、却也最艰辛的爱
滋防治与人权演进的历程。
1980年代:发病即死,如世纪黑死病
关键字:#男同志免疫缺乏症
https://i.imgur.com/mE40HWY.jpg
早期HIV带原者的医疗及用药纪录小册,卫生单位要求带原者确实记录以追踪病情。(摄影
/余志伟)
美国在1981年发现首例感染HIV的个案,当时对于感染源、致病机转,都还是一团迷雾,甚
至因为多数带原者都是男性同志,而将爱滋病命名为“男同志免疫缺乏症”,1982年才更名
为“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国际病毒
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直到1986年,则将病毒
取名为“人类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而当时,发病者
无药可医,几乎全数都快速死亡,未知、恐惧、无药医,被视为“世纪黑死病”。
台湾最早公开的本土HIV个案,是1986年验出HIV阳性的“韩森”(后以“张维”之名投入爱
滋倡议)。当时,台湾保守的社会氛围认为,确诊者都是性行为混乱、男同志族群等,造成
民众不敢前往医院筛检,带原者也没有勇气面对疾病带来的痛苦与社会歧视的困境。
1986年,还没有任何一款爱滋病治疗药物,直到隔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核准“齐
多夫定”(zidovudin,又称AZT)抗反转录病毒药物,作为第一款治疗爱滋药物。
“台湾会进口AZT药物,正是张维去疾病管制局(现为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跪出来’
的。那时候他还是专科生,但已经验出HIV感染了,AZT是唯一的治疗药物。我记得他每天都
去疾管局门口跪着,恳求政府进口药物,因为台湾再不进口他就要死了!”感染HIV近25年
的Lala回忆。
1989年,AZT终于进口到台湾,但爱滋病患的死亡率直到鸡尾酒疗法问世才明显降低。台大
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台湾爱滋病学会理事长洪健清解释,AZT是有效的药物,但对身体负
担太大,短、长期的副作用都很多:短期包括恶心想吐、肠胃不适、贫血、白血球下降;中
长期则会伤害人体细胞功能,导致血脂肪过高、肌肉量减少、加速老化。
“但由于爱滋病不做任何治疗,发病死亡率是100%,因此在没有其他药物选择下,AZT是好
药,但有其他选择时,它就成了毒药,”洪健清说。根据疾病管制署资料统计,1984年~19
89年,HIV带原者共131人,这段时间内的发病人数则有18人。
1990~2000年:黑暗见光,有药有专法
关键字:#鸡尾酒疗法 #爱滋病防治条例
https://i.imgur.com/gWvzqyW.jpg
台大资深感染科医师洪健清自1993年开始照顾HIV带原者,完整参与了鸡尾酒疗法诞生及影
响的时代。(摄影/王崴汉)
1990年,台湾通过“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防治条例”(又称“爱滋病防治条例)(注)。尽
管回看可知当时这部法律并不完善,但仍是我国首部保障HIV带原者的重要法律。包括明定
主管机关、中央应持续HIV预防与研究、不得无故泄露带原者隐私、医院得提供检查与治疗
等。除了权益保障,该法规也有惩罚限制,如入境或居留超过3个月以上的外籍人士,若检
验HIV阳性则遣逐出境,以及明知自己感染HIV,隐瞒并与他人发生性行为导致传染者,处7
年以下有期徒刑。
这部法律并没有减少HIV带原者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严重歧视。但在当时,对于各项权益都没
有太多推进,因为“活下来”是带原者唯一且急迫的目标。根据疾病管制署资料,多数患者
在诊断确诊后,半年至2年后就死亡。在露德协会的办公室会议室墙上,仍挂著“爱滋被单
”,缝上一个个因爱滋而逝去的生命纪录。
直到1995年,爱滋带原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这一年台裔美籍科学家何大一提出“组合式抗
爱滋药物”,又称“鸡尾酒疗法”(高效能抗爱滋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
al Therapy, HAART),大大提高了带原者存活率。根据2007年资料,使用鸡尾酒疗法治疗
的患者,未发病者5年存活率达89%、已发病者也提高到58%。
洪健清自1993年开始照顾HIV带原者,完整参与了鸡尾酒疗法誔生并见证它带来的改变。199
7年台湾正式引进鸡尾酒疗法,免费提供给各爱滋指定医院使用,一共有两类药物,2000年
再增加一类。其中一类称为“骨干药物”,医师会依照病人的状况,选择一种骨干药物,再
从其他药物中选取一种来搭配,每一类都有2种以上药物,因此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最多
药物的一种组合,一天共要吃26颗药物。”
但当时洪健清就担心,鸡尾酒疗法无法长期控制爱滋病情,因为药物量实在太多,副作用也
很大,时间一久,病人会开始不规则吃药、甚至自行断药,治疗效果就会随时间明显下降。
Lala在1998年筛检出HIV阳性,身形瘦小的他回忆,当时他并未发病,但光是治疗药物,加
上其他搭配药物,一天要吃33颗药,包括需要冰冰箱的液体药水、充满塑胶味的药物,每天
得靠大量的水或啤酒将药灌入体内,还得忍住不吐出。
“吃到最后,手上抓着一把药,都会感觉到身体都在抗拒,我吞不下去了,这样的想法一直
出现,甚至还会觉得是不是就结束生命、一了百了比较轻松?”
