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 甲板电台- 郭妈妈出柜实战手册

楼主: pokky (我洗澡都只用肥皂)   2016-11-16 14:20:51
各位甲板的水手以及美少女们好
明天(11/17)晚上八点半
我们请到郭妈妈第二次来跟大家分享如何出柜喔
而且这一次我们开放观众朋友到现场
欢迎大家带着你们的问题到现场来直接跟郭妈妈面对面提问
因为你们的问题也很可能是其他人想问的问题喔
当然没办法到现场的水手们
也欢迎直播的时候在底下提问
另外就是上一集直播
有一个异性恋朋友看了以后很感动
于是写了一个心得感想给小编
也希望跟甲板的水手们分享
同志出柜这个议题就是如何跟父母沟通的议题
不单是同志需要出柜
异性恋有没办法跟爸妈开口的事
也可以从郭妈妈的出柜分享之中得到一点启发
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囉!
https://goo.gl/okX4NU -> 这是上一集
差点忘了补充 还有希望甲板的赖群有想要招生以及分享的
请跟我们连络喔!!
心得如下 :
蔡明亮导演曾说过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
“爸妈最棒的就是,他们不懂我们,却很爱我们。”
想起爸妈为了家庭勤恳努力的模样,
那许多的付出,这句话真的使人很感伤、触动。
但,如果勇敢追问之后的问题,
可能会是:那有没有可能让爸妈懂我们?有必要吗?
这个问题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无所谓,
反正我们从小在家当个儿童,
中学不免走进格格不入的风暴,
大学可能就离家或生活重心脱离家庭了,
然后投入工作,甚至出国、组织自己的家庭等。
爸妈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但基本上,也就这样生活过下去。
然而,对于同志来说,不能跟爸妈出柜,
却是一件心理有疙瘩,生活上也的确麻烦的事
(例如那年年进逼的催婚、总说不出口的隔阂等),
而这疙瘩如果不处理,是一存多年,
甚至只能隐瞒到天人两隔。
这次甲板电台邀请同志父母爱心协会的郭妈妈,
来分享同志关于如何跟父母出柜,
以及同志与父母相处上的一些参考事项。
郭妈妈因小孩是跨性别者,当初去了热线,
发现同志需要协助,同志的爸妈也需要协助,
就投入这个领域,进行讨论与陪伴。
这次郭妈妈提供的技巧,可说是相当实用。例如:
◎平日相处,就可以多少透漏一些讯息,
例如不要过于压抑自己的气质,不要装直人装得太像,
等于让父母、家人有一些隐约的心理准备。
◎如果父母或长辈察觉,询问时,
但自己一时无法讲出,或评估不适合马上说出,
可用一些话术回应,别把话说死。
例如:“我也还在思考这问题”、
“这问题很好,我要想一下”、
“我现很忙,我们之后聊”之类,
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让他们发觉,但不要否认。
◎出柜不能直接跟爸妈(或其他异性恋者)说
“我是同性恋”、“我是双性恋”、“我是跨性别”,
然后结束对话,把压力丢给他们。
因为,可能他们对性少数的文化跟实况一无所知,
又冲击过大,就真的不知如何回应,
结果,他们不知如何妥当回应,
同志又以为不被接受,就变成失败的出柜。
所以,可以准备以下五项要表达的项目,
甚至写下来,让被出柜的对象明了,也让自己更明白:
(1) 我何时发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
(想得到的时点,越早越好,例如幼稚园、小学,但不用作假)
(2) 哪个时间点确定自己是?
(3) 经历过哪些事?
(让爸妈知道自己在身为同志的路上的来龙去脉)
(4) 我的现况为何?
(若有伴侣可顺势介绍出来)
(5) 我的未来怎么规划?
