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issdo (missdoowNewsowNews)》之铭言:
: 老实说,现在有很多gay医师越来越夸张了
: 一直推销prep是怎样?当然啦 美其名是要防治hiv
PrEP是目前重点的爱滋预防策略,所以不推广的大概就是不做的人。
虽然我觉得目前防治成效应该是因为稳定服药的感染者,而不是PrEP。
但无论如何PrEP都应该让有需要的人有办法知道这个策略,并容易取得。
通常对于有风险行为的人,都会跟他们介绍不同的预防策略,而PrEP是其中一种。
: 但重点是他们推广的都不是truvada! 这种才是美国使用的prep药
美国通过的是原厂药Truvada,学名药基本上是同成分。
记得印度也有做,但个人孤陋寡闻,还没听说过去印度买的。
过去是C肝治疗药物比较多听到买印度学名药的。
: 而是泰国学名药,而且是要患者先跟他这边确认
: 才能自己上网跟海外指定药商订购、付款 才会从海外寄来
: 然而—根据食药署法规他会叫你签一份,如果吃这个药出问题,
: 后果就要自负的文件(一般国内卫署核可药物出问题,是可以申请药害救济的!)
: 医生也太爽了吧
: 很多gay医生呀 我不想点名是谁
: 反正就很多医界的gay 现在就一副你没有要跟他订
: 他就没有要帮你看诊的意思
: 小心不要踩到雷
我不认为推广PrEP有什么医德或伦理问题。
假若希望帮助人们降低风险,那医生就可以提供相关的资讯。
如果明知有风险却未提供防治策略与对象讨论,这才是真的让人暴露风险当中。
对我来说这才是没有医德或是违反伦理事情。
如果你觉得不需要采用PrEP或是希望使用原厂药,而不是学名药。
那你应该做的是跟医生讨论是否需要,或如何采取PrEP,经济上如何才能负担。
而不是觉得医生只想卖药给你。
学名药跟原厂药的差别除了价格,还需要考量副作用以及病人的服药顺从性等。
同样的PrEP策略在每个人身上的使用障碍不同,这都是一个学习适应的过程。
不管是 Daily 或是 On Demand 都需要讨论与评估病人的生活型态与习惯。
如此才能让这个策略发挥最大的效果,并不是只有学名药或原厂药的差别。
反思药厂与公民社会的权力关系是重要的公民参与素养与能力,也是可以讨论的议题。
但真的不需要都扯上卖药或阴谋论,这样容易变成像反同一样的各种谣言跟假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