吃药两年后,Lala再也无法忍受,才经由医师建议先行停药。《报导者》与Lala访谈两次的
过程中,他都不断强调,即便已是20多年前的事,吃药时的恐惧至今仍深深留在他心中。
【带原者就算没发病,还是需要继续服药】
洪健清说明,人体免疫系统中,有一种CD4淋巴球T细胞,就像乐团的总指挥。CD4的数值一
般健康者的CD4约在500/μL以上。如果CD4的数值持续下降,就会让人体的“免疫乐团”不
断出错,包括发炎等免疫疾病、癌症等。
而HIV病毒专门攻击带有CD4受器的细胞,根据研究,感染HIV者一年平均会减少50~70颗CD4
细胞,约莫感染后8年就会下降到200/μL,发病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以此推断,爱滋病的自然进程中,潜伏期约8~10年。但有些人病程快速,约莫3年就发病,
也有些人感染到致病力较弱的HIV病毒,或宿主(即带原者)本身对于病毒的清除能力很好
,这些因素也可能让有些人感染数十年都不会发病,但这类的“菁英控制者”在台湾整体约
占不到5%。
鸡尾酒疗法可以将CD4数值提高,并控制体内的病毒量。如果个案在服药2、3年后,因为副
作用太强烈或身体状况,医师会评断CD4、病毒量状况,建议停药,并持续追踪,再确认何
时需要重新提供药物介入。不过,也有许多病人用药后几乎验不到病毒,但仍需持续用药,
因为病毒不会在体内完全被清除,仍会潜藏在体内,一旦停止用药,病毒量就会日渐提高,
免疫力也会随之下降,发病的风险便可能增加。
2001~2015年:第二场战斗,去除疾病污名
关键字:#爱滋友善医院 #外籍带原者强制遣送
https://i.imgur.com/nFDNok8.jpg
现任职于台中荣总的王绣雯,自2009年起担任HIV个案管理师。(摄影/余志伟)
虽然鸡尾酒疗法问世后,爱滋病已翻转“感染发病即死亡”的印象,但社会整体,不只是一
般民众,连医师、医院也对带原者不友善,污名就像一面高大耸立的墙,难以撼动。愿意设
立匿名筛检场域的医院不多、愿意定期做筛检的民众也不多,这造成的问题就跟如今的COVI
D-19一样,“没有筛检,没有确诊”,因为担心一旦验出阳性,带原者的身分就会摊在阳光
下。2005年以前,专责性病与爱滋防治的医院,名称甚至为“台北市立性病防治所”,该年
才改成“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昆明防治中心”。
筛检不易,检验出阳性的人,更像是被整个社会抛弃。自2009年起担任HIV个案管理师(后
称个管师),现任职于台中荣总的王绣雯回忆,刚担任个管师时在规模较小的医院,当她转
介HIV带原者给其他科别,例如大肠直肠外科、身心科、骨科等时,“我常常接到各科别电
话,被叫去医师的诊间问:‘妳为什么把病人转给我?’其实现在虽然好很多,但依然有一
些老一辈的医师不愿看诊。”
在爱滋领域近30年的洪健清说,早期只有与HIV带原者的存活密切相关的科别,如风湿免疫
科、感染科、肿瘤科等内科系的医疗团队,较有机会接触与亲自照顾这些患者,他们也自然
相对不会排斥病人。
“当药物发展、带原者有机会活下来,接下来就是患者面对爱滋病以外的疾病,他们就跟一
般人一样,会感冒、可能受伤,也有牙齿照护的需求,项目就扩展到其他内科、外科或更多
次专科,没有经验的医护就可能因此不愿接触带原者。”
女性感染HIV虽然是少数,但她们有人在当时也面临生产的需求,愿意接生、追踪婴儿的医
院少之又少。当时几乎都由台大医院前院长、妇产科医师何弘能接手,孩子出生后再转由台
大儿童医院前院长、台湾感染症医学会名誉理事长黄立民进行18个月的追踪。
黄立民回忆,当时台大确实相对其他医院对HIV带原者较友善。对于妇产、小儿感染的指引
与治疗追踪共识,多半是以美国指引为主:在产妇后期产检时给予治疗药物,婴儿出生后前
6周也先投药预防,如此就几乎不会造成母子垂直感染。
“但若一开始,产妇就因为担心说出带原者身分而被医院排斥,逃避产检直到接生才出现,
就丧失了前期治疗的机会,也提高孩子感染的风险。”
“经过这么多年,内科医师对爱滋病的害怕程度,可能从100%,减少到25%;外科医师约莫
