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认同不需要计较,柯是因为这件事讲成恐同太过度解读,但其他真正恐同言论是会对同志权利造成伤害的,这与有没有实际行动无关,叶永志就在不友善的环境下孤独的死了,而他甚至不一定是同性恋。在某些宗教家庭,恐同观念会传承下去,友善环境是争取来的,什么都不吭声,南非澳洲美国现在应该还在种族隔离。美国这几年同运突飞猛进,跟前几年发起的出柜运动脱不了关系,这让异性恋认知到同性恋的存在,明白你我没有不同,大大扭转同志形象,不然美国婚平团体本来是预计还要再十年才能达标。台湾同运最大的障碍就是很多同志出不了柜,因为文化因素,台湾同性恋往往脱离不了原生家庭,别说出柜,别骗女人结婚说要“孝顺”就得偷笑了。恐同是后天教育出来的,别拿来跟性向相提并论,古希腊罗马甚至崇尚同性爱的,当时压根没有恐同这种概念。前几年我的朋友跟我去看断背山,他看到男男性爱场面只是惊讶,因为第一次接触,但并没有牴触心理,而我另一个异男朋友甚至喜欢那部电影把海报当桌布。很多异性恋孩童时都经历过觉得异性很恶心的阶段,有人会说是天生恐异不可控制吗?当然不可能,这只是年纪小不理解和男女有别观念下衍生出来的偏见,也可以发现小女孩说这种话会比小男孩来得多恐同拿来跟后天养成的嗜好相提并论这样好吗?恐同最大的问题就是会对另一个族群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伤害,就像不会有人说要多多包涵被教育成种族歧视的人,反而是要他们包容世上有不同的种族存在。另外为什么要假设面对恐同者非得用激进方式?因应不同的情况自然有不同的方式。举个极端的例子方便理解,如果后天养成的嗜好是虐待动物,恐怕直接就带去看医生了,而不会谈包不包涵…问题在于会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
https://youtu.be/FaoY8jrDkg4https://youtu.be/vnrmHtQ8qyQ那你不妨看一下这两支影片吧,曾经恐同的直男现身说法。我只是要说不该认同“恐同”这件事没什么错,错的还是错,教育恐同者有很多方式,但过度反应或毫无作为都不好,不喜欢激进方式,不代表就得视而不见。