(让爸妈知道,我以后也可平安幸福,不用担忧)
这样的出柜,是一个完整且负责的表达,
不是把自己的重担丢给对同志毫无概念的爸妈或亲友。
表达清楚来龙去脉,未来的规划,
除了是成熟的态度,也能让爸妈有台阶可下,
而不会陷入担心、自责、甚至悲观愤怒。
为了要把上述事项表达清楚,
必须事先跟想出柜的对象,
约好一段完整的时间,
一次只跟一个人出柜(例如只跟爸爸、或只跟妈妈),
以免现场的变量太多。可以事先跟对方说,
由于你是我很重要的人,我要跟你说一件重要的事,
但我要看你的态度,才能决定是否说更多,
如果你惊慌失措,我就不继续说。
这样既成熟,又可拿回主动权。
郭妈以自己身为母亲,且跟许多同志父母相处的经验,
告诉我们,爸妈担心的与其说是自己的小孩是同志,
更多的是,如果小孩是同志,
“那该怎么办”、“他将来会不会受苦”等,
所以要有一个完整的叙述,让他们知道来龙去脉,
以及自己的未来仍可以过得好。爸妈从小把我们养大,
已经处理了许多难题,除了极端状况的父母(例如人格违常),
其实绝大多数的父母,是有能力去当“同志的父母”,
但如果不跟他们出柜,则他们根本没机会,
甚至会被蒙蔽一生,一直与小孩疏离,所以要给他们机会。
对于如何与父母重新建立关系,郭妈妈有提到三点可实做的,
(1) 找到适合的媒介:例如line、电话、email,用以联系父母。
(2) 找到适合的频率:例如每周联系一次、三天一次、两天一次等。
(3) 找到适合的联系内容:例如关心父母的健康状况。
父母的健康状况是非常推荐的介入点。
因为父母迟早会遇到健康问题,
同志子女如果可提早介入,
例如开始知道父母的病状、门诊资讯、用药状况等,
除了可更妥善的照顾父母,
也可夺回与父母之间关系的主导权。
借由让父母认知到,自己是成熟的人,
可以承担严肃的议题,与父母的关系也会改变。
此外,实务上常是同志子女承担更多照顾老年爸妈的工作,
所以提早介入也有助于后来的生活。
跟父母建立对话模式,比较熟络后,可跟爸妈聊以下的事情:
(1) 探索爸妈切身的事:
爸妈童年的原生家庭的事、爸妈的婚姻关系,
当年交往的情况、婚姻中的难题等。
如果是学生,可说是要写报告而写。
如果是成年人,可直接在对谈中询问。
(2) 问爸妈关于“我自己”的事:
例如,可问爸妈关于自己的童年、
问爸妈对自己的看法、建议等。
可以借由整理老照片的时候聊到。
(3) 讲述“自己的事”给爸妈听:
例如上述的五点,生活近况,对各种事情的想法,
把焦点拉回自己身上。可以适度透露,
而不用过度一次到位,用挤牙膏的方式慢慢分享自己的情况跟想法。
以上,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爸妈,也可以帮助我们自己认识自己。
此外,还有一些对于出柜的建议是,
如果对于同性出柜,出柜时可告知说,
“我不是要追求你,只是因为你对我来说是重要的人,
所以我想跟你分享我的情况”,让对方不要过度联想。
出柜之后,则要提出要求。
例如,“你可不可以先不要跟其他人说?”,
或“你可不可以帮我跟xx说?”,
或者“你觉得xxx可靠吗?你觉得我能跟他讲吗?”,
请对方给回应,这样才不会让对方落入不知该如何是好的处境。
甚至可以说,没有要求的出柜,是没完成的。
但要求几乎都可以达成,
因为如果只是像上面提到的这种小要求或小问题,
几乎100%都可得到答复。
我在听郭妈分享时,听到很感动的一点是,
所谓的出柜,不只是一吐为快,
而是为了帮自己建立一个自在的空间,所以,
如果不愿意,可以不用逢人就出柜,
但对于“重要他人”(家人、亲近的亲戚朋友等)出柜,
才能让之后的生活过得更自在。
此外,也能成为他们的贵人,
让对于同志一无所知的他们,有机会开始真正的认识同志。
在聆听郭妈妈的分享时,有一些片刻是很触动的。
郭妈妈提到,所谓出柜,有一个意义是,
我已经接受了我自己,现在我邀请你来接受我。
这句话很触动我。这牵涉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
我们真的已经接受自己了吗?
我认为,这个问题,除了同志,其实对于所有人来说,
包括广大的异性恋者,都是很不容易的问题。
但,如果可以跨越,更加接受与爱自己,的确可以更幸福。
如果一位异性恋者,因着各种因素,
过著必须隐藏自己面貌与想法的生活,
那他可能也有“出柜”的需要与渴望,
至少有希望重要他人了解与接受自己的需要与渴望,
这点是所有人,包括性少数、性多数,都一致的。
郭妈妈也提到,活出骄傲的生命需要出柜。
因为父母的时间有限,所以越早跟父母出柜,可减少遗憾。
我在想着,到底所谓同志的骄傲(gay pride)是什么?
虽然那是相对于压迫与歧视,去做出的宣言,
向世界声称“同志也可以活得很骄傲”,
但我有一种体悟是,同志跟所有人一样,都是一般的人,
而,每个人本身就是可以活得具有尊严与值得骄傲的,
所谓的同志骄傲,可能也可以表达成
“同志可以像所有人一样活得有尊严”。
但如果没办法做自己,即使是异性恋者,
也会面临尊严受损的处境。
听完郭妈妈的分享,我感到即使是异性恋者,
也会面临一样的困境,但可以借由出柜,来恢复骄傲。
此外,跟自己的父母重新建立成人与成人间的关系、
探索原生家庭的状况与过去的远因,
都有助于我们平复从小到大所累积的伤害。
听完郭妈妈的分享,
觉得已经有点超越同志的问题,而是关于人的问题。
对于所有人的情况,都有帮助。
感谢甲板电台找郭妈妈来分享(大心)。
作者: panbaba (今天今天星闪闪)   2016-11-16 14:26:00
太令人感动了
作者: zzlzut (魔羯)   2016-11-16 14:46:00
好感动
作者: skyboy02 (money)   2016-11-16 14:51:00
作者: pison520she (Moe)   2016-11-16 15:11:00
作者: albert7988 (姆赖)   2016-11-16 15:32:00
推 上次直播很棒
作者: Dizni (我不是我自己)   2016-11-16 19:34: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