也减少到40%,许多我仍在持续追踪的带原者,到门诊时告诉我车祸刚开完刀,也有人做了
心脏、腹腔、盲肠炎等手术。”洪健清说,至少基础医疗上,HIV带原者都能接受到服务,
但目前排斥程度较大应该是牙科。
《报导者》采访数名带原者,除了一人与牙医本身是朋友外,其他人都没有固定看牙医的习
惯,因为都有在牙医诊间遭到拒绝的经验。“就好好照顾自己的牙齿,只能这样了。”他们
表示。
https://i.imgur.com/tPrFZAd.jpg
散落在生命树下的红丝带。(摄影/余志伟)
洪健清说,目前牙科仍有近8成不愿意接纳爱滋带原者,主要是老一辈的医师没有经验,新
一辈的医师在实习期间,也没有机会接触到病人。
“友善医院也只能形成恶性循环,因为不友善的医院依然不愿意看诊,这还得需要时间,从
牙科医学生基层教育做起才可能翻转。”
当然也有愿敞开双臂的牙科医师,在高雄市开设诊所的牙医师谢尚廷就是其中之一,他曾在
接受《报导者》采访时强调,“平时就应该将每一个人当作有各种传染疾病,扎扎实实地做
好标准的感染控制措施。”当医师把每一个病人都当成可能的带原者,便不会对任何真正的
带原者有差别待遇。
连医师都仍有排斥带原者的情况,更何况是一般民众。洪健清回忆,鸡尾酒疗法的药物,早
期是放在医院病房而非药局,“还曾有货运工人拒绝搬运药物,理由是怕碰了药也会感染爱
滋病,太危险了!”
这种打从心底的排斥,不只是对带原者的言语伤害,也进一步使得带原者的权益受损。除了
就医权以外,还包括就学、就业等都受到影响。曾有学生考上餐旅学校,却因带原者身分,
被学校拒绝注册,司法官、律师、公务人员等受训资格,也会因带原者身分而被迫取消。因
具法律与公卫背景而参与HIV相关修法历程的露德协会理事杨惠中,看着社会对病人明显的
歧视慢慢改变,虽然花费时间漫长,但仍让某些问题成为过去式。
他提到,例如,在2015年以前,外籍人士入境或在台湾3个月以上,都需要检验HIV,一旦验
出阳性,就需在24小时之内离境。
“20多年前我在爱滋感染者权益促进会服务,主要处理的就是这些外籍人士申诉案。第一,
不让外籍带原者入境;第二,外籍人士若在台湾工作,已经有婚姻关系,还没有拿到身分证
者也必须遣送出境,这是非常丢脸的事情。”
杨惠中回忆,当时经手的带原者来自许多国家,其中也有外籍高阶主管,一验出阳性,法律
要求他们一天内立刻出境,他所负责的申诉单位,也只能尽可能协助是否能延缓出境日期。
杨惠中说,就像现在COVID-19,外国人在台湾,或台湾人出国,如果在当地感染就当地治疗
,才可以尽快阻止传染病扩散,更何况爱滋病更非口沫传染。但在当时,修法却十分困难。
“在台湾爱滋病治疗是采疾管署特别预算,外国人得病,为什么台湾人要埋单?这样很难说
服民众,立委也不会愿意违反民意。”
2009年,台湾签署两公约(注),其宗旨就是推动各国符合国际平等权、不歧视、人民拥有
自由迁徙、隐私权等人权。在两公约签署后又过了6年,2015年才正式修法撤销外籍带原者
需强制遣返的限制。
2016年~迄今:法律照护推进,应与科学治疗并进
关键字:#U=U #爱滋除罪化
https://i.imgur.com/Wkr5QmZ.jpg
HIV带原者在20年的生命许愿活动写下给未来的话,并系在生命树上预约下一个10年。(摄
影/余志伟)
2016年是药物发展更进一步的分水岭。不仅将原本的两种、三种药物打成一锭,也开始有新
成分的药物问世。带原者不仅每天只要服用一颗药,药物的副作用也大大的降低,也几乎没
有抗药性,彻底变成一种慢性病。
社会氛围比起过去10多年,也有很大的改变。包括自媒体、社群平台兴起,每一个人都拥有
话语权,年轻世代也愿意替自己发声。2017年,大法官释宪婚姻平权,社会对于与自己不同
的族群,展现了一道尊重的力量,“以前从来没想过,2个男生情侣可以牵手走在路上,现
在这是稀松平常的事了。”Lala说。
2019年,国际爱滋研究共识“U=U”,即“测不到病毒等于没有传染力”(Undetectable eq
uals Untransmittable),爱滋带原者的血液中病毒量,若持续6个月以上,控制在小于200
/mL以下,就不具传播风险。带原者翔翔(化名)说,身为带原者总会担心自己的身分,如
