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是“从辅心案浅谈心理咨商与证照资格”,换个更贴近同志板的。
http://tinyurl.com/gog8te8
东方报 从辅心案浅谈心理咨商与证照资格
近几个月来,网络上起了一桩颇受瞩目的论战,事由是辅大心理系某学生,指控该院院长夏
林清,对于其女友所遭遇到的性侵,有吃案的嫌疑(简称为辅心案);该论战发生以来,围
绕着事件的种种疑点,又衍生出种种看法,其中之一,是关于辅导协助受害者的“工作小组
”,“是否具咨商背景、有无‘心理师证照’作参照提出质疑。”
简单地说,没有心理咨商专业资格的人,怎么可以辅导别人呢?进一步说,以证照作为“辅
导资格”的有无,似乎简明易懂、是非立断,只是,当我们回顾生活经验,应该能发现到,
在一个人心理受创时,可能往往由身边亲友安慰了事,或者,也并不一定寻找有国家认证的
咨商人员,比方就同志来说,民间团体同志咨询热线的接线服务人员,便不一定拥有证照,
只受过团体安排的咨商课程。
像同志咨询热线这样的民间辅导资源,乍看之下,和“辅导”是否应具证照的争论,似乎离
得很远,但就在今年7月,由大陆“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同性恋亲友会”等多个同
志团体认可且推荐的“肯定性咨询师”(服务管道包括网络线上咨商),遭到检举,被指控
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精神卫生法〉、〈北京市心理咨询服务行为规范〉,甚至是〈
刑法〉;相关同志组织也被指控“均不具备给心理咨询师提供职业认证的资格与能力。”
辅导、咨商等心理相关协助,是否应具证照的争论,不说专门科系之内(如辅大心理系)、
民间与官方之间有争议,就连几个心理服务职种之间,都有各说各话的现象。2014年,因心
理师法可能下修、放宽学历资格,有投书指出:“在认证这条路径当中,也构成了各种角色
之间的排挤,以临床心理学界的氛围为例,当自己有了临床证照后,开始企图排挤其他从业
人员的工作领域,像是指责社工师不得做心理治疗、指责某些学派的取向没有信效度、指责
没有证照的心理工作者在胡搞个案,排拒了彼此看见与欣赏的机会。”(见“我念心理系
不反对心理师法下修”)
回到辅心案,工作小组不具专业资格、证照(尽管成员之一吕昶贤自承有他校性平会成员等
资历)这点,不断被网友追究,认为夏林清等辅心师生,忝为专家又不尊重专业、死不认错
;与此同时,也有另一种意见指出,辅大心理系恰好就不是那么注重心理学历的心理系,而
夏林清也写到:“王思峰(教授)是心理系第一个我们破格(非心理系专业训练背景)聘进
的老师,这一破格之作,对心理系实力的超值与加码,相信全系是有目共睹的。”笔者比对
某大学心理系教授师资,全员都具有心理系所学历,和王思峰教授(学士为水利海洋、硕博
士为管理)完全不同。
辅导也好、咨商也好,心理相关服务的分界,连专业之间都有争议,而一般人在旁观之际,
与其贸然投入争论,不如“冷眼旁观”,回头思考自己对于心理相关服务的需求为何,有无
证照又可能有何影响,再进一步提出意见,否则哪天“政治正确”一旦变得铜墙铁壁,大陆
同志团体所面临的指控,怕是殷鉴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