何经营一段关系?又该在何时告知对方?但U=U被证实后,有较多的带原者,愿意在交友软
体上,直接填上U=U,大方公开带原者身分。
新的改变同时迎来新的碰撞,即便在支持团体内部,进步也与社会文化的冲突交织。天主教
会总主教狄刚一直带领露德协会提供爱滋服务,但2018年的一封给教会公开信却引发争议,
内容提到露德协会子机构台湾基地协会:
“(台湾基地协会)鼓励民众尤其是年轻人,从事约炮性爱、三温暖杂交、双性恋、多P滥
交、性虐待,以及倡导同志文化,支持同志运动 呼吁天主教会内所有司铎、修女和教友
,应立即退出露德协会理监事及其它各项服务,也不要再参加露德协会及台湾基地协会的任
何活动 。”
由于狄刚长年捐款支持露德协会,这番言论也引起风波,“我服务了你(带原者)一辈子,
最后否定你,这是一件很吊诡的事情。”Lala说,他认为,这可能与狄刚所在的教会较保守
有关。而不同宗教对于相关议题的态度,从极端保守到开放都有,“今年露德协会在罗斯福
路上的耕莘文教院,看板直接写出‘U=U’,那个看板的广告价格是很贵的,因为位子很清
楚,但教会就是拿来做公益宣导、去污名化。”
此外,包括台湾在内,目前仍有许多国家有“传染爱滋的罚则”,台湾的“爱滋防治条例”
第21条规范:“明知自己为感染者,隐瞒而与他人进行危险性行为, ,致传染于人者,
处5年以上、12年以下有期徒刑。未遂犯罚之。”
2018年国际爱滋病学会的官方期刊(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IDS Society, JIAS
)上,20位跨国的顶尖科学家已共同呼吁将爱滋除罪化。他们声明,许多国家将“不揭露、
暴露与传染HIV”列为刑事犯罪,不是建立在最正确的的科学资讯上。除了U=U的前提外,目
前的科技根本无法证明是谁传染HIV给谁,或谁先感染HIV。这类将HIV刑罚化的法律不但没
有效果、没有科学根据、具有歧视性,它们甚至会加剧爱滋传播,因为它们迫使已感染的带
原者以及有感染风险的人躲起来,远离治疗。
爱滋药物发展与可近性的推动,被认为是20世纪后最重要的公卫成就之一,爱滋病也快速由
无药可治的绝症转变为可控制的慢性病。迄今,台湾许多带原者与HIV共存了20、30年,但
法律与其相关的社会制度,却没有与科学脚步并进。
许多带原者现已迈向中、老年的阶段。王绣雯说,目前在个管中心追踪的带原者,除了最早
期因为治疗较晚,伤害到脑部,因此有长照需求者外;在鸡尾酒疗法之后的带原者,几乎到
50、60岁也都还健健康康,身体没有大碍。但很难找到愿意接纳带原者的长照机构与服务体
系。
洪健清说,在国际定义上,爱滋带原者的“老年”即为50岁,因此带原者的安老议题确实是
现在就需要即刻因应的。就算是U=U的带原者,也只能代表把病毒控制得很好,但不代表病
毒会消失,爱滋病就是让身体处于长期慢性发炎状态,这会导致骨质疏松、容易骨折、肌肉
量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机率高,“其实这些就是老年会遇到的问题,只是带原者的老化进
程较快。”
对每一个生命来说,活着是最重要的事,但不是唯一的难题。爱滋带原者亦是。20年前,在
青青草原的许愿树前,不知人生能否还有明天的带原者们,如今仍在和“病与罪”的人生奋
战。
“剩下的,我们下一个10年再回来这边继续说!”伴着大家的轻松笑语,其中一名带原者在
离开前大声说著。走过了20年,走过了药物的折磨、社会的眼光,与爱滋病一起成长、一起
重生,有些新的烦恼也正在成为挑战,但他们都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10年、20年,可以重
回此地。
https://i.imgur.com/BmxL4kH.jpg
HIV带原者在生命树下牵手静坐许愿。(摄影/余志伟)
HIV大事记:40年对抗“病与罪”之路
1981年
美国通报首例个案。
1982年
正式命名
爱滋病一开始被称为“男同志免疫缺乏症”,1982年后更名为“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 A
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1984年
台湾检测出首例带原者,为一外籍过境旅客。
1985年
行政院卫生署召开研商“筹组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防治小组”,包括列为传染病、须通报、
管制检测试剂。
1986年
台湾本土首例与第一款爱滋治疗药物面世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为“人类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 台湾检测出首例本土病例,首名公开发声者为“韩森”(后以“张维”活跃于爱滋圈
);AZT药物为首款美国核准爱滋治疗药物。
1989年
台湾使用AZT药物治疗带原者。
1990年
订立专法
《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防治条例》公布施行,其中规定外籍人士入境或在台3个月以上需检
验,阳性则驱逐出境、明知感染和他们发生性行为未告知者有罪。
1994年
5月17日,首座爱滋病患中途之家成立。
澎湖一名学童因输血感染爱滋,在媒体曝光此事后,遭全校排挤,是爱滋人权历史上著名的
校园歧视案例。
1995年
鸡尾酒疗法问世
台裔美籍科学家何大一提出“组合式抗爱滋药物”,又称“鸡尾酒疗法”(高效能抗爱滋病
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
1997年
鸡尾酒疗法进口台湾,卫生署免费提供各大爱滋指定治疗医院使用。
1998年
爱滋带原者列为健保重大伤病族群(2006年结束)。
1999年
疾病管制局成立,爱滋病属其业务范围。
2003年
一名带原者考上高雄餐旅学院,但学校因其有法定传染病而拒绝该生注册。
2004年
卫生署疾管局推动“针筒减害计画”。
2005年
台北市立性病防治所,更名为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昆明防治中心;建立HIV个案管理师制度;
收容爱滋病友的“关爱之家”遭当地居民反弹、要求撤离。
2007年
《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防治条例》修法,并更名为《人类免疫缺乏病毒传染防治及感染者权
益保障条例》。
2011年
政府欲提高爱滋病毒感染者就医部分负担,遭民间团体抗议。
2013年
健保署云端药历上路,医师插入病人健保卡,即可能跳出“HIV带原者”的身分通知。
2015年
修法删除“外籍感染人士必须于24小时内离境”的规定。
2016年
HIV药物进步,一天仅需一颗治疗药物。
2018年
天主教会总主教狄刚“给露德协会的一封公开信”,提出宗教、同志、爱滋间的矛盾。
2019年
国际爱滋研究共识“U=U”,即“测不到病毒等于没有传染力”(Undetectable equals Unt
ransmittable)。
2021年
卫福部修正“危险性行为之范围标准”第2条条文,将危险性行为之范围,从“指未经隔绝
器官黏膜或体液而直接接触,医学上评估可能造成人类免疫缺乏病毒感染之性行为”,修正
为“指未经隔绝器官黏膜或体液而直接接触,且经医学评估有重大传染风险造成人类免疫缺
乏病毒感染之性行为”,作为爱滋除罪化的依据。
https://bit.ly/3JW7nUX
作者: writers (湯湯)   2022-08-16 15:40:00
作者: Pillow2586 (枕头情人)   2022-08-16 17:36:00
推推
作者: ifde7444 (:3)   2022-08-16 18:47:00
推推
作者: Edan (对抗歧视人人有责)   2022-08-16 23:46:00
作者: k8273kimo (信=たくみ=Nobu♂)   2022-08-18 01:49:00
推报导者
作者: cadiac   2022-08-19 00:10: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